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小凌說史

    明代建文帝在城破之後的下落歷來都是個迷,至少有4種說法,但估計其中的可信度都不怎麼高,畢竟這說法都是帶有一定的目的,下面具體來說說!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的兒子,即朱標的第二個兒子(朱標長子早亡),所以朱元璋視朱允炆為嫡長孫,尤其在太子朱標病逝後,朱元璋對朱允炆的疼愛更甚,立他為斷承人。這顯然是會引起朱元璋重多兒子們的不滿,畢竟按照常理來說皇位繼承人還輪不到孫輩的,只是這個時候沒有人敢表露出來。

    朱允炆於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是為建文帝,這一年他21歲,正是意氣風發之年。按照現在一些資料的記載,建文帝朱允炆的性格十分的溫和,喜好儒家學說,重用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三位儒家大師,這裡並不是說重用他們不對,只是建文帝繼位之初,受這三位的思想影響而採用削藩的措施有點操之過急了,畢竟新帝上位不久是根基不穩的,而這三位更精於學說理論,而不是國家政務的處理。

    不久,燕王朱棣有感於自己地位不保的危險起兵反抗,即著名的靖難之役,最終的結果我們現在都知道了,燕王勝出,建文帝朱允炆在南京城破之後下落成迷!

    建文帝四年,燕王朱棣的軍隊攻入南京城內,皇宮之內起大火,等到大火過後只剩下幾具殘骸,據宮中的太監說這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和皇后、皇子們,朱棣等人也只得將信將疑。“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據《明史》記載,這個是官方的說方。此時的建文帝朱允炆即是活著,朱棣也要說他死了,不然朱棣的皇位就不算是正統的了,但根據一些野史的說法,朱棣還是擔心建文帝出逃了的,而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找朱允玟的下落。

    至於傳說就更多了,大都是建文帝朱允玟沒有在南京城大火中逝世,而是藉著大火逃出城了,一說藏身於湖南永州新田縣明代大觀堡中,二說逃至東明寺隱姓埋名化為僧人,三說在江西上饒玉山三清山為道士。

  • 2 # 樂山說藥

    這其中就包括明成祖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這對叔侄之爭,儘管最終結果是朱棣登上了皇位,遷都了北京,但建文帝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也令其在有生之年一直是惴惴不安。

    (1)有傳聞說,建文帝在朱棣大軍攻入皇宮之前,順著朱元璋時期修建的秘道,逃出生天,最終在一幫擁躉的協助下,逃亡其父朱標義弟沐英子孫鎮守的雲南貴州一帶,最終飄洋過海來到了南洋(也就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直到現在,雲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為鼻祖。也有人認為,當年建文帝潛逃後,曾藏於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接著隱匿於穹窿山皇駕庵,於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在此病亡,埋於庵後小山坡上。

    (2)此外,後世的歷史學家,常將明成祖朱棣命戶科給事中胡濙尋訪建文帝一事拿來例證朱允炆已經逃出南京城。據《明史》記載,永樂二十一年,遍訪全國的胡濙帶回建文帝的確切訊息,此時的朱棣正率軍發動第五次北伐,屯駐在宣府。而本已就寢的朱棣聽聞胡濙趕來便立即召其覲見,君臣交談到了天亮,史書上甚至煞有介事的寫到“至是疑始釋”。

    (3)南京大學教授明史研究專家潘群考證,福建寧德市上金貝村古墓為建文帝墓。建文帝死前流落於寧德金邶寺。

    主要依據有兩點,一是寧德支提寺的明代袈裟,該袈裟繡有九條龍,龍圖在明朝只有皇帝敢用,這件袈裟應是曾做過和尚的元太祖朱元璋之物,建文帝出逃時匆忙披上這件袈裟假扮和尚逃走。其二是墓及裝飾。該墓的前面兩邊各有一條閉嘴龍。這是明代墓的標誌。墓塔下有蓮花座撐起,這跟和尚有關。墓的規格不是一般百姓甚至普通官員的。

    此外,墓的朝向為座正北朝正南,只有皇帝才能取這個方位。墓所在的村中有鄭姓人氏,疑是跟建文帝一起逃出的大臣翰林待詔鄭洽的後裔,如果有證據證實這點,則建文帝逃出宮後在寧德金邶寺終老就塵埃落定了。

