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93749202765

    人性探微 王溢嘉專欄 越嚇人越有說服效果,但必須附帶解除恐懼的方法。

    戰國時代,張儀為了秦國的利益而欺騙楚懷王,楚懷王將張儀拘禁,並準備將他殺掉。張儀透過好友靳尚去遊說楚懷王寵愛的鄭袖,靳尚對鄭袖說:“你不久就要失寵啦!”鄭袖問為什麼,靳尚說:“張儀是秦王的重臣,如今被楚王拘禁,秦王想用土地和美女把張儀贖出,楚王貪利愛色,必然會答應。將來秦女挾秦自重,必然成為王后,而你就會失寵了。”鄭袖一聽覺得事態嚴重,忙問該怎麼辦,靳尚說:“你最好想辦法讓楚王赦放張儀,張儀出獄後必然會感激你,秦國就不會讓秦女來楚國了。”鄭袖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在楚懷王面前盡力為張儀開脫,楚懷王最後終於放走了張儀。要說服一個人有正反兩種手法,正面手法是描繪一個美麗景象,讓人心嚮往之;負面手法則是指出一個可怕後果,讓人心生畏懼;靳尚用的就是負面手法。研究顯示,負面手法不遜正面手法,有時候還更勝一籌。負面手法總是脫離不了危言聳聽,問題是要將對方驚嚇到什麼程度。有人認為如果說得太可怕,反而會遭到抗拒、排斥,使得效果盡失,所以最好是給予適度的驚嚇。但實驗顯示,越能激起強烈恐懼的手法,越能讓人採取正面的預防措施。譬如在倡導小心駕駛時,讓駕駛員觀看車禍現場血淋淋、慘不忍睹的影片,遠比只呈現車身凹陷、提醒他們可能因違規而被罰款、吊銷駕照等來得有效。但最重要的是在驚嚇對方後,必須立刻提出一個簡單、有效的解除恐懼方法。靳尚在驚嚇鄭袖後,立刻提出簡單、有效的解除恐懼方法--請鄭袖對楚王灌迷湯,讓他赦放張儀;就像在恐嚇駕駛員後,立刻提出開車時要繫好安全帶的對策般,這樣才能發揮驚嚇的效用,達到遊說的真正目的。如果沒有確實可行的對策,卻一味地製造恐懼,那不僅沒有效果,而且會讓人產生反感,衍生出更多的麻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訓練雅思口語,如何才能在短期內有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