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缺乏自控能力在少年兒童身上是常見的現象,諸如思想不集中;做事虎頭蛇尾,不能始終如一;或想到了,但做不到;或所謂“只有五分鐘熱度”,凡此等等,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未經足夠的訓練,尚不成熟的表現,也是難免的弱點。對此,父母要怎樣做呢?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種自覺的能動力量,主要是指在改造客觀世界中控制主體自身的一種特殊的能動性。自控能力不能理解為消極的自我約束,它是一種內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控,積極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擾,使主觀恰當地協調於客觀,並採取合理的行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為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兩種情況:一是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為;二是雖然主觀上想控制自己的行為,甚至下過多次決心,但在行動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比如有些孩子過度崇拜偶像,遇有歌星辦簽名會,即呼朋引伴去報到,身為父母,要如何應對呢?很多學生在青少年階段,都有他欣賞崇拜的偶像。他們正處於叛逆的年齡,找尋夢中情人和認同物件,是很正常的,身為父母不用太操心,回想年輕時,您不也有過對偶像發燒的現象?現代青少年對偶像痴迷的程度,不像以前貼幾張海報就滿足了。他們會收集偶像的各種產品,到處趕場請偶像簽名,上網與偶像聊天等,這些追星行為,不勝列舉。青少年害怕孤單、害怕平庸,對自己不肯定,希望找到可認同的物件,而偶像正可以提供做夢和想象投射的空間。通常對自己較有信心,較肯定自己未來方向的人,對偶像情感的依賴就不會那麼強烈,所以家中有迷哥迷姐,父母也不用太緊張,因為那也只表示,孩子還未找到肯定的自己而已。其實,青少年崇拜偶像,就像感冒一樣,有的輕微、有的嚴重,但,絕大多數的感冒,都會痊癒。建議父母可以這樣做:1.多關心、瞭解子女,和他們談談,聊聊為什麼崇拜這位偶像?2.和孩子分享崇拜的心情,作為生活的調劑,也算是陪他們一起成長。3.提醒孩子,瞭解偶像之所以能成功的“過程”,有什麼特質、優點、關鍵因素等,使之轉為成長的助力。4.不要對孩子的崇拜行為,給予負面評價。你的嘲笑、蔑視,只會使“代溝”加深。生活本該輕鬆過,順從孩子的天性,做孩子的朋友,珍惜親子關係吧!5.要培養孩子正當的休閒娛樂:打球、唱歌、參觀、旅遊、園藝、工藝??等。總之,做父母的要能以身作則,針對孩子的問題多方瞭解,多討論、尋求方法、點滴改善、長期陪伴、支援鼓勵,這樣才容易解決問題。人的情感、慾望和興趣這些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行為動機和毅力的重要因素,但這些因素又帶有自發性。情感如不經過自控機制的加工處理,任性而動,任情而為,就會出現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必將偏離正確的軌道,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這說明自控能力具有一種特殊的功能,它能調動其他非智力因素的積極的方面,消解它們的消極的方面,使一個人按著理性的要求去行動,從而克服各種放任、散漫、無恆心、無決心的情況。因此,我們也可以說自控能力在這個非智力因素的動力系統中,起著一種樞紐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它是這個動力系統的調節器和保險閥。自控能力,能夠保證人的活動經常處於良性執行的軌道上,從而可以積極、持久、穩定、有序地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對此,每個父母,都要有足夠的認識,但是也不必為此過分著急。因為一般兒童的通病,也正是我們施教的依據。只要從他們的實際出發,不放過每一個時機,嚴加訓練,持之以恆,自控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增強起來。例如早起、鍛鍊、按時作業、有節制地花錢等等,都要明之以理,使孩子們能立下志願,加強自控,注意訓練,養成習慣,從而在習慣中形成優良的品質。比較有效的做法是:(1)要教會孩子自控,你得向孩子展示自控,因此你要當一個活生生的自控榜樣有個心理學實驗,給幼兒看有關“自控力”的錄影,比如等媽媽來了再吃餅乾、公共場所不亂跑、參觀畫展時不亂摸等,結果這部分幼兒比沒看錄影的幼兒自控力強。可見,自控需要榜樣。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物件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現會影響孩子自控力的發展。