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993539654

    酸性體質引發疾病?轉一篇文章過來

    流言: 研究表明癌症不能在弱鹼性的人體中形成;只能在酸性身體中形成。有一種理論認為,不管是容易疲勞、臉上長痘、頭疼腦熱、失眠多夢,還是高血壓、糖尿病、甚至是癌症,都和人的體液偏酸有關,只有身體呈弱鹼性才是健康的。你是易得癌症的酸性體質嗎?趕快多吃菜,少吃肉,把體質改造成鹼性吧!

    真相: 這是一個流傳甚遠也甚久的謠言。可能因為“酸鹼、pH值”這些術語讓人覺得與科學沾了關聯,那種“少吃肉,不患癌”的結論又與大眾心中的某些預期不謀而合,再加上許多制販保健用品的不良商家有心推波助瀾。因此雖然屢有闢謠,這條謠言卻是一再死灰復燃。

    事實真相是如何呢?讓我們慢慢看來。

    1.人體真有酸鹼性嗎?

    在這個謠言傳播衍生而出的無數版本中,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對人體“酸鹼值”測量的物件含糊其辭——前面說得太詳盡,後面就容易露餡了。

    咱們人體有許多種液體: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還有分泌的各種消化液、排洩出的汗液、尿液……不勝列舉。這些液體各有各的酸鹼度,可以用pH值來統一衡量。pH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指數的數值,一般在0~14之間,當pH值為7時,溶液為中性;小於7時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強;大於7時呈鹼性,值越大,鹼性越強。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的pH值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為弱鹼性。

    由此可見,流言中所說的“體液”肯定不是指強酸性的胃液,很可能就是指血液。按照國際常規,檢測體液酸鹼度主要從靜脈血、尿液、體內鹼貯備和二氧化碳結合率等四個方面進行測試,顯然這些專業檢測不是簡單的家用儀器能完成的。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定期上醫院檢測自己血液的pH值,防止出現酸鹼失衡呢?

    2.血液的弱鹼性是怎樣煉成的?

    首先,血液是個複雜而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系統。血液中含有碳酸氫鹽、磷酸鹽、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等幾大緩衝系統,這些化合物保證了在不停有物質釋放入血液又排除出血液的動態平衡中,只要不超過這些化合物的緩衝能力,血液的pH值會始終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波動。

    也許有人又要擔憂了,萬一出現捧醋狂飲這種事兒,會不會超過這些化合物的緩衝能力呀?

    事實上,人體有著精巧複雜的設計,從消化系統到排洩系統,再到呼吸系統都精密地控制著酸鹼平衡,血液變酸可不是狂吃幾海碗豬肉就能辦到的事。

    就拿消化系統來說,小腸可以根據食物的成分來調節對胰液中鹼的再吸收,從而來調節血液中鹼的濃度。小腸還可以透過調節對食物中鹼離子(例如鎂、鈣、鉀等)的吸收來維持酸鹼平衡。此外,大腸也能調節對含硫氨基酸以及有機酸的吸收,一般含硫氨基酸和有機酸由消化系統進入肝臟等器官,經過代謝反應後生成氫離子(酸)或者鹼離子,並釋放到血液中。

    再說說排洩系統。當血液帶著代謝產物經過腎臟時,腎會像一個小泵將酸性物質排出,並回吸鹼性物質,同時還不斷控制和調整酸性和鹼性物質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機體pH值恆定。

    也不能忘了呼吸系統。我們吃進去的糖、脂肪和蛋白質經過體內代謝反應後的最終產物之一是二氧化碳。它能與水結合生成碳酸,這是體內產生最多的酸性物質。因此我們的肺也沒閒著,不斷的排出二氧化碳,它是調節人體酸鹼平衡效率最高的器官。

    血液的成分與酸鹼值對人體非常重要。正因如此,我們身體有著重重調控關卡,來保證這個酸鹼度不偏不倚。事實上,一旦人體血液pH值低於7.35,會發生酸中毒,而pH值高於7.45則是鹼中毒。無論酸中毒或者鹼中毒,實際上都代表身體器官出了嚴重的問題,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必須立刻接受正規的醫療照護。絕不可能靠吃些普通食物就能力挽“酸性體質”的狂瀾。

    3.疾病的發生與人體的酸鹼度有關嗎?

