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頭部、脊柱與下肢骨骼長度的總和。新生兒出生時平均身高為50釐米,生後第一年增長最快。0—6個月每個月平均增長2.5釐米,共計增長15釐米。7-12個月每月平均增長1.5釐米,共計增長10釐米。出生至1歲嬰兒的身長可達75釐米。第二年增長的速度略減慢,這一年一共增長10釐米左右,因此,兩歲小兒的身高可增長至85釐米左右。第三年以後,小兒身高的增長逐漸平穩增長,每年的增長波動在5-7.5釐米左右。因此2歲到10歲小兒的身高可用下列公式來估算:身高(釐米)年齡x7十70例如一個5歲兒童,用以上公式來估算身高,應該是105釐米。孩子至青春期以後,身高的增長明顯加快,每年平均增長8釐米左右。女孩比男孩青春期早兩年,但最終的身高一般來說還是男孩高於女孩。小兒身高的測量方法,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選擇不同的方法。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站立時不易合作,可採用仰臥位測量。在保健單位一般都有秤式量板床。測量者首先讓孩子頭頂接觸量板頭端,兩耳在同一水平位,左手將孩子的雙膝放平,兩腿伸直,右手推動量板端接觸到孩子的腳跟,讀出量板床的數字,也就是孩子的身高了。如果在家裡,為嬰幼兒測身高,可選用有木床頭的床,用此代替床頭板,孩子的頭頂接觸此板,按上面介紹的方法,使孩子的身體保持平直,將足跟部在床面上的位置做個記號,然後測量床頭至足跟記號的距離就是孩子的身高了。用這種方法為孩子測量身高時,最好鋪一條格子布的床單,更易檢查孩子的身體是否平直,也便於標記與測量。如果給3歲以上的孩子量身高,就可以用立位身高計,在家庭裡可以用門框,讓孩子取立正姿勢,兩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60度,將孩子的腳跟、臀部、兩肩胛間三點同時靠在立柱上,頭為正中位。測量者將滑板移至孩子的頭頂部,如果在家庭用門框測量身高時,可用一塑膠板放在孩子的頭頂部在門框上做一標記。以上兩種方法都可以測出孩子的身高。http://bbs.fx120.net/Question/2006-2-25/416974.htm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將來擁有健康的體魄、理想的身高,尤其是個子較矮的父母更是如此。寶寶的身高是個複雜的問題,涉及到遺傳、環境、飲食、運動、睡眠、情緒等方方面面,過於偏重或忽視某個環節,都達不到理想的結果,如果揠苗助長,更加容易出現問題。關於身高的3點疑問Q1、寶寶出生時的身長與將來的身高有沒有關係?標準的足月寶寶身高平均在49-51釐米,通常男孩較女孩長一些,但只要達到46釐米就是正常了,也有足月兒身高52釐米以上的。出生時身高46釐米的寶寶並不意味著成年後肯定偏矮,出生身高52釐米的寶寶成年後也未必肯定是大個子,因為寶寶出生時的身高與孕媽媽的許多因素有關,如年齡、孕產次數,孕媽媽體格和骨盆大小、營養狀況和精神狀態等。所以通常認為寶寶出生時身高與將來成人後的身高關係不明顯。Q2、0~3歲寶寶的身高增長有何規律?雖然寶寶的生長髮育是連續過程,但生長速度有階段性差異,具體規律是:·新生兒(出生~28天):身高大約增長4釐米。·嬰兒(1個月~1歲):是寶寶生長髮育最快的階段。第2~3個月,每月增加3~4釐米;第4~6個月每月增加2.5釐米;第7個月以後,每月增加1~1.5釐米,全年身長總增長約25~28釐米。·幼兒(1~3歲):其中1~2歲一年中身長增長10~12釐米。2~3歲身長每年增加5~8釐米。爸媽可以對照以上數值,看看寶寶身高增加速度是否符合這樣的規律,如果1~2歲的寶寶一年中身長增加小於10釐米,2~3歲的寶寶一年中身長增加小於5釐米,就提示寶寶長慢了;如果1~2歲的寶寶一年中身長增加小於8釐米,2~3歲的寶寶一年中身長增加小於4釐米,應請保健醫生檢查,尋找原因。Q3、從寶寶2~3歲的身高能預測成人後的身高嗎?傳統的預測寶寶身高的方法有多種,大多數爸媽都瞭解。近年,國外有專家研究發現,從寶寶2~3歲身高可以粗略測算成人後的身高,值得借鑑。