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自習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極富內涵又通俗易懂,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被稱為詩王。他因詩做的好受到皇帝賞識,曾官至左拾遺,官職不算太大,但也十分顯貴。但他後來卻沒在京中為官,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或許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管中窺豹,推敲一下原因。從白居易名作《觀刈麥》、《賣炭翁》、《琵琶行》中可以看到,詩人是關心百姓生活,民間疾苦的。但凡這樣的詩人,一旦接觸到權力核心,必然要為百姓說話,不斷勸誡上書皇帝的。這樣勢必就要得罪皇帝和權貴,難免也就會遭受排擠。

    白居易也多次被貶謫,《琵琶行》、《觀刈麥》等作品就是被貶謫期間,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而做的。詩人正直無私,自然也就不願世俗,離開京城那個是非之地。

  • 2 # 老街味道

    問題:白居易為何不願做京官?

    .......

    前言

    一般來說,作官在京城還是在地方各有所得,蘇軾當年就主動外放,是為了躲開是非之地。白居易在年老時也因為在外作官,幸運的躲開了甘露之變。

    所以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白居易在朝政動盪、腥風血雨之際不做京官, 是聰明之舉。

    一、幸運的白居易 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這兩句是說,當你們(李訓等)被殺的那天,我正獨自遊覽香山寺。白居易在得知自己 避免了一場甘露之變殺身大禍後寫下了這首七律: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獨遊香山寺)

    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顧索素琴應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

    白首同歸典出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本來意思是我和你石崇(就是鬥富的那個人)一直到頭髮白了,咱們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沒想到政局有變,再次吟誦此詩的時候,潘岳和石崇都在刑場引頸待斃了。

    二、當年白居易是被逼出京城嗎?

    宋·王庭珪寫過一首七言律詩,意思是白居易不做京官受到了李訓、王涯排擠:

    渡湘千里憶分攜,因誦痴兒不了詩。送我出門還作惡,今朝會面豈前期。 樂天獨往青山日,裴相閒居綠野時。從此功名恐相逼,伊山安得久棲遲。

    這首詩的下面作者自注:有人說白居易幸災樂禍,蘇東坡不信,說“樂天豈樂禍者,特悲之耳。”作者也這樣認為。

    三、後人的筆記王庭珪的七律自注就是引用蘇軾《仇池筆記》:內樂天為王涯所讒,謫江州司馬。甘露之禍,樂天有詩云:“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不知者以為幸禍,樂天豈幸人之禍者哉?蓋悲之也。北宋的《蔡寬夫詩話》:樂天江州之謫,王涯實為之,故甘露之禍,樂天亦有“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之句。南宋魏慶之著《詩人玉屑》記載章惇認為白樂天幸災樂禍:沈存中謂樂天詩不必皆好,然識趣可尚。章子厚謂不然,樂天識趣最淺狹,謂詩中言甘露事處,幾如幸災。雖私仇可快,然朝廷當此不幸,臣子不當形歌詠也,如“當公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之類。結語 白居易是主動離京 為了活命而已。

    《白香山詩集》:

    太和九年甘露事,李訓、鄭注、舒元輿、王涯、賈餗皆被害。味詩中“同歸”句,本就事而言,不專指王涯也。公自蘇州召還,秩位漸崇,見機引退,宦官之禍,早計及者,何至追憾王涯?況公之遷謫,本由宦官惡之,附宦官者成之,豈反以中人誅夷士大夫為快?幸禍之說,蓋出於章惇,諺所謂“以小人心度君子腹”耳。

    這裡說白居易是看到時局不好,看透宦官之禍早晚發生,自己見機而退,與王涯他們沒有關係。幸災樂禍的說法來自與章惇,是章惇“以小人心度君子腹”。

    看來白居易為什麼不願做京官呢,為了活命而已。

  • 3 # 東西縱橫彈

    這裡要說明的是,白居易不是不願意做京官,而是被時勢所逼,每次當京官都得罪一大堆人,然後被無奈的擠出長安。

    第一次京官:

    807年,白居易調任京城,第二年,正式任職左拾遺。這是他第一次當京官,他對百姓報以深深的同情,用自己的諷諭詩對達官權貴閹黨作了猛烈的抨擊。

    《賣炭翁》: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新豐折臂翁》: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捶折臂。

    《輕肥》: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杜陵叟》: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說皇帝假仁假義,稅差不多收完了才說免稅。)

    唐憲宗也是中唐的有道明君了,都氣得吹鬍子瞪眼:“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

    814年,白居易官升太子左贊善大夫,官級正五品。主張武力平藩的武元衡在早朝路上遇刺身亡,白居易氣憤上書要求捉拿兇手,結果被眾官群起攻之,說他沒大沒小,還扯他不孝,把他趕出了長安,貶為江州司馬。

    《題岳陽樓》: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倚曲欄。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他是有多想回長安啊!

    第二次京官:

    因為穆宗皇帝是讀著白居易的詩長大的,所以做皇帝的當年,就把白居易召回朝廷。

    820年冬,白居易轉任主客郎中、知制誥。821年,加朝散大夫。

    然後,他運氣不好,遇上了長慶元年(821年)的長慶科舉舞弊案,被自己的朋友元稹拉上李黨的戰車。在複試中出任主考官,一道《孤竹管賦》的題目將牛黨打得全軍覆滅,問題是他們還都是自己的朋友親戚門生,最後左右不討好,在牛李黨爭中陷入危局。(此案我有專文描述)

    821年,白居易50歲,在長安買下第一所房子。白居易有詩云:“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822年,白居易上書論當時河北的軍事,但不被採用,他憤懣之下,自請出外任,去杭州任職。

    第三次京官:

    唐文宗在政變後登上皇位,開始起用先朝的名臣。

    827年,白居易至長安任秘書監,828年,轉任刑部侍郎,相當於現在最高法院大法官,(唐代實權的侍郎手中),封晉陽縣男。

    829年春,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分司,回洛陽,至此再未入長安為官。

    833年,唐文宗啟用李德裕為相,此人因為白居易彈劾過他老爸李吉甫,這一生都不讀白詩,有權就要給白居易小鞋穿,讓白居易失業近兩年,連俸祿都領不了。白居易只能無奈的說道:“人言世事何時了?我是人間事了人。”終於白居易再也沒有希望回長安了。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甘露之變)

    最後總結一下,白居易還是很願意當京官,作為宰相提振朝綱的。他晚年的詩:“白首故情在,青雲往事空。同時六學士,五相一漁翁。”表達了非常的遺憾之情。 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可以說白居易身邊的同事,朋友、世交、門生都當過宰相了,他就是和宰相無緣,而且名望太重,夾在牛李黨爭中間,長期被小人嫉妒陷害,木秀於林,風必催之,這可能也是命吧。

    當然到他晚年時,看到朝政黑暗,事不可為,為官的態度也就不那麼積極了,但這和京官無關,而是所有的官都不願意做了,最後甚至是朝廷求他做官,最後那個最大的官,從二品太子少傅就是恩賞的,基本沒有啥事,閒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最發達的是什麼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