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婦女在懷孕期,尤其是在將分娩前,由於內分泌因素的影響,使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軟骨及韌帶變鬆軟。在分娩時恥骨聯合及兩側骶髂關節均出現輕度分離,使骨盆發生短暫性擴大,有利於胎兒的娩出。產婦大都在分娩後黃體素分泌恢復正常,鬆弛的韌帶及軟骨也隨之恢復正常。可在0.05%-0.1%的產婦中,因內分泌(黃體素)分泌過多,致使韌帶過度鬆弛,產時兩側骶髂關節及恥骨聯合易發生分離。產程過長,胎兒過大,產時用力不當或姿勢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多種因素,造成產時或產後骨盆收縮力平衡失調,有可能使骶髂關節軟骨面發生錯位。因骶髂關節的關節面粗糙,在形態上變化較多,易發生關節細微錯位。由於上述因素,造成產後骶髂關節錯位,致使恥骨聯合面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經過一段時間未能自行回覆,症狀加劇者,就形成了產後恥骨聯合分離症。
患者俯臥,術者站於患側,在骶髂及腰臀部用袞法治療,配合按、揉八髎、環跳、大腸俞、關元俞等穴,以及下肢後伸的被動運動,手法宜輕柔。
繼而患者取仰臥位,術者立於患側(以右側為例);用右腋夾住患者右足踝部,右肘屈曲位,以前臂背側托住患者小腿後面,左手搭於患肢膝關節的前側,以右手搭於左側前臂中1/3處,此時用力夾持患肢,向下牽引1-2分鐘。
患者再取健側臥位,健側下肢伸直,患側屈髖屈膝;術者站於前面,一手按住患者肩前部向後固定其軀體,另一手按住患側髖部,向前推動至最大限度,使扭轉的作用力集中在骶髂部,然後兩手同時對稱用力斜扳。
患者再取仰臥位,術者站於患側,一手托住患肢小腿後側;另一手扶住患側髖部,使髖膝屈曲至最大限度,然後在屈髖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的動作。
患者再取健側臥位,健側下肢伸直,患肢膝部置於90°屈曲位。術者站於身後,一手向前抵住患者骶髂關節,一手握住患肢踝上部,向後拉至最大限度,然後兩手作相反方向推拉。
患者再俯臥,術者站於患側,一手向下壓住患側骶髂部,一手托住患肢膝前部,兩手對向用力,使下肢後伸至最大限度,然後兩手同時作相反方向的驟然扳動,常可聽到關節復位的彈響聲;再在骶髂部用按、揉、彈、撥等手法理筋,然後擦患側骶髂部。
如果31周出現恥骨聯合分離會讓你上床,下床的時候感到非常難受。有些產婦,31周的時候痛得很厲害,後面反而好了。也有些人越到後面越厲害,如果到了38周更厲害了就需要開刀了,如果到了後面好一點了就不需要開刀了。具體根據以後的情況定論。
許多懷孕的婦女會抱怨恥骨附近疼痛,但在就診時往往被告知這是妊娠伴隨的不適症狀之一,是微不足道而必須忍受的,有的甚至以此來作為剖腹產的理由。究竟,恥骨疼痛的原因為何?有什麼方法可以減輕它的不適?
