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迷、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應該算得上是對數學與生活的關係的完美闡述了吧!新課程標程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不僅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而且還要激發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做到學以致用,進一步體會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一、創設生活情景,培養濃厚的興趣,激發探索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資訊。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從古時候的大馬車,秦朝兵馬俑中的戰車,近代的木輪車,現代的各種各樣的火車、貨車乃至豪華轎車,找到許多圖片,讓學生從外形上比較感知人類的進步、文化的發展等。但無論哪一個朝代、哪一種作用、哪一種形狀的車,車輪都是永遠沒有改變的圓形。為什麼呢?問題一提出,同學們就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各抒己見,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從而使學生對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圓性質的心理傾向,因而效果很好。既然數學來源於生活,那麼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就應該密切聯絡生活、貼近生活,合理組織教材,充分挖掘潛在的生活素材,找準每節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調動學生生活中的經驗,使之產生美感,培養濃厚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積極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二、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數學是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運用數學的能力是未來公民應當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新課標指出:“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用數學的意識。”我認為,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1、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這些數學知識,而是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瞭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範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如:在進行“平面鑲嵌”的概念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生活中所見到的“瓷磚鋪設”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爭先恐後的說出家庭鋪的地板磚、街道上鋪的彩磚、浴室裡的牆磚……我又接著問學生:“你知道工人師傅在鋪時是遵循什麼規則嗎?”從而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出“平面鑲嵌”的概念,這不僅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學生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都大有裨益。
2、精心設計練習,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
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責任是盡其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絡生活實際理解並掌握知識,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學以致用,應用所學的知識去發現、分析、直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是最終的目標。數學源於生活,更應應用於生活。如:在“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中,為了鞏固新知,我們精心設計了以下習題:一所學校在直線l上的A點處,在直線l上離學校A處180米的B處有一條公路m與直線l相交成30°,一拖拉機在公路上行駛,已知拖拉機行駛時周圍100米的圓形區域內會受到噪音影響。⑴請問學校是否會受到該拖拉機噪音影響?並說明理由。⑵如果你是該學校中的一名學生,你會有何想法?這樣一來,能使新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對點與圓的位置關係進一步理解與掌握,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並能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與快樂,同時又能讓學生感受到拖拉機等的噪音對人們的危害,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是運用數學能力的關鍵一步。如:“一次函式的應用”中有例題:A城有肥料200噸,B城有肥料300噸,現要把這些肥料全部運往C、D兩鄉。從A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是20元/噸和25元/噸,從B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為15元/噸和24元/噸,現C鄉需要肥料240噸,D鄉需要肥料260噸,怎樣呼叫總運費最少?在教學時,我首先設計了幾個問題:⑴影響總運費的變數有哪些?⑵由A、B城分別運往C、D兩鄉的肥料量共有幾個量?⑶這些量之間有什麼關係?解決這三個問題後引導學生建立總運費與其中一條運輸路線上的肥料運送數量之間的函式關係模型,從而利用函式的最值來解決問題。其實,在解應用題時,特別是解綜合性比較強的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建構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對選編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保險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透過建模訓練,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中的定義、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從現實世界中經過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數學模型,與現實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並且可以反過來應用於現實世界解決各類實際問題。
4、拓展生活實踐,為學生打造運用數學知識的平臺
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要堅持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且反過來又應用、服務於生活,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興趣化、生活化,為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實踐中學到的知識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願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實施了這樣的實踐活動——看一看,誰從生活中發現的軸對稱圖形的例項多。這樣一來,彙報課上爭先恐後的情形別提有多熱鬧了。再如,在教學“用扇形圖描述資料”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實踐性”作業:請大家課後設法蒐集一下中國2006年經濟普查資料,製成一張扇形統計圖,並讀圖分析一下中國新時期在發展經濟上又取得了哪些成就?這樣一來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增強了他們實踐操作能力,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的中間,從而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培養他們認真觀察並自覺的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動性。
5、鼓勵學生留意生活中的數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知識。只要你留意,你就能發現.比如:增長率、企業成本與利潤的核算、市場調查與分析、比賽場次安排等等,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並明確數學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更好的適應生活,有效的進行表達和交流。作為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的去發現,善於提出生活中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會感覺到知識的樂趣,想去發現、去創造,產生迫切學習知識的願望。