  • 3 # 明月清風話古今

    這是一個千古謎案,沒有人能說得清朱允炆的下落,各種說法都有,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但都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所以說至今還是一個謎。第一種說法、官方的說法也就是朱棣的說法,南京城被攻破時,皇宮燃起大火,朱允炆死於大火之中;第二種說法、南京城被攻破時,皇宮燃起大火,朱允炆乘著混亂逃走了,這種說法還可再分兩種結局,一、說朱元璋有先見之明,預料到朱允炆會有這一天,所以在皇宮裡準備了一套袈裟,還有渡碟等等,朱允炆穿上袈裟,遞了光頭拿著渡碟,順著皇宮的下水道跑了,跑到深山中隱居起來了,朱棣派了很多的人去找,找了十多年終於找到了,但派去的人回來稟報朱棣,說朱允炆只想隱居深山,不想和他爭奪皇位,叫朱棣放心,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時候,還有人看見過他,當然朱瞻基也沒有追究他,而是放了他;第二種結局廣為流傳,說朱允炆逃到了南洋,朱棣叫鄭和七次去南洋的目的就是尋找朱允炆,但是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一直到朱棣死了也沒找到;各種說法都有,聽起來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所以說這是一個千古謎案。

  • 4 # 蕾姆西瓜

    明代建文帝到底結局如何?世面上有好幾種說法,感覺都好像是真的。但是真相只能有一個,誰也說不清楚哪個是真的,或許都是野史。但不管怎樣,這個建文帝朱允炆給我們留下的這個迷,讓我們在閒暇時探討探討,也是一種樂趣。 相傳朱允炆年輕有為,登上皇位之後,很想像他的爺爺朱元璋那樣幹出一番事業。他的老師建議消藩,他覺得有理,就倉促實行。有激情,可是隻有激情也不行啊。那個迂腐的老師只知道消藩,卻不知道怎樣消藩,就知道越快越好。結果人家消藩只是受點驚嚇損失了幾把米,他可好差點把命給送了。 據說這天,燕王朱棣的叛軍已經攻進了京城,建文帝的身邊就剩下幾個貼身的小太監。他絕望地抽出寶劍就要自刎,一個太監趕緊阻攔並拿出朱元璋臨死前留下的木篋,建文帝將信將疑,開啟灌注生鐵的鎖心,原來是三張和尚度牒,署名應文、應能、應賢,還有三套袈裟、一把剃刀、白銀十錠。最下面是紅紙一張,上面寫著:應文從鬼門出,其他人從關御溝出行,傍晚可彙集於神樂觀西房。建文帝依計而行,果然逃出京城。

    從此便漂泊雲南、貴州等處。四十年以後,已是暮年的建文帝,穿著一身袈裟來到廣西籓司自報家門,官府聽到了驚恐萬狀,把他押解進京,寓居大興隆寺,稱“老佛”。這時已經是朱棣的孫子宣德皇帝,皇帝可憐朱允炆年老體衰,將他迎進城裡,死後將他葬在西山。這結局還算是美滿,但是不是野史由你自己判斷。

  • 5 # 江南水鄉裝飾01

    建文帝失蹤了也好,自焚了也罷,總之作為篡奪王位得朱棣來說是最好的結果,打得旗幟是“清君側”,肯定不敢拿建文帝怎麼樣,燙手的山芋而已

  • 6 # LGCHHH

    有兩種可能

    一是被火燒死,但個人認為可能行不大

    二是逃脫成功並流亡海外,朱棣上位後排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僅僅是宣揚大明國威,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明朝那些事兒關於這間事有一定的說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一下

    當然,只是觀點而已,真相早已湮沒在歷史的車輪之中了

  • 7 # 老家伊濱的

    最後肯定死了。但有兩種可能性最大的死法:

    第一種:靖難之役中被燒死了,不過這種可能性比較小。朱元璋是比較喜歡這個孫子的,知道自己死後朱允炆掌控不了局面,所以先殺功臣,再把有能力的兒子們分封到離京師遠的地方,再不濟也會給他留下了逃命的密道。若建文帝真的被大火燒死了,那隻能說他的運氣也太差了。

    第二種可能就是建文帝在幾個貼身親隨的護衛下從密道逃出後喬裝打扮流亡海外。這種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最後若沒有遺傳病或天災意外的話,應該壽終正寢。

    當然,這也只是我的猜測,畢竟史書上已無證可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可以創造出宇宙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或者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