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苦咖啡784512

    "廣開土大王"級("玉浦"級)韓、西方技術綜合融合的產物,但從資料上看還是不錯的,只是中國產化程度較低。為紀念北韓歷史上的一代梟雄---廣開土大王,南韓海軍將其自行研製設計的第一艘驅逐艦命名為“廣開土大王”號。“廣開土大王”號驅逐艦從1986年開始設計,1994年在大宇重工玉浦船廠動工建造,1998年7月24日裝備南韓海軍。該艦是南韓現代歷史上第一艘真正具有藍水作戰能力的戰艦,是為南韓海軍在1998年10月慶祝成立50週年獻上的一份厚禮。南韓海軍開始擺脫裝備美國二手舊艦的悲壯歷史,也使具有亞洲四小龍之稱的南韓開創了現代軍艦工業的先河。南韓海軍從此由近岸防禦走向遠洋作戰,並不斷縮小與鄰國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噸位上的巨大差距。  研製背景  70年代,美國向南韓轉讓了幾艘二戰末服役經現代化改裝的“基林”級驅逐艦。儘管艦齡很長,但南韓海軍還是對其視若珍寶,幾經現代化改造,以應付現代條件下的海上威脅。然而“基林”級驅逐艦畢竟太陳舊,現代化改造的努力事倍功半,具有侷限性,不僅耗資巨大,而且還無法保證其能作戰使用。南韓海軍力圖透過自行設計建造新型驅逐艦,實現對海洋國土的有效控制。於是在1986年南韓開始了新型驅逐艦的設計,代號為KDX-1,計劃建造3艘。1994年首艦在大宇重工玉浦船廠鋪設龍骨,1996年10月下水,並被命名為“廣開土大王”號。第2和第3艘相繼在1996年和1998年動工建造。  南韓將建造三型驅逐艦,排水量分別為3900噸、4800噸和6000噸。“廣開土大王”號是南韓建造的第一型驅逐艦的首艦,舷號DDH 971;第2艘為“乙支文德”號,舷號DDH 972,1997年10月下水,1999年3月完成作戰系統海試,1999年8月交付南韓海軍;第3艘為“楊萬春”號,舷號DDH 973,1998年9月下水,1999年11月進行海試,2000年交付南韓海軍。由於這3艘艦都是玉浦船廠建造的,西方稱其為“玉浦”級驅逐艦。  效能特點  “廣開土大王”號驅逐艦是南韓海軍最大型的作戰艦艇,博採眾家之長,大量裝備西方國家的先進武器和電子裝置,是一艘具有較強防空和反潛能力的驅逐艦,用於替換50多年艦齡的原美國“基林”級驅逐艦。該級艦是南韓海軍首艘裝備艦空導彈和近程武器系統的艦隻,屬多用途驅逐艦。  主要效能  艦長:135.4米  艦寬:14.2米  吃水:4.2米  滿載排水量:3900噸  編制:170人(15名軍官)  最大航速:30節  續航力:4000海里/18節  動力裝置  柴油機和燃氣輪機交替使用,雙軸推進。主機為2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LM2500燃氣輪機,用於高速航行,功率58200馬力,航速30節;輔機為2臺南韓雙龍公司與德國公司聯合生產的MTU 20V 956 TB82柴油機,用於巡航,功率約8000馬力,航速18節。螺旋槳為南韓韓中公司獲得英國維克斯公司許可生產的可調螺距螺旋槳。  武器裝備  艦首有1門義大利奧托“布梅達”127毫米/54高平兩用主炮,迴旋角330°,俯仰角-15°~+83°,射速40發/分鐘,彈重32千克,採用增程制導炮彈的最大射程30千米。主炮後為16單元MK48垂直髮射裝置,用於發射“海麻雀”RIM-7M近程艦空導彈。“海麻雀”導彈為半主動雷達制導,射程14.6千米,飛行速度2.5馬赫,戰鬥部重39千克。上層建築前後各裝1座7管30毫米“守門員”近程武器系統,射速4200發/分鐘,射程3千米,俯仰角-25°~+85°,載彈1190發。上層建築中部、V型煙囪後裝有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共裝8枚美國波音公司“魚叉”BLOCK1C艦艦導彈,主動雷達制導,射程130千米,飛行速度0.9馬赫,戰鬥部重227千克。