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支派
贛南客家黃姓(屬邵武分支),其開基始祖是峭山公(黃峭)。黃姓在贛南人數眾多。黃姓子孫一代又一代在贛南這塊土地上辛勤勞作,用自己的雙手為開發贛南、建設贛南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間,湧現出了不少傑出的歷史人物。如明代中葉于都縣的黃宏綱,就是一個著名的哲學家。又如清朝的黃世成(今信豐縣新田鄉人)於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登二甲進士,一生著述甚豐,被譽為桐城派在江西的代表人物。當代贛南黃姓人物更是群星薈萃。
黃姓是贛南大姓,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大姓。
南康黃姓的根在中原在南康市,黃姓人口5萬多,佔全市人口的百分之七左右。
查閱有關的資料得知,南康市黃姓分三大世系:一是金華黃庭堅世系;二是邵武黃峭山世系;三是香公後裔黃傲世系。
一些黃姓的譜牒記載: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略定塞北,復思征服嶺南,強迫驅使戰敗六國計程車兵、百姓(其中有大批黃姓)約50多萬充軍南移,分別駐紮在大餘嶺等南方各地。在這之前,黃姓一宗支的二十三世祖黃淵從河南潢川(今河南潢川縣西北6公里的古隆集)遷湖北江夏。當時,有一部分住江夏的黃姓也加入了南移行列,其中不少黃姓人移居梅嶺(屬南野)。這說明在2千多年前,就有一些黃姓人從中原來到了南野(今南康市境內)居住。
唐末已從江北遷福建邵武禾坪的黃錫,生有五子,其中長子叫黃峭山。黃峭山生21個兒子。黃峭山的後裔眾多,分佈在閩、粵、贛、浙、湘等地,後來又擴充套件到四川、西南諸省及東南亞各國。黃峭山的17代孫黃伯、黃僚由福建邵武遷廣東興寧一帶。現居住在南康市境內的大多數的黃姓都是由廣東興寧、河源、龍川遷入南康的。黃峭山的另一支後裔由湖北徙居金陵(南京),後輾轉入居南康。
黃庭堅(其先祖由湖北江夏遷入江西修水)的曾孫黃藻由分寧(修水縣)雙井村徙遂川縣禾源川坳。黃藻11代孫黃文端、黃文寵、黃彥道由遂川遷上猶木砦定居。黃文端的後裔由上猶遷南康北鄉土橋牛坪,後遷龍華田頭。黃文寵後裔則由上猶木砦遷南康十八塘塘、木山下等地居住。
黃香(居湖北江夏)後裔黃傲,於唐末五代時任通判駐守虔州(今贛州),在後唐同光二年及清泰年間(公元934至936年)隱居信豐。其後裔黃王廷從信豐小河遷入南康,先在赤土居住,後遷至鏡壩城埠定居。其後又有黃日輝、黃文勳、黃文孝等從信豐遷入南康的城埠、樟邊、蛇背、城區東門壩等地居住。
從上述可知,南康市境內黃姓的根是在中原,絕大多數黃姓是客家人。在歷史的長河中,眾多的黃姓人在這塊土地上自強不息,開拓進取,艱苦創業,奮勇拼搏,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為南康的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5閩粵支派
(屬邵武分支)寧化客家黃姓是峭山公的支裔,其開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黃化,字惟枋,號從章。又名黃寧,或黃朝化,都是因遷居地“寧化”而得名。他生於五代後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黃姓大分析時,黃化即領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寧化縣,落籍寧化石壁村,開拓新的基業。黃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進士,官任左御史、廣州刺史等職。黃化的後裔,在閩粵為官任職的不少,子孫極為興盛,遍佈閩、粵兩省各地。黃化被尊為閩粵客家黃氏的始祖,為許多黃姓家譜所尊稱的著名的“寧化公”。
上杭黃姓
(屬邵武分支)
