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刺蝟易安
-
2 # 鄭捕頭
于謙小時候是不是因為學不好被老師教訓過,這我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論天分于謙是他們那一批學相聲的孩子中最突出的,多才多藝,學東西還特別快。這是曲藝團那些老師和同學們都看在眼裡,而非他這些年成名成家之後才被附和認為是這樣的。
曲藝團學員班的日子于謙是天津人,但從小在北京姥姥家長大,12歲因為喜愛曲藝,考入北京市曲藝團團帶班,在校期間得到王世臣、王長友、高鳳山、羅榮壽等相聲大家們的指導。1985年于謙進入北京市曲藝團任相聲演員,與劉穎合作演出。劉穎現在中國鐵路文工團,就是以前侯耀文任副團長和說唱團團長的那個國營團體。
北京市曲藝團團帶班是有歷史的,也推出過很多知名相聲演員,李金斗、王謙祥、李增瑞都是在團帶班參加過學習的,當然他們學習的時間比于謙和劉穎更早。于謙參加的這個班,最早說是學制三年,後來追加了兩年,一共五年時間。
進團帶班之後就算北京市曲藝團的學員。每年考試兩次,還要進行淘汰,有業務分數不高的,有生活行為不符的,還有找到另外機會另謀高就的,也就先後離開。
于謙和劉穎都屬於業務非常強的學員,而後正式進入曲藝團,他們兩人說相聲合作搭檔了十年,從1982年到1992年。兩人進學員班考試的時候認識,然後一直是搭檔,劉穎逗哏,于謙捧哏。
進入九十年代相聲非常不景氣,于謙、劉穎這樣的小字輩根本沒有機會參加演出,工資也非常低,兩人只能忙於在多部電視劇中客串小配角,比如《編輯部的故事》,于謙還參加過《小龍人》和《海馬歌舞廳》的演出。看到希望渺茫,劉穎1992年奔赴日本留學,只留下于謙在娛樂圈摸爬滾打,直到後來偶然機會遇到還沒有發跡的相聲天才郭德綱,後進入德雲社才逐漸看到相聲表演的光明前途。
那一批演員中於謙天分最高在劉穎這個老搭檔看來,于謙能有今天的成就,他根本就不奇怪。于謙從小就很優秀,老先生們和同學們都能看出來,于謙的捧哏很像捧哏大家趙世忠先生。而且於謙的藝術素養也是受到家庭影響,于謙從小受教育,寫得一手好字。
從小在那一批學相聲的孩子中,于謙就跟別人不一樣。他特別好學,學得也快,而且有天分,學完之後到他身上還就特紮實,其他人就得不停地練,不練的話就忘了。天分方面,于謙在這一批演員中“應該排第一”。
于謙遇到郭德綱是彼此的幸運,也是相聲迷的幸運如今來看,于謙在臺上最大的能力就是捧哏不撒湯不漏水,郭德綱能力那麼強,于謙還是能接得住,這就非常不容易。而且捧哏的作用之一是放大逗哏包袱的效果,這一點上于謙做得尤其出色,很多郭德綱的包袱兒其實不算特別“炸”,但經由於謙一烘托和誇張,效果就放大很多。但他又不像有些演員比如張文順那樣搶戲,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總之尺寸把握非常合適。
另外于謙輕易不露自己的才藝,最多就是唱幾句崔健,其實他的大鼓也唱得很有味道,這都與十幾歲在曲藝團學員班的學習有直接關係。
郭德綱有能耐不假,但如果不是遇到于謙,他也不會像後來這樣大放異彩。當然對於于謙來說也是如此。說相聲找到合適的搭檔非常不容易,甚至比找媳婦都難,兩人都非常幸運,當然這也是相聲迷的幸運。
-
3 # genbiyechang
于謙,寬厚敞亮,被班衙抽而打之,著實揪心,估計為先生授意而為,不可倡。在中國古時,師父懲戒學徒所為,向來平常且正確,戒尺之下不僅出人才、乃至出孝子,為主流教育觀,況且相聲傳統業界,規矩古老且森嚴,談不上法理之說,不打死即可,先生得有度。
而提問君所言為班長所為,這就值得商榷了。一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班衙何來如此權膽,非先生蠱惑豈敢為之!此先生確混賬不已有二,首先,立於謙之位,咱同一師門,你憑啥抽我,不僅不服且留下久遠的心理陰影,就班衙而論,小小年紀,哪有度的概念,失手至傷至殘算誰的,再則,揍人的刺激會使人變態,更是可怕!可見,先生此舉貽害了兩位學生,根本不配為人師表,應予以驅逐!
