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塑膠垃圾問題變成了世界上最備受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目前全球每年約有800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然而科學家在垃圾場和海灘上可以看到和測量的東西僅佔進入水中的塑膠總量的一小部分。那麼其餘99%的海洋塑膠在哪裡呢?令人不安的答案最近開始浮出水面。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海洋學家Erik Van Sebille表示,我們通常看到的是在海面積累的東西 “不到冰山一角,可能是全部的0.5%”。Van Sebille說道:“我經常開玩笑說,做一名海洋塑膠科學家應該很容易,因為無論您在哪裡,都能找到一些東西。” 但是,他補充說,現實情況是,在任何一個位置上都缺乏關於多少塑膠的實際數量。越來越明顯的是,塑膠最終大量堆積在海洋的最深處,被埋在海底的沉積物中。

    荷蘭皇家海洋研究所的生物地球化學家Helge Niemann表示,也許最令人恐懼的是, 它可能會破碎成很小的碎片,幾乎無法被發現。Niemann稱,在這一點上,它變得“更像是溶解在水中的化學物質,而不是漂浮在水中的化學物質”。

    從舊金山灣的狹窄河口一直延伸到蒙特利灣的開闊水域,再到風景秀麗的山脈和大蘇爾的紅木森林,全長276英里,是美國最大的國家海洋保護區的陸地邊界。對於參觀聖克魯斯(Santa Cruz)附近的海灘或在沿海公路駕駛的任何人來說,它似乎都未受破壞。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在過去的兩年中,附近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的科學家一直在使用定製的遙控潛水器來採集遠在水面以下的近乎不可見的塑膠樣品。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海洋學教授、該專案的首席研究員Anela Choy說道:“只是因為您沒有看到它,並不意味著它就不存在。” 在她所謂的海洋“表面”之下,潛水器仔細地過濾了海水並拍攝了其中的快照。

    她的團隊發現,在200米的深度中,每升水中有將近15塊塑膠,這與所謂的垃圾塊表面上的數量相似。遠端取樣器仍在最大深度1千米處發現塑膠。但這僅僅是尋找的開始。她表示:“經過兩到三年的努力,我們獲得的事實是,我們只有來自世界整個海洋一部分的一組樣本。”

    該小組的工作是最早計算出海洋表層以下塑膠的確切數量,並表明在較低深度處塑膠廢料豐富的工作之一。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對此進行推測。海洋學家Richard Thomson於2004年首次創造了“微塑膠”一詞,用以描述長度不足2毫米的難以捕捉的塑膠,他認為可以在深海和海底發現大量微塑膠。

    Van Sebille研究小組在201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預測,根據1950年以來進入海洋的塑膠量和已知的沉入方式,可能有1.96億噸塑膠從海面沉降到深海。研究人員的下一步計劃是顯示塑膠的來源,並確定塑膠如何從相對容易找到和跟蹤的表面移動到深度。

    傳統觀點認為,很難將海洋微塑膠追溯到其來源。但是,即使很小的塑膠也不一定看起來相同。透過研究鐳射在碰到不同塑膠碎片時如何散射,研究人員可以建立“指紋”。例如,在蒙特雷灣發現的塑膠與當地捕魚裝置中使用的塑膠不同,但主要是用於一次性包裝的聚合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明它可能來自陸地。

    塑膠如何下降到深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謎。Choy的小組發現了兩種動物,即紅蟹和半透明的、過濾餵養的生物giant larvaceans,它們會消耗塑膠並將其移至更深的水中。在許多物種中都觀察到了這種情況。201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研究了北太平洋魚類中的塑膠,估計它們每年攝入約12000噸塑膠。Van Sebille的研究小組在後來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如果整個海洋中都儲存著這種塑膠,那麼任何時候都可以在動物體內放入10萬噸塑膠。

    尋找失蹤的海上塑膠已經開啟了新的研究領域。十年前,微塑膠的發現引發了塑膠汙染概念的根本轉變。科學家發現,數十億片塑膠的存在幾乎看不到,絕對不能捕捉,並且很容易被最小的海洋生物食用。現在,他們在塑膠汙染的程度方面有了驚人的新發現。

    去年法國蒙彼利埃保羅•瓦萊裡大學的研究員Alexandra Ter Halle坐在一艘帆船上,從泰晤士河中抽取水樣。這是其首次遊覽10個歐洲河口,而船上的其他科學家正在做熟悉的工作,用顯微鏡對微塑膠顆粒進行計數,並對樣品中的細菌進行鑑定。