總而言之,數學應用的基本素質,是未來任何一層次的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作為現在的學生對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視和關注,都將對他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為此,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將數學知識的學習置於學生生活的大課堂中,無論是課前,還是課中,乃至課後都應緊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讓學生人人都能樂於學數學,會學數學,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數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迷、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應該算得上是對數學與生活的關係的完美闡述了吧!新課程標程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不僅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而且還要激發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做到學以致用,進一步體會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一、創設生活情景,培養濃厚的興趣,激發探索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資訊。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從古時候的大馬車,秦朝兵馬俑中的戰車,近代的木輪車,現代的各種各樣的火車、貨車乃至豪華轎車,找到許多圖片,讓學生從外形上比較感知人類的進步、文化的發展等。但無論哪一個朝代、哪一種作用、哪一種形狀的車,車輪都是永遠沒有改變的圓形。為什麼呢?問題一提出,同學們就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各抒己見,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從而使學生對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圓性質的心理傾向,因而效果很好。既然數學來源於生活,那麼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就應該密切聯絡生活、貼近生活,合理組織教材,充分挖掘潛在的生活素材,找準每節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調動學生生活中的經驗,使之產生美感,培養濃厚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積極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二、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數學是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運用數學的能力是未來公民應當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新課標指出:“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用數學的意識。”我認為,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1、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這些數學知識,而是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瞭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範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如:在進行“平面鑲嵌”的概念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生活中所見到的“瓷磚鋪設”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爭先恐後的說出家庭鋪的地板磚、街道上鋪的彩磚、浴室裡的牆磚……我又接著問學生:“你知道工人師傅在鋪時是遵循什麼規則嗎?”從而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出“平面鑲嵌”的概念,這不僅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學生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都大有裨益。
2、精心設計練習,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
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責任是盡其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絡生活實際理解並掌握知識,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學以致用,應用所學的知識去發現、分析、直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是最終的目標。數學源於生活,更應應用於生活。如:在“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中,為了鞏固新知,我們精心設計了以下習題:一所學校在直線l上的A點處,在直線l上離學校A處180米的B處有一條公路m與直線l相交成30°,一拖拉機在公路上行駛,已知拖拉機行駛時周圍100米的圓形區域內會受到噪音影響。⑴請問學校是否會受到該拖拉機噪音影響?並說明理由。⑵如果你是該學校中的一名學生,你會有何想法?這樣一來,能使新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對點與圓的位置關係進一步理解與掌握,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並能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與快樂,同時又能讓學生感受到拖拉機等的噪音對人們的危害,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是運用數學能力的關鍵一步。如:“一次函式的應用”中有例題:A城有肥料200噸,B城有肥料300噸,現要把這些肥料全部運往C、D兩鄉。從A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是20元/噸和25元/噸,從B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為15元/噸和24元/噸,現C鄉需要肥料240噸,D鄉需要肥料260噸,怎樣呼叫總運費最少?在教學時,我首先設計了幾個問題:⑴影響總運費的變數有哪些?⑵由A、B城分別運往C、D兩鄉的肥料量共有幾個量?⑶這些量之間有什麼關係?解決這三個問題後引導學生建立總運費與其中一條運輸路線上的肥料運送數量之間的函式關係模型,從而利用函式的最值來解決問題。其實,在解應用題時,特別是解綜合性比較強的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建構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對選編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保險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透過建模訓練,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中的定義、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從現實世界中經過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數學模型,與現實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並且可以反過來應用於現實世界解決各類實際問題。
4、拓展生活實踐,為學生打造運用數學知識的平臺
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要堅持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且反過來又應用、服務於生活,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興趣化、生活化,為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實踐中學到的知識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願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實施了這樣的實踐活動——看一看,誰從生活中發現的軸對稱圖形的例項多。這樣一來,彙報課上爭先恐後的情形別提有多熱鬧了。再如,在教學“用扇形圖描述資料”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實踐性”作業:請大家課後設法蒐集一下中國2006年經濟普查資料,製成一張扇形統計圖,並讀圖分析一下中國新時期在發展經濟上又取得了哪些成就?這樣一來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增強了他們實踐操作能力,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的中間,從而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培養他們認真觀察並自覺的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動性。
5、鼓勵學生留意生活中的數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知識。只要你留意,你就能發現.比如:增長率、企業成本與利潤的核算、市場調查與分析、比賽場次安排等等,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並明確數學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更好的適應生活,有效的進行表達和交流。作為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的去發現,善於提出生活中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會感覺到知識的樂趣,想去發現、去創造,產生迫切學習知識的願望。
總而言之,數學應用的基本素質,是未來任何一層次的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作為現在的學生對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視和關注,都將對他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為此,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將數學知識的學習置於學生生活的大課堂中,無論是課前,還是課中,乃至課後都應緊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讓學生人人都能樂於學數學,會學數學,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