當然,先生也委屈得很,那個年代,本師也不懂啥子成長心理學呀!最終,不了了之,班長還是班長,于謙卻不是那個于謙了!
宣告,我是于謙的喜愛者和擁戴者之一!
-
4 # 石門紅葉滿山谷
老一輩相聲大家,大多師出有名,可謂門派森嚴,馬虎不得。
1982年,于謙進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學藝。這可能就是題主所說的“被班長抽打督促才過關”的相聲班,這一年,于謙13歲。
于謙,漢族。網上流傳他是滿族正黃旗,全是假的。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喜歡玩鳥,玩馬,玩蛐蛐,頗有旗人子弟遺風,人們豐富的聯想而己。
于謙祖籍陝西藍田,據說祖上是大戶人家,家道殷實。
于謙的特點是會玩,而且玩的有點大。據說在北京某地擁有60畝地,擴充套件為養馬場,在紫禁城邊擁有四合院,家資頗厚。
于謙是著名的玩主,極其可愛。
他的全部心思幾乎就是“玩”,說相聲也是,隨著自己的性子來,一半是為了自己開心。
他快樂單純,懂生活,愛生活,人生樂趣就是玩。
于謙颱風儒雅沉穩,自然從容,與郭德綱的嬉鬧靈動,充強扮傻相得益彰,深受現代人的喜愛。
于謙13歲在校期間隨相聲演員王世臣,羅榮壽,高風山,趙世忠學習,並最終拜師於相聲藝術家石富寬門下。
2004年,于謙正式加入德雲社,自此于謙與郭德綱成為固定搭檔。
期間,引出眾多愛恨情仇,大家自有公論。
于謙在學藝期間得益於被班長抽打這件事,也是頭一次聽說,但我想,那也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督促吧,那個時代的人,幾乎是個個認真,更何況是一班之長呢?他肩上有責任和義務。
如果沒有這件事,我想對於謙來說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他是“非著名演員”,卻是著名的玩主,玩是他的天性。也許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他那天才的捧哏才能,絕不是靠“玩”得到的,他的敏捷的反應,出色的“現掛”,絕對是後天苦練得來的。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在不為人知的舞臺下面,于謙肯定努力過,拼搏過,才練就了今天的成功。
回覆列表
第一,合理和合法是兩碼事!
只要你經歷足夠,你的身邊總有家暴的家庭,男打女,女打男都有,合法嗎?應該不合法!但你警察去管管看,“我樂意你管得著嗎?”,懟的你外焦裡嫩!
第二,雙方認同即為合理!
我有一樣東西你想要,我提條件,你接受,那麼你拿走!這就是合理!至於過不過分,是我倆的事,跟外人無關!
又回到傳統曲藝收徒模式了,無論是題中所說打罵,還是之前郭德綱堅持的“三年學徒兩年效力”!
這些東西都是你要從我這拿走東西,我提的條件!只不過你要拿走的是師父吃飯的本事而已!
你說這些東西是糟粕也好,是什麼封建殘餘也罷,人家師徒之間達成共識了就好,跟外人無關!
你要學人家的本事,人家給你立規矩,覺得不合理,你走人,師父不教,大家各自安好就行!
只要是拜師之前光明正大立的規矩,你為了學藝也咬牙接受了,那麼就要執行到底!吐口吐沫一個釘!咱不能學藝時滿口答應,學完了有這個不對,那個糟粕的貶低師父的規矩,然後自覺有理的不執行,那不叫追求自由民主,這叫不規矩不講究沒信意!
好比,古董行的規矩,你有一玩意,標價五萬,我買了,規矩就是賠賺不能找後賬!就值五塊,賠了我認;值五億,也跟你無關!
特殊行業,特殊規矩,不可能用整齊劃一的教學方式!
……
回到題目上來,就一句話,于謙去學本事,人家打罵是于謙之前就知道的規矩,就認同的方式,“外人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