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版電視

    只要與武則天相關,就加上對其朝政有影響的人,該人並非影視作品中的神探,就是因為他才會繼續有李唐王朝的,同時他並不是現在的影視作品中的神探,真正的政治家,以及第一個上了電視的該人影視作品是在歐洲上映的,見證~尋找狄仁傑

  • 2 # 酸甜土豆絲

    第一: 衛國公李靖(有定鼎全國之功,且為唐朝培育出多位上將,排第一無可爭議)

    李靖是隋朝名將韓擒虎之外甥。其擅長用兵,擅長盤算,著稀有種兵書,惟多亡佚。是中國古代最頂級的名將之一。曾為大唐王朝的建立與昌隆立下汗馬功勳。晚年,為避是非,李靖“乃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

    代表作品:《六軍鏡》3卷、《陰符機》1卷、《玉帳經》1卷、《霸國箴》1卷、《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還有《韜鈐秘書》1卷、《韜鈐總要》3卷、《衛國公手記》1卷、《兵鈐新書》1卷等

    首要造詣:滅蕭梁、破輔公祐、平定江南,破吐谷渾、滅東突厥等。

    第二: 英國公李勣(有定鼎全國之功,歷經三朝,為唐朝衛國之長城,排第二)

    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更名為李勣,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從前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首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勳卓著。李勣生平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託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

    首要造詣:破東突厥,滅高句麗等

    代表作品:《新修本草》(與多人配合編寫,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

    第三: 汾陽王郭子儀(再造大唐之功,排第三)

    他是唐朝聞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力挽狂瀾,平息“安史之亂”,功居首位。其赫赫業績,彪炳史冊,公元762年被唐肅宗封為“汾陽郡王”。汾陽王郭子儀可謂亙古一人,他平息安史之亂,敗僕固懷恩,折服回紇,御吐蕃之侵,挽唐室之將傾,拯黎庶於塗炭。功蓋全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一身社稷安危三十年,確保了國家統一,萬民安康。地以人顯,汾陽以子儀公而生輝,人以地名,子儀公因汾陽而顯揚,一代好漢煮酒笑聊全國。年八十五壽終,賜諡忠武,配饗代宗廟廷。

    第四: 邢國公蘇定方(將唐朝軍事影響力推升至頂峰,排第四)

    蘇烈,字定方。貞不雅觀不雅觀初年歸李唐,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夜襲陰山一役中,作為前鋒率先攻破頡利可汗牙帳。顯慶二年,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起頭獨當一面,並以其不凡戰績和樸重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託,屢委以重任。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將唐朝河山向西開拓至中亞,向東擴充套件至北韓半島,為大唐帝國立下不世之功。先後遷任左驍衛上將軍、左武衛上將軍,封邢國公。晚年受命擔當安集大使,全面擔任對吐蕃的軍事防禦。乾封二年棄世,年七十六歲,追贈幽州都督,諡曰莊。

    第五:聞喜公裴行儉(將唐朝軍事影響力推升至頂峰,排第五)

    唐高宗時名將。隋朝禮部尚書裴仁基次子。從前得名將蘇定方教授用兵奇術。裴行儉擅長識拔人才,軍中汲引的將領如程務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齒常之等,都成為一代名將。永淳元年(682)四月,裴行儉病逝,享年六十四歲。追贈幽州都督,諡號憲。

    首要造詣:計俘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於碎葉城立碑紀功 平定阿史德溫傅、阿史那伏念之亂

    首要作品:文集20卷和《選譜》。又撰《草字雜體》及營陣、部伍、料勝負、別器能等46訣,今均佚。

    第六: 臨淮郡王李光弼(平息安史之亂的前敵總批示,排第六)

    李光弼,契丹族,唐朝聞名將領。李光弼於唐天寶十五載(756)初,經郭子儀保舉為河東節度副使,介入平定安史之亂。歷時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李光弼自始至終參加批示雄師,不息是唐軍平叛主將之一,闡揚了超卓的軍事才能,批示唐軍殲滅叛軍有生力量,為平息內鬨立了汗馬功勳,《新唐書》獎飾李光弼在平息安史之亂中,“軍功推為復興第一”(有平衡郭子儀之嫌)。幹元二年(759)七月,任全國兵馬副元帥,介入彈壓浙東袁晁率領的農人軍。光弼晚年為太監所讒。病死徐州,年五十七歲。追贈司空、太保,諡曰武穆。

    第七: 平陽郡王薛仁貴

    唐朝名將,聞名軍事家,政治家。薛仁貴身世於河東薛氏世族,在貞不雅觀不雅觀末年荷戈,交戰數十年,曾大北九姓鐵勒,按捺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但也曾在大非川兵敗於吐蕃。

    薛仁貴,勇於力戰,擅長用兵,深於盤算,建立了赫赫軍功,從而為唐前期的強大做出了積極的進獻。不外他在戰役中偶爾治軍不嚴,縱兵搶劫。

    第八:西平郡王李晟(中唐時代頂樑柱,排第八)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朝宰相、軍事家。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軍功累遷至右金吾上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後來,李晟入朝任右神策軍都將。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前鋒都知兵馬使討伐起義的河朔三鎮。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興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兼任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罷去兵權,改封太尉。貞元九年(793年),李晟棄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首要造詣:平定河朔三鎮兵變、平定朱泚之亂、平定安史之亂的副將之一

    第九:河間郡王李孝恭(由於有李靖、李勣等輔佐,所以功勳扣頭,排第九)

    李孝恭(591-640)唐初上將。高祖族侄。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個兒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武德初,以趙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餘州。又任荊湘道行軍總管,用長史李靖計,擊降蕭銑,並遺李靖等招降嶺南各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軍元帥,率李靖等諸將,彈壓輔公祜,破廣陵、丹陽,平定江南。拜揚州多數督。貞不雅觀不雅觀初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

    首要造詣: 招降巴蜀、平定江南、招安嶺南

    第十:代國公郭元振

    郭元振(656~713),唐朝名將。名震,字元振。任職涼州都督時,節制要道,開拓州境1500餘里,安靖了涼州防務。他在任五年中,廣屯田,興水利,對涼州地區的安靖和消費生長,起了重要浸染。天賦元年(712)為朔方軍大總管,築豐安(今寧夏中衛西)、定遠城(今寧夏平羅南),以加強邊防。後因介入平息皇室內鬨有功,封代國公,兼御史大夫,持節為朔方道大總管。時玄宗於驪山講武,因軍容不整而被科罪,免死放逐新州(今廣東新興)。隨即又被升引為饒州司馬,煩悶病逝途中。

    首要造詣: 離間吐蕃君臣,使其內鬨 安靖涼州防務,拓展邊陲 入朝拜相,平息皇室內鬨。

    代表作品:《郭元振集》二十卷

    李靖、李績是唐初的曠世雙驕,確實強得沒話說,郭子儀對唐室有二天之德。蘇定方、裴行儉,有將才有實績。李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將才甚至勝過郭子儀。孝恭雖在凌煙閣二十四勳中排名第二,可是出陣常有李靖、李績輔佐,功勳是誰的很難說得清。薛仁貴被演義神化了,加上曾兵大北於吐蕃,再加上治軍不嚴,排第七不算辱沒。郭元振是文武兼備的幹才,可是那時國運昌隆,功勳不是很凸起。李晟平朱泚兵變,有勇有謀,稱得上是唐朝後期的名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發性高血壓是否需要終身服藥?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