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擼起袖子一博

    轉移支付的概念

    轉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又稱無償支出,是指政府或企業的一種不以購買本年的商品和勞務為目的而作的支付,即政府或企業無償地支付給個人或下級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購買力的費用。它是一種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轉移支付是包括養老金、失業救濟金、退伍軍人補助金、農產品價格補貼、公債利息等政府與企業支出的一筆款項。這筆款項在西方國家是不計算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其原因在於這筆款項的支付不是為了購買商品和勞務,所以將其稱作轉移支付,有時也稱轉讓性支付。

    2. 中國的轉移支付制度

    中國在1994年實行分稅制體制改革前,中國做了大量的財政轉移支付的工作,1994年實行分稅制體制改革後才從西方引進了轉移支付的概念。中國中央財政是從1995年開始正式實施過渡期轉移支付辦法。根據IMF《政府財政統計手冊》中的支出分析框架,政府轉移支付有兩個層次,一是國際間的轉移支付,包括對外捐贈、對外提供商品和勞務、向跨國組織交納會費;二是國內的轉移支付,既有政府對家庭的轉移支付如養老金、住房補貼等,又有政府對國有企業提供的補貼,還有政府間的財政資金的轉移。

    一般我們稱的財政轉移支付,是指政府間的財政資金轉移,是中央政府支出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重要的預算收入。在西方國家,財政支出的重要分類就是分購買支出和轉移支出。

    3. 轉移支付的類別

    轉移支付又分政府的轉移支付、企業的轉移支付和政府間的轉移支付:

    ①政府的轉移支付。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質,如社會保險福利津貼、撫卹金、養老金、失業補助、救濟金以及各種補助費等;農產品價格補貼也是政府的轉移支付。由於政府的轉移支付實際上是把國家的財政收入還給個人,所以有的西方經濟學家稱之為負稅收。

    舉例:如資料一中圖1的“稅收返還”;資料二中的一之6、7項即為此類。

    ②企業的轉移支付。通常是指企業對非贏利組織的贈款或捐款,以及非企業僱員的人身傷害賠償等等。轉移支付在客觀上縮小了收入差距,對保持總需求水平穩定,減輕總需求擺動的幅度和強度,穩定社會經濟有積極的作用。通常在蕭條來臨時,總收入下降,失業增加,政府撥付的社會福利支出也必然增加。這樣,可以增強購買力,提高有效需求水平,從而可以抑制或緩解蕭條。當經濟中出現過度需求時,政府減少轉移支付量,可以抑制總需求水平的升高。當然,對於過度膨脹的需求而言,這種抑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舉例:

    如企業從員工工資裡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額用來交保險費養老費等;

    企業轉移支付包括對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慈善捐款和消費者呆賬。

    因為現在各國都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即上繳“轉移支付”,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不可能用稅後利潤去對非盈利性組織進行捐款,那樣會提高商品的價格,把多承擔的成本(即承擔的社會責任)轉移給消費者,形成的差價就是“轉移支付”。

    ③政府間的轉移支付。一般是上一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補助。確定轉移支付的數額,一般是根據一些社會經濟指標,如人口、面積等,以及一些由政府承擔的社會經濟活動,如教育、治安等的統一單位開支標準計算的。政府間的轉移支付主要是為了平衡各地區由於地理環境不同或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產生的政府收入的差距,以保證各地區的政府能夠有效地按照國家統一的標準為社會提供服務。

    舉例:如資料二中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資料一中對各省和計劃單列市的轉移支付即屬此類。

    有時,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從一些居民收入中徵收上來的,如用增發貨幣、出賣債券所得來支付福利、救濟金,它顯然不帶有從一些居民轉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點。但在西方經濟學家看來,儘管它與前述支付款項的來源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它同樣不是政府直接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這種支付仍然被看做是轉移支付。

    轉移支付是政府財政預算的一個組成部分。財政盈餘等於稅收減去政府在物品與勞務上的開支與轉移支付之和後的餘額。

    注:

    一般性轉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對有財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區),按照規範的辦法給予的補助。包括均衡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調整工資轉移支付等,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關規定統籌安排和使用。

    專項轉移支付——是指上級政府(在中國一般指中央、省、市級政府)為實現特定的宏觀政策目標,以及對委託下級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務進行補償而設立的專項補助資金。資金接受者需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

    --------------------------------------------------------------------------------

    資料一:

    2015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分佈圖

    ——哪些省份拿得多、哪些拿得少?

    財政部首次披露了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地理分佈圖。2015年中央財政一共向31個省份撥付了總額5.5萬億元的財政資金。

    5.5萬億是個什麼概念?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15.43萬億元,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6.9萬億元。5.5萬億相當於中央財政收入的80%,全國財政收入的35.6%。

    5.5萬億是怎麼花出去的?分三個類別,第一類是一般性轉移支付,這筆資金是2.8萬億。第二類是專項轉移支付,大約是2.2萬億。第三類是稅收返還,大約是5千億元。

    圖1 轉移支付類別比例

    5.5萬億中央財政都花到哪些地方去了?來看看下面這個圖表,哪些省拿得多,哪些省拿得少,一目瞭然。

    圖2 各省市轉移支付規模

    圖4 計劃單列市轉移支付規模

    據此,我們可以發現,5個計劃單列市雖然享有省一級省級財政管理許可權,但在享受中央轉移支付上,還是與普通省份有很大差距的。

    看總量,四川獲得中央財政的撥款最多,其次是河南、湖南、湖北、雲南、黑龍江、安徽、新疆、河北與貴州。前十名為什麼是這些省份?

    第一個標準是經濟發展程度。很明顯,前十名中沒有一個來自發達的東部地區,全部來自中西部與東北地區。所以,決定中央財政往哪撥的第一個標準就是經濟發展水平,哪裡落後哪裡就撥款多。

    第二個標準是人口。可以看到,中部六省的撥款量,從高到低分別是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山西,這個排名與中部六省的人口總量排名完全一致。所以,決定中央財政往哪撥的第二個標準就是“人口數量”,哪裡人多哪裡的撥款就多,比如四川、河北兩個人口大省,獲得的撥款總量也比較大。

    第三個標準是地區因素。可以看到,按人均撥款量,前幾名分別是西藏、青海、新疆、寧夏、內蒙古、甘肅、貴州、黑龍江、吉林、海南,這些省份大多處在邊疆地區,獲得的政治考量相對較多,其財政撥款也相對較多。

    比較沒有想到的是重慶、天津。一般認為這兩個直轄市受到中央財政的極大支援,但看2015年的資料,兩地獲得財政撥款,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在全國都排在中下游水平。

    略微有點吃虧的是江西、山西與遼寧三個省份。東三省中,遼寧的經濟發展態勢最差,人口最多,但獲得的撥款量卻最少;山西經濟也差不多是負增長,但獲得的撥款量卻十分靠後。當然,山西與遼寧畢竟還算富過,江西卻一直是落後地區,在中部六省中,江西的經濟發展水平一直倒數第一,但無論是撥款總量,還是人均撥款量,都少於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河南、湖南、湖北與安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系龍鳳錦鯉有什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