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納百川221871234
-
2 # 稻門YAO
印太整體上來說還是處於一個構想的階段,其他幾個國家,日本,印度和澳洲,都不能說心甘情願的和美國站在一起。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出錢出力,自己坐享其成。最近一段時間,日澳印似乎看出了門道,政策都在轉變,走更加柔性的中間路線。
即使是特朗普在場,日印澳的國家元首恐怕也不會很認真地和美國談這個問題,比較現在已經不是冷戰,兩個完全隔絕的市場已經不太可能。只要我們不封鎖自己,就不用擔心亞洲小北約的再次出現。
而各國對彭斯的態度,恐怕就更加隨意了。從安倍和彭斯會談的影片可以看出來,安倍完全沒有之前和特朗普那樣的緊張和謹慎,而是非常隨意和自信。在他看來,彭斯的作用可能沒有這麼重要,如果國務卿蓬佩奧來的話,他們可能會更加重視。畢竟蓬佩奧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力更大,而且可能成為共和黨新的接班人。
東南亞,或者說更大的印太,是一個很有歷史感的地區。回想40年代初的太平洋戰爭,美日矛盾的總爆發就是因為在東南亞的利益無法得到協調。二戰之後,美國又維持了對這個地區極大的影響力。我覺得,這對我們也是一個啟示和教訓。如何能確保我們的利益在這裡能夠共存,而不是像日本那樣試圖建立一個封閉的東亞體系。
還是那句話,只要自己頭腦不發熱,十個印太也只會是空殼,一盤散沙。
-
3 # 邱震海
其實對印太地區的美國朋盟友來說,特朗普來與不來,或者究竟是特朗普來還是他的副手彭斯來,區別並不太大。這背後既有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本身並不完全成熟的因素,同時也有各有關國家與特朗普還有點若即若離,甚至離心離德的另一層因素。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推出至今,雖然輪廓已有,但其核心與未來實施計劃卻並不清晰。正因如此,無論是有關國家還是特朗普政府自己,對這一政策似乎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更何況特朗普本人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忙於針對各國的貿易摩擦,對印太戰略幾乎無暇顧及。
相比之下,倒是副總統彭斯最近接連發表了幾次講話,充滿冷戰意味和政治色彩。從某種程度上說,彭斯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倒更像個戰略家,而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副總統。
從這個義上說,對印太地區的美國盟友來說,見一見彭斯似乎比直接見到特朗普更有意義,或至少還有點意思。
-
4 # 儒道之主
準確的說法是東盟峰會、東亞峰會,而不是亞洲峰會。特朗普推出的這個印太戰略,還只是停留在構想階段——日本、澳洲是美國盟友,但能否按照特朗普的意願去做,值得懷疑。印度是特朗普印太戰略的重要一環,雖然美印舉行過“2+2”會談,但要讓印度隨美國“指揮棒”而舞,這個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從現在的局勢來看,特朗普的印太戰略基本上就不存在著實現的可能性。
各國都有自己的戰略考量,日本、澳洲的政策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趨於中間路線,印度想要成為世界強國,根本就不可能成為美國的“馬前卒”。各國實際上都只是互相利用而已,為的是使本國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隨著美國國際影響力的下降,地區強國的影響力不不斷提高,美國對自己盟友的控制能力也在下降。換句話說就是,各國面臨的選項開始增多,並非只有美國這“一棵樹”——在利益面前,盟友的關係也要放到一邊。
不管印太戰略如何,都是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的產物,對於美國的那些盟友來說,它們要的可不是“美國優先”——讓美國“吃香的喝辣的”,它們只能在一邊“聞聞味兒”,甚至是還要為美國買單?這種買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做,包括美國的“僕從國”日本在內。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不管是副總統彭斯,還是總統特朗普親自來,結果都一樣——沒人買帳。現在的世界格局,已早非冷戰時期可比,美國玩的卻仍是冷戰的那一套東西,各國政府可沒那麼多傻子。
歐洲國家確實是害怕蘇聯的軍事侵略,所以才會跟著美國成立北約——為的就是共同對付前蘇聯。亞洲版“小北約”對這幾個國家來說,看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是要承受經濟等方面的損失。換句話說就是,亞洲版“小北約”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基礎——犧牲自己國家的利益,甚至是要承擔風險,去實現美國的戰略目標?即便是美國盟友,那也是隻有傻子才會願意去做的事。更何況,印度在軍事上嚴重依賴於俄羅斯,其超過60%的武器裝備需要從俄羅斯進口,俄羅斯當然不會坐視美國印太戰略的實施——俄羅斯也是美國印太戰略的目標。
所以,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即便是特朗普與印度、日本、澳洲來談,也根本談不出來任何對美國這一戰略有用的東西。當然,特朗普與彭斯還是有區別的:特朗普參加東盟峰會,說明美國的視。彭斯參加峰會,說明美國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幾個國家領導人倒是能夠“挺直腰桿”說話。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序加快,戰略圍堵已經變得越來越難——特朗普、彭斯,無論是誰來,都沒什麼區別!
