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全部
周姓悠久歷史 文王以國為氏
曾經統治中國達874年之久的周文王、周武王這一家人,究竟是不是現在姓周的最早祖先?周朝與周姓之間又有什麼連帶關係?
根據《姓纂》的記載:“帝嚳生后稷,至太王, 邑於周,文王以國為氏。”由此可見,原本姓姬的周文王,當初也跟其他有封邑的人一樣,拿封地的名稱當作自己的姓氏,而世代沿用下來。
由此,可以獲得這樣的結論:周文王是周姓的鼻祖,周姓漢人的血緣,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
文王以國為氏。當時周國的位置,就在現在陝西省的岐山縣一帶。後來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國都設在鎬。鎬的位置,是在現在陝西省長安縣的西方。到了懿王的時候,國都遷往槐裡。槐裡在今陝西省興平縣的東南方。由此可見,周姓的最初發源之地,應該是在陝西這個地方,以後才逐漸繁衍到其他地方去的。周姓的繁衍,應該是自西而東,也就是從陝西逐漸地遷移到河南。
以周文王父子為周氏的始祖,是歷來被普遍採信的說法。不過,周姓之見諸史書,並不始自周文王,早在黃帝的時候,就有過周姓的出現。
據《姓氏考略》的記載,黃帝有一位大將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分散在汝南、廬江、潯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等地。
這段記載,雖然指出財周氏的姓源並不僅僅為周文王的一脈,然而卻提供了一個可貴的事實——周姓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個漢族姓氏。
“文王之治”,是傳統上的一個政治崇高境界,所以周文王不但被共認為周姓漢族的始祖。更是5000年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對歷史的影響之大,真可以說是無與倫比。這正是數千年來每一位周姓人的共同榮耀。
關於“周”字
甲骨文中的“周”字,最初不帶“口”字,只表示界劃分明的農田,經過衍化,才形成今天的形象。
早期的“周”字《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的:“周,密也。從用、口。”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釋為:“密,山部曰山如堂者,引申訓為周致也。”即周密、完備的意思。
最早的“周”字出現在殷墟以及周原出土的卜辭中,關於甲骨文、金文中“周”的解釋,張日舁考證曰:“口像四周田界,其中阡陌縱橫,像田中所植,田言種植之地,圄則指四周四至,兩者所指不同,而取誼則近,故《成周戈》,周字直作田。”也就是說,最早的“周”字是指界限分明的農田,田裡種滿了莊稼。這種田間阡陌縱橫的農田,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國家,人們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種植各種農作物。早期周人活動中心在周原地區,都是屬於平原地方。
由於縱橫交錯的農田裡種植有密密麻麻的作物,所以“周”字就被訓詁為“密”、“周密”的意思。
由於在書寫“周”時加上“口”,後來人對“周”的解釋就增加了另外的意思。表示國家政令之所出。
甲骨文、金文中,“周”已經是作為一個方國出現在卜辭與青銅器上,而不再是一片農田。這與周朝先人的農業生產與遷徙活動有關。
周姓起源有四
一、出自周昌、周任之後。《河圖運錄法》記載,遠古時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分散於古時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帶)、廬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潯陽 (今屬江西省)、臨川(今屬江西省)、陳留(今屬河南省境)、沛國(今屬河南、安徽、江蘇省境)、泰山(今屬山東省境)、河南(今屬河南省境)等地。
二、出自姬姓。
1.周族始祖------后稷
