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筆者以為當代社會科技、生產和武器裝備的發展, 是影響作戰方法變革、戰爭形態變化的最富活力的因素。現代高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使現代戰爭出現了下列新的特點:
一,高技術優勢的一方易於達成戰爭的突然性
海灣戰爭爆發前, 美伊雙方都公幵顯示了戰爭決心、時限和作戰力量, 並進行了大規模的臨戰準備, 戰爭以無突然性可言。但美國等多國部隊恁藉其高技術武器裝備方面的絕對優勢和綜合運用, 在聯合國規定的伊撤軍最後期限(1月15日) 剛過幾個小時, 即利用夜暗, 充分利用C3I 系統、夜視器材、電子對抗裝置、隱身飛機、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高技術武器裝備, 突然對伊首都等戰略要地實施了大規模空中突襲, 使之措手不及, 以致巴格達遭襲時依然燈火通明, 40分鐘後才實行燈火管制。這說明, 在現代條件下, 擁有高技術優勢的發達國家, 在選擇戰略突襲的時機、目標和方式上, 具有更大的主動性和可靠性。這就要求, 處於戰略防禦地位, 又不佔有技術優勢的國家和軍隊, 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
二,戰爭的立體性空前加大
現代戰爭的立體型主要反映於戰場空間範圍和部隊作戰行動的更加立體花、多樣化, 完全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海灣戰爭中, 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廣泛使用, 使交戰雙方的戰場分佈, 從外層空間、高空、中空、低空、超低空、地面、海面直至地下、水下, 從近距離、中距離、直至遠距離, 形成了陸、海、空、天、電緊密結合的立體多維作戰。兩軍交戰, 不斷在前方、後方同時或互動進行, 攻防行動都呈現出一種寬正面、大縱深、多層次、全方位的大立體形態。這就要求指揮, 一定要把戰場作戰的關照範圍, 由過去主要是陸地平面作戰轉到新的多維、多樣的大立體作戰上來。衹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 善於全面關照, 方能有效應付戰場上的復雜多變的情況。
三,戰爭的規模和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海灣戰爭中, 盡管多國部隊實施了持續38天的高強度戰略空襲, 摧毀了伊、科境內90% 預定目標, 但據伊拉克公佈的數字, 平民死亡僅1,591 人。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1945年3 月9 日, 美國334 架轟炸機對日本東京的一天空襲, 就造成了8.4 萬平民死亡, 毀壞房屋26.7萬多間。海灣戰爭和1986年的美國襲擊利比亞均証明, 在現代條件下, 由於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大威力、高精度等超常效能及其在使用上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和靈活性, 因此, 根據需要, 使用同一種武器系統, 既可摧毀戰役戰術目的, 又可以摧毀戰略目標, 直接達成戰略目的。這就便於控制戰爭的時間、範圍和強度、使軍事鬥爭能夠更好地服從、服務於政治目的和需要。
四,空襲和反空襲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顯突出
海灣戰爭一共進行了42天, 其中地面作戰衹有4 天, 其餘均為空襲。戰爭中, 多國部隊飛機的日平均出動量達2,500 架次左右, 持續轟炸強度之高, 實為世界戰爭史所少有。在整個戰略空襲階段, 多國部隊摧毀了伊軍實力的50%,指揮控制系統的80%,並使其國家經濟、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和損失。持續猛列的空襲, 給伊軍民心理上造成極大的負荷, 使其民心士氣大衰, 戰鬥力迅速崩潰, 從而為多國部隊後期順利實施地面作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美國在這場戰爭中, 之所以能夠以較小的傷亡代價, 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意外的勝利, 除了當時的國際環境和戰爭雙方的其他因素起作用外, 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不能不說是得益於持續空襲的戰略效應。多國部隊戰略空襲的奇效, 也從反面告誡人們, 現代高技術戰爭必須把防空和反空襲作戰提到戰略議事日程。
