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迎接鼠寶寶

    小腿骨折又可以稱為脛腓骨骨折。發生了脛腓骨骨折後,要想恢復的快,應該在最佳的時間得到最佳、正確的治療方法,骨折就會恢復的快。如果在臨床上發生了脛腓骨骨折後,病人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不能自行對傷處進行按摩、揉搓,以免加重骨折的移位,加重周圍軟組織的合併損傷。到醫院後,在專業的骨科醫生檢查下,再配合拍攝小腿的X光片、CT片或者核磁共振片等,做出明確診斷,然後給予相應的治療。如果骨折輕微,可以採取保守治療,給予手法復位、小夾板或者支具固定等。如果骨折較重,可以考慮手術治療,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等。

  • 2 #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小腿有兩根重要的骨頭,一根是脛骨,一根是腓骨,小腿骨折根據骨骼損傷的位置可以分為脛骨骨折、腓骨骨折或者脛腓骨雙摺;而不同骨折又可以分為多種骨折方式,比如閉合骨折、開放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等等,這又可以分為是否有血管損傷、是否有筋膜室綜合徵等併發症,所以不明確的說明具體骨折情況很難說怎麼能恢復好!我們估且將問題設定為:“小腿脛腓骨雙摺,做了鋼板內固定手術後,怎麼能恢復好一些?”這樣可以說的更全面一些!手術早期如何加速恢復

    第一,無論手術與否,骨折早期患者都要面臨疼痛的問題,現在有江湖傳說認為吃鎮痛藥對影響骨折的癒合,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理念。一般的鎮痛藥主要是透過抑制中樞的疼痛閥門或者透過控制炎症來減輕疼痛,常見的如舒爾芬和洛索洛芬就是這兩類藥物的代表,這兩類藥物副作用主要是成癮性和對胃粘膜的損傷,並不會對癒合造成任何影響。所以骨折的病人,該吃鎮痛藥就吃,不要因為疼痛影響了休息、睡眠和飲食。(舒爾芬不要超過三盒,洛索洛芬之類藥物注意有胃潰瘍或者心臟支架患者忌用)

    第二,腫脹。無論手術與否,骨折都會導致折端的出血、軟組織的撕裂,所以腫脹是非常正常的,尤其在受傷以後的72小時以內,腫脹更會是明顯的加重,達到峰值。作為小腿還有一點特殊情況,就是小腿是雙骨結構,小腿周邊的肌肉包圍著緊密的筋膜,我們稱為筋膜室!

    骨折後軟組織會明顯的腫脹,但是筋膜並不會發生明顯的腫脹,所以當軟組織以及肌肉腫脹特別嚴重的時候,會因為筋膜的限制導致肌肉內的血管出現閉塞,當肌肉缺血以後,反而會加重腫脹,最終誘發肌肉的壞死,我們稱之為骨筋膜室綜合症。這種問題多發在雙骨骼部位,比如前臂和小腿。

    所以小腿骨折以後控制腫脹特別重要!首先一定要做冰敷,受傷後越早做收益越高,冰敷可以很好的消除軟組織的腫脹,減輕患者的疼痛。建議一定要採取冰水混合物,這樣它的溫度是恆定的零度,不會凍傷面板。在受傷以後的72小時內,24小時內要每天隔一小時冰敷20分鐘,48~72小時這段時間要根據腫脹的情況,適當的減少冷敷的次數,每天冰敷7~8次都可以。

    在這段時間還要口服邁之靈片,一次兩片一日兩次口服,這種植物種子有很好的消除腫脹的作用。這個階段如果腫脹特別明顯,可以靜脈注射甘露醇注射液,幫助減輕腫脹。

    另外還要堅持踝泵,促進下肢靜脈迴圈,幫助減輕腫脹,要求每天至少五百下左右,根據疼痛情況以及耐受程度酌情加減次數,具體的操作如下圖:

    另外抬高下肢也是促進腫脹消退非常好的一種方式,建議抬高30°左右即可,這樣可以利用重力促進腫脹的消退!

    TIP:如何發現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綜合症?小腿骨折或者術後疼痛嚴重,如果開始出現肢體遠端的麻木,就說明筋膜壓力過大,出現了神經缺血,如果活動大姆腳趾頭疼痛嚴重加重,那麼就是必須要手術治療的時機了,而且要越快越好,骨科醫生遇到這種情況,基本直接在病房開刀切開筋膜,有的老醫生甚至麻藥都不打,就為了爭取時間,因為骨筋膜室綜合症嚴重的情況會導致下肢壞死,需要截肢,所以一定要快!

