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
2 # 劉權林
因為痛苦和無奈讓澳洲、加拿大選擇了獨立,這個痛苦和無奈是因為英國實力下降導致的。
英國對澳洲和加拿大很好,而且都是英國移民後代,所以一戰的時候,澳洲雖然還沒有準備好,但依然徵兵,非常多的人報名參戰,結果澳洲本來就沒多少人口,但卻損失慘重,尤其是丘吉爾指揮的打算攻佔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結果攻佔失敗,很多澳洲人死在了沙灘上。
隨後丘吉爾被解除了海軍大臣職務,澳洲開始思考,我們到底為誰而戰?我們澳洲軍隊應該首先是保護澳洲的,結果卻到地球另一端死了那麼多人,本來應該是英國保護我們的,現在卻成了我們保護英國,澳洲獨立思潮就開始了。
一戰死亡計程車兵,澳洲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澳洲也在一戰後,獲得了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
二戰時,澳洲軍隊被英國調到了北非打德國,但當日本開始轟炸澳洲達爾文港,已經打到了澳洲本土,澳洲要求把北非的澳洲軍隊撤回來保護澳洲,結果英國不同意,澳洲最後都和英國急了,但英國就是不同意,因為那時候英國在北非被沙漠之狐隆美爾打的節節敗退。
這樣澳洲就必須獨立了,而且外交開始轉向美國。
加拿大也是同樣原因,二戰時期很多議員都建議國王撤到加拿大,可見英國朝不保夕了,很多武器都在加拿大生產,而且加拿大生產的標準是採用美國標準,比如子彈尺寸等。
所以澳洲、加拿大的獨立過程就是英國的衰落過程。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事實上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從一開始就是相對比較鬆散的:1497——1498年在英國國王亨利七世的支援下約翰·卡伯特兩度到達北美沿岸並發現了紐芬蘭,這是英國海外殖民擴張之始。這時英國的海外殖民擴張活動同歐洲大陸上面積更大、人口更多,國力正如日中天的西班牙和法國比起來是異常慘淡的——英國國庫的資金本來就沒西班牙和法國充足,另一方面英國國庫的錢可不是英國國王可以隨意動用的,事實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導火索正是英國國王試圖繞過議會而徵收新稅。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所以在英國的殖民擴張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並不是英國王室,而是像德雷克、豪金斯這樣的Explorer,後來這些Explorer發現憑個人力量單幹始終是有侷限的,於是就組建了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弗吉尼亞公司、普利茅斯公司等殖民機構。英國早期的殖民擴張正是以這種商業公司的形式運作的,正因為如此英國的殖民地同英國官方始終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儘管在外交關係上保持對大英帝國的臣服,在國防安全上接受大英帝國的保護,與此同時殖民地會定期向倫敦政府繳納貢賦。但在內政治理上英屬殖民地相比法屬、西屬殖民地保持著相當的自治性,尤其是像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這幾個英裔移民強勢的殖民地則更是如此,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些殖民地的居民被視為生活在當地的英國公民,以致於當北美獨立戰爭爆發時英國國內的部分民意甚至視其為反抗政府專制暴政的一場內戰。
然而澳洲和加拿大的情況畢竟與美國不同——美國好歹是透過一場獨立戰爭才脫離了大英帝國的統治,而澳洲和加拿大的獨立則幾乎就是英國自己放任自流了。按說在此之前澳洲和加拿大已享有相當程度的自治權利,那麼作為宗主國的英國會在這兩個地區進一步放權呢?事實上這在相當程度上同英國的衰敗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美、德等新興國家的生產能力迅速趕超了英國。進入20世紀後英國又被捲入兩次世界大戰,儘管兩次世界大戰英國都是戰勝國,但卻是慘勝——英國國力保守戰爭的摧殘,殖民體系的崩塌已成不可逆轉的局勢。事實上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同殖民地的關係就悄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前英華人在殖民地是主子,但隨著戰爭的到來英國已無力維持自己在殖民地的經營建設。