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書業,書籍生意的意思。
4
回覆列表
  • 1 # 供應鏈管理通訊

    以浙江省改造的新華書店為例

    新零售時代,讀者體驗升級

    物聯網的興起改變了使用者與科技的關係。以往,使用者願意透過調整自身習慣來適應一個具備多功能、可以在多個場景使用的產品,而在物聯網時代,科技產品必須要配合使用者在不同場景下的不同要求。書業新零售時代,物聯網技術在出版產業鏈上的應用是業者和讀者都喜聞樂見的事。 浙江新華自助購書模式將線上購物的方便快捷與線下購物的消費社交結合起來。一方面透過實體店提供購書環境,讓讀者自由瀏覽選擇圖書,享受購書體驗;另一方面,透過將消費者的移動裝置與門店智慧終端相連線,實現選書、支付、開票一體化的線上自助處理。以電子發票為切入點,實現了前端銷售與後臺財務“無縫”連結、消費行為與銷售行為間的“無人”對接。 據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與資產管理部主任葉詠介紹,“之新書業財稅服務平臺”依託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技術,聯通供應鏈上下游、透過連線消費者個人手機和門店智慧終端,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財稅資訊交換,提供全面數字化、智慧化的稅務服務。該平臺採用“支付+電子發票”和“電子發票+電子會計檔案”的“業財稅票”一體化管理模式,將電子發票系統、政府財稅部門和企業內部的ERP系統和財務系統結合,實現發票大資料納入企業和社會的數字化運營管理,打通上下游客戶業務處理到企業賬務處理、再到電子報稅和電子歸檔的整個系統。 不僅大幅節省企業在發票本身的成本,而且降低了發票管理的間接成本。該平臺不僅提升了消費體驗,節省了書店的運營成本,其平臺能力還輸出到上下游企業,初步形成了電子發票應用的生態圈。 利用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技術打造的無人零售書店近年來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開花”。比較有影響力的如北京發行集團旗下的“新華生活+24小時無人智慧書店”,整合了自助結算系統、全智慧商品識別、遠端客服協助、動作識別防盜系統、人臉識別等創新技術。 再如深圳出版集團“簡閱24小時智慧書棧”,可實現全天候自動化零售和借閱;安徽新華髮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閱+共享書店”使用人像識別和物聯網技術,使用者可以透過刷臉在“智慧書房”APP中快速完成圖書借還操作;山東新華書店集團臨沂分公司將物聯網智慧識別技術與新型特色書店建設相融合,打造山東省首家智慧社群書店。

    改變出版業資料抓取方式

    物聯網技術在出版業的應用,一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改變出版業的資料抓取方式。與傳統條形碼依靠被動式的手工依次讀取方式相比,物聯網核心的RFID(射頻識別)技術可以減少圖書進入物流環節後的重新錄入勞動,實現以雲計算服務為基數的互聯互通和財務結算,同時在出版環節採用RFID技術,透過無源的遠距離資料識別和讀取,可為流通、倉儲、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資料採集提供抓手。 江西新華髮行集團打造的“網際網路+物聯網”雙網融合物流業務,結合了出版社、印刷廠、物流企業、電商平臺、圖書賣場的多方需求,出版單位可以實現內容定製、按需印刷。2016年,江西新華髮行集團在全國出版發行行業率先運用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書店、智慧物流。據江西新華髮行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湯華介紹,“物聯網+圖書+大資料”的新型智慧化出版物流通模式首先是將每一冊實物圖書作為物聯網的一個節點資料化,使其可被識別、被感知,納入網際網路的虛擬的資料世界;其次,透過雲計算技術及時準確地捕捉圖書的生產製造、物流運輸、零售賣場、消費者行為等相關資料,提供平臺的梳理和分析;最終,圖書物聯網資料平臺可以瞭解不同維度的讀者群體閱讀需求,引匯出版社和各級分銷渠道向市場輸出符合需求的文化產品。 “財務、業務、稅務對賬複雜是圖書出版企業的3大痛點”,葉詠認為,對於出版社和書商而言,每年幾千萬甚至上億碼洋的圖書銷售,目前主流的銷售模式還是透過傳統渠道實現,未來長時間還會被延續。而圖書出版業作為傳統零售行業,具有產品種類多、銷售網點多,上下游交易頻繁,開票量大,成本高的特點。書企的成本不僅是經營成本,也是書業供應鏈在公司以外環節的成本與效率的體現,降低運營成本最核心的就是最佳化和升級供應鏈財務過程與稅務環節。 “以電子發票為基礎,貫穿供應鏈上下游,實現業財稅一體化管理的創新能大大啟用傳統行業的效能,降低運營成本,解放書業企業生產力。”正如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小林所說,“之新書業財稅服務平臺”背後涵蓋的數字化智稅服務,不但實現了產業鏈上集商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和票據流的“五流合一”管理,更關鍵的是實現了與稅務系統互聯互通,從電子發票網上申領到線上開具再到一鍵申報最後納稅申報表電子歸檔,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讓納稅人“零趟跑”。 此外,圖書銷售還存在著與消費者失聯、資料獲取難、渠道管理難的問題。基於此,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冊一碼”解決方案,把書商、印刷廠、經銷商、消費者透過網際網路連為一體,構建一個平臺,從而實現每本書的生產資訊、物流資訊、銷售資訊、渠道資訊全程可管可控可追溯,打通線下圖書和線上資源的壁壘。不僅能夠解決圖書防盜和防竄問題,還與讀者建立連線,提升渠道的精細化管理。