上杭黃姓是黃峭山後裔在宋、元、明、明清時期先後從福建寧化、長汀,江西的南豐、石城等地遷徙而來,人口近4萬,分居全縣各鄉鎮,由於時代變遷、年代久遠。根據1995年版黃佳章主編的《黃氏筆譜》記載:上祖福建邵武市黃峭,第九子黃化、第十二子黃福、第二十子黃井三房之裔孫念一郎(黃天祿)、三二郎、松山先後於南宋、元、明時分別從寧化縣石壁村、長汀縣濯田鎮水口村、江西省樟樹市遷來上杭縣定居。黃姓現為上杭縣第一大姓,近半數是黃天祿一脈。
永定黃姓
永定縣撫市鎮協興村久紫岡組。該自然村黃姓開基始祖134世黃志安(黃天祿之孫萬四郎次子),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移居虎崗漢洋再轉遷久紫岡開基,現已繁衍22代。
永定縣鳳城鎮東坊居委會黃姓是黃天祿之孫黃筠山(號千三郎)從蘆豐安鄉移遷永定城開基,為永定城區黃氏的開基始祖(永定城關一世)。黃筠山傳下第八世黃玉珍字南峰之長子黃予靖(九世),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城關開基,現已繁衍25代28戶約150人。
永定縣虎崗鄉灌洋黃屋,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開基。
永定縣虎崗鄉虎西村田坑黃屋。該村黃姓開基始祖黃思寶,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開基,現已繁衍20代20餘戶60餘人。
永定縣高陂鎮坪在村黃屋。該村黃姓開基始祖系黃天祿脈下黃均政後裔,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開基。
永定縣湖雷鎮羅灘烏石下村。該村黃姓開基始祖系黃天祿脈下黃吉甫後裔,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黃坑,再遷下崗背開基,後吉甫傳下黃前塘第四子(八世)黃曆塘遷烏石下開基,現已繁衍27代50餘戶200餘人。
永定縣堂堡鄉香溪村上黃、下黃村。該村黃姓開基始祖系黃天祿脈下上杭縣第六世黃洪忠,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武平縣象洞鄉,後再遷上杭縣安鄉(今蘆豐鄉),又遷上杭寨頭鴨媽坑,轉遷香溪開基,屬黃天祿(第一百三十世)後裔。現已繁衍23代70餘戶300餘人。
永定縣城郊鄉中坑村坑頭黃屋。該村黃姓開基始祖系黃化脈下第七世黃天祿念一郎後裔,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開基,現已繁衍24代32戶138人。
永定縣峰市鎮黃寨村(即彩霞村)。該村黃姓開始祖系黃化脈下第三世黃文進,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開基,現已繁衍27代143戶521人。1999年,因建設棉花灘水電站,移民至城郊鄉龍門崗。
永定縣大溪鄉大溪黃屋坪(含黃屋窠)村。該村黃姓開基始祖系黃化脈下黃氏第一百三十世黃均仲,從湖坑奧杳村遷居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後率子黃仕清遷回永定大溪黃屋坪居住開基,並拓展至黃屋窠。其後裔有從上杭茶地石牌前遷往虎崗。
詔安秀篆支派
秀篆黃氏源於黃夷氏族,贏姓,自陸終公之子南陸公受封黃,以國為姓。興於夏商周,望於江夏,鼎盛於唐宋。峭山公生廿一子,呤詩作別,居各勝地,我乃峭祖吳氏妣之裔,綿綿如瓜瓞。化公遷於石壁,六傳至潛善公生九子,十傳至均仲公乃生九子,宋末第九子徙居秀篆,復生九子,開今九房也。開基創業以來,歷時六百餘年,傳二十餘代,枝繁葉茂,子孫遍及閩粵臺海。
詔安縣秀篆鎮黃氏家族,主要聚居在煥塘村周邊一帶,其始祖是黃化公脈下一百三十七世黃鎮秀 (按《閩粵譜、客家譜、潮汕譜、秀篆譜》峭山公為黃氏119世),黃鎮秀是黃均仲的第九子,均仲公為奧杳小五公之子,妣蔡氏、江氏生九子。自象牙遷居上杭後遷居永安金豐裡大溪後居北山。九子各有遠志,分別創居各地。其子黃仕清,遷居上杭石牌前,後遷金豐太溪黃屋坪(壩),落居北山。其第九子黃鎮秀,於宋末自北山徙居饒平伯嵩巖下村,後徙居篆山,為秀篆開基始祖。娶鄒氏,生下九子,開創九大房,今派下昌盛。
黃峭公像[2]
九子黃公祠(黃鎮秀及派下九子),又稱黃氏家廟,為秀篆黃氏大宗祠。坐落於煥塘村,落成於公元1703年,堂號“燕翼堂”,內供奉:大始祖峭山公、一世秀篆開基祖黃鎮秀、二世九兄弟、黃闢山等神主。其派下各房均有私宗,如“功德堂、熾昌堂、盛昌堂、衍慶堂、祖德堂等等”。
