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 (1)加強寶寶的吮吸。實驗證明,寶寶吃奶後,媽媽血液中的催乳素會成倍增長。這是因為寶寶吮吸乳頭,可促進媽媽腦下垂體分泌催乳激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2)補充營養。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都來源於媽媽的體內,如果媽媽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自然會影響正常的乳汁分泌。你一定要把大廚的職位擔當好,為太太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等。同時,多準備一點湯水,對太太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3)保持乳母良好的情緒。分娩後的媽媽,在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緒波動較大,常常會出現情緒低迷的狀態,這會制約母乳分泌。醫學實驗表明,乳母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乳汁分泌會急劇減少。因此,你有義務為太太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並隨時關注其心理健康。 (4)食療。在採取上述措施的基礎上,再結合催乳食物,效果會更明顯。如豬蹄、花生米等食物,對乳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5)哺乳媽媽對水分的補充也應相當重視。由於媽媽常會感到口渴,可在餵奶時補充水分,或是多喝鮮魚湯、雞湯、鮮奶及開水等湯汁飲品。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減肥的媽媽很難保證奶水的供應。在此建議哺乳媽媽最好能等哺乳期結束以後,再控制飲食減肥。其實餵奶已經消耗了很多熱量,只要媽媽們飲食不過量,再配合著做一些產後運動,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積。 第二種: 新媽媽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正是造成很多她們“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王立新主任說,嬰兒剛出生,胃只有玻璃彈球那麼大,母親的初乳是足夠的,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餵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產生“乳頭錯覺”,最後不認媽媽的奶。 所有的宣傳都在強調要對母乳餵養有信心,但這種信心必須建立在具備相關的哺育知識的基礎上。沒有基礎,只要孩子有一聲哭鬧,這種信心就會徹底坍塌。實際上,嬰兒出生以後,媽媽經常會想:“我的奶究竟夠不夠?怎樣才知道孩子吃飽了?”這些困惑來源於很多的假象,兩位醫生為我們解釋了對這些假象應該怎樣正確理解。 假象一:每次餵奶要花1個多小時,孩子總也吃不飽。孩子並非吃奶,有時就是叼著乳頭,有的長輩說這是壞毛病,實際上嬰兒不吃這個,也會叼著毛巾、被角,那才是壞毛病。 假象二:一開始母乳還是夠吃的,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總是哭鬧,好像沒吃飽。嬰兒出生後的1周、10天、1個半月到3個月,會出現快速生長期,容易餓,這個時候母乳可能顯得不太充足,並不是母乳減少,而是因為孩子吃得多了。這時,新媽媽每天要多喂幾次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長上去。 假象三:別的新媽媽奶水比我的多。因為生理構造的不同,每一個新媽媽乳汁的量是不一樣的。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別的新媽媽,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來說是足夠的。 假象四: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樣又白又稠,擠出來好像上面都飄著一層油似的。孩子前10分鐘吃的奶都屬於前奶,比較稀,水分較多。之後的奶稱為後奶,後奶有豐富的脂肪,呈乳白色。所以母乳餵養提倡一側乳房要吃二三十分鐘,如果換得太快,孩子會總是吃不著營養豐富的後奶。 假象五:孩子將我的乳頭都吮破了,他肯定是不夠吃。科學的餵養姿勢很重要,嬰兒和母親的腹部要貼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緊貼母親的乳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暈,上面露出的乳暈要比下面多,因為分泌乳汁的乳竇是在乳暈的下方,光含住乳頭肯定很難吸到奶,而且容易將乳頭吸破。 