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楊慎《詞品》曰:
“古今梅詞,以坡仙綠毛么鳳為第一。”
他說的,是蘇軾的《西江月 · 梅花》,也就是這一首: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在此先謝 @青楓涓生邀。本不想再答這題,因前不久已答過一道相似之題:
肖不然:蘇軾寫得最美的一首詩詞是哪首?
但想了想,“最喜歡”和“最美”,還是有區別的。蘇先生的事情,再答一百道題都不夠講,再答多一道,又何妨呢。
這次回答,就當獻給朝雲了。
此詞作於紹聖三年(1096年)。
在這一年,蘇軾的人生,發生了一起大事件。
那就是王朝雲的去世。
蘇軾一生,有過三位妻子,或者說兩位妻子。
因為朝雲自始至終,只是一個侍妾的身份而已。
第一任妻子,王弗,在二十七歲時去世,留下一個六歲的兒子蘇邁。
為她,蘇軾寫了一首著名的悼亡詩,也就是《江城子》。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蘇軾一路從京師,護送她的棺柩回到眉州。又依父親蘇洵之言,“於汝母墳塋旁葬之”,將她葬於母親墳旁。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蘇軾為她,手栽三萬棵青松。
三萬棵著實太多,或許是虛指。但我願意相信,蘇軾是真的,栽下了三萬棵青松。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蘇軾的第二任妻子。
她可能不如王弗通讀詩書,不如朝雲識他心氣,但她在窮苦的日子裡,譬如黃州歲月,也會細心地為他備好酒:
王閏之得到的,是與蘇軾同葬一穴。
王閏之去世後,蘇軾在《祭亡妻文》中寫道:
蘇軾死後,弟弟蘇轍如約將其與王閏之合葬,“惟有同穴”。
蘇軾一生中,有三個最愛的女人。在這之中,我卻別為喜愛王朝雲。
我總以為,朝雲是最懂得他的。
一個小故事,應都已有所耳聞。
“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見識’。坡亦未以為當。至朝雲,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坡捧腹大笑。讚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
我這一肚子的什麼,你們知道嗎?
只有她輕笑:你呀,你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元祐八年,蘇軾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也去世。兩年後,年歲已高的蘇軾,再次遭貶。
這次,他去的是嶺南地區的惠州。
嶺南是怎樣的地方?
“好收吾骨漳江邊。”
蘇軾在《朝雲詩序》中寫道:
動身前,蘇軾曾勸朝雲莫要跟隨自己前去,她還太年輕。
朝雲不肯,執意要求同往。
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蘇軾貶至惠州的第三年,
朝雲不幸染疾去世。
我不知,對年近六十歲的蘇軾而言,那是怎樣的一種打擊。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罹受這樣的死別,而這時,他已經六十歲。
以至於他要寫下這樣的句子:
“苗而不秀豈其天,不使童烏與我玄。
駐景恨無千歲藥,贈行惟有小乘禪。
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
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
“贈行惟有小乘禪”和“夜燈勤禮塔中仙”都很好理解。蘇與朝雲皆是禮佛之人,朝雲逝去時執他之手,口唸金剛經。他為朝雲題下的墓誌銘與楹聯,也都禪意盎然。
我耿耿於懷,不能釋懷的,是這一句:
我不知蘇子在此處,是為了對仗還是如何,為何一定要“彈指三生斷後緣”。
斷後緣,斷後緣。
不應該啊。
回到這一首詞本身。
常人所熟知的,往往是蘇軾寫給髮妻的那首《江城子》。
殊不知蘇軾也為朝雲,寫下了一首名垂千古的悼亡詩。
那就是這首《西江月 · 梅花》。
寥寥四句而已,但不忍卒讀。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如若不知內情,讀到“綠毛么鳳”四字,甚至不免發笑。
綠毛么鳳是什麼?
那是嶺南地區,特有的一種珍禽啊。
玉骨那愁瘴霧?
