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陋室銘喻

    鰲拜在早年的時候,跟著皇太極征戰沙場,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因此成為了皇太極的寵臣。在皇太極死後,鰲拜還和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針鋒相對,極力擁護皇太極之子順治為皇帝。順治登基之後,鰲拜也成了順治的心腹大臣。可為什麼到晚年,鰲拜竟然走上了謀反之路?

    向左轉|向右轉

    根據歷史記載,關於鰲拜是不是忠臣是有爭議的。因為在皇太極統治時期,鰲拜兢兢業業,為皇太極立下了不少戰功,在清軍入關後,對於穩定清朝統治也起了極大的作用。皇太極死後,他的弟弟多爾袞意圖染指皇位,而手握重兵的鰲拜卻直言,他和手下的精兵都是忠於皇太極的,所以只會追隨皇太極的子嗣。

    向左轉|向右轉

  • 2 # 正說清代十二朝

    鰲拜,在皇太極時期,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為清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皇太極駕崩以後,鰲拜堅定站位,堅決擁護其皇長子豪格繼位為帝,努力維護皇位的正統傳承,可以說,如果沒有鰲拜等人的拼命堅持,順治皇帝被折中選擇的可能性極低;順治皇帝登基後,鰲拜沒有像兩黃旗其他的大臣一樣,變成牆頭草,倒向了權勢滔天的多爾袞,而是堅定站在順治皇帝一邊,維護皇家尊嚴和皇權。由此開來,鰲拜絕對是大清的忠臣。

    順治皇帝駕崩以後,鰲拜也因為自己的赤膽忠心和赫赫戰功,得以封爵進位,被任命為“輔政四大臣”之一,在康熙皇帝執政的初期階段,著實做出了成績和貢獻。面對索尼因為年老而遠離政事、明哲保身;蘇克薩哈根基不穩、威望不夠;遏必隆的昏聵無能、左右搖擺;鰲拜一人獨撐朝局,面對當時如此錯綜複雜的局面,鰲拜雖然有“恃權凌主”的成分,但也不能否認他對當時政局的積極影響和對清朝進一步穩固統治的巨大貢獻。由此看來,他又是一位能臣。

    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果敢的除掉鰲拜,從根本上講,鰲拜和康熙皇帝之間就是從後金政權時期開始的,“皇權”和以滿洲貴族勢力為代表的“旗權”之間的鬥爭。為了更好的維護皇權統治,為了實現中央集權,康熙皇帝只能繼續順治皇帝對“旗權”的打擊和排擠,鰲拜正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和代表。

    另外,康熙皇帝8歲繼位,但卻不像順治皇帝一樣有多爾袞鎮守朝政,他12歲大婚得以親政,之所以未能掌握大權,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年幼的康熙皇帝威望不夠,不足以令天下人心服。要知道,當時的政壇之上,那些征戰沙場、屢立戰功的諸王貝勒和滿洲貴族成員,大有人在。康熙皇帝只能只能選擇一個最狠的、最牛的除掉,才能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威望和名聲,才能穩固自己的皇權統治。而鰲拜自始至終,都沒有做出“篡權”的舉動,也就是說,鰲拜一直以來都沒想過反叛。所以,鰲拜並不能算是奸臣。

  • 3 # 江湖小曉生

    其實一直到了康熙制服了鰲拜,都沒有給鰲拜定謀逆死罪,甚至在鰲拜死後,恢復他的名譽。其實康熙心裡清楚,鰲拜壓根就不是會謀反的人,他反而是大清的功臣,是愛新覺羅家族堅定的擁護者。

    鰲拜早年跟隨皇太極出生入死,所以對皇太極絕對忠心。

    鰲拜本人對皇太極是一百個忠心,從最初跟著皇太極攻打察哈爾,到後來的皮島之戰,鰲拜逐漸走入了皇太極的視線之中。

    在皮島之戰中鰲拜身先士卒,帶頭跟明軍肉搏,取得了不俗的戰績,被皇太極稱之為巴圖魯。松錦會戰中鰲拜在痛擊明軍的戰役中立下大功,被封為護軍統領,這也是鰲拜首次進入八旗重要人物行列之中。

    從此鰲拜就成為了皇太極非常器重的猛將,而鰲拜為了報答皇太極的知遇之恩,也一直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即使皇太極去世以後,鰲拜依舊跟隨多爾袞入關,幫助滿清問鼎天下,所以稱呼鰲拜是大清的大英雄,這是不為過的。