假象六:孩子沒吃兩口奶就睡著了,睡一小會兒又醒了,又要吃。嬰兒吃一會兒奶就睡著,其實並不是真正睡著了,而是累了在打瞌睡,往往要吃一會睡一會,反覆兩三次才能真正吃飽。 母乳量充足有“指標” 專家指出,一旦新媽媽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響,過早地給孩子新增奶粉,那麼這種假象就會變成事實。乳汁的分泌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孩子吸吮得越多就分泌得越多,所以近些年來一直提倡嬰兒在出生半個小時之內就應開始吮吸母親的乳房。一方面是為了能得到珍貴的初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母親的乳房得到充分的刺激。在北京婦產醫院住院的新媽媽都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只要是孩子哭了,排除了大小便等原因,護士都會將孩子抱到新媽媽身邊,說:“給他喂幾口吧!”王立新主任說,新媽媽應該將這種習慣保持到出院以後,只要孩子需要就給他餵奶,不必拘泥一定的時間,也不要急於用奶粉將孩子灌飽。經過最初幾天堅持不懈地哺乳,很快新媽媽就會發現自己的乳汁越來越充足,孩子吃奶的時間和量也慢慢形成了規律。 為了徹底消除新媽媽們的困惑,需要一些指標來幫助她們判斷母乳量是否充足。首先,新生兒如果是純母乳餵養(不喝水),每天小便能夠達到6次或者更多,母乳的量就是沒有問題的。另一個就是在孩子滿月後,體重能增長1斤,就更沒有問題了。 造成奶水不足的原因 1. 過早新增配方奶或其他食品 這是造成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寶寶已經吃了其他食物,並不感覺 飢餓,便自動減少吸奶的時間,如此一來,乳汁便會自動調節減少產量。 2. 餵食時間過短 有些媽媽限制哺餵的次數,或者每次餵食時間過短等,都會造成母奶產量的 減少。事實上,哺餵母奶不必有固定的時間表,寶寶餓了就可以吃;每次哺餵的時間也應由寶寶自己來決定。有時候寶寶的嘴離開媽媽的乳頭,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下、喘一口氣(吸奶是很累的,有沒有聽過使出吃奶的力氣 這句話),或是因為好奇心想要觀察周圍的環境等。 3. 嬰兒快速生長期 大約二至三週、六週、以及三個月左右,是嬰兒較為快速的生長階段,此時 寶寶會頻頻要求吸奶,這可說是寶寶本能的在增加媽媽的奶水產量,若在此時新增其他食物,反而會妨礙奶水的增加。 4. 授乳婦營養不良 媽媽平日應該多注意營養,不宜過度減輕體重,以免影響乳汁的分泌;最好 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進食適量的液體,並注意營養是否均衡。 5. 人工擠乳器損壞或不會使用 有時媽媽已經恢復上班,便用擠乳器擠出母乳餵食寶寶,沒想到卻越擠越 少;此時請先檢查人工擠乳器是否損壞,不過由於大多數人工擠乳器,並不像寶寶的嘴那般具有增加母乳產量的能力,因此在擠的時候千萬保持耐心慢慢來。 6. 藥物影響 媽媽若吃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藥,或因疾病正接受某些藥物治療,有時會影響 泌乳量,此時應避免使用這些藥物,在就診時,應讓醫師知道你正在餵母乳。 7. 母親睡眠不足、壓力過大 為人母的工作是十分耗費精神以及體力的,建議媽媽們應放鬆心情,多找時 間休息,就可以解決暫時奶水不足的現象。 具有通乳作用的藥物 西醫對於奶水不足,除了乳房按摩及催產激素注射外,並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而中醫則建議食補重於藥補。例如:懷孕時若有妊娠貧血,要服用鐵劑補充,以預防產後大出血,造成體營養不足;產後則要增加營養,尤其要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新鮮蔬菜;若是為了鈣的補給,最好多吃些連骨一起的小魚(如:仔魚),及吃些芝麻豆腐、芝麻拌菜,用油以植物油較理想。中藥中具有通乳作用的藥物有下面幾種: 1.冬葵子:下乳滑胎,可治產後乳汁稀少或排乳困難、乳房脹痛。 2.王不留行、穿山甲:婦人服之,乳長流。治乳汁稀少或排乳不暢,可用王不留行煮豬蹄膀,配穿山甲、通草、黃耆等。 3.通草:用於產婦乳汁少,為下乳常用藥,常配合王不留行、穿山甲使用,如下乳方。 4.王瓜、土瓜根:通乳藥多用之。 5.滑石:通乳滑胎。 6.赤小豆:下胞衣、通乳汁,出自《本草綱目》;煮赤小豆汁飲,可下乳汁,出自《產書方》 中醫常用方劑: 1.通乳丹:內含當歸、麥冬,可以養血滋陰,豬蹄可以補益通乳,通草也有宣絡通乳的作用。 2.湧泉散:王不留行、天花粉、豬蹄、有行氣通乳的作用。 3.豬蹄湯:有用豬蹄加花生或豬蹄加通草。 參考方劑:豬蹄、花生、王不留行五錢、穿山甲三錢、當歸、川芎、通草各四錢,對於許多產後缺乳的婦女都有很效果。