比如有位媽媽跟朋友打牌,孩子就坐在電視機旁做作業;週末你沒按時起床,孩子也趁機躺在床上看小說,放棄英語早讀;父母忙起來顧不上整理房間,孩子書桌上講義、卷子、本子也越堆越亂??所以,一個衝動的、情緒不穩定的、行動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須先教育自己增強自制力,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制力。(2)要注意電視、音樂、電影和電子遊戲上暴力的等級,然後明確無誤地給孩子定下要求,而且以後要堅持實踐這些要求許多孩子知道迷戀遊戲不好,但屢戒屢犯。可見自控力是一種毫不含糊的堅定和頑強的毅力。有的女孩子一度痴迷言情小說,不僅成績滑坡,還精神不振。但有的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說不看就不看,剋制力非常強。孩子強大的自制力量並非天生,而是得益於我們從小對他進行的意志力培養。一般來說,父母會在孩子成功之後給予讚美和鼓勵,對孩子活動過程中的自制和努力也不會視而不見。有位父親是這樣對孩子的:孩子自制力很差,做事丟三落四,學習用品亂扔亂放,看電視沒完沒了,作業馬馬虎虎,弄得學習和生活都一團糟。父親決定透過規則和紀律,來幫助兒子擁有自制力。他先找兒子談心:“有人作息沒規律,損害身體,進而影響學習,甚至弄得心情很差。可見,不按時睡覺、起床的小毛病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孩子說:“我也想改正缺點,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父親說:“那就讓規則來幫助你。”透過討論,父親和孩子簽下暑期規則:每天只吃一次冷飲;每天看半小時動畫片;做完一門功課,收拾好課本再做另一門功課;晚上9點30分上床,背兩個單詞後熄燈;平時打籃球1小時,自己洗運動服。規則不多,只有5條,但訂了就堅決執行,不馬虎不遷就,更不允許任性驕橫,為所欲為。兩個月時間,孩子進步神速。因此,給孩子訂立規則,要求他持之以恆地執行規則,對於自控力的培養十分有益。(3)儘量不要對孩子的努力給予可觀的報酬。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內在的獎勵制度,這樣他就能對自己做好的工作感到滿意帶孩子到商店去以前,要估計到孩子要求買玩具而哭鬧,父母事先要和孩子講好條件,只許看,不許買,不聽話就不帶你去。如果孩子表現好,答應他回家後給予糖果以示獎勵。(4)家裡是孩子透過不斷摸索學會控制衝動和應付壓抑情況最好的場所。在遊戲與活動中,不斷強化孩子的努力與行為,他最終能應付自如有這樣一個例子:孩子剛上學,還不適應小學生活,加上性格外向、急躁,更加難以控制自己。有的時候上課插嘴、坐不住,甚至搶同桌的文具。對7歲左右的孩子,說教很難起作用。後來,孩子的媽媽發現在家庭的遊戲和活動中培養女兒的自制力效果極佳。比如讓她當“老師”,她就很有耐心和禮貌。學校組織安全教育活動,讓孩子當“交通警”,她竟能站15分鐘“指揮交通”而不亂動;和同伴玩娃娃家,女兒當“媽媽”,她立刻變得柔聲細語起來。活動和遊戲能讓孩子的自制行為日益積累,內化成為習慣。因此,家長應鼓勵孩子參與活動和遊戲,孩子便能在自然生動的條件下發展自制力。(5)孩子們需要操練做出道德上的決定,因此要幫助孩子思考可能產生的結果,然後引導他去做出安全正確的決定;這樣,他最終將學會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正確行事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讓孩子逐漸形成評價自己行為和情緒的能力,掌握相應的規則。有的父母總覺得和孩子講道理是白費力氣,不如直接命令,其實真正的自控恰恰來自於孩子的理解。父母既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又不能放棄耐心說服,堅持這樣做,孩子就會掌握一套評價自己行為的規則,達到真正的自控。當孩子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煩惱時,你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產生積極的思維:這一切都是暫時的,自己的需要過一會兒也會獲得滿足的。例如,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在放棄時,你可以教他這樣安慰自己:“現在讓給他玩,過會兒就可以輪到自己了。”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在放棄時,你可以教他這樣安慰自己:“現在讓給他玩,過會兒就可以輪到自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elect查詢命令的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