在懷孕的時候,弛緩素和黃體素這兩種荷爾蒙可以鞤助韌帶鬆弛,而使得骨盆的伸縮性變大,給予胎兒更多的成長空間,並有利於分娩之進行,因此恥骨聯合分離,幾乎發生在所有妊娠的婦女。但在有些產婦,可能由於上述荷爾蒙的分泌過多;或韌帶對荷爾蒙的敏感度太高,使得這個區域非常的鬆弛;或因骨盆的排列有問題,讓這個關節處承受了較多的壓力,而導致了恥骨聯合過度分離的發生。
根據文獻的統計,一個未懷孕的婦女,其兩片恥骨間的正常距離為4~5mm,一旦懷孕,荷爾蒙會使兩者間的距離至少增加2~3mm,因此若恥骨間寬度在9mm以下,在妊娠的情況下是屬於正常的範圍,通常沒有症狀,即便有疼痛也較為不明顯;一旦兩者之間的距離超過4~5mm以上,則屬於恥骨聯合過度分離,就會引起較厲害的疼痛。
【醫學小辭典】 恥骨聯合
骨盆是一種圓形的骨頭,從兩側至前面中央會合,而這個前端中央的部分就叫做恥骨。恥骨是兩片骨頭,中間有空隙而非緊靠在一起,而是靠幾個韌帶構成的纖維軟骨性的組織聯接起來,這個區域就叫恥骨聯合。
診斷與機率
懷孕中,分娩時或生產後都有可能會發生恥骨聯合的過度分離,其機率的報導從1/300到1/30,000均有,與病人的體型無關。診斷方面主要是依據臨床症狀而來,而一些影像學的檢查,例如骨盆腔的X光攝影(生產後),超音波檢查(懷孕中),或核磁共振的掃描,可以做為輔助性的診斷工具。
妊娠12周即可能產生不適
恥骨聯合分離的症狀差異很大,但一般而言,均有實質上的恥骨疼痛。
疼痛程度
1.其疼痛可延伸到兩側股骨轉子,使髖關節無法內收及外展,或造成下背疼痛。
2.任何抬腳或使兩腿分離的動作都會引起特別的疼痛。
3.有的孕婦甚至從床上起身或在床上轉個身都會相當的困難,很多的動作都會變成非常困難去完成。
4.許多孕婦同時會抱怨有坐骨神經的疼痛,走起路來骨盆會卡搭地響,造成搖搖擺擺的步伐。
5.嚴重的甚至伴隨著膀胱功能的障礙及大便失禁的情形。
而這些症狀,從妊娠12周起就有可能會發生。
小心6大危險因素
造成恥骨聯合分離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很確定,但有一些危險因素可能與它有關。
1. 多胎。
2. 曾生過過大之胎兒。
3. 關節之前即有存在之問題。
4. 以前就有恥骨痛或背痛。
5. 因車禍等原因導致之骨盆骨折。
6. 產鉗之使用等都曾被提出。
此外,恥骨聯合分離若是因骨盆排列不正常而來,則常會伴隨有胎位不正,枕後位,斜頭產式或複合產式。
恥骨痛的生產5大注意事項
在生產的方式上,除非妊娠婦女有嚴重的恥骨聯合過度分離且非常的疼痛,可以考慮採取選擇性的剖腹產外,一般還是以自然生產為主,但是在生產的過程中,有幾點必須要特別注意的:
1. 事先告知病情:需要確定醫護人員均知道恥骨聯合分離的資訊,怎麼樣的動作會傷害到你。
2. 避免採馬鐙狀生產:需要特別小心生產的姿式,避免一般所採用的馬鐙狀方法。
3. 避免介入性分娩:避免平時最常使用的一些介入性分娩方法,因為它們常造成恥骨聯合處的傷害。
4. 避免麻醉:避免接受硬膜外的麻醉,因為它常和更嚴重的傷害有關。
5. 兩腳勿過度張開:任何常規的操作,兩腳均不能張的太開。
一般而言,此類病人的預後均非常的良好,但有少數人其恥骨聯合分離的原因,是因為骨盆排列的錯誤,而非單純因對荷爾蒙的敏感的,則此疼痛可能會持續。大部分的婦女在下一胎懷孕時,恥骨聯合分離的現象會再發生,但通常都不會比第一胎厲害,哺餵母乳所產生的荷爾蒙變化,亦不會造成產後的恥骨疼痛,孕婦不必過度擔心。
【13種方法減輕恥骨疼痛】
