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皖風徽月

    三李指:李白、李商隱、李賀。

    稼軒:辛棄疾。

    這句話是偉大的毛主席對詩詞人物的評價,毛主席愛好廣泛,一生最愛中國的詩詞,他喜歡李白詩浪漫情懷,李商隱詩境界昇華,李賀的奇豔鬼才,對辛棄疾詞英雄氣概,愛國情懷尤為佩服。

    1,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毛主席曾把李白的《廬山謠》推薦給兒媳劉松林,鼓勵她忘掉憂傷,開闊胸襟,從毛岸英去世的悲痛中走出來,後面還有美好的生活。

    2,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1],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1965年6月28日毛主席在上海和學者劉大傑聊天中,毛主席問劉大傑:《賈生》一詩能背得出來嗎?劉背出來後,毛主席感慨:“寫得好哇!寫得好!”毛主席的《七絕·賈誼》:“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墮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明顯汲取李商隱一首詠史詩《賈生》。

    3,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毛主席在1949年寫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詩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字不差地引用了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只是毛主席這首詩賦有新的意義和情感。

    4,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1],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毛主席非常喜愛,多次圈畫,京口北固亭在江蘇鎮江,京口是三國孫權建都的地方。南北朝時,南朝宋武帝也曾在京口起事,率兵北伐,戰勝匈奴。宋武帝兒子宋文帝好大喜功,任紙上談兵王玄謨,倉促伐魏,結果大敗。辛棄疾登臨京口北固亭,緬懷千古,心潮起伏,借景抒情,他透過讚揚孫權的武功,宋武帝戰勝北方敵人的氣魄,諷刺當朝軟弱苟安,屈辱投降的可恥;又透過宋文帝錯用王玄謨北伐失敗的教訓,暗示對當朝宰相韓侂冑準備不足、草率伐金這種輕敵冒進的做法所懷有的隱憂。辛棄疾寫作這首詞時,已經66歲,距逝世只有兩年,他在詞中以廉頗自喻,表示了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理想,自己具有老驥伏櫪,雄心不已的壯志。這首詞的創作風格雖不一致,但借古諷今,志在收復中原、統一中國的思想感情則是同一的。熟悉毛主席的田家英曾告訴臧克家說:毛主席某首詩的起頭,是有意仿照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1957年3月,在一次由南京飛往上海的途中,當飛機飛臨鎮江上空時,毛主席書寫了《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並向同行工作人員解釋這首詞的意義和所用典故。這說明毛主席不僅喜愛這首詞,而且對它的背景、歷史、創作風格都十分熟悉。毛主席還不止一次地手書過這首詞。

  • 2 # 落葉 知秋

    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1]。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2]。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3]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4][5][6] 李賀因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1],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2]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死後葬於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於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稼軒:辛棄疾 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因言官彈劾落職,退居江西上饒的帶湖,並取"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的意義,自號稼軒(見《宋史·辛棄疾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聽力開始下降到干預,老年人如何正確面對聽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