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sir讀書
-
2 # 禪宏
孤燈伴秋風,人間情意濃,一半酒兒一半醉,歷史留英明,暖風暖陽人間撫。百意春風度,人間情難捨難離,掛念一個春夏秋冬
-
3 # 此箋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琴瑟和鳴的愛情,歷來被世人稱道。尤其納蘭容若那句“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將這種相濡以沫的愛情推崇到極致。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寫了很多悼亡之詞,這首《孤雁兒》也不例外。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裡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這首《孤雁兒》是詠梅悼亡之作,詞的上闋從閨中環境入手,營造了一種淡雅悽清的氛圍,流露了李清照的淡淡哀思。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首句即奠定了全詞寂寞愁苦的情感基調。詞人一夜輾轉難眠,清晨躺在這藤床紙賬裡醒來,沉痛不已,哀思不斷。“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詞人獨居閨房之中,已經滿是孤寂。而沉香熄滅,玉爐生寒,更是增添了這種淒涼如水的寂寞愁苦之感。
“笛裡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正當易安居士愁腸百轉之時,一曲悠揚哀怨的《梅花落》傳入耳中,如泣如訴,惹人傷心落淚。
在笛曲“梅花三弄”的吹奏之下,那枝頭的梅花也已經悄悄綻放。詞人驚詫於這份無限春意的綻放,更勾起了自己思念故人的無限春愁。詞的下闕,詞人直接抒情,抒發自己的悼亡離別之情。同時運用“蕭史弄玉”和陸凱贈梅的典故,寄予了自己對於亡夫趙明誠的深切思念和沉痛哀思。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此刻微風瑟瑟、細雨瀟瀟,本就淒涼如水的心情,在此時更顯淒涼。細風疏雨,更是無端催出清淚千行,惆悵不已。“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詞人以“蕭史弄玉”吹簫成仙的典故自比,寄託自己對亡夫的無限哀思,和對曾經琴瑟和鳴歲月的無限緬懷。
曾幾何時,李清照與趙明誠也如蕭史和弄玉那般吹簫奏曲,琴瑟和鳴。只是,如今人去樓空,只留下未亡人獨自黯然神傷,無人同賞梅花、共吹玉笛。“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詞人也想像南朝詩人陸凱筆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以折梅寄遠來寄託自己刻骨銘心的思念。
可惜天不遂人願,斯人已逝,尋遍天上人間,也找不到可供寄贈之人。此情此景,可不正是“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梅花堪折,笛曲易奏,美景常在,惟有知心之人難再得。李清照與亡夫趙明誠刻骨銘心的愛戀與思念,在這首《孤雁兒》的字裡行間,尤顯深情婉致、纏綿悱惻。
回覆列表
李清照的詞《孤雁兒》,全文如下: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其實,這首詞的前面還有一個小序,內容是: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作者說的是梅詞,實際上,是典型的借物抒懷,借梅來抒發自己的懷舊思念。
詞的上片,有床、帳、香爐等物,是閨中詞裡的常用的意象,李清照的詞,起筆也是從它們寫起,再切入到作者的內心情懷。
這裡,床,非合歡之床;帳,也非芙蓉之帳,而是簡潔家用,供一人之用。暗示詞人過著清雅淡泊的生活。而爐寒香斷的情境,無形中渲染了一種淒冷的心境。讓人想起李清照《醉花陰》裡的“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可是朦朧的惆悵感已消失,有的只有嫋嫋微香,伴隨一個女子綿長而悽清的似水情緒。
這樣的情緒裡,偏偏誰家的玉笛吹起梅花三弄,梅花,預示春天的資訊,也吹燃了女詞人深埋在生命深處的春天情意。
詞的下片,由幽然笛聲又回到客觀現實裡,蕭蕭的風雨已來,大自然有著自己的規律,它們自然會冬盡春來,而生命的春天卻隨著那個吹簫人而去,讓人肝腸寸斷,潸然淚下。
陪笛簫之聲,是有一個典故的。秦穆公時人蕭史,他的簫聲能招引鳳凰。後來他和妻子,也就是穆公的女兒弄玉雙雙仙去。這個美麗的神話,暗示了女詞人對夫唱婦隨幸福生活的回憶,和人去樓空後的刻骨哀思。
最後,詞人又發出感慨:縱使春意到了江南,梅心先破,但天上人間,仙凡兩隔,又如何向他傳遞春的訊息呢!
這一首詞,又被稱為悼亡之作,被認為是為了紀念李清照去逝的夫君趙明誠而作。全詞把把梅作為線索,著力描寫了丈夫去世後,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淒涼的心境。似乎讓人看到一隻孤雁在天際獨徘徊,讀來讓人倍覺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