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想說點真話
-
2 #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題主的血壓究竟偏低到什麼程度?如果題主的血壓長期處於偏低的水平,比如一直都是90/60mmHg,從來沒有高過,沒有出現過很大的波動,一直平穩在較低的水平,那麼這樣的“偏低”血壓不會導致腔隙性腦梗死的。
不過如果題主的血壓一直比較高,但是突然降壓過快,或者突然失血或大量丟失體液導致血壓突然降的過低,那還是有可能引起腦梗死的。
儘管我們的腦血流在一定的血壓範圍內可以自我調節,當血壓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時不會發生嚴重的問題,但是血壓如果突然波動過大,腦血流來不及調節,就有可能因為血壓突然過高出現高血壓危象或者因為血壓突然過低出現低灌注性腦梗死,尤其是當頸動脈有比較嚴重的狹窄時,低血壓有可能造成腦內微小動脈缺血。
腔隙性腦梗死的病因並未完全明確,可能的病理機制有:腦微動脈瘤或小動脈的透明脂質樣變性導致管腔鼻塞而產生梗死,很多研究也揭示腔隙性腦梗死的主要危險因素還是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嚴重狹窄時,血壓突然下降,有可能造成腦內微小動脈的缺血,形成腔隙性腦梗死。
本題題主只是說血壓偏低,可見不是血壓突然下降,和腔隙性腦梗死關係不大。
-
3 # 藥師華子
如果是血壓長期偏低,只要沒有缺血缺氧的症狀就沒有問題。如果是血壓突然降低,則有可能引起腔梗。華子作為藥劑師,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用藥交待的時候,總是會提醒患者不要急於降壓而過量服藥,服藥時間要根據血壓波動情況來選擇。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高血壓患者發生低血壓,產生暈厥摔倒,或是誘發腦梗、心梗、急性腎衰竭。
一、一個因血壓過低暈倒的老人有一位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晚上去廁所的時候突然暈倒。家人們把他送到醫院時,跟醫生說是老人的高血壓犯了,要趕緊降壓。結果測得血壓只有90/60mmHg,這分明是低血壓了啊。老人被救醒之後,自己說下午感覺頭有些疼,心想可能是血壓升高了,於是在睡前把應該每天早晨服一次的降壓藥,自作主張又加了“一頓”,結果就成了這樣。
這個老人的例子並不少見,很多高血壓患者對血壓過高視若猛虎,天天憂心忡忡的想著如何降壓,往往忽略了血壓過低時的危險。其實在治療高血壓的時候,重要的是“控制”,而不是單純的“降低”。高壓控制在110~140mmHg之間,低壓控制在70~90mmHg之間,血壓過高與過低都會發生危險。
二、血壓過低時的危險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是由血壓推動的。當血管的阻力增加時,血壓就會隨之升高。換句話說,當血管的阻力增大的時候,機體就需要一個較高的血壓,才能推動血液迴圈流動。但是較高的血壓又會傷害血管,導致動脈硬化,所以血壓不降又不行。因此在降壓治療的時候,通常採用緩慢的方式,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通常幾周到幾月),逐漸的把血壓降至目標值。
有一些人血壓長期偏低(多為女性),高壓不超過110mmHg,低壓不超過70mmHg。他們身體已經適應了這種血壓範圍,只要沒有胸悶、頭暈等缺血缺氧的症狀,不需要治療,也不會導致腔梗。但是高血壓患者,在血壓突然降低的時候,就會影響心、腦、腎等器官的血流灌注,會誘發腦梗、心梗等缺血性疾病。
三、關於腔梗的病因腔梗的全稱為腔隙性腦梗死,所謂“腔隙性”,意思就是非常小,指大腦中直徑不超過1.5釐米的腦梗病灶。這是一個隨著年齡而多發的疾病,病因複雜,主要與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老化相關。大多數人發生的部位不在功能區,也不會發生明顯症狀,只有在做頭部檢查時才會發現。
如果是長期偏低的血壓,並不會導致腔梗。但如果是高血壓患者,小動脈會有粥樣硬化狹窄,在血壓突然降低的時候,就會使血流減慢,造成血小板聚集,血管閉塞,可能會誘發腔梗的發生。
四、高血壓患者如何預防低血壓高血壓患者應當要提防低血壓,避免危險的發生。那麼要如何預防低血壓呢?
