回覆列表
  • 1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西晉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

    張華才多藝廣,倍受曹魏政權賞識,擢升極快,官至佐著作郎、中書郎。司馬氏建立晉政權(史稱“西晉”)後,官拜黃門侍郎,封關內侯。後又被晉武帝司馬炎加封中書令加散騎常侍。又因支援伐吳,再加封戰時度支尚書。至此,張華在文朝、武營等都有了相當高的職位與品級。滅吳後,張華又進封為“廣武縣侯”,坐鎮幽州重鎮政績斐然,調任當朝“太常”。晉惠帝時期,常思改革,盡心輔政,又加封為“壯武郡公”,又進封“司空”。成為當朝皇帝至下的“一品大員”,在“八王之亂”時被司馬倫政變所殺害。

    張華在政治上,歷經曹魏、司馬晉兩個朝代都有大的建樹,並委以重任,得到重用,讓其政治才能得到了全面施展。主要體現在全力策劃支援“伐吳之謀略”等。在輔佐晉兩代皇帝中盡心竭力,鞠躬盡瘁政績卓然,得到武帝、惠帝賞識重用。官至當朝一品,讓晉有“張氏清風”。主要體現在“幽州大治”“盡忠輔政”等。張華在文學藝術造詣上貢獻極大――著有《張華集》十卷;留下書貼《得書帖》、《聞陣帖》;編纂博物學專著《博物志》;傳世名篇佳作《鷦鷯賦》等!

  • 2 # Lingting1314

    張華這個名字聽上去很普通,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是誰,但牛郎織女的故事我相信應該人人皆知吧。

    你可能會說,兩者風馬牛不相及,他們有關係嗎?我可以負責的說,不但有,而且有關係密切,因為牛郎織女的形象最早是在西晉張華的神怪八卦故事集《博物志》中出現的。

    說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大海和天上的銀河是相通的。

    海邊住著一個閒人,有天突發奇想,想到銀河去看看是什麼樣子,於是他準備了足夠的食物,划著小船就出發了。

    劃呀……劃呀……也不知過了多久,他到了一個地方,偶遇了一個織布女和一個牽牛人。

    他好奇地問那個牽牛人:"老哥兒,請問這是哪裡,你們是誰?"

    牽牛人愛理不理的說:"你回去問問一個叫嚴君平的四川人就知道了。"

    這個人也真是閒,聽完又掉頭又划著小船回到海邊,翻越嶺趕到四川,找到了嚴君平。

    他說明來意,描述了那個地方的樣子,到達的時間,嚴君平說:"你見到的是牽牛宿。“這個閒人才恍然大悟。

    到這裡我明白了,怪不得牽牛人不想搭理他,人家小兩口兒一年才見一次,時間多珍貴,你問東問西的,人家能不煩嘛,還不趕緊把他打發走了。

    這就是牛郎織女最初的原型,到了南北朝,被人莫名其妙的寫成了由一個窮苦人偷窺人家仙女洗澡而引發的故事。

    那麼能夠腦洞大開,發揮無限想象力,寫出媲美科幻小說的張華是怎樣一個人呢,有興趣的話你可以接著看下去。張華的祖上叫張良,就是那個為一個白鬍子老頭拾了次鞋,老頭傳給他一本秘笈《太公兵法》,然後憑著這本秘笈自學成才,後來輔佐劉邦奪得天下,被劉邦稱為"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

    雖然祖上赫赫有名,但到張華時,從小就死了父親,家境貧寒,他成了給人放羊的苦孩子。

    畢竟有強大的遺傳基因在,少年時,他就表現的知書答禮,學識淵博,和常人不一般,但當時並不怎麼出名。

    後來,他寫了一篇《鷦鷯賦》,透過對鳥禽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被阮籍看到了,翹起大拇指讚道:"這小子了不起,以後是個幹大事的人。"

    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在魏晉時期絕對是響噹噹的人物,有他這句話,想不出名都難。

    阮籍算得上是張華的貴人,從此以後他被人推薦踏入政壇,並憑藉自己的才華,可謂是一路綠燈,到晉武帝馬司炎時,拜他為黃門侍郎,封爵關內候,相於現在的國家副部長。

    張華為什麼受到晉武帝如此器重呢,據說他不僅學識淵博,還有一項過目不忘的本領,對古今天下的事瞭如指掌,晉武帝無論問他什麼,都能對答如流,讓同事們即愛又妒。

    當時東吳皇帝孫晧實行暴政,晉武帝早有心幹掉東吳,但手下那一幫人有的安逸慣了,有的膽小怕事,都極力反對。

    張華和同事羊祜覺得這是個好機會,錯過可就沒了,力排眾議,幫助晉武帝成功KO了東吳,武帝對他更加器重。

    然而,就有那麼些人,見不得別人的好,部分同事對他妒能忌才,就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被人穿了小鞋,官職也被降了,但他一直對晉武帝忠心耿耿。