一般而言,恥骨聯合分離所造成的骨盆腔不舒服,大部分在幾周內就會明顯改善,以下有13種方法,可以減輕這個結構變化所帶來的不適。
1. 睡覺時放置枕頭於兩腿間。
2. 在床上移動腳和臀部時,應該平行或對稱的行動。
3. 使用水床可能有幫忙。
4. 游泳可以幫忙減輕關節的壓力。
5. 站立時兩腿要對稱性的站著。
6. 避免跨坐。
7. 儘量坐著穿衣。
8. 放置冰袋於恥骨區。
9. 慢速移動。
10. 骨盆腹帶的使用。
11. 坐著時背後放置腰枕。
12. 下背接受按摩。
13. 避擴音重物。
臨床治療方法
在治療方面,一般對於孕婦均採保守療法,主要是在減輕病人因恥骨聯合分離所產生的疼痛。
當婦女在懷孕期,尤其是在將分娩前,由於內分泌因素的影響,使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軟骨及韌帶變鬆軟。在分娩時恥骨聯合及兩側骶髂關節均出現輕度分離,使骨盆發生短暫性擴大,有利於胎兒的娩出。產婦大都在分娩後黃體素分泌恢復正常,鬆弛的韌帶及軟骨也隨之恢復正常。可在0.05%-0.1%的產婦中,因內分泌(黃體素)分泌過多,致使韌帶過度鬆弛,產時兩側骶髂關節及恥骨聯合易發生分離。產程過長,胎兒過大,產時用力不當或姿勢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多種因素,造成產時或產後骨盆收縮力平衡失調,有可能使骶髂關節軟骨面發生錯位。因骶髂關節的關節面粗糙,在形態上變化較多,易發生關節細微錯位。由於上述因素,造成產後骶髂關節錯位,致使恥骨聯合面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經過一段時間未能自行回覆,症狀加劇者,就形成了產後恥骨聯合分離症。
患者俯臥,術者站於患側,在骶髂及腰臀部用袞法治療,配合按、揉八髎、環跳、大腸俞、關元俞等穴,以及下肢後伸的被動運動,手法宜輕柔。
繼而患者取仰臥位,術者立於患側(以右側為例);用右腋夾住患者右足踝部,右肘屈曲位,以前臂背側托住患者小腿後面,左手搭於患肢膝關節的前側,以右手搭於左側前臂中1/3處,此時用力夾持患肢,向下牽引1-2分鐘。
患者再取健側臥位,健側下肢伸直,患側屈髖屈膝;術者站於前面,一手按住患者肩前部向後固定其軀體,另一手按住患側髖部,向前推動至最大限度,使扭轉的作用力集中在骶髂部,然後兩手同時對稱用力斜扳。
患者再取仰臥位,術者站於患側,一手托住患肢小腿後側;另一手扶住患側髖部,使髖膝屈曲至最大限度,然後在屈髖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的動作。
患者再取健側臥位,健側下肢伸直,患肢膝部置於90°屈曲位。術者站於身後,一手向前抵住患者骶髂關節,一手握住患肢踝上部,向後拉至最大限度,然後兩手作相反方向推拉。
患者再俯臥,術者站於患側,一手向下壓住患側骶髂部,一手托住患肢膝前部,兩手對向用力,使下肢後伸至最大限度,然後兩手同時作相反方向的驟然扳動,常可聽到關節復位的彈響聲;再在骶髂部用按、揉、彈、撥等手法理筋,然後擦患側骶髂部。
如果31周出現恥骨聯合分離會讓你上床,下床的時候感到非常難受。有些產婦,31周的時候痛得很厲害,後面反而好了。也有些人越到後面越厲害,如果到了38周更厲害了就需要開刀了,如果到了後面好一點了就不需要開刀了。具體根據以後的情況定論。
許多懷孕的婦女會抱怨恥骨附近疼痛,但在就診時往往被告知這是妊娠伴隨的不適症狀之一,是微不足道而必須忍受的,有的甚至以此來作為剖腹產的理由。究竟,恥骨疼痛的原因為何?有什麼方法可以減輕它的不適?
