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浮山頑石

    我覺得這是也許是謠言,為什麼呢?因為宋之問在唐朝詩壇的地位要比劉希夷高得多,詩作水平也要比劉希夷的高出一截。

    元稹《故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

    “唐興,學官大振,歷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後,文體之變極焉。”

    《瀛奎律髓》

    “宋之問,唐律詩之祖,詩未嘗不佳……字字細密。”

    反觀劉希夷,就沒有那麼高的評價。

    《唐才子傳》

    “(希夷)苦篇詠,特善閨帷之作,詞情哀怨,多依佔調,體勢與時不合,遂不為時所重。”

    還有人對宋之問和劉希夷兩個人進行了一番比較。

    《載酒園詩話又編》

    “劉(劉希夷)詩如花落鳥啼,宋(宋之問)詩似雲蒸霞蔚,不徒手筆回異,各有所長。”

    縱觀上述內容,似乎宋之問用不著偷竊劉希夷的詩句。但話又說回來了,雖然也有很多人為宋之問叫屈,但總是推理猜測而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劉希夷是正常死亡。所以謀殺劉希夷這頂大帽子也只好委屈宋之問多戴上一段時間了!也許在以後能有新發現為宋之問翻案了。

  • 2 # 雲水閒人2

    首先肯定一點,宋之問的人品很差。因為急於升官,急功近利,媚附權貴。他傾心諂事張易之兄弟,據說不僅給張代寫詩,而且達到了給張易之到便器的程度。二張被殺後,他被貶官到今廣東羅定縣當參軍。後又因謅事安樂公主復位,卻又被太平公主嫉恨貶官。唐睿宗即位後被算了總帳,貶官賜死。

    這其中有兩樁公案,雖然和他不無關係,我覺得卻多與少有那麼點寃。一樁是說他告發朋友要殺武三思之事。這事大概是真有的,但卻是他的大哥宋之遜和他的兒子宋曇乾的。他們兄弟兩都諂事二張兄弟,大哥宋之遜在洛陽當官。二張敗後,他大哥被貶為″兗州司倉”,卻逃回長安,藏在朋友附馬王同皎的一個小屋裡。因為偷聽到王同皎罵武韋一黨,打發侄子宋曇去告發。結果是王同皎全家及同黨被殺了好多人。而他們兄弟倆都被授五品官,連宋曇也被授官。被天下人都罵,說他們的紗帽官衣是王同皎他們的血染成的。

    第二件就是殺外甥奪詩之事。就是外甥劉希夷的《悲白頭翁》裡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有人說這兩句詩″乃此等句,人人意中所有,而未有人道過……,遂足傳當時,而名後世″。“乃之問乞之未得,至以計殺死″清人趙翼) 。

    明朝學者胡應麟說宋之問因“人品汙下,而惡歸之″。我贊同這後一種說法,以宋的詩才,就“嶺外音書絕,經冬又復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其感情的真摯,畫面的形象,在唐詩裡也是上乘之作。另外是他和沈佺期總結和創造了律詩的規格,好象被稱為格律詩之祖,用得著因為兩句詩去用土袋子壓死自己的外甥嗎?

    究其原因,全是因為人品低下的原因。我們這有句俗話,大意是"人格壞了,即便是狗拉下的屎也是你的屎"。再加上其外甥死的早,他又出名,人怕出名豬怕壯,即使好人也有人說三道四的,何況他這樣一個人品很差的人呢?所以所有的髒水全潑在他的頭上也是常有的事。

    尊敬的朋友!我的看法你認同嗎?

  • 3 # 白露為霜65799235

    宋之問的口碑很差,除了這事,還有記載他想當武瞾的面首被嫌棄嘴臭,還有他攀附張氏兄弟等權貴等等。

    不過這些事裡面最不太可能的就是這個為一句詩殺外甥的,個人感覺有點超過人性了,不清楚真假,不多說。

  • 4 # 秉燭讀春秋

    宋之問(656~712)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其主要活動軌跡在武則天當政時。

    宋之問從小很聰明,19歲時(675年)中進士被選撥進宮。

    我們都知道唐朝從來不缺詩人,宋以文見長能夠入宮為皇帝服務只是仕途的開始,要想更上一層樓就要把自己的詩作寫好,這也是他唯一的出路。

    轉眼15年過去了,就在女皇“廢唐立周”的當年(690年),宋抓住時機大肆為武則天歌功頌德,其詩作受到武則天的讚賞,龍顏大悅之下親賜錦袍一件,並把他由九品侍講一下子提拔為五品學士。

