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事天地

    (約翰·伯伊德,大佬鎮樓)

    “能量機動”理論的實質形成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由約翰·伯伊德為核心設立。所以說二戰時期確立的,並不準確。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可以參考我之前回答的《戰鬥機黑手黨的理論是對二戰美國空軍BZ作戰一擊脫離戰術的反動嗎?究竟誰對誰錯?》一文中的解釋。

    這個問題的核心還是在於“能量機動”理論是否還可以用在現代空戰中,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需要新增諸多的限制條件。首先,需要把雙方的空戰條件拉到相同水平線上,才能進入到能量空戰領域。這個條件本身就艱難達成,畢竟在五代機時代,雙方都是在體系作戰下參戰。

    (隨手找了張二戰包線圖 能量機動的核心 還是把機動指標化)我們假設,在中距離雙方都沒有辦法首先發射空空導彈,或者是發射的空空導彈都全部射丟,這才會進入到能量機動的狗鬥範疇內。此時戰機的機動性只能在電光火石之間給予飛行員比較好的機頭指向能力,或者多一次的逃逸機會。僅此而已,在近距離上想要干擾紅外凝視的成像空空導彈,難度已經是指數倍上升了。對比空空導彈多達70g以上的過載能力,人能抗住的是在太有限了。這時候再強調什麼能量機動,全部等同於給空空導彈送肉。

    (五代機具備壓倒性的空戰優勢 這點毋庸置疑)不過,這隻能是不到1分鐘之內的事情,前面5分鐘的事情才是關鍵。如何讓對手電磁致盲,干擾對手中距導彈的發揮作用,這些只有大國空軍才能完成,而五代機對三、四代機碾壓優勢已經足以擺平未來可能看得到90%的空中遭遇戰場景。所以,能量機動理論留下的體系發展架構還可以讓我們繼續研究,但本身只能是空戰中單一科目的參考,僅僅是參考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龍蝦用活水能養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