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精益生產吸收了傳統生產方式的大量優點,並且克服了傳統生產方式的缺點。精益生產顯示了比傳統生產方式更為優秀的特點。精益生產集準時生產製和柔性製造的優點幹一體,在質量管理上貫徹六個西格碼的質量管理原則,不是依靠檢查,而是從產品的設計開始就把質量問題考慮進去,確保每一個產品只能嚴格地按照惟一正確的方式生產和安裝;在庫存管理上,體現了節約成本的要求,在滿足顧客的需求和保持生產線流動的同時,做到了產成品庫存和在製品庫存最低;在員工激勵上,精益企業裡員工被賦予了極大的權利,真正體現了當家作主的精神,並且人事組織結構趨於扁平化,消除了上級與下級之間相互溝通的隔閡,做到全廠上下~條心。所有這一切都體現了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的要求。

      對那些早已實現了精益生產的企業來說,它們早享受了精益化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如勞動利用率大幅度上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庫存降低,生產週期縮短,成本下降等等。如果傳統企業還在重複過去的生產方式,不進取,不創新,是難以與精益企業相抗衡的。因此,傳統企業只有探索精益之路,才能贏得競爭。

      傳統企業的精益之路

      消滅浪費是精益企業始終不渝的追求。浪費在傳統企業內無處不在:生產過剩、零件不必要的移動、操作工多餘的動作、待工、質量不合格/返工、庫存、其他各種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等等。向精益化轉變,基本思想是透過持續改進生產流程,消滅一切浪費現象,其重點是消除生產流程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

      1.改進生產流程

      精益生產利用傳統的工業工程技術來消除浪費,著眼於整個生產流程,而不只是個別或幾個工序。

      (1)消除質量檢測環節和返工現象。如果產品質量從產品的設計方案開始,一直到整個產品從流水線上製造出來,其中每一個環節的質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證,那麼質量檢測和返工的現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餘之舉。因此,必須把“出錯保護”(Poka-Yoke)的思想貫穿到整個生產過程,也就是說,從產品的設計開始,質量問題就已經考慮進去,保證每一種產品只能嚴格地按照正確的方式加工和安裝,從而避免生產流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

      (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動。生產佈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動的根源。在按工藝專業化形式組織的車間裡,零件往往需要在幾個車間中搬來搬去,使得生產線路長,生產週期長,並且佔用很多在製品庫存,導致生產成本很高。透過改變這種不合理的佈局,把生產產品所要求的裝置按照加工順序安排,並且做到儘可能的緊湊,這樣有利於縮短運輸路線,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動,節約生產時間。

      (3)消滅庫存。把庫存當作解生產和銷售之急的做法猶如飲鴆止渴。因為庫存會掩蓋許多生產中的問題,還會滋長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佔用大量的資金。在精益企業裡,庫存被認為是最大的浪費,必須消滅。減少庫存的有力措施是變“批次生產、排隊供應”為單件生產流程(l-piece-flow)。在單件生產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個生產件在各道工序之間流動,整個生產過程隨單件生產流程的進行而永遠保持流動。理想的情況是,在相鄰工序之間沒有在製品庫存。實現單件生產流程和保持生產過程的流動性還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同步一在不間斷的連續生產流程裡,必須平衡生產單元內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項操作花費大致相同的時間。平衡一合理安排工作計劃和工作人員,避免一道工序的工作荷載一會兒過高,一會兒又過低。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還必須保留一定數量的在製品庫存,而這個數量就取決於相鄰兩道工序的交接時間。

      實施單件生產流程、同步和平衡這些措施,其目標是要使每項操作或一組操作與生產線的單件產品生產時間(Tacttime)相匹配。單件產品生產時間是滿足使用者需求所需的生產時間,也可以認為市場的節拍或韻律。在嚴格的按照Tacttime組織生產的情況下,產成品的庫存會降低到最低限度。

      2.改進生產活動

      僅僅對生產流程予以持續的改善,還不足以實現精益化生產,還要進一步改善生產流程中的個別活動,以更好的配合改進過的生產流程。在沒有或很少庫存的情況下,生產過程的可靠性至關重要。要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必須透過減少生產準備時間,機器檢修、待料的停工時間和減少廢品的產生。

      (l)減少生產準備時間。減少生產準備時間一般的做法是,認真細緻地做好開機前的一切準備活動,消除生產過程可能發生的各種隱患。

      ·列舉生產準備程式的每一項要素或步驟;

      ·辨別哪些因素是內在的(需要停機才能處理);哪些是創、在的因素(在生產過程中就能處理)

      ·儘可能變內在因素為外在因素;

      ·利用工業工程方法來改進技術,精簡所有影響生產準備的內在的、外在的因素,使效率提高。

      (2)消除停機時間。全面生產維修(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TPM)是消除停機時間最有力的措施,包括例行維修、預觀個性維修、預防性維修和立即維修四種基本維修方式。

      例行維修--一操作工和維修工每天所作的維修活動,需要定期對機器進行保養。

      預測性維修--利用測量手四分析技術預測潛在的故障,保證生產裝置不會因機器故障而造成時間上的損失。其意義在於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預防性維修--一為每一臺機器編制檔案,記錄所有的維修計劃和維修紀錄。對機器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做好徹底、嚴格的保養,適時更換零部件,保證機器不發生意外故障。

      立即維修--一當有故障發生時,維修人員要召Z即來,隨叫隨到,及時處理。

      由於在連續生產流程中,兩道工序之間少有庫存,若機器一旦發生故障,整個生產線就會癱瘓,因此消除停機時間對維持連續生產意義重大。TPM的目標是零缺陷、無停機時間。要達到此目標,必須致力於消除產生故障的根源,而不是僅僅處理好日常表現的症狀。

      (3)減少廢品產生。嚴密注視產生廢品的各種現象(比如裝置、工作人員、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後徹底解決。此外,那些消除返工的措施也同樣有利於減少廢品的產生。

      3.提高勞動利用率

      提高勞動利用率,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二是提高間接勞動利用率。

      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的關鍵在幹一人負責多臺機器,這就要求對操作工進行交叉培訓,交叉培訓的目的是使生產線上的操作工可以適應生產線上的任何工種。交叉培訓賦予了工人極大的靈活性,便於協調處理生產過程中的異常問題。實現一人多機的前提是建立工作標準化制度。工作標準化是透過對大量工作方法和動作進行研究,以決定最有效和可重複的方法。工作時員工必須嚴格的按照標準化進行,其意義不僅在於直接勞動的利用率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因為出錯保護和防止廢品產生等一系列技術措施的採用,確保了每一項操作只能按照惟一正確的方法進行。

      在生產裝置上安裝自動檢測的裝置同樣可以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生產過程自始至終處在自動檢測裝置嚴密監視下,一旦檢測到生產過程中有任何異常情況發生,便發出警報或自動停機。這些自動檢測的裝置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質量檢測工人的活動,排除了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返工現象也大大減少,勞動利用率自然提高。

      間接勞動利用率隨生產流程的改進和庫存、檢驗、返工等現象的消除而提高,那些有利於提高直接勞動利用率的措施同樣也能提高間接勞動率。庫存、檢驗、返工等環節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並不能增加產品的價值,因而這些勞動通常被認為是間接勞動,若消除了產品價值鏈中不能增值的間接活動,那麼由這些間接活動引發的間接成本便會顯著降低,勞動利用率也相應得以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養蛇,不知道哪裡才可以買的到,也不會養,誰來幫幫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