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街坊貳佰

    乾隆十六年,劉墉正式踏入仕途。跟其他許多同僚相比,劉墉還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他的父親劉統勳曾擔任內閣大學士,官居一品,按清朝規例,可以蔭封子嗣。劉墉就是在父親蔭封待遇下,直接擁有舉人身份,參加會考,獲得進士身份,選入翰林院。

    雖然是靠捷徑獲得官職,但劉墉在任上卻辦了許多實事。他在江蘇、湖南、江西、陝西等地任職時,官聲極好。作風清廉,又能多幹實事,出現災情時可以安撫賑濟百姓,對於貪官汙吏,敢於彈劾反對。

    而且,劉墉也得到了乾隆賞識,稱他是一個“知政體”的官員。劉統勳本就是受到乾隆重視的大臣,對劉墉多少有些偏愛。有政績、聲望好又能得到皇帝賞識,劉墉在仕途上還算比較順利。

    乾隆四十八年時,已經擔任直隸總督兼吏部尚書職位。但是在乾隆後期,劉墉開始甘於埋沒自己,不再那麼顯露頭角。因為朝堂上和珅出現了。和珅是在乾隆三十八年踏上仕途,那一年他只有二十三歲,正當年華。

    和珅對詩文詞賦極有研究,又精通多門語言,也算是個人才。早期踏入仕途,和珅曾是頗為清廉的官員,對於別人的賄賂,也多次拒絕,但隨著官職越高,權力越大,堅守清廉的做法也被拋之腦後。

    其實,和珅雖有能力,但並非全才。他曾受命到前線統帥軍隊,卻調配不力,一味逢迎,導致清軍戰敗,將領陣亡。如果不是阿桂接任統帥,後果不堪設想。

    這並非個例。乾隆年間平定白蓮教叛亂時,乾隆再令和珅指揮,和珅一味以鎮壓為主,力圖儘快平息叛亂,討乾隆歡心。

    所以他將白蓮教首領王三槐抓到京城處死後,對於白蓮教為何叛亂,後續該如何解決的事宜,並沒有什麼著手解決。而最終的結果就是白蓮教在乾隆去世後,又鬧了好幾年,才被勉強平定,這對清朝造成極大傷害。和珅這種一味逢迎,討好乾隆的做法,自然更討乾隆喜歡。

    乾隆對他也十分依賴,尤其晚期身體不便時,更將大事全都託付和珅,視他為全能人才。和珅除了擔任內閣首席大學士外,又同時兼任軍機處領班軍機大臣,以及數個實權部院的職位。自雍正以後,朝廷實權都在軍機處,內閣成了名義上的最高機構。

    和珅一人兼任兩個中樞機構的最高職位,相當於既有宰相名,又有宰相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下。即便是乾隆將皇位禪讓給嘉慶,朝堂上的二號人物也是和珅,而不是皇帝。

    劉墉自然比不上和珅。他跟和珅關係較差,對和珅諸多做法極為反感,兩人常常暗自較勁。阿桂在世前,和珅仍要顧及阿桂,不敢肆意妄為。等到嘉慶元年,阿桂去世,和珅真正獨攬大權後,劉墉對和珅只能避開。

    這段時期劉墉也不受乾隆待見。劉墉常常辦錯事情,給人一種老邁昏庸的感覺,甚至還受到御史彈劾。乾隆在考慮提拔內閣大學士人選時,曾親口說,自己是因為朝中沒有大臣能提拔,才讓劉墉擔任。如此形勢下,劉墉想要扳倒和珅根本不可能,自己不被壓倒就已經不錯。

    乾隆後期,劉墉跟過去在官場上的作風也有很大不同。當年他在地方當官時,常以嚴肅認真聞名官場,現在卻常以滑稽面目視人,差別極大。劉墉需要等待機會。只要乾隆還在,就沒人可以動搖和珅的地位。

    但乾隆畢竟年老,總會駕崩,而天下必然是嘉慶的天下。劉墉跟嘉慶走得很近,但又保持分寸,不至於引來乾隆猜忌。和珅雖然也曾向嘉慶示好,但最終被嘉慶拒絕。這是另一種政治博弈。

    在乾隆帝死後,繼任的嘉慶皇帝,就把和珅撤職了,而且劉墉也到了上書房,最後很多人為了迎合皇帝,紛紛上書彈劾他。所以皇帝當時定了斬了和珅,被劉墉拉下,賜給和珅一條白綾,保留全屍。他與和珅鬥了一輩子,臨了了還是給和珅一個全屍,不得不說劉墉還是忠義一輩的。