第一種: (1)加強寶寶的吮吸。實驗證明,寶寶吃奶後,媽媽血液中的催乳素會成倍增長。這是因為寶寶吮吸乳頭,可促進媽媽腦下垂體分泌催乳激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2)補充營養。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都來源於媽媽的體內,如果媽媽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自然會影響正常的乳汁分泌。你一定要把大廚的職位擔當好,為太太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等。同時,多準備一點湯水,對太太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3)保持乳母良好的情緒。分娩後的媽媽,在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緒波動較大,常常會出現情緒低迷的狀態,這會制約母乳分泌。醫學實驗表明,乳母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乳汁分泌會急劇減少。因此,你有義務為太太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並隨時關注其心理健康。 (4)食療。在採取上述措施的基礎上,再結合催乳食物,效果會更明顯。如豬蹄、花生米等食物,對乳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5)哺乳媽媽對水分的補充也應相當重視。由於媽媽常會感到口渴,可在餵奶時補充水分,或是多喝鮮魚湯、雞湯、鮮奶及開水等湯汁飲品。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減肥的媽媽很難保證奶水的供應。在此建議哺乳媽媽最好能等哺乳期結束以後,再控制飲食減肥。其實餵奶已經消耗了很多熱量,只要媽媽們飲食不過量,再配合著做一些產後運動,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積。 第二種: 新媽媽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正是造成很多她們“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王立新主任說,嬰兒剛出生,胃只有玻璃彈球那麼大,母親的初乳是足夠的,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餵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產生“乳頭錯覺”,最後不認媽媽的奶。 所有的宣傳都在強調要對母乳餵養有信心,但這種信心必須建立在具備相關的哺育知識的基礎上。沒有基礎,只要孩子有一聲哭鬧,這種信心就會徹底坍塌。實際上,嬰兒出生以後,媽媽經常會想:“我的奶究竟夠不夠?怎樣才知道孩子吃飽了?”這些困惑來源於很多的假象,兩位醫生為我們解釋了對這些假象應該怎樣正確理解。 假象一:每次餵奶要花1個多小時,孩子總也吃不飽。孩子並非吃奶,有時就是叼著乳頭,有的長輩說這是壞毛病,實際上嬰兒不吃這個,也會叼著毛巾、被角,那才是壞毛病。 假象二:一開始母乳還是夠吃的,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總是哭鬧,好像沒吃飽。嬰兒出生後的1周、10天、1個半月到3個月,會出現快速生長期,容易餓,這個時候母乳可能顯得不太充足,並不是母乳減少,而是因為孩子吃得多了。這時,新媽媽每天要多喂幾次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長上去。 假象三:別的新媽媽奶水比我的多。因為生理構造的不同,每一個新媽媽乳汁的量是不一樣的。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別的新媽媽,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來說是足夠的。 假象四: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樣又白又稠,擠出來好像上面都飄著一層油似的。孩子前10分鐘吃的奶都屬於前奶,比較稀,水分較多。之後的奶稱為後奶,後奶有豐富的脂肪,呈乳白色。所以母乳餵養提倡一側乳房要吃二三十分鐘,如果換得太快,孩子會總是吃不著營養豐富的後奶。 假象五:孩子將我的乳頭都吮破了,他肯定是不夠吃。科學的餵養姿勢很重要,嬰兒和母親的腹部要貼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緊貼母親的乳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暈,上面露出的乳暈要比下面多,因為分泌乳汁的乳竇是在乳暈的下方,光含住乳頭肯定很難吸到奶,而且容易將乳頭吸破。 