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師姐

    做菜時陳皮作為調料,用法很簡單,取一小片切絲或掰碎放鍋裡行了,跟薑片、大蒜、蔥花等調料一樣的份量做出來的菜不但不會苦,而且味道香甜,有助於消化,因為陳皮可以去除腥羶味、增強鮮味、分解肉類脂肪。

  • 2 # 簡約快手美食

    陳皮用來做菜不會苦嗎?

    陳皮用來做菜不會苦的,相反,陳皮是味中藥,也是廚房裡的調味品,燉肉時放片陳皮,還能增香去膩,縮短燉肉時間。

    除了燉肉,廚房當調味品外,還可以

    1、可以與茶葉一起沖泡,也可以單獨沖泡,健胃去溼,化痰止咳,其味清香,提神、通氣。

    2、可以做橘皮粥,熬粥吋放幾片,吃起來芳香爽口,使隨手丟棄的橘子皮再利用還可起到開胃作用。

    3、可以做成各種小食品,桔子皮加糖熬煮就可以做成橘絲糖等各種美味可口的食品。

    下面分享一下,怎麼用吃剩的橘子皮做陳皮的。

    1、鮮橘洗淨,再用鹽揉搓,去除農藥、灰塵;

    2、開皮,橘子分開四瓣蓮花狀,底部相連,主要為美觀,手抖斷了也無所謂,不影響功能;

    3、曬皮,先曬橘子內皮,勤翻動,別沾上水;

    4、陳化,橘子皮乾透了就可以收藏起來,最好用透氣的棉麻布袋。

    陳皮,做為藥用必須一年以上,越陳越好。

  • 3 # 純鈞LHGR

    並非晾乾了的橘皮就叫陳皮。

    曾經說過,陳皮分陳橘皮和陳柑皮,陳柑皮不適合做食物。其實,陳橘皮也並非全部都適合做成食物。

    真正的陳皮在原料上有要求,必用冬橘皮或冬柑皮才可。用夏橘皮、夏柑皮,那就叫以次充好。

    陳皮分生熟,嚴格來說,生陳皮還是有明顯苦味的,不適合做食物,而熟陳皮可以。

    熟陳皮中,分炙陳皮(炒陳皮)、鹽陳皮、蒸陳皮等,以這三類最為多見。

    我曾經跟蔡瀾先生聊過有關的事情。事實上,現在很多酒店在用生陳皮和蒸陳皮來糊弄外行。原料方面有問題,做出來的食物會好吃才怪。

    真正做菜用,嚴格來說只用炙陳皮,也叫米炒陳皮。這種陳皮由於加工比較麻煩,價格也相對貴一些,但是沒有苦味澀味,只有芳香,而且有開胃和行氣化食的功效。

    普通晾乾的那種,只能說“勉強”叫陳皮。真正的“陳皮”都是熟制的,最起碼要經過反覆蒸、曬的過程;鹽制陳皮則須經過浸、煮。

    你覺得吃的陳皮有苦味,原因很簡單——偷工減料的劣質品,稱之為假貨亦不為過。

    陳皮的用法也有很多,個人比較欣賞陳皮牛肉和陳皮鴨湯。陳皮牛肉需搭配蘿蔔,有點辣味更好,所以還要配些胡椒;陳皮鴨湯則需搭配竹葉和櫻桃,不僅味道鮮美,滋陰益氣的功效也非常好。

  • 4 # 新會陳皮調研手記

    新會人來回答一下。

    陳皮是中國傳統的中藥,自東漢有記載以來陳皮的使用歷史也有千年之久。民間食用的陳皮其製作也不難,一般人家只需要把柑橘的皮曬乾之後再陳化3年以上,就可以製成陳皮。陳皮是典型的藥食同源藥材,正因為得益於柑橘的廣泛的種植和高性價比的特性,在民間擁有諸多擁躉。而近幾年隨著小青柑、柑普茶、三寶茶等陳皮飲品的興起,新會陳皮知名度就更加高了。

    陳皮入藥有理氣止咳等功效,而陳皮作為烹飪的調味,做法很多,其中以陳皮為烹飪調味料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味、去腥等。廣東人以陳皮作為調味品使用比較多,衍生的其他陳皮製品也很多,例如九制陳皮、陳皮話梅、陳皮鴨、陳皮老薑等等,都是以陳皮為調味品製作而成的知名地道小食。所以,自家制作的陳皮,除了日常入藥煮水泡茶等等,還可以用在烹飪上。