    不過,Ter Halle必須在回到自己的大學後才能對樣品進行研究,在那裡她擁有專門的裝置來檢測奈米塑膠-奈米塑膠的尺寸已經分解到小於千分之一毫米,小於一個單元。兩年前,她的小組是第一個在海水中發現這些顆粒的小組。Ter Halle採用類似於法醫科學家在犯罪現場檢測化學物質的技術:將樣品點燃成氣體,用電子轟擊,然後在電場中分開以測量其重量和電荷。通常無法看到它們,只能檢測到它們。

    奈米塑膠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實驗室測試表明,與微塑膠不同,奈米塑膠足夠小,可以在各種生物的血流和細胞膜中蓄積,甚至在對日本魚進行測試時甚至透過血腦屏障,並會引起各種毒性作用,包括神經損傷和生殖異常。

    “這個問題關乎海洋中所有塑膠的位置……40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可以看到的塑膠。現在我們達到了非常特殊、反應非常快的奈米級,我們必須重新開始。” Ter Halle說道。

  • 2 # 會喝茶的小魚

    因為許多的塑膠垃圾會隨著海浪去漂浮,塑膠比海水的密度輕,所以漂浮在水上面,遇到阻礙物會被阻止住掛在上面,還有許多比海水密度大的沉入海底,隨著海底洋流的漂浮或者沙子的掩埋永遠沉入海底不會被人發現。

  • 3 # 船長四方

    其中一種猜測是海洋中或許存在某種會分解塑膠但迄今未知的微生物。

    但其實吞噬塑膠最多的,反而是其他動物。

    比如鯨魚在捕食時,會把巨量的海水連帶其中的雜質,都一股腦兒吞進去,因此垃圾塑膠被它們誤食,是很普遍的事情。由於鯨魚的腸胃消化不了塑膠,這往往釀成悲劇。

    2017年2月在挪威西南海岸,人們發現一頭鯨接二連三地往陸上撲,想上岸。最終,人們對它實施了安樂死。這一異常行為引起了當地動物學家的注意。經過解剖,他們找到了讓這頭龐然大物如此痛苦的原因:在它體內,有大約30個大小不一的塑膠袋!其中最長的袋子約達2.5米。從袋子上依稀可辨的文字上分析,這些袋子可能來自丹麥、英國以及北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國家。

    它們正被許多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大量吞吃,進入海洋食物鏈,並最終影響到人類海產品的安全。據統計,海洋中至少有100多種魚類和600多種無脊椎動物在吞吃塑膠,其中包括西方人充當比薩餅中關鍵調料的鳳尾魚。

    最新的研究表明,漂浮在水面的塑膠微粒甚至會被帶到深海,被深海魚類吞食。而能夠讓比重比海水小很多的塑膠沉到海底的,是一種叫“幼形海鞘”的動物。

    形海鞘長不超過10釐米,看起來有點像蝌蚪。它們靠自身分泌的粘液過濾器捕捉食物。它們的過濾器直徑可以長達1米,就像房子一樣把自己罩在裡面。“房子”吸附漂浮在水裡的顆粒物,然後被幼形海鞘吃掉。當然,“房子”用久了也有毛孔被堵塞的時候,在那種情況下,幼形海鞘就會把它拋棄,重新建造一個。被遺棄的“房子”則沉入海底,這樣吸附其上的塑膠顆粒也被拖入了海底。幼形海鞘一般平均每3小時更新一次“房子”。

    幼形海鞘是海洋中過濾海水最快的浮游生物之一。像鯨魚的情況一樣,在快速吞進海水的過程中,水裡的雜質,包括塑膠微粒,也不可避免地被吞進去。塑膠微粒經過不同程度地消化之後,未被消化的部分會隨著糞便排出,沉入海底。於是透過這條途徑,一部分塑膠微粒就被帶到了底。

    研究發現,幼形海鞘的糞便沉入海底的速度估計每天約300米;被拋棄的“房子”則能以一天800米的速度下沉。這些結果表明,幼形海鞘的糞便和粘液過濾器可以快速地把漂浮在洋麵的塑膠微粒運輸到深海海底。所以,幼形海鞘才是讓海洋中大量垃圾塑膠失蹤的真正主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共享物流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