1)周族始祖后稷的母親為姜螈。
姜螈是黃帝曾孫帝嚳的元妃,即第一個妻子,又號。邰(tai臺),古地名,在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這是以地為號,表明她是這個部落的女子,不是姓。姜螈,姓姜,姜姓始於炎帝,所以她是炎帝的後裔。姜螈是炎帝的後代。
姜(女原)踩巨人足跡而生后稷。《詩經·生民》所歌詠的:“履帝武敏。”賦予這位周族始祖以神話色彩。姜(女原)隨帝嚳到郊外祭天,見到上帝的巨大足跡,踩其大拇指足印,內心震動而受孕。
姜(女原)生下后稷,以為是不祥之物,曾三次拋棄嬰兒。第一次將嬰兒棄置於狹巷,牛羊經過那裡,不但不踐踏他,反而庇撫餵奶。第二次將嬰兒棄置在平地樹林,恰遇著有人砍伐樹木,嬰兒又被救回。第三次將嬰兒棄置在寒水冰上,有鳥張開翅膀覆蓋溫暖他。鳥兒飛開後,嬰兒呱呱哭起來了。《詩經》與《史記》均生動描寫了后稷出生後的這段神奇經歷,說明他當嬰兒時受到大自然和人們的保護。這位嬰兒幾次遭拋棄不死,母親姜螈以為他是神,便收回宮中撫養,因最初想拋棄他,因此取名為“棄”。
姜螈是周族始祖之母,周族先人對她是非常崇拜的。周族先人對這位始祖之母的歌頌和緬懷,超過了對始祖之父帝嚳的歌頌與緬懷。據南宋朱熹在《詩經·生民》中的註釋,在姜螈出嫁帝嚳後,邰地姜姓似已後繼無人。因此,後來帝堯因后稷有功於民,將后稷封於邰,即封后稷於外祖父所在地,以主持對姜螈的祭祀。後來后稷的裔孫建立了周朝,周朝也世世代代在邰地祭祀姜螈。
2)周族始祖后稷的父親帝嚳。
黃帝生玄囂,玄囂生(蟲喬)極,嬌極生帝嚳,帝嚳生后稷(名棄)。
黃帝,上古帝號。他以土德王。土地黃色,故稱黃帝。黃帝又號有熊氏、軒轅氏。有熊,是當時一個諸侯國的國名,也就是原始社會一個部落的名稱。軒轅,是居住的地名。
黃帝姓姬,《說文》:“黃帝居姬水,以為姓。”黃帝一生下來就神異,兩個多月就會講話,幼小時才智敏捷,品行敦厚,20歲成人時非常聰明。父親少典氏死後,他建立了有熊氏的諸侯國,成為原始社會一個部落的首領。而他的兄長炎帝,則為天子,擔任全國部落聯盟領袖。黃帝在擔任部落首領的初期,求仙修道,清靜無為,因此,後世將黃帝與老子並尊為道家之祖。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是戰國至西漢初年人們就有的共識。黃帝有4妃。他有25子,其中12個兒子繼承父姓——姓姬,另外13個兒子改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為西陵氏女,號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囂、龍苗。西陵氏所生長子昌意,降居 (指由帝子下降為諸侯)若水,生子三人:長子名乾荒,乾荒生顓頊(高陽氏,後為五帝之一);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後裔為李氏;三子名悃,遷居北土,其後裔為,即後來北朝的鮮卑族。西陵氏所生次子玄囂,姬姓,降居溉水,生子嬌極,嬌極生帝嚳(高辛氏,後為五帝之一);西陵氏所生三子龍苗,生吾融,吾融生卞明,卞明遷居南方,為南蠻之祖。
帝嚳有四妃,元妃有邰氏,名姜螈,生子后稷,為周族始祖。二妃有蜮(s6ng嵩)氏,名簡狄,生子(貞+炯-火)(xie屑),即契,後為商朝的始祖。三妃陣豐氏,名慶都,生子放勳,即帝堯。四妃(女取)訾(ju zi居資),名常儀,生帝摯。在此四妃中,常儀的班次最後,但其子帝摯在兄弟中年齡最長,帝嚳死後,帝摯繼承帝位,在位九年,政治微弱,讓位於帝堯。
3)西周初年人們就把后稷奉為周族的始祖。
后稷在兒童時期,就善於種植農作物。他在兒童時玩遊戲,就種植麻、豆。幼少時就能自求口糧,他栽種的大豆、禾稻、麻、麥、瓜,都長得茂盛美好。后稷成人後,更愛好農耕。
帝堯知道後,推舉后稷為農師,主管全國的農業。《史記·周本紀》說他主管農業很成功,“天下得其利”,於是帝堯“封棄於邰,號曰后稷”。一方面讓他主持母家的祭祀,另一方面使他成為一國諸侯。這樣,邰(今陝西省武功縣)便成為周族最初的發源地。
由於后稷在農業方面的特殊貢獻,死後被人們尊為農神。同時也由於他的開創之功,被周姓人奉為始祖。
在今陝西武功縣東門外,
展開全部
周姓悠久歷史 文王以國為氏
曾經統治中國達874年之久的周文王、周武王這一家人,究竟是不是現在姓周的最早祖先?周朝與周姓之間又有什麼連帶關係?