    第三,是否活動的問題,需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患者做的是石膏外固定,那麼由於石膏的作用,患者是根本動不了的,那就索性躺著就可以了嗎?絕對不要這樣,因為長時間的石膏不定會導致關節的粘連,將石膏撤去以後,患者的關節將會徹底的僵硬,更無法做屈伸運動,需要特別長時間痛苦的康復過程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時候雖然膝關節不能活動,但是肌肉可以收縮,這個時候一定要做一件事兒就是:股四頭肌靜力收縮,其實就是大腿繃勁兒!

    這個動作我們要求每天做500次、1000次都可以。做這個動作不僅可以預防肌肉萎縮,同時可以使髕骨有輕微的活動,這樣就預防了關節粘連的發生。做好股四頭肌靜力收縮就為將來的康復打下了基礎!

    骨折手術的患者由於沒有石膏外固定,更是應該在早期進行關節的屈伸活動,而且要也要進行股四頭肌靜力收縮。這樣不僅會避免關節粘連、肌肉萎縮,也會為早期下地行走康復鍛鍊打下基礎!加速骨折術後的康復。

    骨折兩週到一個月期間如何恢復

    此時無論手術還是保守的,患者腫脹和疼痛應該都已經有了明顯的減輕,而且手術的患者應該已經拆除了縫線,保守治療的患者可能要繼續固定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而手術的患者由於有了堅強的內固定,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可以雙柺助力下康復行走了!

    第一,下地的早期,因為還存在對於骨折的恐懼感,建議在雙柺助力下非負重行走。具體操作大家可以看下圖:

    這樣不僅可以促進下肢的靜脈迴圈,利於骨折和全身狀態的恢復,而且還可以幫助患者儘快的從臥床當中恢復過來。

    第二,手術的患者可以根據自己恢復下地以後是否存在明顯的小腿腫脹加重,或者是下肢顏色的改變,以及是否存在疼痛來判斷自己是否可以更改行走訓練方式。如果行走以後下肢的腫脹加重不明顯,或者是疼痛並不會特別的嚴重,可以在雙柺的助力下適度了,部分負重行走。如果疼痛加重,可以延緩部分負重時機,疼痛不明顯,可以開始部分負重行走了!

    如果是保守治療的患者,在撤去石膏以後也可以按照這個原則來進行行走訓練。

    第三,當部分負重行走也可以輕鬆進行以後,就可以單拐助力行走了,具體操作如下,記得單拐要放在健側,這個很重要!

    上下樓梯的時候要像下圖操作:

    上樓梯要健側先上,之後柺杖和患肢一起跟上。

    下樓梯的時候要患肢和柺杖先下支撐好之後,健側再跟上。

    第四,這期間股四頭肌靜力收縮、踝泵以及屈伸關節活動範圍一定要堅持進行,千萬不要因為已經可以慢慢的行走了就掉以輕心,放鬆對於康復的重視。

    這裡要囉嗦一句心理的問題:如果手術做的夠好,內固定夠堅強,早期行走康復鍛鍊是非常正常的!而很多人卻仍然保持著骨折術後有臥床,三個月的理念,要先把骨頭長好再運動,這樣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是非常不值得的。不僅會帶來肌肉萎縮等問題,還會可能發生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心肺功能下降和很多的問題。很多人由於心理上的問題,擔心活動以後會導致骨折移位或者是內固定折斷,而不敢早期進行康復鍛鍊。這種情況可以理解,但是做法不對!如果患者朋友們想要早期的恢復,儘快的恢復到日常工作生活當中去,那麼就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懼感,要諮詢您的主刀醫師是否同意早期康復鍛鍊。骨折功能重建期的康復鍛鍊

    這個時期的康復反而可選項比較多,如果已經能夠自我脫拐行走,複查x線骨折癒合情況良好,可以選擇不康復,透過日常生活當中的活動來逐步恢復功能。

    如果對於身體恢復要求比較高,想要恢復以往的運動狀態,肌肉強度,這時往往是最佳的康復鍛鍊時機,在此時的康復鍛鍊,最好是要在專業的運動損傷康復師或者是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透過積極的科學有效的康復鍛鍊,恢復肌肉的力量、強度!恢復身體的本體感覺,例如平衡感等,由於過於專業,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爾蓋茨拒絕特朗普當白宮的科學顧問,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