-
5 # 雲霄飛翼
一年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亞太之行的APEC峰會上提出了“印太戰略”;一年以後,特朗普換成了彭斯,總統換成了副總統繼續在亞太推銷美國的這一戰略。這說明了兩點:一是美國的印太戰略進展的不是很順利;二是美國不再重視多邊外交而傾向於以雙邊外交維護利益。
彭斯亞太之行的路線與特朗普類似,但美國的影響力已經削弱了。彭斯的首站日本,隨後前往新加坡參加東盟系列峰會,接著在澳洲逗留,最終抵達巴巴新幾內亞參加APEC峰會。除了日本和澳洲,中國領導人參加的兩場地區峰會彭斯都要參加,特朗普在多邊框架下佔不到便宜但又想遏制中國的影響力,所以派彭斯出席。但在特朗普提出了“印太戰略”一年以後,形勢有變化了:一是日本的投機傾向更加明顯。原本“印太戰略”是安倍在十年前訪問印度時提出來的,但是在中日關係改善和安倍執政地位穩固的背景下,日本又玩起了投機,安倍將“印太戰略”改成了“印太構想”,就是不想過於刺激鄰國。二是除了日本以外的印太戰略節點已經出現了鬆動。比如說南韓在是否加入這一戰略問題上官方曾在一天之內三次改口,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澳洲新總理的表態則很直接:既希望與中國發展經貿往來,又希望和美國增強軍事聯絡;印度作為印太戰略的重要支點但又有自己的大國情節和獨立性,玩起了平衡外交。至於東盟國家,已經從“一帶一路”戰略中獲益,不願意充當對抗中國的馬前卒。三是美國的印太戰略服務於美國優先,開出的是空頭支票。一年以來,美國的印太盟友並沒有從這個戰略中得到多少好處,反而在美國優先的貿易戰、對伊朗制裁中利益受損。到了彭斯亞洲行的時候,才宣佈美國政府“考慮”對印太各國提供最多600億美元的基建援助,以特朗普的國際聲譽,美國開出的空頭支票恐怕印太國家心裡都要打個大問號,而且美華人的錢往往是有很多附加條件的。
即使特朗普來,印太國家對他的反應也不會比彭斯好到哪裡去。比如說剛結束的東盟峰會上,與會各國元首大談自由貿易並達成了共識,中國提倡的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響應,2019年將完成的RCEP談判將覆蓋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的貿易量,這將是對美國單邊主義行為的有力迴應。正在舉行的APEC會議上,RCEP也是各方會談的重點。大部分印太國家關心的是如何從全球經濟增長尤其是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獲益,而不是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對抗中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再次拒絕了彭斯的訪美邀請就是個例子。
中國領導人在APEC峰會上的演講中指出: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這些問題,關乎各國利益,關乎人類前途命運。很多國家已經做出了選擇,代表特朗普來參加峰會的彭斯聽懂了嗎?
回覆列表
其實鎮不鎮住亞他並不是某個說的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無論是誰,也不管你多麼霸道,都必須順民意,適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切身利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