根據《姓纂》的記載:“帝嚳生后稷,至太王, 邑於周,文王以國為氏。”由此可見,原本姓姬的周文王,當初也跟其他有封邑的人一樣,拿封地的名稱當作自己的姓氏,而世代沿用下來。
由此,可以獲得這樣的結論:周文王是周姓的鼻祖,周姓漢人的血緣,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
文王以國為氏。當時周國的位置,就在現在陝西省的岐山縣一帶。後來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國都設在鎬。鎬的位置,是在現在陝西省長安縣的西方。到了懿王的時候,國都遷往槐裡。槐裡在今陝西省興平縣的東南方。由此可見,周姓的最初發源之地,應該是在陝西這個地方,以後才逐漸繁衍到其他地方去的。周姓的繁衍,應該是自西而東,也就是從陝西逐漸地遷移到河南。
以周文王父子為周氏的始祖,是歷來被普遍採信的說法。不過,周姓之見諸史書,並不始自周文王,早在黃帝的時候,就有過周姓的出現。
據《姓氏考略》的記載,黃帝有一位大將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分散在汝南、廬江、潯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等地。
這段記載,雖然指出財周氏的姓源並不僅僅為周文王的一脈,然而卻提供了一個可貴的事實——周姓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個漢族姓氏。
“文王之治”,是傳統上的一個政治崇高境界,所以周文王不但被共認為周姓漢族的始祖。更是5000年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對歷史的影響之大,真可以說是無與倫比。這正是數千年來每一位周姓人的共同榮耀。
關於“周”字
甲骨文中的“周”字,最初不帶“口”字,只表示界劃分明的農田,經過衍化,才形成今天的形象。
早期的“周”字《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的:“周,密也。從用、口。”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釋為:“密,山部曰山如堂者,引申訓為周致也。”即周密、完備的意思。
最早的“周”字出現在殷墟以及周原出土的卜辭中,關於甲骨文、金文中“周”的解釋,張日舁考證曰:“口像四周田界,其中阡陌縱橫,像田中所植,田言種植之地,圄則指四周四至,兩者所指不同,而取誼則近,故《成周戈》,周字直作田。”也就是說,最早的“周”字是指界限分明的農田,田裡種滿了莊稼。這種田間阡陌縱橫的農田,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國家,人們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種植各種農作物。早期周人活動中心在周原地區,都是屬於平原地方。
由於縱橫交錯的農田裡種植有密密麻麻的作物,所以“周”字就被訓詁為“密”、“周密”的意思。
由於在書寫“周”時加上“口”,後來人對“周”的解釋就增加了另外的意思。表示國家政令之所出。
甲骨文、金文中,“周”已經是作為一個方國出現在卜辭與青銅器上,而不再是一片農田。這與周朝先人的農業生產與遷徙活動有關。
周姓起源有四
一、出自周昌、周任之後。《河圖運錄法》記載,遠古時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分散於古時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帶)、廬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潯陽 (今屬江西省)、臨川(今屬江西省)、陳留(今屬河南省境)、沛國(今屬河南、安徽、江蘇省境)、泰山(今屬山東省境)、河南(今屬河南省境)等地。
二、出自姬姓。
1.周族始祖------后稷
1)周族始祖后稷的母親為姜螈。