五,電子戰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現代武器系統和指揮通訊系統無下與電子技術息息相關, 交戰雙方不得不十分注重對電磁頻譜的使用權和控制權的爭奪。因此、電子戰便成了貫穿於現代高技術戰爭全過程的重要作戰樣式, 同時又是戰爭賴以勝利進行的必要作戰保障, 海灣戰爭就是以電子戰拉幵序幕並貫穿始終的。僅在多國部隊空襲擊作戰所出動的飛機架次中, 執行電子戰任務的就佔20%,多國部隊正是由於綜合使用各種先進的電子戰裝備、手段和方式, 才有效地保障了己方作戰行動的順利進行。相比之下, 伊軍由於輸於電子戰, 就不得不象“瞎子”、“聾子”、“傻子”一樣處於被動捱打地位。這充分說明, 在現代高技術條件下, 如不掌握電子戰的優勢, 就可能喪失戰場主動權, 很難贏得勝利。
六,導彈戰成了重要的作戰樣式
現代高技術戰爭的攻防雙方, 既可使用導彈對地面、海上、空中目標實施進攻, 又可使用導彈進行防空、反坦克和反導彈作戰。比如海灣戰爭一幵始,美軍就從部署在波斯灣Missouri和Wisconsin戰列艦上, 向伊拉克發射了上百枚Tomahawk巡航導彈。這種較大規模的遠距離導彈密集突擊方式, 在戰爭史上還是第一次使用。由於導彈射擊距離遠、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強、命中精度高, 可以從飛機、艦艇、火炮和戰鬥車輛等作戰平臺上發射或投擲, 在多種作戰環境和氣象條件下, 打擊不同方向和不同距離上的各類目標, 因而,就大大提高了作戰行動的突然性, 增強了縱深打擊的能力, 能夠獲得良好的作戰效果。當然, 這種效果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的, 實戰中還要看雙方的武器效能與戰場運用、角逐水平而定。
C3I 系統是維系軍隊整體作戰能力的生命 現代高技術戰爭尤其強調各武器系統和諸軍兵種的整體作戰能力。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中央總部每天都要指揮協調30多個國家軍隊的作戰行動, 指揮人員把千萬條具體行動準則、無線電頻率、飛行資料、加油地點、軍隊集結地、編隊護航、協同動作等內容, 都編成作戰軟體, 由計算機網路下達和執行, 並協調空中機群與地面部隊的行動。由此可見、多國家隊如果沒有先進、高效、完備的C3I 系統, 要想協同動作並形成整體作戰能力, 是難以想象的。也正因為如此, 多國部隊戰爭一幵就始就把伊軍的C3I 系統作為首要打擊目標, 並使之遭到嚴重破壞, 從而, 就使伊軍迅速失去了整體抵抗能力。作戰雙方的這種強烈反差現象, 充分說明C3I 系統的摧毀與保護, 對於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攻防作戰具有何等重要作用。
七,戰爭對經濟和後勤保障的依賴性空前增大
這是因為: 其一, 現代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造價十分昂貴。它的價格比一般武器裝備要高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並且處於不斷上漲之中。比如一架戰鬥機的價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衹有10多萬美元, 六十年代初就上升到約100 萬美元, 而海灣戰爭中使用的一架F-15戰鬥機就高達5.040 萬美元, 一架F-117 隱身飛機甚至高達1.06億美元。其二, 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武器裝備、彈葯、油料和各種物資的消耗十分驚人。在海灣戰爭中, 美軍單兵的日消耗量為200 餘公斤, 相當于越南戰爭時的4 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10倍; 彈葯的日消耗量為越南戰爭時的4.6 倍, 朝鮮戰爭時的20倍。多國部隊所需要的武器裝備、彈葯、燃料、生活用品等戰爭物資, 總量達800 餘萬噸。為此, 美軍不得不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後勤保障體系。如此巨大的戰爭消耗, 使海灣戰爭成了一場空前昂貴的戰爭。短短的42天, 僅多國部隊一方就耗資611 億美元。難怪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單獨打不起這樣的戰爭, 而不得不四處化緣, 向盟國伸手要錢。這也是這場場戰爭難以持久的一條重要原因。這表明, 現代戰爭越是高技術化, 它對經濟和後勤保障的依賴性也就越大。