在懷孕的時候,弛緩素和黃體素這兩種荷爾蒙可以鞤助韌帶鬆弛,而使得骨盆的伸縮性變大,給予胎兒更多的成長空間,並有利於分娩之進行,因此恥骨聯合分離,幾乎發生在所有妊娠的婦女。但在有些產婦,可能由於上述荷爾蒙的分泌過多;或韌帶對荷爾蒙的敏感度太高,使得這個區域非常的鬆弛;或因骨盆的排列有問題,讓這個關節處承受了較多的壓力,而導致了恥骨聯合過度分離的發生。
根據文獻的統計,一個未懷孕的婦女,其兩片恥骨間的正常距離為4~5mm,一旦懷孕,荷爾蒙會使兩者間的距離至少增加2~3mm,因此若恥骨間寬度在9mm以下,在妊娠的情況下是屬於正常的範圍,通常沒有症狀,即便有疼痛也較為不明顯;一旦兩者之間的距離超過4~5mm以上,則屬於恥骨聯合過度分離,就會引起較厲害的疼痛。
【醫學小辭典】 恥骨聯合
骨盆是一種圓形的骨頭,從兩側至前面中央會合,而這個前端中央的部分就叫做恥骨。恥骨是兩片骨頭,中間有空隙而非緊靠在一起,而是靠幾個韌帶構成的纖維軟骨性的組織聯接起來,這個區域就叫恥骨聯合。
診斷與機率
懷孕中,分娩時或生產後都有可能會發生恥骨聯合的過度分離,其機率的報導從1/300到1/30,000均有,與病人的體型無關。診斷方面主要是依據臨床症狀而來,而一些影像學的檢查,例如骨盆腔的X光攝影(生產後),超音波檢查(懷孕中),或核磁共振的掃描,可以做為輔助性的診斷工具。
妊娠12周即可能產生不適
恥骨聯合分離的症狀差異很大,但一般而言,均有實質上的恥骨疼痛。
疼痛程度
1.其疼痛可延伸到兩側股骨轉子,使髖關節無法內收及外展,或造成下背疼痛。
2.任何抬腳或使兩腿分離的動作都會引起特別的疼痛。
3.有的孕婦甚至從床上起身或在床上轉個身都會相當的困難,很多的動作都會變成非常困難去完成。
4.許多孕婦同時會抱怨有坐骨神經的疼痛,走起路來骨盆會卡搭地響,造成搖搖擺擺的步伐。
5.嚴重的甚至伴隨著膀胱功能的障礙及大便失禁的情形。
而這些症狀,從妊娠12周起就有可能會發生。
小心6大危險因素
造成恥骨聯合分離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很確定,但有一些危險因素可能與它有關。
1. 多胎。
2. 曾生過過大之胎兒。
3. 關節之前即有存在之問題。
4. 以前就有恥骨痛或背痛。
5. 因車禍等原因導致之骨盆骨折。
6. 產鉗之使用等都曾被提出。
此外,恥骨聯合分離若是因骨盆排列不正常而來,則常會伴隨有胎位不正,枕後位,斜頭產式或複合產式。
恥骨痛的生產5大注意事項
在生產的方式上,除非妊娠婦女有嚴重的恥骨聯合過度分離且非常的疼痛,可以考慮採取選擇性的剖腹產外,一般還是以自然生產為主,但是在生產的過程中,有幾點必須要特別注意的:
1. 事先告知病情:需要確定醫護人員均知道恥骨聯合分離的資訊,怎麼樣的動作會傷害到你。
2. 避免採馬鐙狀生產:需要特別小心生產的姿式,避免一般所採用的馬鐙狀方法。
3. 避免介入性分娩:避免平時最常使用的一些介入性分娩方法,因為它們常造成恥骨聯合處的傷害。
4. 避免麻醉:避免接受硬膜外的麻醉,因為它常和更嚴重的傷害有關。
5. 兩腳勿過度張開:任何常規的操作,兩腳均不能張的太開。
一般而言,此類病人的預後均非常的良好,但有少數人其恥骨聯合分離的原因,是因為骨盆排列的錯誤,而非單純因對荷爾蒙的敏感的,則此疼痛可能會持續。大部分的婦女在下一胎懷孕時,恥骨聯合分離的現象會再發生,但通常都不會比第一胎厲害,哺餵母乳所產生的荷爾蒙變化,亦不會造成產後的恥骨疼痛,孕婦不必過度擔心。
【13種方法減輕恥骨疼痛】
一般而言,恥骨聯合分離所造成的骨盆腔不舒服,大部分在幾周內就會明顯改善,以下有13種方法,可以減輕這個結構變化所帶來的不適。
1. 睡覺時放置枕頭於兩腿間。
2. 在床上移動腳和臀部時,應該平行或對稱的行動。
3. 使用水床可能有幫忙。
4. 游泳可以幫忙減輕關節的壓力。
5. 站立時兩腿要對稱性的站著。
6. 避免跨坐。
7. 儘量坐著穿衣。
8. 放置冰袋於恥骨區。
9. 慢速移動。
10. 骨盆腹帶的使用。
11. 坐著時背後放置腰枕。
12. 下背接受按摩。
13. 避擴音重物。
臨床治療方法
在治療方面,一般對於孕婦均採保守療法,主要是在減輕病人因恥骨聯合分離所產生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