假象六:孩子沒吃兩口奶就睡著了,睡一小會兒又醒了,又要吃。嬰兒吃一會兒奶就睡著,其實並不是真正睡著了,而是累了在打瞌睡,往往要吃一會睡一會,反覆兩三次才能真正吃飽。 母乳量充足有“指標” 專家指出,一旦新媽媽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響,過早地給孩子新增奶粉,那麼這種假象就會變成事實。乳汁的分泌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孩子吸吮得越多就分泌得越多,所以近些年來一直提倡嬰兒在出生半個小時之內就應開始吮吸母親的乳房。一方面是為了能得到珍貴的初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母親的乳房得到充分的刺激。在北京婦產醫院住院的新媽媽都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只要是孩子哭了,排除了大小便等原因,護士都會將孩子抱到新媽媽身邊,說:“給他喂幾口吧!”王立新主任說,新媽媽應該將這種習慣保持到出院以後,只要孩子需要就給他餵奶,不必拘泥一定的時間,也不要急於用奶粉將孩子灌飽。經過最初幾天堅持不懈地哺乳,很快新媽媽就會發現自己的乳汁越來越充足,孩子吃奶的時間和量也慢慢形成了規律。 為了徹底消除新媽媽們的困惑,需要一些指標來幫助她們判斷母乳量是否充足。首先,新生兒如果是純母乳餵養(不喝水),每天小便能夠達到6次或者更多,母乳的量就是沒有問題的。另一個就是在孩子滿月後,體重能增長1斤,就更沒有問題了。 造成奶水不足的原因 1. 過早新增配方奶或其他食品 這是造成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寶寶已經吃了其他食物,並不感覺 飢餓,便自動減少吸奶的時間,如此一來,乳汁便會自動調節減少產量。 2. 餵食時間過短 有些媽媽限制哺餵的次數,或者每次餵食時間過短等,都會造成母奶產量的 減少。事實上,哺餵母奶不必有固定的時間表,寶寶餓了就可以吃;每次哺餵的時間也應由寶寶自己來決定。有時候寶寶的嘴離開媽媽的乳頭,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下、喘一口氣(吸奶是很累的,有沒有聽過使出吃奶的力氣 這句話),或是因為好奇心想要觀察周圍的環境等。 3. 嬰兒快速生長期 大約二至三週、六週、以及三個月左右,是嬰兒較為快速的生長階段,此時 寶寶會頻頻要求吸奶,這可說是寶寶本能的在增加媽媽的奶水產量,若在此時新增其他食物,反而會妨礙奶水的增加。 4. 授乳婦營養不良 媽媽平日應該多注意營養,不宜過度減輕體重,以免影響乳汁的分泌;最好 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進食適量的液體,並注意營養是否均衡。 5. 人工擠乳器損壞或不會使用 有時媽媽已經恢復上班,便用擠乳器擠出母乳餵食寶寶,沒想到卻越擠越 少;此時請先檢查人工擠乳器是否損壞,不過由於大多數人工擠乳器,並不像寶寶的嘴那般具有增加母乳產量的能力,因此在擠的時候千萬保持耐心慢慢來。 6. 藥物影響 媽媽若吃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藥,或因疾病正接受某些藥物治療,有時會影響 泌乳量,此時應避免使用這些藥物,在就診時,應讓醫師知道你正在餵母乳。 7. 母親睡眠不足、壓力過大 為人母的工作是十分耗費精神以及體力的,建議媽媽們應放鬆心情,多找時 間休息,就可以解決暫時奶水不足的現象。 具有通乳作用的藥物 西醫對於奶水不足,除了乳房按摩及催產激素注射外,並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而中醫則建議食補重於藥補。例如:懷孕時若有妊娠貧血,要服用鐵劑補充,以預防產後大出血,造成體營養不足;產後則要增加營養,尤其要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新鮮蔬菜;若是為了鈣的補給,最好多吃些連骨一起的小魚(如:仔魚),及吃些芝麻豆腐、芝麻拌菜,用油以植物油較理想。中藥中具有通乳作用的藥物有下面幾種: 1.冬葵子:下乳滑胎,可治產後乳汁稀少或排乳困難、乳房脹痛。 2.王不留行、穿山甲:婦人服之,乳長流。治乳汁稀少或排乳不暢,可用王不留行煮豬蹄膀,配穿山甲、通草、黃耆等。 3.通草:用於產婦乳汁少,為下乳常用藥,常配合王不留行、穿山甲使用,如下乳方。 4.王瓜、土瓜根:通乳藥多用之。 5.滑石:通乳滑胎。 6.赤小豆:下胞衣、通乳汁,出自《本草綱目》;煮赤小豆汁飲,可下乳汁,出自《產書方》 中醫常用方劑: 1.通乳丹:內含當歸、麥冬,可以養血滋陰,豬蹄可以補益通乳,通草也有宣絡通乳的作用。 2.湧泉散:王不留行、天花粉、豬蹄、有行氣通乳的作用。 3.豬蹄湯:有用豬蹄加花生或豬蹄加通草。 參考方劑:豬蹄、花生、王不留行五錢、穿山甲三錢、當歸、川芎、通草各四錢,對於許多產後缺乳的婦女都有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