    晉武帝死後,太子司馬衷繼位,被稱為晉惠帝。

    據史書記載,晉惠帝的智商很低,近似於白痴,沒能力管理國家大事,所以皇后賈南風想獨攬大權,以至後來引起了皇親國戚之間爭權奪利。

    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八王之亂",張華成了這場戰亂的犧牲品,被趙王司馬倫和孫秀慘忍的殺害了。

    做為一個政治家,死在政治鬥爭中,也算死得其所,此外在文學上,張華也有不凡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博物志》、《鷦鷯賦》,其中《博物志》比起著名的《山海經》也亳不遜色,他的詩作現存有32首。

    可能自小在貧苦中長大,即使混到了上流社會他也不忘本,他不少作品除了描寫自己的豪情壯志外,還有一部分表達了對豪門士族驕奢淫逸生活的強烈不滿。

    當然,他的大部分詩文內容空虛,單純追求形式,喜用鋪仗列排,堆砌典故詞藻,給人以繁縟乏味之感。

  • 3 # 古風散人

    張華,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的文學家、藏書家,政治家,是西漢張良的十六世孫。少年貧苦,勤奮好學,博識多才,著有《博物志》十篇流傳後世。他的詩賦文章得到了“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的讚賞,由此名聲大振。晉初拜黃門待郎、中書令,草擬詔令,修訂典章。他曾持節安撫邊鎮,使遠夷賓服,四境安定,再入朝,官至太常。

    太熙元年(290),晉惠帝即位,張華為太子少傅。由於皇帝弱智,皇后賈氏開始謀奪權力。趙王司馬倫任鎮西將軍,使關中動亂不安,氐羌部落造反,朝廷就用梁王司馬彤代替趙王的職務。有人對張華說:“趙王貪婪愚昧,信用小人孫秀,在什麼地方都會作亂。孫秀是個詭詐的奸雄,應叫梁王殺了孫秀,這樣就削去了趙王一半的力量。”張華同意這個建議,便通知了梁王。而孫秀的朋友卻向梁王說:“氐羌部落造反不是孫秀造成的。”梁王就免孫秀一死。趙王回朝後,諂媚事奉賈后,要求任尚書令掌管尚書省事務,張華等人堅持不同意。由是,司馬倫、孫秀與張華便結下仇恨。

    不久,賈后殺了權臣楊駿,引起司馬氏宗室互相殘殺的“八王之亂”。楚王司馬瑋起兵叛亂,朝廷惶恐不安。張華向賈后建議向叛王官兵宣喻朝廷旨意,果然造成軍心動搖,很快平定了動亂。從此,素來兇妒的賈后對張華格外敬重起來,認為張華“庶族儒雅,有籌略,進無逼上之嫌,退為眾望所依”,任命他為侍中、中書監,進入中樞輔助朝政。張華也充分施展才華,盡忠輔佐朝政。張華怕後族勢力擴張,還寫了《女史箴》來進行規勸。儘管當時處於昏君虐後的時期,又在“八王之亂”中,天下倒也出現了一段較為安定的時期。

    然而賈后的本性殘忍,先後誅楊駿、殺衛瓘、逼死楊太后、廢殺並非自己所生的太子,重用奸佞,穢亂後宮,激起眾怒。張華等力諫,根本無濟於事。趙王司馬倫便乘機以廢賈后為名,陰謀篡權奪位。他派人對張華說:“如今國家處於危難之中,趙王想與你共同匡扶朝政,做出一番事業。”張華知道趙王想篡權奪位,便嚴詞拒絕。來人發怒說:“刀將加在你的脖子上,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話!”第二天,趙王率兵先衝入宮中殺了賈后,接著又稱有詔書召見張華,在宮殿前的馬道旁殺了這位六十九歲的大臣,還夷滅其三族。從此,“八王之亂”又重新燃起烽火,國家陷入災難之中。

    張華有功於國,道德文章、政績才幹在當時也可稱首屈一指,卻成了西晉宗室內部互相傾軋殘殺的犧牲品,朝野為之痛惜。他身死後家無餘財,僅書籍多車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人們說海龜是最長壽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