具體測算公式如下:·公式1:女孩:成年身高(釐米)=0.545H2+0.544A+25.63男孩:成年身高(釐米)=0.545H2+0.544A+37.69(注:H2為2歲時的身高,A為(父身高+母身高)/2)·公式2:女孩:成年身高(釐米)=1.29×H3+42.3男孩:成年身高(釐米)=1.27×H3+54.9(注:H3為3歲時身高實測值)巧妙運動助長高寶寶身高增長規律的觀察資料顯示,2~3歲時寶寶的身高與成年身高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2~3歲時個子小於同齡寶寶的身高,將意味著成年後身高比較矮了。所以要把握好0~3歲生長髮育的快速期,若父母個子矮,更不能錯過這個階段。要把握的內容很多,如營養均衡、睡眠好、情緒樂觀等,這裡重點談運動問題。生長激素直接指揮寶寶長個,而體育運動能使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加。引導寶寶進行合理運動對寶寶的身高增長具有特別的意義,是一種有效的“催化劑”。促進長高的運動專案有彈跳運動和游泳。因為在大腿骨下端和小腿骨上端有生長帶或生長線(為骨端骺板),當進行跳繩、跳皮筋、跳房子、跳高、游泳等運動時,對骨端骺板能產生良性刺激,加速骨細胞的增殖,從而促進骨骼的生長。懸吊和倒掛運動也有助於長個子,但只適宜青春期的大寶寶,對3歲內的寶寶是不合適的,還有一定的危險性。舉重、槓鈴等負重運動不利於寶寶長高。·6個月以內寶寶的運動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爸媽主要是幫助他進行被動運動:寶寶仰臥在床上,爸爸或媽媽幫助寶寶進行頭部左右、上肢曲伸、下肢曲伸、身體仰俯等節奏運動。愛心叮嚀:每個部位慢節奏5分鐘左右,動作要輕柔。爸媽在實施時,對著寶寶說話,說話的內容不限,儘管寶寶聽不懂,但寶寶是很樂意聽的,對培養寶寶的好心情很有作用。·7~12個月寶寶的運動7個月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主動運動的能力,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進行運動時,爸媽要根據寶寶運動發育的情況,有意地識引導寶寶自己做運動:1.頭部左右運動;2.擴胸伸展運動:寶寶仰臥在床上,引導寶寶將兩臂向兩側平舉、交叉等;3.腿部運動:爸媽協助寶寶伸直雙腳、腿屈曲至腹部、兩腿與腹部成直角體位等;4.腰部運動:引導寶寶從仰臥拉向坐位、仰臥、俯臥位等。愛心叮嚀:各部位運動都要反覆重複,每次持續5分鐘左右。每次運動的內容爸媽可以靈活制訂,但要有規律性,方可達到理想效果。·1-3歲寶寶的運動實踐證明,彈跳運動是1~3歲寶寶長高的首選運動專案。具體方法有:1.當寶寶到10個月左右時,會站立了,爸媽用手托住寶寶兩側腋窩,扶寶寶站立起來,此時寶寶就會借力頻頻跳躍兩腳,爸媽可因勢利導,幫助寶寶彈跳。2.當寶寶到1歲半後,會自然行走了,爸媽可拿一個厚度10~20釐米的厚墊子,放在床上或地板上,引導寶寶站在墊子上往下跳。3.兩歲後的寶寶運動能力明顯增強,爸媽引導寶寶學動物跳,如兔跳、貓跳等,爸媽先作示範雙腳跳動,引導寶寶模仿;或爸媽拉著寶寶的手,讓寶寶借力向上跳。4.3歲的寶寶可以進行獨立的彈跳運動,而跳繩是最常選擇的專案,爸媽需分步引導寶寶訓練:(1)先讓寶寶隨著節奏跳,不拿繩子,引導寶寶一邊拍手一邊上跳。(2)寶寶有節奏上跳感後,仍然不拿繩子,讓寶寶雙手做出跳繩的姿勢,按節奏模仿跳繩動作。(3)引導寶寶雙手拿繩子,按模仿跳繩動作,當繩子落地時,引導寶寶雙腳跳過繩子,完全像跳繩樣,只是動作不連續。(4)練習雙手拿繩子時雙腳協調上跳的完整跳繩運動。當寶寶學會跳繩後,再練習變換跳繩的花樣,不僅提高寶寶運動的積極性,也增加協調性的難度。愛心叮嚀:晚上睡覺前進行規律性運動,效果最好,因運動後睡眠質量提高,更有利於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但運動量應適當,以不疲勞為準,運動量偏大或過大,反而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從而影響身高。