    和珅把持朝政多年,其黨羽遍佈天下,上下一心,結成鐵板一塊,如何查案,查到哪裡,都需要有極為高超的手腕。劉墉用四個月時間,就查出和珅20多條罪名,每一條都能站得住腳。和珅也被隨即處以死刑。

    而劉墉也一改乾隆末年昏庸老邁的形象,以至於嘉慶外出時,還敢放心把京城事務交給劉墉,相信他有能力處理各種繁雜事務。

    從當年乾隆寵信和珅開始,劉墉就開始偽裝自己,蓄勢待發,一出手就是雷霆手段,讓和珅再無翻身的機會。

  • 2 # 託土屯山

    最終扳倒權臣和珅的雖然不是劉墉而是嘉慶。但,作為長期鬥爭的兩個老對手而言,又何償不是和珅敗,劉墉勝呢?

    劉墉做為乾隆四十九年後期的四大勢力之一的御史派代表,他在與和珅的鬥爭中,由明鬥轉為暗鬥,非常講究策略,平日多以幽默風趣的方式鬥智鬥略。從而保持不敗,取得了鬥爭的最終勝利。

    劉墉與和珅的鬥爭的勝利不僅表現為最終結局上,在平日的細節裡也有體現,民間就有這麼一段“鬥智小勝”的精彩小故事。

    一次朝政會間,乾隆為解解悶,放鬆一下,問和珅與劉墉,你倆說說看,這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這和珅平時常與乾隆即景賦詩,這次他本想借機讓劉墉獻獻醜,說:"劉大人,請即詩一首吧",乾隆道"也好,那就劉愛卿你來一首吧"。

    "遵旨,哪在下就獻醜了"劉墉開口朗誦起來道:"君高臣低,文站東來武站西"

    誦後眾臣皆稱好,和珅自愧不如,劉墉取得了乾隆的喜歡。

    又有一次乾隆同和珅與劉墉三人遊狂御和園,經過一片菜地時,乾隆說"和愛聊啊,你給朕再作首那個“高與低,東與西”的詩來聽聽吧"。

    "這、這"和珅為難地看看乾隆說:"諾,這、這臣以為劉大人那首詩作可謂極品","那個什麼君高臣低,文站東……"

    乾隆忙打斷說:"停停,還是讓劉愛卿來吧"。

    “看,還是劉愛卿懂景知意呀!和愛卿你說呢?”

    和珅滿臉脹紅說"為臣不如,為臣不如"。

    劉墉在與權臣鬥爭中,除"鬥智"取小勝外,在朝政中,還常採用"以曲人之兵法"和"政治謀略法"取完勝。

    "以曲人之兵法",尋求先機。主要體現兵法思想,劉墉深知和珅位高權重,不與正面爭鋒,採取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治待亂、以靜待譁、""以迂為直、以患為利"的兵法思想,低調“保本”,明哲保身,以圖“先機”。劉羅鍋之"羅鍋"稱號,的確名副其實,"羅鍋"是他真實形象之"作派"。

    "以謀略法",取完勝之勢。多體現在政治的謀略上。兩位老對手是政治態度上絕然不同的"兩路"人,和珅是想要在朝中專權,而劉墉只想獨善其身。和珅以貪,求富求權;劉墉則以忍,謀擒謀縱,劉墉的謀略核心就,是欲擒故縱,姑息養奸。真可謂老謀深算,他深諳政途物極必反之理。做為他,僅僅需要的是耐性,機會總會要由時間來提供的,和珅的前景,不是眾反,就是君變。結果這一天終於到了,

    乾隆死後,新皇嘉慶果斷地罷免了和珅派的所有官員,同時重用提拔了劉墉,眾官員紛紛要求斬首和珅,但此時的劉墉表現出敏銳的政治聰慧,總覽時局,建議嘉慶實施策略性地謀劃行動,迅速查清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貪汅自肥的罪行20條。賜於自盡,沒收了家產。

    這場長達20多年的官場鬥爭,從此,以貪官和珅的徹底失敗而告終;以劉墉為代表的反對派取得嘉慶新帝的全力支援並勝利。

    劉墉勝利了!他真正的勝利了!

    2020.04.09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械師全面屏遊戲本F117 B可以玩吃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