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疾控工作者

    血常規是醫院最常見的輔助檢查專案,無論是住院病例檢查,還是日常的體檢,血常規都是必檢查專案,我們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遇到血常規的化驗。拿到血常規的化驗單,作為普通人很難看懂其中代表的含義,那麼血常規化驗單就包括哪些內容?各化驗專案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下面就簡單做一下介紹。

    現在機器自動檢測打出的化驗單內容很多,其實臨床上我們只需關注其中的部分專案就行了,這些專案包括了白細胞數量(WBC)和分類;紅細胞數量(RBC)、血紅蛋白含量(Hb);血小板數量(PLT)。各項指標所代表的意義是:白細胞計數 正常值為4-10×10^9/L,新生兒1.5-2.0×10^9/L。白細胞數量升高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多提示有細菌感染、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多見於百日咳、病毒感染、寄生蟲病;白細胞計數減少常見於病毒感染、傷寒、副傷寒、瘧疾、嚴重敗血症、藥物和射線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等;嗜酸細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蟲感染和過敏反應。

    紅細胞計數正常值是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兒6.0-7.0×10^12/L。嚴重脫水和缺氧可使紅細胞計數升高,如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小於正常值見於貧血、出血。血紅蛋白濃度正常值是: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兒 170-200 g/L。血紅蛋白濃度減少臨床可診斷為貧血。

    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值是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兒100-300×10^9/L。臨床上血小板計數減少較血小板計數增高臨床意義大,可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等。

  • 2 # 良醫濟世

    血常規是我們去醫院就診時最常見的檢查。一般去醫院呼吸內科,血液內科就診或住院檢查中醫生都會開具血常規檢查單,目的就是要透過血常規的檢查結果來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根據血常規檢查報告單中的相關指標來分析病因,輔助診斷,進而指導下一步診治方案的制定。

    早年間,血常規只能用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專案少,耗時長。現在醫院基本配備了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因此血常規的檢測專案更加全面,而且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現在您去醫院化驗血常規時,檢測專案會包括:

    血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及其相關的計算引數)白細胞分類(五分類白細胞百分率及絕對值)血紅蛋白濃度及其相關的計算引數紅細胞分佈寬度血小板分佈寬度網織紅細胞計數等。

    雖然自動化儀器的使用已成為血常規化驗的主力,但仍然無法完全替代顯微鏡下對細胞形態的觀察。如果遇到儀器提示異常細胞或細胞分佈異常時,仍然要以鏡下觀察結果為準。

    在瞭解了血常規化驗的內容和意義之後,去醫院相關科室就診時您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積極耐心的配合醫生的診療措施。

  • 3 # 小海檢驗

    無論是生病住院,還是健康體檢,血常規幾乎是必查的專案,一張小小的化驗單卻包含了很多的資訊,但是很多人拿到化驗單,卻一臉茫然,那麼血常規出現異常,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呢?

    血常規是透過血細胞數量變化和形態結構來判斷身體狀況及疾病的,血常規檢查通常包括紅細胞系統(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系統(白細胞計數WBC、白細胞分類計數)血小板系統(血小板計數PLT)等。其中以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診斷價值,是確定病因、療效觀察、用藥或停藥、疾病加重或痊癒的常用指標。

    一、 紅細胞計數(RBC):指單位體積中所含有的紅細胞數目。

    正常範圍:

    新生兒:(6.0~7.0)×1012/L

    兒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臨床意義:

    ⑵減少:①妊娠、嬰兒生長髮育期(造血原料不足)②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

    2.病理變化:⑴增多:①嘔吐、嚴重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血液濃縮),②肺氣腫、肺心病腫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二、血紅蛋白(Hb):是紅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承擔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正常範圍:

    男性120~17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兒170~200g/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Hb)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紅細胞基本相同,但血紅蛋白更能反應貧血程度,貧血程度可分為:1.輕度貧血:Hb低於正常值下限,>90g/L,2.中度貧血:Hb在60~90g/L,3.重度貧血:Hb在60~60g/L,4.極重度貧血:Hb在30g/L以下。

    三、白細胞計數(WBC):指單位體積中所含有的白細胞數目。

    正常範圍:

    成人(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臨床意義:

    1.生理性變化:增多:①新生兒、劇烈運動、妊娠、情緒激動,

    四、白細胞分類計數(DC)指各類白細胞分別計數並計算的比值或百分比。

    正常範圍:

    中性粒細胞(Neu):(2.00~7.00)×109/L或50%~70%

    嗜酸性粒細胞(Eos):(0.02~0.50)×109/L或0.5%~5%

    嗜鹼性粒細胞(Bas):(0.00~0.10)×109/L或0~1%

    淋巴細胞(Lym):(0.80~4.00)×109/L或20%~40%

    單核細胞(Mon):(0.12~1.00)×109/L或3%~10%

    臨床意義:

    1.中性粒細胞:因中性粒細胞佔白細胞總數的50%~70%,所以其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白細胞計數基本一致,

    2.嗜酸性粒細胞:⑴增多見於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面板病、腫瘤、血液病和脾切除後,

    ⑵減少見於手術和燒傷患者的觀察及預後、傷寒和副傷寒,

    3.嗜鹼性粒細胞:⑴增多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

    ⑵減少見於速發性過敏反應、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過量等,

    4.淋巴細胞:⑴增多見於急性傳染病、結核、腎移植後、白血病等,

    ⑵減少見於嚴重化膿性感染、傳染病急性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接觸放射線等,

    5.單核細胞:⑴生理性增多見於出生後2周內的嬰兒生理性增多、兒童較成人稍多、妊娠時生理性增多,

    ⑵病理性增多見某些感染和急性感染恢復期、活動性肺結核、單核細胞白血病等,

    五、血小板計算(PLT)指單位體積中所含有的血小板數目。

    正常範圍:

    (100~300)×109/L

    臨床意義:

    1.血小板計數增多見於大出血和手術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等,

    2.血小板計數減少見於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戰爭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