    宋之問初次感到了詩作和權勢的力量,何況女皇賜給他的這襲錦袍含金量很高。

    原來最初錦袍是女皇賜給左史東方虯的,東方虯也寫了一篇佳作,是武則天看到宋之問的詩作後,奪東方虯的錦袍轉贈給了宋之問,這就叫“鰲裡奪尊”。

    宋之問深以為榮,心想“原來這些看似虛頭巴腦的文字卻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女皇喜歡好詩,那麼我就寫好詩吧。

    然而寫好詩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樣,肚裡必須有貨。

    有寫作知識的都知道,一些佳句都是靈感一閃瞬間產生的,能夠流傳千古的詩句更是可遇不可求。

    如此一來,宋之問冥思苦想期望再創輝煌。

    傳說他曾為了獲得一句詩殺死了他的外甥劉希夷,你覺得這事是真的嗎?

    我覺得這事是真的,因為宋之問把詩作看成了是自己進入權利中心的敲門磚,為了前途他會不擇手段。

    咱們先看看宋之問殺外甥奪詩這件事兒:宋之問有個外甥叫劉希夷,宋的外甥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二人年齡相仿。

    有一次,劉希夷寫了一首《代悲白頭翁》的詩,詩中有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舅舅(宋之問)看到後覺得這是千古佳句,也就是我開頭提到的可遇不可求的佳句。

    舅舅說“你把這首詩給我吧,我獻給女皇前途比你強。”

    外甥說“舅舅你也太不夠意思了,我好不容易想出來的,憑什麼給你呢?你這叫明搶”。舅舅一時無語。

    到了晚上,舅舅表現出很大度的樣子宴請外甥,當外甥喝得迷迷瞪瞪的時候,舅舅就命家奴用麻袋壓死了外甥,這首詩就被宋之問霸佔了。

    這樣一來後人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全唐詩》中這首詩分別署名在宋之問和劉希夷名下,整首詩也就差了幾個字。

    因此後人懷疑宋之問殺外甥奪詩,但苦於沒有直接證據,因此到現在依然眾說紛紜。

    我傾向這事是真的,因為宋之問的人品不行,為了上位他先是結交女皇寵幸的面首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為這兩兄弟寫豔詩討好武則天,和張家兄弟打成一片,混在了一起。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看到張氏兄弟憑著漂亮的臉蛋竟然得到武則天的寵幸,他很羨慕,心想我長得也儀表堂堂還有文采,我為什麼不直接侍奉女皇呢?

    心動不如行動,他就直接寫詩表明心跡,女皇看到他的詩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雖然很喜歡他的文采,但宋有一個毛病就是口臭,接吻時女皇無法忍受,因此沒有接受宋的獻媚。

    行文至此,宋之問無恥到沒有一點文人的風骨,這也許是後人懷疑他殺外甥奪詩的原因之一,換做李白沒人這樣想。

    宋之問卑鄙的表演還沒有完,武則天病逝後,張氏兄弟被剷除,宋見大事不妙,轉而投靠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一個詩人沒有政治頭腦,你趟政治渾水乾嘛呢?

    果然幾年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發動政變,推翻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統治,56歲的宋之問受牽連,被剛剛繼位的李隆基斬殺,結束了其可恥的一生。

    綜上所述,宋之問在政治上沒有任何建樹,其人品又很渣,唯一值得稱道就是他的詩作,他的詩確實卓然超群,他和李白、王維,孟浩然。賀知章等十人並稱為仙宗十友。

    我認為宋之問除了詩沒有值得一提的地方,因此他對詩作很看重,這也是他進身的唯一,加上他的人品問題,說他“殺外甥奪詩”並不意外,為了前途渣男往往不擇手段,我信這事是真的,你信嗎?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不同的看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語言問題:記憶體的分配方式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