姜螈是黃帝曾孫帝嚳的元妃,即第一個妻子,又號。邰(tai臺),古地名,在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這是以地為號,表明她是這個部落的女子,不是姓。姜螈,姓姜,姜姓始於炎帝,所以她是炎帝的後裔。姜螈是炎帝的後代。
姜(女原)踩巨人足跡而生后稷。《詩經·生民》所歌詠的:“履帝武敏。”賦予這位周族始祖以神話色彩。姜(女原)隨帝嚳到郊外祭天,見到上帝的巨大足跡,踩其大拇指足印,內心震動而受孕。
姜(女原)生下后稷,以為是不祥之物,曾三次拋棄嬰兒。第一次將嬰兒棄置於狹巷,牛羊經過那裡,不但不踐踏他,反而庇撫餵奶。第二次將嬰兒棄置在平地樹林,恰遇著有人砍伐樹木,嬰兒又被救回。第三次將嬰兒棄置在寒水冰上,有鳥張開翅膀覆蓋溫暖他。鳥兒飛開後,嬰兒呱呱哭起來了。《詩經》與《史記》均生動描寫了后稷出生後的這段神奇經歷,說明他當嬰兒時受到大自然和人們的保護。這位嬰兒幾次遭拋棄不死,母親姜螈以為他是神,便收回宮中撫養,因最初想拋棄他,因此取名為“棄”。
姜螈是周族始祖之母,周族先人對她是非常崇拜的。周族先人對這位始祖之母的歌頌和緬懷,超過了對始祖之父帝嚳的歌頌與緬懷。據南宋朱熹在《詩經·生民》中的註釋,在姜螈出嫁帝嚳後,邰地姜姓似已後繼無人。因此,後來帝堯因后稷有功於民,將后稷封於邰,即封后稷於外祖父所在地,以主持對姜螈的祭祀。後來后稷的裔孫建立了周朝,周朝也世世代代在邰地祭祀姜螈。
2)周族始祖后稷的父親帝嚳。
黃帝生玄囂,玄囂生(蟲喬)極,嬌極生帝嚳,帝嚳生后稷(名棄)。
黃帝,上古帝號。他以土德王。土地黃色,故稱黃帝。黃帝又號有熊氏、軒轅氏。有熊,是當時一個諸侯國的國名,也就是原始社會一個部落的名稱。軒轅,是居住的地名。
黃帝姓姬,《說文》:“黃帝居姬水,以為姓。”黃帝一生下來就神異,兩個多月就會講話,幼小時才智敏捷,品行敦厚,20歲成人時非常聰明。父親少典氏死後,他建立了有熊氏的諸侯國,成為原始社會一個部落的首領。而他的兄長炎帝,則為天子,擔任全國部落聯盟領袖。黃帝在擔任部落首領的初期,求仙修道,清靜無為,因此,後世將黃帝與老子並尊為道家之祖。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是戰國至西漢初年人們就有的共識。黃帝有4妃。他有25子,其中12個兒子繼承父姓——姓姬,另外13個兒子改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為西陵氏女,號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囂、龍苗。西陵氏所生長子昌意,降居 (指由帝子下降為諸侯)若水,生子三人:長子名乾荒,乾荒生顓頊(高陽氏,後為五帝之一);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後裔為李氏;三子名悃,遷居北土,其後裔為,即後來北朝的鮮卑族。西陵氏所生次子玄囂,姬姓,降居溉水,生子嬌極,嬌極生帝嚳(高辛氏,後為五帝之一);西陵氏所生三子龍苗,生吾融,吾融生卞明,卞明遷居南方,為南蠻之祖。
帝嚳有四妃,元妃有邰氏,名姜螈,生子后稷,為周族始祖。二妃有蜮(s6ng嵩)氏,名簡狄,生子(貞+炯-火)(xie屑),即契,後為商朝的始祖。三妃陣豐氏,名慶都,生子放勳,即帝堯。四妃(女取)訾(ju zi居資),名常儀,生帝摯。在此四妃中,常儀的班次最後,但其子帝摯在兄弟中年齡最長,帝嚳死後,帝摯繼承帝位,在位九年,政治微弱,讓位於帝堯。
3)西周初年人們就把后稷奉為周族的始祖。
后稷在兒童時期,就善於種植農作物。他在兒童時玩遊戲,就種植麻、豆。幼少時就能自求口糧,他栽種的大豆、禾稻、麻、麥、瓜,都長得茂盛美好。后稷成人後,更愛好農耕。
帝堯知道後,推舉后稷為農師,主管全國的農業。《史記·周本紀》說他主管農業很成功,“天下得其利”,於是帝堯“封棄於邰,號曰后稷”。一方面讓他主持母家的祭祀,另一方面使他成為一國諸侯。這樣,邰(今陝西省武功縣)便成為周族最初的發源地。
由於后稷在農業方面的特殊貢獻,死後被人們尊為農神。同時也由於他的開創之功,被周姓人奉為始祖。
在今陝西武功縣東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