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小樓
-
2 # 飛天ZY漫雪
陶淵明,感悟田園之趣的詩人。晉朝末年人氏,他開創了詩歌新的審美領域和新的藝術境界。他不事權貴,避隱田園的隱士精神,影響著中國曆代文人。陶淵明出生在江西潯陽廬山山麓,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曾孫,他出生不久,家道即中衰,少年時代起,陶淵明就修習儒家之學,立表作一番經世濟民的事業。可是,門閥盤據,士族當權的社會,以及連年不絕的天災人禍,給他的雄心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一直到二十九歲,他才獲得江州祭酒《即文教官》之職,陶淵明雖身在仕宦,由於他與生俱來酷愛自然的情感,使他對官場醜陋的人際關係,異常厭惡,於是經常徘徊在,仕與隱,的取捨之間。直到四十一歲,他毅然辭去彭澤縣令的官職,返回田園。因而陶淵明被後世尊稱為,田園詩之父。陶淵明歸田後,特寫了一篇《歸去來兮辭》以表述他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及有關生活的情況。歸田後,寫詩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他留下的詩有120多首,而田園詩佔重要地位,他寫了五首《歸園田居》,盡寫田園風光。陶淵明的散文,雖然不多,但寫的相當有清新而有情致。他的《五柳先生傳》寫的正是他的影子。還有他的《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序,只用了三百多字,就生動勾畫出一幅理想的生活圖景。陶淵明獨愛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些都是他的名詩。與宋明理學開山始祖的周敦頤的思想與《愛蓮說》獨愛蓮,他們都有獨愛的一面,令後世敬仰。陶淵明的作品當中,以酒為主題的篇章也堪多。但他最懼代表的,我個人認為是他那首《歸去來兮辭》因為他賦此詩是明志,辭去了僅任了八十餘天的縣令之職!晚年的陶淵明,聲名遠播,慕名求教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絡繹不絕,江州刺史曾勸他再度出仕,但被他拒絕了,因為他要貫徹他那,性剛才拙的性格。享年六十三歲!
-
3 # 安小念說情感
每次讀陶淵明的詩,總能收穫很多智慧,比如淡泊名利、隨遇而安、安然自在。
比如,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句中,我讀到的是一種對生活怡然自得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寵辱不驚,是閒適平靜,是無論生活如何變化,無論經歷了多大的大風大浪,在面對柴米油鹽的生活時,依然要保持內心的淡定,依然以平淡的心態過好當下的生活。
比如,在“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這一句中,我看見的是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借物喻人,描述的是事物蓬勃發展,表達的是作者在面對生活時一種永遠積極樂觀的態度,就算是一天天的在老去,但不低頭認輸,因為只要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也會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在陶淵明的詩裡,我品讀到更多的便是淡泊名利的智慧。他寫的經典詩句很多,但唯獨這兩句最最打動我,也最最讓我得到收穫,激勵著我,勉勵著我,讓我在面對生活時,以陶淵明的智慧指導現在的生活,以平淡的心對待世間萬物。
回覆列表
陶淵明不僅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還是一種華人的精神象徵,他的詩脫去塵俗,充滿智慧,讀了讓人的心靈得到一次淨化。
01《歸園田居·其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這首詩所寫及其意義正如王國維所說。作者從“昔人居”、耕者言所興發的悲慨、所領悟的哲理,固已超越了一人一事,不是個人的、偶然的,而是帶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間悲劇。
02《神釋》: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覆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天地無私,萬物自有其規律。縱身於造化之中,放浪於自然之內,用否行藏,一切順其自然,沒有得失心,自然也就沒有了憂愁。
03《擬輓歌辭》: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生死主題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關於如何對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這首詩開宗明義,說明人有生必有死,即使死得早也不算短命,詩人假設自己死後親友的情況,也表達自己對生死的看法。
04《飲酒·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之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表現了作者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寫出了作者欣賞以及讚歎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情感。
05《詠荊軻》: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這首詩有詳有略的寫作特點十分明顯,大部分篇幅都用來寫荊軻之行,以此著力渲染荊軻不畏強暴、義無反顧的慷慨悲壯之舉;刺秦王的過程只以“圖窮”以下四句簡要敘述;詩的最後兩句,體現了詩人對奇功不建的無限惋惜之情。此詩寫得筆墨淋漓,慷慨悲壯,在以平淡著稱的陶詩中別具一格。
06《歸園田居·其三》: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集中地描寫了歸田之後的日常生活與自適心境,詩意脈絡清楚,結構次第有序。開頭四句為此詩的首層,它從正面寫“靜”。在這四句中,詩人反覆用“野外”、“窮巷”、“荊扉”、“虛室”來反覆強調鄉居的清貧,暗示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敘說歸隱郊野之後,罕與塵世往來,了卻心頭塵俗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