很多,從無線電技術、地理測繪技術到發射藥、炸藥技術,太多了,幾乎所有的應用都是人類最前沿的,這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完的。
謝謝邀請。
筆者以為當代社會科技、生產和武器裝備的發展, 是影響作戰方法變革、戰爭形態變化的最富活力的因素。現代高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使現代戰爭出現了下列新的特點:
一,高技術優勢的一方易於達成戰爭的突然性
海灣戰爭爆發前, 美伊雙方都公幵顯示了戰爭決心、時限和作戰力量, 並進行了大規模的臨戰準備, 戰爭以無突然性可言。但美國等多國部隊恁藉其高技術武器裝備方面的絕對優勢和綜合運用, 在聯合國規定的伊撤軍最後期限(1月15日) 剛過幾個小時, 即利用夜暗, 充分利用C3I 系統、夜視器材、電子對抗裝置、隱身飛機、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高技術武器裝備, 突然對伊首都等戰略要地實施了大規模空中突襲, 使之措手不及, 以致巴格達遭襲時依然燈火通明, 40分鐘後才實行燈火管制。這說明, 在現代條件下, 擁有高技術優勢的發達國家, 在選擇戰略突襲的時機、目標和方式上, 具有更大的主動性和可靠性。這就要求, 處於戰略防禦地位, 又不佔有技術優勢的國家和軍隊, 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
二,戰爭的立體性空前加大
現代戰爭的立體型主要反映於戰場空間範圍和部隊作戰行動的更加立體花、多樣化, 完全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海灣戰爭中, 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廣泛使用, 使交戰雙方的戰場分佈, 從外層空間、高空、中空、低空、超低空、地面、海面直至地下、水下, 從近距離、中距離、直至遠距離, 形成了陸、海、空、天、電緊密結合的立體多維作戰。兩軍交戰, 不斷在前方、後方同時或互動進行, 攻防行動都呈現出一種寬正面、大縱深、多層次、全方位的大立體形態。這就要求指揮, 一定要把戰場作戰的關照範圍, 由過去主要是陸地平面作戰轉到新的多維、多樣的大立體作戰上來。衹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 善於全面關照, 方能有效應付戰場上的復雜多變的情況。
三,戰爭的規模和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海灣戰爭中, 盡管多國部隊實施了持續38天的高強度戰略空襲, 摧毀了伊、科境內90% 預定目標, 但據伊拉克公佈的數字, 平民死亡僅1,591 人。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1945年3 月9 日, 美國334 架轟炸機對日本東京的一天空襲, 就造成了8.4 萬平民死亡, 毀壞房屋26.7萬多間。海灣戰爭和1986年的美國襲擊利比亞均証明, 在現代條件下, 由於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大威力、高精度等超常效能及其在使用上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和靈活性, 因此, 根據需要, 使用同一種武器系統, 既可摧毀戰役戰術目的, 又可以摧毀戰略目標, 直接達成戰略目的。這就便於控制戰爭的時間、範圍和強度、使軍事鬥爭能夠更好地服從、服務於政治目的和需要。
四,空襲和反空襲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顯突出
海灣戰爭一共進行了42天, 其中地面作戰衹有4 天, 其餘均為空襲。戰爭中, 多國部隊飛機的日平均出動量達2,500 架次左右, 持續轟炸強度之高, 實為世界戰爭史所少有。在整個戰略空襲階段, 多國部隊摧毀了伊軍實力的50%,指揮控制系統的80%,並使其國家經濟、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和損失。持續猛列的空襲, 給伊軍民心理上造成極大的負荷, 使其民心士氣大衰, 戰鬥力迅速崩潰, 從而為多國部隊後期順利實施地面作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美國在這場戰爭中, 之所以能夠以較小的傷亡代價, 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意外的勝利, 除了當時的國際環境和戰爭雙方的其他因素起作用外, 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不能不說是得益於持續空襲的戰略效應。多國部隊戰略空襲的奇效, 也從反面告誡人們, 現代高技術戰爭必須把防空和反空襲作戰提到戰略議事日程。
