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糊塗時塗糊不
-
2 # 順順順然
確實會發生利用法律來降低犯罪的處罰。
交通肇事、酒駕、故意殺人,在同一案件中的事實認定關係很大。
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而事實需要各類相關證據來證實。
各類相關證據又需要法院法官,依據程式審查真實、合法、關聯性;還必須經過主審官的釆信。
如果得不到釆信的證據,就是一件廢品;因此案件是故意殺人、酒駕交通肇事罪,就得有法庭法官說了算!
-
3 # 小法匠
你說的情形肯定是故意殺人,可能你覺得存在漏洞的感覺是施害人不承認存在殺人故意便以交通肇事罪處理。相信偵查機關的能力,也不能過分相信自己的心態。順便了解一下是否構成其他罪名,比如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4 # 開心就好165941149
法律沒有漏洞,中國法律是以法律為準繩,以實事為根據,來判定,顧意殺人,證據缺鑿判死刑,醉酒駕車,在沒飲酒前顧意殺人行為施使利用交通工具殺人顧意殺人罪,行為上不是顧意,飲酒遭成死亡事故,按違犯共公秩序罪判刑。
-
5 # 木棉說事
你知道什麼是零口供嗎?你知道犯罪構成四要素是什麼意思嗎?
法律有漏洞不假。但在重大刑事案件方面比如故意殺人案件方面,基本上是沒有漏洞可以鑽的。即使有漏洞,實踐中最高法最高檢也會及時釋出司法解釋,進行彌補。
公檢法等國家司法機關辦案,判定一個人是否有罪,不是僅僅依靠嫌疑人的口供。中國公檢法等辦案機關,審查確定一個人是否涉嫌犯罪,依據的是犯罪構成四要素(或者說是四理論)。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
犯罪主體的意思是:
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符合中國刑法分則規定的刑事責任年齡。是否是精神病人或者是精神和智力是否正常的人。比如,一個15歲的人盜竊了一家商鋪被抓住,警察在核實清楚案件事實以後,就不能對這個未成年人實施刑事拘留措施,法院更不能對他進行判刑。因為盜竊罪的犯罪主體必須是年齡滿16歲的人。對於那些年滿14不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只有當他們犯了八類重罪(刑法分則規定的八種嚴重暴力犯罪),法律才要求他們依法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犯罪主觀方面的意思是:
涉嫌犯罪的人,思想感情上有實施犯罪的主觀意圖。這種意圖表現為故意或者過失。故意又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兩種情形;過失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兩種情形。
犯罪客體的意思是:
犯罪侵犯的是哪種社會關係,也就是說,犯罪侵犯了哪種社會利益。比如,盜竊罪侵犯的是公私財產權益,傷害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體健康權益。
犯罪客觀方面的意思是:
犯罪者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人身或者財產權益的嚴重違法行為。
公安司法機關在審查認定刑事案件時,就是依據上述犯罪構成四要素(四理論、四要件)。只有當四個要素都具備了,才能被依法認定為犯罪,才能依法判刑。
司法實踐中,嫌疑人的供述(犯罪主觀方面)只是作為辦案參考,公安司法機關不會僅僅憑嫌疑人的口供定罪。嘴長在人身上,想怎樣說是你自己的事。對於那些不說實話的人,公安司法機關還會依法做外圍走訪調查,結合整個案情進行確定。
所以,題主關於故意殺人和借交通肇事殺人逃避刑罰處罰的想法是幼稚的。多看看破案故事影片就慢慢可以明白了。
法律規定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最嚴重情節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實際上,判到15年的佔少數,大多數不會超過10年;
酒後駕車撞死人屬於交通肇事罪,我和你有仇,我想殺了你,我喝了酒,開車撞死了你,然後警察趕到後發現我是酒駕,我認錯態度誠懇;
按照情況分析,那麼我最後是以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還是以交通肇事罪進行拘留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回覆列表
題主要搞明白,法律體系中只存在法律衝突,不存在什麼“法律漏洞”這一概念。法律體系對其中的法律衝突已經設定了有效的救劑機制,請題主不要以一個自己想象的“法律漏洞”來迷惑看官。
題主所述的“借酒駕故意殺人”案,在社會生活中肯定存在,這樣的案件並不複雜,酒駕還可以定性為‘’故意殺人罪乃至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不是肇事者想背就背的,題主不要自認為很聰明而低估了公訴人和受害人律師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