如果照以前的殖民模式繼續下去,那麼殖民地不僅不會給英國的現實國力帶來增長,反而會成為消耗英國軍力和財力的無底洞。如果英國想要調動殖民地的資源用於戰爭,那就必須同殖民地人民達成諒解妥協。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澳洲和加拿大抓住時機要求英國進一步給予更多的自治權利。1901年1月1日澳洲各殖民區以公民投票的形式統一成為澳洲聯邦;1931年英國議會透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洲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1986年英國議會透過“與澳洲關係法”,澳洲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1926年英國承認加拿大的“平等地位”,加拿大始獲外交獨立權;1931年加拿大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其議會也獲得了同英國議會平等的立法權,但仍無修憲權;1982年英國女王簽署《加拿大憲法法案》,加拿大議會獲得立憲、修憲的全部權力。時至今日澳洲和加拿大作為英聯邦國家共同尊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由英國女王任命的總督作為行政代表,但實際執掌國內政治運作的是由當地人民選舉產生的內閣總理,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的行政、外交、立法、軍事等各種主權。
-
4 # 澹奕
主要還是因為世界大戰對英國的國力造成了嚴重削弱,而加拿大、澳洲的國力卻不斷崛起,英帝國再也無力去控制,被自願的讓加拿大與澳洲獨立。雖然獨立,但是這兩個國家仍舊是英聯邦成員,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
第一,大英帝國的衰微大英帝國是世界上第二個“日不落帝國”,曾經建立了統治區域超過4000萬平方公里遍佈全球的龐大統治。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國力被摧殘,元氣大傷。然而加拿大、澳洲等實力不斷強化,而且因為世界大戰的影響,獨立思潮在廣大殖民地瘋狂蔓延,英國也再難維持統治。
第二,澳洲與加拿大事實脫離英國1931年英國通過了《巴爾福宣言》,承認了各個自治領與英國之間是平等的國與國的關係,這些國家將與大不列顛王國組建英聯邦。1931年,加拿大與澳洲正式成為英聯邦成員實現了獨立。1982年加拿大獲得了獨立的立法權,1986年澳洲獲得了獨立的司法終審權與完全立法權。
第三,承認殖民地獨立背後的“不甘心”兩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在海外大量的殖民地紛紛離開,然而英國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反而留下了眾多的“禍根”。比如印度脫離的時候進行“印巴分治”與“克什米爾問題”;加拿大施行聯邦制,至今還有魁北克在折騰等。
很多殖民地脫離英國以後,仍舊尊奉英國君主為元首,像印度、巴基斯坦等一樣擁有自己的總統的比較少。比如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仍舊設立了總督,代英國女王進行象徵性元首之權。
回覆列表
俗話說,國一日不可無主,
而澳洲、加拿大至今都沒有國家元首,雖然有代表國家元首的總督,但是代表的卻是英國女王,所以嚴格意義上講;澳洲、加拿大不算國家,怎麼能說澳洲、加拿大獨立呢。
美國獨立後,北美洲英國的各個殖民逐漸合併一起,英國為了防止這些殖民地獨立,在北美洲成立了加拿大自治領,英國為了控制加拿大獨立,在加拿大政體實行聯邦制,分散和制約加拿大自治領政府的權力。因為是聯邦制,所以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經常鬧獨立。
加拿大自治領的元首是代表英國王室的總督,加拿大內部實行總理負責制。
1926年,英國承認加拿大的平等地位,加拿大獲得獨立外交權。
1931年,加拿大獲得和英國一樣的立法權,但無權修憲。同年加拿大成為英聯邦成員。
1982年,加拿大獲得立、修憲的全部權力,並透過《加拿大憲法》。同年加拿大將自治領日改稱加拿大日,事實上已經獨立,但沒宣佈獨立。
同樣澳洲也是如此。
可見英國由於能力限制,被迫逐步讓出權力,並在讓出權力的同時使下絆子。所以澳洲和加拿大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並不敢宣佈獨立,就怕英國給他們設計的聯邦制引起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