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孫權作為一代雄主,當然有心機。但是,孫權不會試探周瑜,他要試探打壓的是另外一個人,張昭。周瑜作為他扶植起來的張昭的對立面,只有信任有加。

    孫策在世的時候,雖然和周瑜關係很好,有姻親的關係。但是,他更倚重的是張昭。史書上說他對張昭以師友對待。史書記載道:

    孫策創業,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後來,孫策臨終前,又將孫權託孤給張昭,並對張昭說:

    策謂昭曰:“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當時,孫權年紀尚輕,威望不足。屬下只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五個郡,還不是全部都聽從孫權。在這個情況下,張昭盡心扶助孫權,使得孫權逐漸擁有了威望,具備了相應的政治和軍事能力。

    但是,在赤壁之戰前,張昭主張迎降曹操,這違背了孫權的意願。而周瑜和魯肅則主張聯劉抗曹,得到了孫權的首肯。最終,赤壁之戰,一戰打敗了曹操。

    在此之後,孫權在很多場合都對張昭冷嘲熱諷,一意打壓。這一方面是張昭迎降的建議讓孫權失望,另一方面,孫權對張昭的權勢已經不可容忍。比如在設立丞相的時候,兩次東吳的朝臣都一致推舉張昭。

    再加上有孫策的允許張昭自立的話在先,這些都成為孫權的心病。後來,在孫權和張昭發生衝突的時候,孫權脫口而出:

    權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吳國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於眾中折孤,孤嘗恐失計。”

    孫權既然要打壓張昭的勢力,當然要扶植他的對立面。這個對立面就是周瑜和魯肅為代表的一派。而且,周瑜對孫權的意義不僅僅是平衡勢力的關係,而且是周瑜身上具備有孫權所沒有的能力。

    孫策死時,對孫權的評價是,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孫權是個能夠自保,但是缺乏進取的軍事才能的人。周瑜恰恰補上了孫權的短板。在赤壁之戰中,奪取江陵時,議取西川上,周瑜都表現出了強烈的進取精神和超群的軍事才能。

    因此,孫權極為倚重周瑜,當孫權得之周瑜的死訊時,感嘆道,“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從此,孫權將他的策略轉成了保守江東,不再進取。

    周瑜在孫權的手下,對孫權的影響太大。尤其是他對劉備集團,要求採取分化吞併的策略,這更是讓劉備如坐針氈。因此,劉備、曹操都競相向孫權進讒言。史書記載:

    權獨與備留語,因言次,嘆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瑜之破魏軍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鹹欲疑譖之。

    但是,越是這樣,孫權越是信任周瑜。周瑜也對此評價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因此,孫權和周瑜君臣一心,不會存在所謂的試探一說。

  • 2 # 周郎顧天下覆

    一、孫權不及弱冠之年(虛歲十九歲)坐領局勢尚動盪不安的江東,能夠任用賢能保守江東成就一代帝王霸業,不可謂心機不足。

    二、孫權少年統業,面對動盪不安的局勢他很容易懷疑任何人,包括周瑜。但是孫權當時只能選擇相信、也不得不相信周瑜等人。其實這樣想也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事實上是任何人在那種環境下都很容易變得多疑。

    三、孫權對於周瑜至少經歷了以下幾種階段的心理變化

    其一,就是上面所說的剛開始時的依賴,孫策被刺身亡的時候江東剛剛統一不久,地方士民及賓旅寄寓之士仍存異心,局勢動盪不安,他不得不依靠周瑜這些人來幫助他。

    孫權此時繼承兄業其實暗藏危機:

    於內,以小霸王孫策的勇武豪強尚且被刺殺身亡,可見江東平靜的表面下蘊藏著多大的漩渦。此外,孫權繼承兄業時尚不滿二十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弱冠之年,讓這樣的少年治理江東自然人心不穩。怎樣任用、安排父兄留下的這些人才,施威?他們會不會棄自己而去?還是施恩?他們會不會恃寵而驕?他們還會像輔佐父兄那樣輔佐我嗎?

    於外,當時天下群雄割據、四處戰亂不斷,實力都比江東強大許多的強大袁紹與曹操在爭奪北方的統治權,無論是誰獲勝下一步都有可能南下侵佔江東。荊州的劉表是江東的世仇,他會不會趁著這個機會出兵來攻打江東?所以此時的孫權即使對周瑜心存疑慮也不能表露出來,更不能去試探他。周瑜是何等聰明的人,他會看不出來?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孫權只能完全信任、依賴周瑜來為自己穩固江東。

    其二、更加信任、依賴周瑜。孫策死後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當時孫權還只是將軍,賓客禮節都很簡單,唯獨周瑜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孫權的支援。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