1、體位變換要慢:從平臥改成直立,或是從坐姿變為站姿的時候,容易產生體位性低血壓。尤其是老年人,自身血壓調節功能變弱,在清晨睡醒或是夜間如廁時,別急於起身,要睜開眼再躺一會兒,起身先坐一會兒,下地後靠床站一會兒,感覺沒有問題再走動。
2、用餐後多坐一會兒:人體在進食的時候,血液會向消化系統集中,這時對其他器官的供血就會減少。老年人調節功能差,在用餐之後,要多坐一會兒,別急於起身。
3、留心季節對血壓的影響:在季節分明的地區,血壓會隨著季節而波動。夏天時血壓會下降,冬天時血壓會上升。這需要高血壓患者平時做好自我血壓監測,並且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劑量,避免夏天血壓降至過低。
4、藥物別擅自加量:高血壓患者發生低血壓最多的原因,就是擅自加量。有很多高血壓患者在憑著感覺吃藥,頭疼了就多吃點,頭不疼就少吃或是不吃。血壓猶過山車一樣,高高低低,很容易發生低血壓。
5、掌握好服藥時間:人體血壓每天都有波動,有“高峰”也有“低谷”,所以要在“高峰”前服藥,避開“低谷”。大多數人血壓“高峰”現現在白天,“低谷”在夜間。所以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要清晨服藥,避免睡前服藥。但有些高血壓患者規律不一樣,就需要做24小時動態監測才能找到最佳的時機。
回覆列表
腔梗是指末梢腦動脈微小分支堵塞引起幾耗米大小的腦組織發生缺血性壞死。如果發生在有功能的區域可能產生短暫輕微的症狀如頭暈、暈厥、口齒不清、流涎、短暫面部或肢體輕癱。奶發生在非功能區根本沒症狀,只是頭顱CT或磁共振偶然發現,有時甚至是多發的。
血壓過低與腔梗關係不大,儘管腔梗發生機理沒有完全清楚,首先與年齡呈明顯正相關,五十歲後年齡越大腔梗發生率越高,70-80歲80%的人都是多發性腔梗。可以認為腔梗與末梢腦動脈微小分支老化閉塞有關。只是各種假說甚多:小動脈中層平滑肌增生、彈力纖維及膠原纖維硬化、微小動脈痙攣,內膜增厚等等。長期高血壓倒是可能產生上述微動脈的退行性變,而提出這個問題的想法可能認為血壓過低會使血流變慢、血粘度增高導致血栓形成,這是無稽之談,因為沒有血小板啟用不可能形成血栓。
致於腔梗發病率如此之高怎麼預防和治療?主要還是從青少年開始控制高熱卡食物防止肥胖、增加運動增強肌肉和血管的良好發育。控制了體重可以降低50%-70%的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的發病率,非但心腦動脈斑塊破裂引發的梗塞事件大大降低了,對推遲微小腦動脈末梢迴圈的衰退,減少腔梗發生有益,當然良好的情緒和戒菸也是對防止血管痙攣產生腔梗十分重要。
至於治療麼還是強調對三高控制,若遺傳導致血壓、血脂、血糖都較良好,或已發現後積極透過改變不良生活模式和藥物治療控制得較好,根本用不到服用阿斯匹林來預防腔梗再發,隨年齡增長防也防不了腔梗的,因為腦動脈末梢小分支血管上長不了斑塊,也就不存在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看不懂現在只要看到CT或磁共振有腔梗,他汀和阿斯匹林都上了,豈不知腔梗只是特殊形式的腦梗,凡有腦梗指南上說的就是發生過心血管事件就應用他汀治療,阿斯匹林預防。因為老外說的腦卒中根本不分出血性卒中還是缺血性卒中即腦梗塞,管它是斑塊破裂引起的腦血栓形成後的中、大面積的腦梗死,還是房顫左心耳血栓脫落流入腦動脈引起的腦栓塞產生大、小、多、少不一的腦梗塞,還是大腦微動脈末梢堵塞後產生幾耗米大小的腔隙性腦梗塞。對沒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腔梗隨便應用他汀和阿斯匹林就是過度治療!
201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