    陳皮“藥食同源”,是上佳的調味品

    陳皮可以直接食用、泡茶煮水,也可以用於日常的烹飪。在幾十年前的廣東,很多人會把吃完柑之後的柑皮,用繩子串起來掉在廚房的爐灶上方,因為燒菜的時候會有乾燥加溫的作用,加上柴火的煙燻,起到防蟲子的作用,可以讓陳皮得到最適合的溼度和溫度控制。而當廚師想用陳皮的時候,順手就可以往頭上摘取一片,直接往鍋裡放便是。經過煙燻和三離存放的陳皮,是新會陳皮最傳統的模樣,雖然外表不出眾,確實尋常百姓家必備的調味料。

    陳皮“發苦”原因主要是“陳化不充分”導致

    陳皮是需要陳化,其中原因就是讓陳皮中的檸檬苦素等酸味和苦味,在氧化的作用下轉變為各種苷類和油脂類物質。這個化學的轉化過程就需要物理的過程去輔助,其中翻曬、存放等等,就是陳皮自身從一個果皮變成具備藥效的過程。陳皮發苦的一部分原因跟自身的陳皮油胞內檸檬苦素有關。以新會陳皮的茶枝柑為例,茶枝柑是芸香科柑橘類植物,跟檸檬是同屬,其果皮中還有大量的檸檬素。而古人在以柑皮製作陳皮的過程中就發現,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陳化才能去除陳皮中苦味,讓其香味更加濃郁,功效更加顯著。所以,如果是發酵充分的陳皮,其本身是不會有苦味。

    陳皮去“苦”味的關鍵在於去掉“內囊”

    《本草綱目》等藥典記載,陳皮性味辛苦溫,常用於“肺脾胃”經,有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溼化痰的功效。其中,新會陳皮“止咳祛痰”的功效廣為人知。科學研究更是表明年份老的新會陳皮中含有較多的黃酮類物質,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但許多愛上陳皮的讀者朋友就經常會遇到陳皮泡茶或者煮水時,其茶水略有苦味的情況。老李認為,陳皮發苦的原因有多種,不能只憑借一個味道就斷定其是否變質、發黴。其中,大多數有苦味的陳皮,可能是青皮階段的新會柑。青皮,就是為新會柑在未成熟時就採摘加工的陳皮,其苷類含量比二紅和大紅更加多,為此藥典中定義青皮為”藥性烈“;又因為其含糖量少,揮發油含量較高,陳化期內各種成分的轉化速度慢,如果是用青皮陳皮泡茶,就會出現比二紅和大紅更加明顯的“苦味”。如果想要減少苦味,可以在食用之前用涼白開浸泡陳皮半小時,等內囊發泡之後,再輕輕用刀背刮掉,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苦味。

    陳皮的存放的要點在於“防潮”

    陳皮的存放在於“三離”,就是“離牆、離地、離頂”的存放處理。這樣的存放方式,也適合在廣東甚至是新會的氣候。新會地區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常年溼度大,加之河道眾多,水資源豐富,一旦到了6-8月的雨季,在古代就經常發生“水災”,因此才有了”三離“的存放要訣。但溼度大也是陳皮陳化的關鍵。因為陳皮在低於65%的相對溼度環境下,陳化的速度就會變慢,這也是很多北方朋友在新會購買新皮回去陳化多年也不見其陳化出味道的原因之一。溼度是一把雙刃劍,控制不好會使陳皮發黴蛀蟲;不夠溼度又會讓陳化停止,因此,學會控制溼度,是陳皮的品質的關鍵一環。

    總之,儘管很多皮友對陳皮的味道越吃越上癮,陳皮煮水泡茶也越放越多,但新會陳皮始終是一味“藥材”,雖然陳皮較為“中性”以及“平和”,但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並非越多越好。即使是十年的老陳皮,在沖泡的時候使用過多,其味道也會“失衡”。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紅茶和綠茶,過於濃的茶,也是會口感發“苦”,陳皮也是一樣。老李建議,取一個完整三瓣陳皮,如果是一個人喝,一瓣皮可以配300毫升的清水(一瓣皮大約可以煮800毫升,如果是覺得淡,可以再加瓣),煮沸20分鐘後待湯色變琥珀色,再用陳皮水來進行其他茶的沖泡。

    陳皮性溫,味道本帶“苦辛”,無論是青皮還是紅皮,浸泡時間過長,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苦澀味,影響口感。如果是高年份陳皮(八年十年以上),會有甘香醇等味道,沖泡或者煮陳皮水,其不加任何茶,也可以自成一味;如果取陳皮直接輕啜一口,慢慢品嚐,會齒頰留香,鼻喉回甘。當然也可搭配上紅茶、普洱、花茶類等等其他茶類一起配搭,也是別有風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暗黑破壞神3不死鳥套裝地下城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