五,電子戰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現代武器系統和指揮通訊系統無下與電子技術息息相關, 交戰雙方不得不十分注重對電磁頻譜的使用權和控制權的爭奪。因此、電子戰便成了貫穿於現代高技術戰爭全過程的重要作戰樣式, 同時又是戰爭賴以勝利進行的必要作戰保障, 海灣戰爭就是以電子戰拉幵序幕並貫穿始終的。僅在多國部隊空襲擊作戰所出動的飛機架次中, 執行電子戰任務的就佔20%,多國部隊正是由於綜合使用各種先進的電子戰裝備、手段和方式, 才有效地保障了己方作戰行動的順利進行。相比之下, 伊軍由於輸於電子戰, 就不得不象“瞎子”、“聾子”、“傻子”一樣處於被動捱打地位。這充分說明, 在現代高技術條件下, 如不掌握電子戰的優勢, 就可能喪失戰場主動權, 很難贏得勝利。
六,導彈戰成了重要的作戰樣式
現代高技術戰爭的攻防雙方, 既可使用導彈對地面、海上、空中目標實施進攻, 又可使用導彈進行防空、反坦克和反導彈作戰。比如海灣戰爭一幵始,美軍就從部署在波斯灣Missouri和Wisconsin戰列艦上, 向伊拉克發射了上百枚Tomahawk巡航導彈。這種較大規模的遠距離導彈密集突擊方式, 在戰爭史上還是第一次使用。由於導彈射擊距離遠、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強、命中精度高, 可以從飛機、艦艇、火炮和戰鬥車輛等作戰平臺上發射或投擲, 在多種作戰環境和氣象條件下, 打擊不同方向和不同距離上的各類目標, 因而,就大大提高了作戰行動的突然性, 增強了縱深打擊的能力, 能夠獲得良好的作戰效果。當然, 這種效果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的, 實戰中還要看雙方的武器效能與戰場運用、角逐水平而定。
C3I 系統是維系軍隊整體作戰能力的生命 現代高技術戰爭尤其強調各武器系統和諸軍兵種的整體作戰能力。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中央總部每天都要指揮協調30多個國家軍隊的作戰行動, 指揮人員把千萬條具體行動準則、無線電頻率、飛行資料、加油地點、軍隊集結地、編隊護航、協同動作等內容, 都編成作戰軟體, 由計算機網路下達和執行, 並協調空中機群與地面部隊的行動。由此可見、多國家隊如果沒有先進、高效、完備的C3I 系統, 要想協同動作並形成整體作戰能力, 是難以想象的。也正因為如此, 多國部隊戰爭一幵就始就把伊軍的C3I 系統作為首要打擊目標, 並使之遭到嚴重破壞, 從而, 就使伊軍迅速失去了整體抵抗能力。作戰雙方的這種強烈反差現象, 充分說明C3I 系統的摧毀與保護, 對於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攻防作戰具有何等重要作用。
七,戰爭對經濟和後勤保障的依賴性空前增大
這是因為: 其一, 現代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造價十分昂貴。它的價格比一般武器裝備要高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並且處於不斷上漲之中。比如一架戰鬥機的價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衹有10多萬美元, 六十年代初就上升到約100 萬美元, 而海灣戰爭中使用的一架F-15戰鬥機就高達5.040 萬美元, 一架F-117 隱身飛機甚至高達1.06億美元。其二, 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武器裝備、彈葯、油料和各種物資的消耗十分驚人。在海灣戰爭中, 美軍單兵的日消耗量為200 餘公斤, 相當于越南戰爭時的4 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10倍; 彈葯的日消耗量為越南戰爭時的4.6 倍, 朝鮮戰爭時的20倍。多國部隊所需要的武器裝備、彈葯、燃料、生活用品等戰爭物資, 總量達800 餘萬噸。為此, 美軍不得不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後勤保障體系。如此巨大的戰爭消耗, 使海灣戰爭成了一場空前昂貴的戰爭。短短的42天, 僅多國部隊一方就耗資611 億美元。難怪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單獨打不起這樣的戰爭, 而不得不四處化緣, 向盟國伸手要錢。這也是這場場戰爭難以持久的一條重要原因。這表明, 現代戰爭越是高技術化, 它對經濟和後勤保障的依賴性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