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爆料
-
2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中興這些年相比華為而言,的確是拉開了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說中興沒落了,還真的不是這麼回事兒。
中興也是通訊業裡的巨頭之一,而且是向上發展的巨頭,只是沒有華為那麼耀眼而已。全球的通訊業,是競爭非常激烈的。中國通訊業從當年的一窮二白,發展到今天可以和歐洲、美國三足鼎立,中興和華為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球的通訊業經過了各種整合,只剩下了四家巨頭,而中興則是發展成為了其中的一家。
不過,由於通訊業一直比較神秘,也不為外界所知,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華為也好,中興也罷,都是賣手機的。所以,才有了很多人認為中興沒落了,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中興做為通訊製造業的巨頭,其實一直是在不斷的壯大的。
要知道,現在中國在各個領域之中,可以衝擊到行業第四的公司,也並不是很多。
中興在通訊業裡的地位要比華人想象的高。中興也是一家通訊製造業的公司,就以現在大熱的5G來看,中興也是標準必要專利的重要擁有者。
中興和華為一樣,也是通訊業的全產品線公司之一,可以提供全套的5G組網需要的裝置,而且中興馬上也可以推出自己的5G終端基帶,補齊短板之後,就可以獨立的提供完整的5G解決方案了,在這裡它是繼華為之後的第二家可以提供完整的5G解決方案的裝置廠家。
就通訊業的裝置這塊,中興的裝置效能也是在不斷提高的,以大家比較關注的5G主裝置這塊,中興的裝置效能是僅次於華為的,而且在部分方面甚至是超過華為的。中興也是通訊業裡的科技巨頭,常年大量的研發使得中興在通訊業裝置這塊的效能逐漸的提高,就4G裝置這塊,產品的效能要強於歐洲的巨頭諾基亞和愛立信,而且部分演算法而言,也是非常領先的。就5G這塊,Massive MIMO中興一直是保持著全球領先的位置的。
在國內運營商的市場份額之中,中興的份額也在逐漸增加,預計在未來的5G時代,國內的份額將超過諾基亞和愛立信,排名第二,僅次於華為。
而且,中興也不斷的在海外開疆擴土,也拿下來了不少國家的份額,市場佔比也是逐年提高的,可以說,如果不是華為過於耀眼的話,中興會在華人心目之中的地位跟高。不過即使是目前的中興,就技術能力和國際地位而言,也是遠遠超過很多人心目裡”高科技企業的"。
總而言之,做為傳統的通訊製造業的巨頭,中興在通訊業裡從來也沒有沒落過,也就是手機業務目前不行了,別的還是很厲害的。在5G時代,中興將和華為一道,成為中國5G出海的重要力量,為中國通訊業的崛起做出自己的貢獻。
回覆列表
幾年前,國內智慧手機剛剛興起的時候,大多手機品牌以山寨為主,那時候的手機給人的感覺就是便宜、解析度低、用久了容易卡等,然而技術更新,當年靠山寨的手機品牌,如今都有了不容小覷的市場規模。其中少不了華為、中興。就在幾年前,似乎中興手機和華為奇虎相當,可是這兩年在手機市場上中興銷聲匿跡,華為卻一飛沖天,究竟他們各自遭遇了什麼呢?
今年一場被稱作企業與國家的對抗最終落下帷幕。中興在美國解禁的代價目前是10億美元的罰款和4億的保證金。這也讓漸漸遠離大眾視線的中興再次迴歸。中興和華為作為國內兩大通訊公司,我們習慣性拿來作對比。不得不說最近幾年華為已經遠遠超過中興。到2017年華為的營收是中興的6倍。市場佔有率和口碑方面華為也是更勝一籌。
十年之前,中興華為旗鼓相當。到如今,不少人為之詬病的不只是在“剁手興”這一個,還有中興國企民營的背景,2015年中興終端中國區CEO吳海捲入中國聯通腐敗一案。還有侯為貴在卸任中興董事長時曾說:我給中興留下的最有價值的不是賬面上的財富,而是經過多年沉澱,並得到全體員工認可的一種企業文化。而且在中興的歷史上,侯為貴罷免過三位高管,長達30年的董事長生涯,即使外行的我們也明白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新鮮血液對一個企業來說是多麼重要。中興的出手過於保守,侯為貴的“牛文化”在任正非的“狼文化”面前確實有些羸弱。企業文化與企業財富哪個更重要,我們不談,但是管理層的問題與中通今日的沒落有直接關係。2011年,中興推出Blade880,銷量超過千萬,但也是這一年,中通出現首次虧損,這一年中興忽略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錯失良機,2013年推出GrandS企圖進軍高階機市場,但慘淡的銷量使夢想破滅。2014年中興推出“星星”系列定位中端,但由於定製機品控問題,中興虧損嚴重。
中興在高中低都進行過嘗試,但由於各種原因打爛了一手好牌。營收乏力、手機業務下滑、營運利潤過低,手機也表現乏力,中興的手機之所以沒落,究其原因,週週覺得一方面是品牌建設和營銷戰略上的失誤,另一方面是從功能機像智慧機升級轉換中,沒有敏銳的跟上消費者的需求。在這兩點上華為都更出色些。
反觀之,華為在近幾年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首先,他們被華人稱作民族驕傲,樹立了民族高階機的口碑,高階機的定位也讓華為俘虜了大批消費者的口袋。華為的高階之下又有榮耀的子品牌,讓市場覆蓋率大大提高。就這一點,恐怕中興很難追得上。而且,同為走國際路線的公司,在2014年,兩公司國際市場的收入額已經相差1384.26億元。有資料統計,在科研方面投入的人力來看,華為每年都在穩步增長,這幾年是有所下降(資料截止到2016年)。科技是一個企業的命脈。沒有投入想要輸出是不可能的。
在市場營銷和企業運營兩大方面,華為中興差距頗大,中興總給人一種不敢放手去幹的感覺,而華為總是大刀闊斧。或許與國企背景有關,但雙方科研,營銷,以及運營上理念有所不同,導致了二者的消彼長狀態。況且本身即使競爭關係,互掐了十幾年,我們還是希望中興能夠走出困境,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