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特爾發起的基於 PCIe 5.0 的高速互連新標準 CXL,旨在提供實用性和快取一致性方面的突破,它已於上月釋出了 1.0 版本。
與此同時,CXL 成員的數量,也從初創時的九個,增長到了現在的 33 個。
實際上,當 AMD 這邊在 2018 年 8 月釋出 Infinity Fabric 時,我們就已經對未來的高速互連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核心(數量)大戰”之後,晶片行業的下一個戰場,顯然會在互連效能上展開 —— 兼顧低功耗、可擴充套件、以及高效能 —— 畢竟若是互連佔據了晶片總功耗的 90%,則製程節點的縮小將變得毫無意義。
互連的意義,不僅僅是從 CPU 到另一顆 CPU,而是從 CPU 到裝置、以及裝置到裝置。互連的普及,將為程式的實用性帶來質的飛躍。
而在非相干互連領域,PCIe 仍是系統層面上的重要參與者。不過許多企業,仍在尋求快取一致性的最佳解決方案,比如 CCIX、GenZ、以及現在的 CXL 。
CXL 的全稱為“Compute Express Link”,在標準正式釋出前,英特爾已經為此醞釀了四年時間。因為採用了開放標準的 PCIe 5.0 為基礎架構,CXL 將採用相同的物理連線介面。
上月釋出的 CXL 1.0 規範的部分內容,希望為 CXL 標準引入更多積極的新參與者。它被設計為一個開放標準,因此該組織有意願在未來版本中作出一定的調整,並在沒有任何許可費用的情況下進行構建。
以下是 CXL 當前的 33 位成員名單(帶 * 為創始成員):
Achronix Semiconductor Corp
*Alibaba Group
Arm
Ayar Labs
BlackFore Technologies LTD
Cadence Design Systems
*Cisco Systems
*DellEMC
DriveScale Inc.
Eidetic Communications Inc
*Facebook
Faraday Technology Company
Fastwel Group Ltd
GigaIO
*Google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uawei
Inspur
*Intel
InterOperability Laboratory
Lenovo
Mellanox Technologies
Memsule Inc.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Microsoft
Mobiveil, Inc
Norel Systems LTD
Northwest Logic
Numascale AS
PLDA, Inc
SerialTek
SK Hynix
Synopsis
新成員中的亮點為 ARM、Cadence、聯想、Mellanox、SK 海力士、以及 Synopsis 。無論從基礎技術、實施、亦或產品線的角度,它們每一家都對未來計算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有趣的是,儘管 Mellanox 是 CXL 組織成員,但近期收購了該公司的英偉達卻不是。實際上,NVIDIA 擁有自家的 NVLINK 技術,這或許是它不願參與開放標準的一個原因。
ARM 的加入,意味著未來 CXL 技術將更好地整合到該公司的晶片中。至於 SK 海力士,我們對其未來的記憶體產品深感興趣。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 CXL 1.0 依賴於 PCIe 5.0 底層,所以在 PCIe 5.0 普及之前,我們是不大可能在市場上見到相關產品的。
由英特爾發起的基於 PCIe 5.0 的高速互連新標準 CXL,旨在提供實用性和快取一致性方面的突破,它已於上月釋出了 1.0 版本。
與此同時,CXL 成員的數量,也從初創時的九個,增長到了現在的 33 個。
實際上,當 AMD 這邊在 2018 年 8 月釋出 Infinity Fabric 時,我們就已經對未來的高速互連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核心(數量)大戰”之後,晶片行業的下一個戰場,顯然會在互連效能上展開 —— 兼顧低功耗、可擴充套件、以及高效能 —— 畢竟若是互連佔據了晶片總功耗的 90%,則製程節點的縮小將變得毫無意義。
互連的意義,不僅僅是從 CPU 到另一顆 CPU,而是從 CPU 到裝置、以及裝置到裝置。互連的普及,將為程式的實用性帶來質的飛躍。
而在非相干互連領域,PCIe 仍是系統層面上的重要參與者。不過許多企業,仍在尋求快取一致性的最佳解決方案,比如 CCIX、GenZ、以及現在的 CXL 。
CXL 的全稱為“Compute Express Link”,在標準正式釋出前,英特爾已經為此醞釀了四年時間。因為採用了開放標準的 PCIe 5.0 為基礎架構,CXL 將採用相同的物理連線介面。
據悉,CXL 九個初創成員,均為業內重量級的選手,包括阿里巴巴、思科、戴爾 EMC、Facebook、谷歌、惠普企業、華為、英特爾、微軟等。此外該組織甚至得到了 GenZ 財團的支援。上月釋出的 CXL 1.0 規範的部分內容,希望為 CXL 標準引入更多積極的新參與者。它被設計為一個開放標準,因此該組織有意願在未來版本中作出一定的調整,並在沒有任何許可費用的情況下進行構建。
以下是 CXL 當前的 33 位成員名單(帶 * 為創始成員):
Achronix Semiconductor Corp
*Alibaba Group
Arm
Ayar Labs
BlackFore Technologies LTD
Cadence Design Systems
*Cisco Systems
*DellEMC
DriveScale Inc.
Eidetic Communications Inc
*Facebook
Faraday Technology Company
Fastwel Group Ltd
GigaIO
*Google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uawei
Inspur
*Intel
InterOperability Laboratory
Lenovo
Mellanox Technologies
Memsule Inc.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Microsoft
Mobiveil, Inc
Norel Systems LTD
Northwest Logic
Numascale AS
PLDA, Inc
SerialTek
SK Hynix
Synopsis
新成員中的亮點為 ARM、Cadence、聯想、Mellanox、SK 海力士、以及 Synopsis 。無論從基礎技術、實施、亦或產品線的角度,它們每一家都對未來計算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有趣的是,儘管 Mellanox 是 CXL 組織成員,但近期收購了該公司的英偉達卻不是。實際上,NVIDIA 擁有自家的 NVLINK 技術,這或許是它不願參與開放標準的一個原因。
ARM 的加入,意味著未來 CXL 技術將更好地整合到該公司的晶片中。至於 SK 海力士,我們對其未來的記憶體產品深感興趣。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 CXL 1.0 依賴於 PCIe 5.0 底層,所以在 PCIe 5.0 普及之前,我們是不大可能在市場上見到相關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