    制定標準保障技術相容

    “出版業已經從以前的產品為王,到渠道為王,再到IP為王、使用者和使用者資料為王,逐漸以資料為核心資源,從IT到DT,走向‘出版—發行—數字—使用者’的產業鏈生態閉環。”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董事長、Quattroporte鮑洪俊今年年初在中國出版高層論壇上的主旨發言《邁向萬物互聯5G時代的出版3.0模式》中的這段話,或許能給出版產業物聯網技術賦能提供新視角。 事實上,物聯網技術在中國圖書館領域已有較為成熟的應用。2006年,廈門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圖書館在中國圖書館領域第一次實施RFID技術,提升圖書借還、防盜監控、排架整架、分類歸位、圖書查詢和盤點等工作的效率。之後該技術在圖書館的使用量逐年上升,2010年全國就有52家圖書館實施或嘗試用物聯網技術管理圖書。 不可否認,對比近年來物聯網、大資料等技術在製造業被廣泛應用,圖書出版發行市場顯得相對“冷清”。湯華認為,究其根本,在於圖書內容生產、印刷、運輸、銷售往往分屬不同的企業,要在行業內能夠形成閉環應用,必須要突破單體企業形成行業的標準,包括在建設費用分攤、收益分攤上都存在跨企業協調的難度。但是由於圖書商品規格、外形、材質較為規範和標準,因此更有利於物聯網應用和網際網路應用的介入。 有專業人士表示,出版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的著力點應該是“統一行業技術標準,加強技術創新,加大扶持力度,以物流環節為突破口”。標準的制定,能夠確保出版領域各環節中RFID技術的相容性、互通性,減少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為今後建立全行業共享的物聯網大資料平臺奠定基礎。物流是出版業的成本環節,也是連線印刷和發行的中間帶,資料彙集於此,因此最適合進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同時也是最容易產生效果的一個環節。目前,江西新華已經完成了國家標準《新聞出版領域物聯網技術行業應用標準體系表》的編制工作,正在著手《出版物物聯網物流包件編碼》《圖書單品電子編碼》的編制工作。同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推廣,物聯網的新型模式逐漸被行業接受,已經在北京、合肥、南昌等地成功應用物聯網技術建立了無人零售書店、共享書店等。 在技術變革產業的當下,圖書出版發行企業在探索現代化服務模式中徐徐前行,以期用最便捷的方式為使用者提供“一站式”精神文化食糧。鮑洪俊預測,“在5G即將進入商用的‘硬體背景’條件下,以萬物互聯的多螢幕、融媒體為特徵,透過已經比較成熟的新媒體矩陣建設,創新出版產品,透過內容,實現和千千萬萬個使用者的勾鏈”。相信透過業者的努力,這番話將成為現實,物聯網將真正連結身處書業的你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冷漠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