身高是頭部、脊柱與下肢骨骼長度的總和。新生兒出生時平均身高為50釐米,生後第一年增長最快。0—6個月每個月平均增長2.5釐米,共計增長15釐米。7-12個月每月平均增長1.5釐米,共計增長10釐米。出生至1歲嬰兒的身長可達75釐米。第二年增長的速度略減慢,這一年一共增長10釐米左右,因此,兩歲小兒的身高可增長至85釐米左右。第三年以後,小兒身高的增長逐漸平穩增長,每年的增長波動在5-7.5釐米左右。因此2歲到10歲小兒的身高可用下列公式來估算:身高(釐米)年齡x7十70例如一個5歲兒童,用以上公式來估算身高,應該是105釐米。孩子至青春期以後,身高的增長明顯加快,每年平均增長8釐米左右。女孩比男孩青春期早兩年,但最終的身高一般來說還是男孩高於女孩。小兒身高的測量方法,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選擇不同的方法。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站立時不易合作,可採用仰臥位測量。在保健單位一般都有秤式量板床。測量者首先讓孩子頭頂接觸量板頭端,兩耳在同一水平位,左手將孩子的雙膝放平,兩腿伸直,右手推動量板端接觸到孩子的腳跟,讀出量板床的數字,也就是孩子的身高了。如果在家裡,為嬰幼兒測身高,可選用有木床頭的床,用此代替床頭板,孩子的頭頂接觸此板,按上面介紹的方法,使孩子的身體保持平直,將足跟部在床面上的位置做個記號,然後測量床頭至足跟記號的距離就是孩子的身高了。用這種方法為孩子測量身高時,最好鋪一條格子布的床單,更易檢查孩子的身體是否平直,也便於標記與測量。如果給3歲以上的孩子量身高,就可以用立位身高計,在家庭裡可以用門框,讓孩子取立正姿勢,兩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60度,將孩子的腳跟、臀部、兩肩胛間三點同時靠在立柱上,頭為正中位。測量者將滑板移至孩子的頭頂部,如果在家庭用門框測量身高時,可用一塑膠板放在孩子的頭頂部在門框上做一標記。以上兩種方法都可以測出孩子的身高。http://bbs.fx120.net/Question/2006-2-25/416974.htm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將來擁有健康的體魄、理想的身高,尤其是個子較矮的父母更是如此。寶寶的身高是個複雜的問題,涉及到遺傳、環境、飲食、運動、睡眠、情緒等方方面面,過於偏重或忽視某個環節,都達不到理想的結果,如果揠苗助長,更加容易出現問題。關於身高的3點疑問Q1、寶寶出生時的身長與將來的身高有沒有關係?標準的足月寶寶身高平均在49-51釐米,通常男孩較女孩長一些,但只要達到46釐米就是正常了,也有足月兒身高52釐米以上的。出生時身高46釐米的寶寶並不意味著成年後肯定偏矮,出生身高52釐米的寶寶成年後也未必肯定是大個子,因為寶寶出生時的身高與孕媽媽的許多因素有關,如年齡、孕產次數,孕媽媽體格和骨盆大小、營養狀況和精神狀態等。所以通常認為寶寶出生時身高與將來成人後的身高關係不明顯。Q2、0~3歲寶寶的身高增長有何規律?雖然寶寶的生長髮育是連續過程,但生長速度有階段性差異,具體規律是:·新生兒(出生~28天):身高大約增長4釐米。·嬰兒(1個月~1歲):是寶寶生長髮育最快的階段。第2~3個月,每月增加3~4釐米;第4~6個月每月增加2.5釐米;第7個月以後,每月增加1~1.5釐米,全年身長總增長約25~28釐米。·幼兒(1~3歲):其中1~2歲一年中身長增長10~12釐米。2~3歲身長每年增加5~8釐米。爸媽可以對照以上數值,看看寶寶身高增加速度是否符合這樣的規律,如果1~2歲的寶寶一年中身長增加小於10釐米,2~3歲的寶寶一年中身長增加小於5釐米,就提示寶寶長慢了;如果1~2歲的寶寶一年中身長增加小於8釐米,2~3歲的寶寶一年中身長增加小於4釐米,應請保健醫生檢查,尋找原因。Q3、從寶寶2~3歲的身高能預測成人後的身高嗎?傳統的預測寶寶身高的方法有多種,大多數爸媽都瞭解。近年,國外有專家研究發現,從寶寶2~3歲身高可以粗略測算成人後的身高,值得借鑑。