煙囪前的上甲板兩側各裝1座324毫米MK32魚雷發射管,發射MK46Mod5魚雷,主/被動自導,40節航速時射程11千米,戰鬥部重44千克。艦上裝有4座法國訊號與裝置公司的“達蓋”MK2箔條誘餌發射裝置。後甲板設有直升機甲板和直升機機庫,可搭載2架英國韋斯特蘭公司的“山貓”反潛直升機。  電子裝置  艦上安裝的KDCom1作戰管理系統,由英國宇航公司在英國23型護衛艦所用SSCS7水面艦指揮系統的基礎上開發而成。1994年英國宇航公司經過激烈的投標競爭,戰勝了德國STN阿特拉斯電子公司投標的COSYS 200K1系統, 獲得了8848萬美元的合同。 KDCom1是驅逐艦作戰系統的中樞,軟體採用Ada語言編寫,程式具有100萬行。該系統的顯示戰術資訊的8個多功能分散式控制檯由一個雙冗餘光纖區域網聯接,採用了100個分散式處理器。第2艘艦以後三星公司將參與英國宇航公司研製KDCom1作戰管理系統。  探測裝置包括1部美國雷聲公司AN/SPS-49(V)5 C/D波段(0.5~2GHz)遠端對空搜尋雷達,1部大宇公司的SPS-95K導航雷達,1部美國公司的AN/UPX-27敵我識別系統,1部荷蘭電信公司MW 08 G波段(4~6GHz)水面搜尋雷達和2部STIR180 I/K波段(8~40GHz)近程武器控制雷達,以及美國阿古系統公司的AR700/APECS Ⅱ電子戰系統。  武器控制系統為SWG-1A(v)“魚叉”導彈控制系統和MK 91Mod3“海麻雀”導彈武器控制系統。通訊系統為美國利頓公司研製的KNTDS南韓海軍戰術資料系統11號鏈。聲納系統為德國STN阿特拉斯公司DSQS-21BZ艦殼聲納,艦上安裝有AN/SLQ-25“女水精”魚雷誘餌。還可能加裝南韓大宇電信公司生產的拖曳陣聲納,以增強反潛能力。  研製特點  除第一批驅逐艦計劃的純軍事意義外,其也是南韓海軍史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南韓在採購外國武器裝備時,採用一帶一的工業夥伴形式,使南韓公司參與裝置和技術的引進,從大量技術轉讓中受益匪淺,並且在採購中,加強國外公司間的競爭,以求得選用武器裝備的物美價廉。  南韓在發展水面艦時,循序漸進,逐漸提高艦艇效能,而不是冒風險,一蹴而就去發展大型艦艇。這種穩步提高的政策,不斷演進以積累技術,從而使艦艇設計產生質的飛躍。原計劃建造10艘第一批驅逐艦,後由於決定增加第二批驅逐艦的建造數量,將第一批驅逐艦的建造數量減至3艘。第一批驅逐艦將是第二批和第三批驅逐艦建造的鋪路石。  展望  1999年初,南韓海軍第二批驅逐艦的系統總承包商三星公司,授予英國宇航公司7400萬美元的合同,開發第二批驅逐艦所用的KDCom2艦載指揮系統。KDCom2比KDCom1效能有很大提高,將安裝“標準”SM2 BlockⅢA對空導彈,用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的“巴拉克”導彈或美國雷聲“拉姆”導彈代替1座“守門員”近程武器系統。  “廣開土大王”號驅逐艦是南韓海軍建造12艘新型驅逐艦、邁向現代化的第一步,從2002年開始,將有排水量更大、防空能力更強的第二批共6艘4800噸級驅逐艦入役;2005後第三批共3艘6000噸的裝有相控陣雷達的驅逐艦也將入役。1994年南韓海軍進行了航母概念論證,2008年將有1艘載機22架的航母入役。屆時,南韓的海軍作戰能力將使人刮目相看。  “廣開土大王”艦的中國產化率不是很高,作戰系統、武器裝備還依賴進口,但南韓努力從技術轉讓中,扶植三星公司等一批南韓企業,使之不斷成熟起來,為今後關鍵系統的中國產仿製鋪墊道路,並在國際市場上提高競爭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判斷Python物件是否包含某個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