    鰲拜堅決支援皇太極的兒子為帝,不惜跟多爾袞鬧翻。

    在皇太極去世以後,多爾袞逐漸掌握了朝中大權,帶領滿清人馬與明軍決戰。這個時候皇太極的皇位成為了膠著的熱點,因為多爾袞的實力強大,八旗之中他們兄弟就掌握了三個旗,鰲拜自然不能跟多爾袞抗衡。

    可是在選擇皇太極繼承人的時候,鰲拜卻堅決反對立多爾袞為皇帝,他堅決支援立皇太極的兒子中的一個為皇帝,這是對皇太極的尊重。為了表達對已故皇太極的忠心,不惜得罪當權的多爾袞,鰲拜對皇太極確實非常厚道了。

    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所以多爾袞才改變了主意做出讓步,改立順治為皇帝。而鰲拜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因為得罪了多爾袞,被多爾袞各種打擊,甚至差點砍頭了事。好在多爾袞死的早,所以鰲拜也躲過了一劫。

    順治親政後,鰲拜總算是熬出了頭。

    鰲拜本身就是支援皇太極的臣子,因為跟多爾袞抗衡所以遭到了嚴厲的打擊。等到順治親政以後,清算了多爾袞的罪過,又聽聞鰲拜忠心護主的行為,深受感動。

    所以到了順治朝的時候,鰲拜被順治再度啟用,而且成為順治最信任的大臣之一。鰲拜本人對順治也十分恭敬,雖然順治是個孩子,可是他在鰲拜最困難的時候,提拔了鰲拜,所以鰲拜對順治也是感恩戴德。

    在順治十八年的時候,順治甚至在臨終前,將鰲拜定位四大輔政大臣之一,跟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三人一起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可見順治朝鰲拜是相當忠心的。

    康熙時期,鰲拜卻變得十分專權。

    鰲拜到了康熙年間,逐漸脫胎換骨,變了一個人。他對小皇帝也沒有那麼恭敬了,對剩下三個輔政大臣更是不屑一顧。索尼年紀大了不理朝政,蘇克薩哈原本是多爾袞的手下,後來叛變到了順治這邊,所以其他三個人都瞧不起他。

    至於遏必隆是個老好人,沒有個人主張,事事都依靠鰲拜來決斷。這麼一來其實整個朝局都被鰲拜一個人給控制住了,皇帝年紀又小,自然不會干預鰲拜專權。人心都是會隨著環境的變化發生改變的,此刻的鰲拜就已經變了。

    他儼然把朝廷當成了自己的,把所有人都當成自己的屬下,看誰不爽就想著殺掉誰。尤其是在殺掉蘇克薩哈的事情上,給14歲的康熙沉重的打擊。

    蘇克薩哈之案成為康熙剿滅鰲拜的必然理由。

    平日裡鰲拜驕縱跋扈也就算了,康熙也管不了。他不斷縱容家裡人圈地殺人,這些事情也都被他一個人給壓下來了。蘇克薩哈本身對鰲拜就不太服氣,等到索尼去世以後,康熙已經14歲,所以蘇克薩哈為了清除鰲拜的權力,主動向康熙提出廢除輔政大臣的計劃。

    因為康熙已經具備親政的能力,所以自然是可以廢掉輔政大臣了。蘇克薩哈作為現在輔政大臣的一把手,主動下臺,其實就是想拉鰲拜一起下臺。

    可是鰲拜卻主動出擊,將蘇克薩哈全家誅殺,康熙一點辦法都沒有。壓根就救不了蘇克薩哈。從此康熙便跟鰲拜槓上了,非要除掉鰲拜不可。接下來康熙就誘捕了鰲拜,正式親政。

    總結:那麼鰲拜算忠臣還是算奸臣呢?

    我認為鰲拜應該還是忠臣,只不過他還有一個身份叫做權臣。在皇太極和順治當朝的時候,鰲拜沒有掌握通天的權力,所以鰲拜是一等一的忠臣。

    可是等到康熙做皇帝的時候,鰲拜掌握了通天的大權,簡直就是當朝皇帝,這個時候的他當然會膨脹,可是也沒有膨脹到想要造反的地步。

    所以我認為鰲拜只是被權力迷住了雙眼,事後康熙皇帝也恢復了鰲拜的封號,說明還是認可鰲拜為大清做出的貢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霧靈醇註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