具體測算公式如下:·公式1:女孩:成年身高(釐米)=0.545H2+0.544A+25.63男孩:成年身高(釐米)=0.545H2+0.544A+37.69(注:H2為2歲時的身高,A為(父身高+母身高)/2)·公式2:女孩:成年身高(釐米)=1.29×H3+42.3男孩:成年身高(釐米)=1.27×H3+54.9(注:H3為3歲時身高實測值)巧妙運動助長高寶寶身高增長規律的觀察資料顯示,2~3歲時寶寶的身高與成年身高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2~3歲時個子小於同齡寶寶的身高,將意味著成年後身高比較矮了。所以要把握好0~3歲生長髮育的快速期,若父母個子矮,更不能錯過這個階段。要把握的內容很多,如營養均衡、睡眠好、情緒樂觀等,這裡重點談運動問題。生長激素直接指揮寶寶長個,而體育運動能使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加。引導寶寶進行合理運動對寶寶的身高增長具有特別的意義,是一種有效的“催化劑”。促進長高的運動專案有彈跳運動和游泳。因為在大腿骨下端和小腿骨上端有生長帶或生長線(為骨端骺板),當進行跳繩、跳皮筋、跳房子、跳高、游泳等運動時,對骨端骺板能產生良性刺激,加速骨細胞的增殖,從而促進骨骼的生長。懸吊和倒掛運動也有助於長個子,但只適宜青春期的大寶寶,對3歲內的寶寶是不合適的,還有一定的危險性。舉重、槓鈴等負重運動不利於寶寶長高。·6個月以內寶寶的運動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爸媽主要是幫助他進行被動運動:寶寶仰臥在床上,爸爸或媽媽幫助寶寶進行頭部左右、上肢曲伸、下肢曲伸、身體仰俯等節奏運動。愛心叮嚀:每個部位慢節奏5分鐘左右,動作要輕柔。爸媽在實施時,對著寶寶說話,說話的內容不限,儘管寶寶聽不懂,但寶寶是很樂意聽的,對培養寶寶的好心情很有作用。·7~12個月寶寶的運動7個月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主動運動的能力,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進行運動時,爸媽要根據寶寶運動發育的情況,有意地識引導寶寶自己做運動:1.頭部左右運動;2.擴胸伸展運動:寶寶仰臥在床上,引導寶寶將兩臂向兩側平舉、交叉等;3.腿部運動:爸媽協助寶寶伸直雙腳、腿屈曲至腹部、兩腿與腹部成直角體位等;4.腰部運動:引導寶寶從仰臥拉向坐位、仰臥、俯臥位等。愛心叮嚀:各部位運動都要反覆重複,每次持續5分鐘左右。每次運動的內容爸媽可以靈活制訂,但要有規律性,方可達到理想效果。·1-3歲寶寶的運動實踐證明,彈跳運動是1~3歲寶寶長高的首選運動專案。具體方法有:1.當寶寶到10個月左右時,會站立了,爸媽用手托住寶寶兩側腋窩,扶寶寶站立起來,此時寶寶就會借力頻頻跳躍兩腳,爸媽可因勢利導,幫助寶寶彈跳。2.當寶寶到1歲半後,會自然行走了,爸媽可拿一個厚度10~20釐米的厚墊子,放在床上或地板上,引導寶寶站在墊子上往下跳。3.兩歲後的寶寶運動能力明顯增強,爸媽引導寶寶學動物跳,如兔跳、貓跳等,爸媽先作示範雙腳跳動,引導寶寶模仿;或爸媽拉著寶寶的手,讓寶寶借力向上跳。4.3歲的寶寶可以進行獨立的彈跳運動,而跳繩是最常選擇的專案,爸媽需分步引導寶寶訓練:(1)先讓寶寶隨著節奏跳,不拿繩子,引導寶寶一邊拍手一邊上跳。(2)寶寶有節奏上跳感後,仍然不拿繩子,讓寶寶雙手做出跳繩的姿勢,按節奏模仿跳繩動作。(3)引導寶寶雙手拿繩子,按模仿跳繩動作,當繩子落地時,引導寶寶雙腳跳過繩子,完全像跳繩樣,只是動作不連續。(4)練習雙手拿繩子時雙腳協調上跳的完整跳繩運動。當寶寶學會跳繩後,再練習變換跳繩的花樣,不僅提高寶寶運動的積極性,也增加協調性的難度。愛心叮嚀:晚上睡覺前進行規律性運動,效果最好,因運動後睡眠質量提高,更有利於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但運動量應適當,以不疲勞為準,運動量偏大或過大,反而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從而影響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