    曹操打敗袁紹後向孫權索要人質,孫權不能決斷。周瑜為他分析說“將軍您繼承父兄大業,江東兵精糧足,足以稱霸一方,何必受制於人。”於是孫權聽從了周瑜的意見。曹操曾派蔣幹勸降周瑜,但被周瑜一口回絕。以上種種,讓孫權更加信任周瑜。孫權每次下賜周瑜,一年到頭都有一百件衣服,當時沒有那個將領能與周瑜相比。

    《吳書》:孫權每賜周瑜衣,寒暑皆百領,諸將皆不及。

    真正讓孫權更加離不開周瑜的原因是來自北方的威脅,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大軍佔據了荊州並約會孫權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孫權明白名為伐劉備,實則圖江南。當時的危局不僅在於曹操的大軍壓境,更大的危機是曹操大軍壓境讓江東很多人聞風望降。

    還沒開始打呢,很多人就想著投降了。他們投降還能被封個官做做,再不濟回家種紅薯,可是孫權呢?一旦投降自有死路一條,劉琮的例子就在前面不遠擺著。所以,孫權打心底裡不想投降。所以孫權只能依靠主戰的周瑜,而且除了周瑜別人也沒有這個本事和曹操一決雌雄。此時的孫把他的身家性命可以說是都壓在周瑜身上了。

    其三、完全信任。孫權從一件件的事情看出了周瑜對自己的忠心,而且自己也漸漸地穩住了江東的局勢,不再像剛開始的時候那樣不自信而多疑了。周瑜打敗曹仁後,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州陵三個縣作為他的奉邑,讓他屯兵於江陵。孫權軍國大事十分信任周瑜,甚至批准了他的進軍益州的方案,但是周瑜還沒來得及執行就病逝了。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麼呢?”又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

  • 3 # 鴻哥iouyh福小鋪

    帝王心術對每位高位者都不可能沒有,連蜀漢的阿斗都有,譬如聽小人讒言,令諸葛亮回都城就是一例。

    當然啦,帝王心術和心機沒多少差別,唯一差別是凡人都會有心機,帝王的心機更甚。

    兵權、尊卑,在孫權和周瑜二人之間是難以界定的東西。

    不給周瑜兵權,孫權扛不住外界的滅國之禍,給了周瑜兵權,又是一種不可掌控,大權旁落的挫折,這種挫折可以參考有時候打遊戲的打不過,請高手代打,自個在一邊觀看的失落。

    尊卑,不單是二人之間,江東上下,若是周瑜真有心篡位,孫權只能乖乖滾蛋。

    如芒在刺,這是來自於一位君王的貼切形容,用在孫權和周瑜關係也沒多大差別。

    為了自保,為了保住權力,孫權肯定有心機,而且是帝王心術,試探周瑜肯定有,不試一試如何增加雙方的瞭解,相信周瑜也深知此道,甚至主動提供給孫權測試的機會,以表心跡。

  • 4 # 靜夜思160519196

    沒有心機早就掛了。孫權是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由孫策選為繼承人的。當時孫權還有其他的兄弟,而吳國的歷史就是他們孫家自己的鬥爭史,有幾個比孫權還要聰明的君主都死於非命。孫權吸取孫策的教訓,和孫策用武力強行鎮壓豪強士族不一樣,孫權是採用先安撫,拉攏,再逐步增強自己家族的實力,凌駕於其他世家之上,才開始對世家動手。像交州的世家就被孫權摧毀了。

  • 5 # 公明淏

    孫權的原則性非常強!他不是那種聽之任之的主兒,無論是對誰,都有自己的主見,絕不會一味地附和他的左右。同時,他又不是那種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人,他能夠權衡利弊,對戰略性問題,做出正確的選擇。

    周瑜與魯肅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倆在對待劉備的問題意見相左,讓我們來看看孫權是怎麼對待他倆的:

    《三國志•周瑜傳》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孫權是什麼態度呢?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孫權沒有采納周瑜的意見,那麼採納誰的意見了,魯肅!

    《漢晉春秋》:呂範勸留備,肅曰:“不可。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權即從之。

    孫權認為,魯肅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對的!周瑜、呂範他們的意見不符合孫權的意願。魯肅說是讓曹操多一個強敵,我們多一個同黨,這是上策,孫權馬上順從。把荊州的南郡借給了劉備賴以”生存”。

    話說回來了,孫權在這個問題上聽魯肅的,對不對?,這個還真不好說?!從曹操的反映來看是對的,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訊息時,正在寫信,震驚之下,落筆於地。但是結果呢?周瑜和呂範的話應驗了吧,劉備羽翼豐滿,孫權費了多大勁才把荊州收回來!沒有曹操的幫忙,要收回荊州,更困難了。

    對此,孫權也非常後悔,當然是事後的事:”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

    這就看出來了,孫權厲害!是明主!!!絕不是周瑜、魯肅等人可以左右的。孫權是知人善任的,用不著探試誰!從你的意見裡他就能判斷出你的忠與不忠,甚至還能鑑別出你是什麼樣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存貨週轉率低的原因跟對策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