    先來說說大家最擔心的癌症。癌症與酸性確實能扯上一點關係,但並不是“酸性體質”這個“惡因”誘發了腫瘤。而是因果需要對倒過來,腫瘤的生長會導致實體瘤周邊的微環境變酸。

    科學研究發現,實體腫瘤周圍微環境的pH值 的確比正常組織和器官要低。這是因為腫瘤細胞比正常細胞生長快,而在腫瘤組織中血管的供應往往跟不上腫瘤細胞快速擴增的腳步,供應的氧氣和養料不足。腫瘤細胞總是處於缺氧和缺養料的微環境中生長,新陳代謝過程也與正常細胞不同,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使得腫瘤組織周邊的組織液pH值降低。然而,在腫瘤細胞內部的pH值卻是與正常細胞相同的。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實體腫瘤對體液酸鹼度的影響只侷限於腫瘤組織周邊的微環境,目前尚無科學證據表明實體腫瘤會導致整個身體的體液都“變酸”。

    另外,有醫學報導,曾有淋巴瘤患者發生嚴重的乳酸中毒併發症,但這在癌症患者中也是非常罕見的。

    至於謠言中提及的其他症狀與酸鹼失衡是否有關呢?事實上,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酸鹼失衡並不容易發生。而一旦體液pH值低於7.35,已經屬於酸中毒了,意味著患上非常嚴重的疾病。酸中毒早期常表現為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進一步發展可表現為嗜睡、煩躁不安、精神不振,以致昏迷死亡。如果你真的屬於所謂的“酸性體質”,最正確的選擇是趕緊上醫院,找大夫進行專業治療。

    酸中毒一般是某種疾病的併發症,病因也複雜多樣。比如代謝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熱、腹瀉、腸瘻、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則可由腦膜炎、血栓、脊髓灰質炎、支氣管哮喘以及廣泛性肺疾病引起,另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糖尿病急性代謝併發症。如果你沒有這些嚴重的疾病,不用擔心自己是“酸性體質”。

    4.吃菜吃肉真能改變人體酸鹼值嗎?

    雖然我們的身體能自我調節嚴格控制體液酸鹼度,單獨的一餐一飯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只有在嚴重的病理條件下才會真正“變酸”,不過,在飲食上多注意攝入植物性飲食,確實是有益處的。

    西方的營養學家們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認識到,膳食對人體酸鹼平衡存在影響。我們平時吃的肉類、蛋類、海鮮等葷食富含蛋白質,而蛋白質在體內經過消化分解後產生酸性代謝物,還有大米、土豆、酒、甜食等含有澱粉和糖的食物消化分解後產物也是酸性,因此這些食物都屬於酸性食物。蔬菜和水果,雖然很多味道是酸滋滋的,但是這些植物性食物在體內分解後生成鹼性物質,所以屬於鹼性食物。

    營養學的研究表明,如果日常攝入大量的酸性食物,酸性代謝物增多,確實會影響人體的酸鹼平衡。但是,我們的身體是不會因為某天多吃了一斤豬肉就輕易變酸的,因為經過各個器官的層層把關和配合,體液的pH值會保持在恆定範圍內。可是我們的腎臟為了將大量的酸性代謝物排出,會馬不停蹄的連軸轉,合成更多鹼性的氨(NH3)來中和酸性代謝物,然後從尿液排出。因此長期的、大量的、單一的攝入酸性食物,會加重腎臟的負荷,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減弱腎臟排洩酸性代謝物的能力,最終影響酸鹼代謝平衡。

    平時多吃鹼性食物,也就是蔬菜和水果,對身體多有裨益。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老年人,更需要注意膳食搭配,因為血栓和糖尿病都有引起酸中毒的潛在危險。

    結論:謠言破解。 正常生理狀況下,人體有著嚴格的調控機制,血液的pH值都會被嚴格限定在7.35~7.45之間,比這酸是酸中毒,比這鹼是鹼中毒。酸中毒和鹼中毒都是必須接受專業治療的嚴重疾病。短期內的幾頓食物不可能改變正常人血液的酸鹼度。若長期的、大量的、單一的攝入酸性食物,會造成腎臟長期高強度工作後負擔過大,調節酸鹼能力下降。目前的研究不認為體液偏酸與癌症發生相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時間慢的四字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