贛南支派
贛南客家黃姓(屬邵武分支),其開基始祖是峭山公(黃峭)。黃姓在贛南人數眾多。黃姓子孫一代又一代在贛南這塊土地上辛勤勞作,用自己的雙手為開發贛南、建設贛南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間,湧現出了不少傑出的歷史人物。如明代中葉于都縣的黃宏綱,就是一個著名的哲學家。又如清朝的黃世成(今信豐縣新田鄉人)於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登二甲進士,一生著述甚豐,被譽為桐城派在江西的代表人物。當代贛南黃姓人物更是群星薈萃。
黃姓是贛南大姓,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大姓。
南康黃姓的根在中原在南康市,黃姓人口5萬多,佔全市人口的百分之七左右。
查閱有關的資料得知,南康市黃姓分三大世系:一是金華黃庭堅世系;二是邵武黃峭山世系;三是香公後裔黃傲世系。
一些黃姓的譜牒記載: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略定塞北,復思征服嶺南,強迫驅使戰敗六國計程車兵、百姓(其中有大批黃姓)約50多萬充軍南移,分別駐紮在大餘嶺等南方各地。在這之前,黃姓一宗支的二十三世祖黃淵從河南潢川(今河南潢川縣西北6公里的古隆集)遷湖北江夏。當時,有一部分住江夏的黃姓也加入了南移行列,其中不少黃姓人移居梅嶺(屬南野)。這說明在2千多年前,就有一些黃姓人從中原來到了南野(今南康市境內)居住。
唐末已從江北遷福建邵武禾坪的黃錫,生有五子,其中長子叫黃峭山。黃峭山生21個兒子。黃峭山的後裔眾多,分佈在閩、粵、贛、浙、湘等地,後來又擴充套件到四川、西南諸省及東南亞各國。黃峭山的17代孫黃伯、黃僚由福建邵武遷廣東興寧一帶。現居住在南康市境內的大多數的黃姓都是由廣東興寧、河源、龍川遷入南康的。黃峭山的另一支後裔由湖北徙居金陵(南京),後輾轉入居南康。
黃庭堅(其先祖由湖北江夏遷入江西修水)的曾孫黃藻由分寧(修水縣)雙井村徙遂川縣禾源川坳。黃藻11代孫黃文端、黃文寵、黃彥道由遂川遷上猶木砦定居。黃文端的後裔由上猶遷南康北鄉土橋牛坪,後遷龍華田頭。黃文寵後裔則由上猶木砦遷南康十八塘塘、木山下等地居住。
黃香(居湖北江夏)後裔黃傲,於唐末五代時任通判駐守虔州(今贛州),在後唐同光二年及清泰年間(公元934至936年)隱居信豐。其後裔黃王廷從信豐小河遷入南康,先在赤土居住,後遷至鏡壩城埠定居。其後又有黃日輝、黃文勳、黃文孝等從信豐遷入南康的城埠、樟邊、蛇背、城區東門壩等地居住。
從上述可知,南康市境內黃姓的根是在中原,絕大多數黃姓是客家人。在歷史的長河中,眾多的黃姓人在這塊土地上自強不息,開拓進取,艱苦創業,奮勇拼搏,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為南康的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5閩粵支派
(屬邵武分支)寧化客家黃姓是峭山公的支裔,其開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黃化,字惟枋,號從章。又名黃寧,或黃朝化,都是因遷居地“寧化”而得名。他生於五代後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黃姓大分析時,黃化即領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寧化縣,落籍寧化石壁村,開拓新的基業。黃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進士,官任左御史、廣州刺史等職。黃化的後裔,在閩粵為官任職的不少,子孫極為興盛,遍佈閩、粵兩省各地。黃化被尊為閩粵客家黃氏的始祖,為許多黃姓家譜所尊稱的著名的“寧化公”。
上杭黃姓
(屬邵武分支)
上杭黃姓是黃峭山後裔在宋、元、明、明清時期先後從福建寧化、長汀,江西的南豐、石城等地遷徙而來,人口近4萬,分居全縣各鄉鎮,由於時代變遷、年代久遠。根據1995年版黃佳章主編的《黃氏筆譜》記載:上祖福建邵武市黃峭,第九子黃化、第十二子黃福、第二十子黃井三房之裔孫念一郎(黃天祿)、三二郎、松山先後於南宋、元、明時分別從寧化縣石壁村、長汀縣濯田鎮水口村、江西省樟樹市遷來上杭縣定居。黃姓現為上杭縣第一大姓,近半數是黃天祿一脈。
永定黃姓
永定縣撫市鎮協興村久紫岡組。該自然村黃姓開基始祖134世黃志安(黃天祿之孫萬四郎次子),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移居虎崗漢洋再轉遷久紫岡開基,現已繁衍22代。
永定縣鳳城鎮東坊居委會黃姓是黃天祿之孫黃筠山(號千三郎)從蘆豐安鄉移遷永定城開基,為永定城區黃氏的開基始祖(永定城關一世)。黃筠山傳下第八世黃玉珍字南峰之長子黃予靖(九世),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城關開基,現已繁衍25代28戶約150人。
永定縣虎崗鄉灌洋黃屋,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開基。
永定縣虎崗鄉虎西村田坑黃屋。該村黃姓開基始祖黃思寶,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開基,現已繁衍20代20餘戶60餘人。
永定縣高陂鎮坪在村黃屋。該村黃姓開基始祖系黃天祿脈下黃均政後裔,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開基。
永定縣湖雷鎮羅灘烏石下村。該村黃姓開基始祖系黃天祿脈下黃吉甫後裔,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黃坑,再遷下崗背開基,後吉甫傳下黃前塘第四子(八世)黃曆塘遷烏石下開基,現已繁衍27代50餘戶200餘人。
永定縣堂堡鄉香溪村上黃、下黃村。該村黃姓開基始祖系黃天祿脈下上杭縣第六世黃洪忠,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武平縣象洞鄉,後再遷上杭縣安鄉(今蘆豐鄉),又遷上杭寨頭鴨媽坑,轉遷香溪開基,屬黃天祿(第一百三十世)後裔。現已繁衍23代70餘戶300餘人。
永定縣城郊鄉中坑村坑頭黃屋。該村黃姓開基始祖系黃化脈下第七世黃天祿念一郎後裔,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開基,現已繁衍24代32戶138人。
永定縣峰市鎮黃寨村(即彩霞村)。該村黃姓開始祖系黃化脈下第三世黃文進,從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遷入開基,現已繁衍27代143戶521人。1999年,因建設棉花灘水電站,移民至城郊鄉龍門崗。
永定縣大溪鄉大溪黃屋坪(含黃屋窠)村。該村黃姓開基始祖系黃化脈下黃氏第一百三十世黃均仲,從湖坑奧杳村遷居上杭縣念田鎮石牌村(舊稱石牌前),後率子黃仕清遷回永定大溪黃屋坪居住開基,並拓展至黃屋窠。其後裔有從上杭茶地石牌前遷往虎崗。
詔安秀篆支派
秀篆黃氏源於黃夷氏族,贏姓,自陸終公之子南陸公受封黃,以國為姓。興於夏商周,望於江夏,鼎盛於唐宋。峭山公生廿一子,呤詩作別,居各勝地,我乃峭祖吳氏妣之裔,綿綿如瓜瓞。化公遷於石壁,六傳至潛善公生九子,十傳至均仲公乃生九子,宋末第九子徙居秀篆,復生九子,開今九房也。開基創業以來,歷時六百餘年,傳二十餘代,枝繁葉茂,子孫遍及閩粵臺海。
詔安縣秀篆鎮黃氏家族,主要聚居在煥塘村周邊一帶,其始祖是黃化公脈下一百三十七世黃鎮秀 (按《閩粵譜、客家譜、潮汕譜、秀篆譜》峭山公為黃氏119世),黃鎮秀是黃均仲的第九子,均仲公為奧杳小五公之子,妣蔡氏、江氏生九子。自象牙遷居上杭後遷居永安金豐裡大溪後居北山。九子各有遠志,分別創居各地。其子黃仕清,遷居上杭石牌前,後遷金豐太溪黃屋坪(壩),落居北山。其第九子黃鎮秀,於宋末自北山徙居饒平伯嵩巖下村,後徙居篆山,為秀篆開基始祖。娶鄒氏,生下九子,開創九大房,今派下昌盛。
黃峭公像[2]
九子黃公祠(黃鎮秀及派下九子),又稱黃氏家廟,為秀篆黃氏大宗祠。坐落於煥塘村,落成於公元1703年,堂號“燕翼堂”,內供奉:大始祖峭山公、一世秀篆開基祖黃鎮秀、二世九兄弟、黃闢山等神主。其派下各房均有私宗,如“功德堂、熾昌堂、盛昌堂、衍慶堂、祖德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