可最終,朝雲還是死於一場烈性傳染病。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好像斯人斯容,歷歷還在眼前。
蘇軾浩然正氣拍了人滿懷的句子,有很多,不論是“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抑或是“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都是快意之句。
獨獨這句“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豈止是正氣。
還有徹骨的淒涼。
高情已空,你不入夢。
朝雲死後,蘇軾在她墓上,築了一座六如亭。因為朝雲故去時,口唸《金剛經》中“六如”偈而逝。
六如亭的亭柱上,刻有一副蘇軾為她擬的對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惟有朝雲能識我。
她跟著他時,才十二歲。
有一個巧合,不得不提。
元豐六年,朝雲為虛歲四十八歲的蘇軾誕下一子,名為蘇遁。
第二年的七月二十八日,蘇遁病逝,死時不滿週歲。此後二人再無子嗣。
十七年後,蘇軾在同一天,也是七月二十八日,逝於常州。
蘇軾,和朝雲為他誕下的早夭的幼子,時隔十七年,在同一日去世。
她對他來說,終是最特別的吧。
她死時,他已近六十歲,垂垂老矣。從那以後,他終於是無可挽回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地,走向了人生的遲暮。
僅僅五年後,六十四歲的蘇軾終於,在常州孤獨地,孤獨地睡去。
如有興趣,可以一起探討。
明代楊慎《詞品》曰:
“古今梅詞,以坡仙綠毛么鳳為第一。”
他說的,是蘇軾的《西江月 · 梅花》,也就是這一首: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在此先謝 @青楓涓生邀。本不想再答這題,因前不久已答過一道相似之題:
肖不然:蘇軾寫得最美的一首詩詞是哪首?
但想了想,“最喜歡”和“最美”,還是有區別的。蘇先生的事情,再答一百道題都不夠講,再答多一道,又何妨呢。
這次回答,就當獻給朝雲了。
此詞作於紹聖三年(1096年)。
在這一年,蘇軾的人生,發生了一起大事件。
那就是王朝雲的去世。
蘇軾一生,有過三位妻子,或者說兩位妻子。
因為朝雲自始至終,只是一個侍妾的身份而已。
第一任妻子,王弗,在二十七歲時去世,留下一個六歲的兒子蘇邁。
為她,蘇軾寫了一首著名的悼亡詩,也就是《江城子》。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蘇軾一路從京師,護送她的棺柩回到眉州。又依父親蘇洵之言,“於汝母墳塋旁葬之”,將她葬於母親墳旁。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蘇軾為她,手栽三萬棵青松。
三萬棵著實太多,或許是虛指。但我願意相信,蘇軾是真的,栽下了三萬棵青松。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蘇軾的第二任妻子。
她可能不如王弗通讀詩書,不如朝雲識他心氣,但她在窮苦的日子裡,譬如黃州歲月,也會細心地為他備好酒:
“歸而謀諸婦。婦日: ‘ 我有斗酒, 藏之久矣, 以待子不時之須。 ’ 於是攜酒與魚, 復遊於赤壁之下。”——《後赤壁賦》王閏之得到的,是與蘇軾同葬一穴。
王閏之去世後,蘇軾在《祭亡妻文》中寫道:
“旅殯國門,我實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蘇軾死後,弟弟蘇轍如約將其與王閏之合葬,“惟有同穴”。
蘇軾一生中,有三個最愛的女人。在這之中,我卻別為喜愛王朝雲。
我總以為,朝雲是最懂得他的。
一個小故事,應都已有所耳聞。
“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見識’。坡亦未以為當。至朝雲,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坡捧腹大笑。讚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
我這一肚子的什麼,你們知道嗎?
只有她輕笑:你呀,你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元祐八年,蘇軾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也去世。兩年後,年歲已高的蘇軾,再次遭貶。
這次,他去的是嶺南地區的惠州。
嶺南是怎樣的地方?
“好收吾骨漳江邊。”
蘇軾在《朝雲詩序》中寫道:
“予家有數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雲者隨予南遷。”動身前,蘇軾曾勸朝雲莫要跟隨自己前去,她還太年輕。
朝雲不肯,執意要求同往。
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蘇軾貶至惠州的第三年,
朝雲不幸染疾去世。
我不知,對年近六十歲的蘇軾而言,那是怎樣的一種打擊。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罹受這樣的死別,而這時,他已經六十歲。
以至於他要寫下這樣的句子:
“苗而不秀豈其天,不使童烏與我玄。
駐景恨無千歲藥,贈行惟有小乘禪。
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
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
“贈行惟有小乘禪”和“夜燈勤禮塔中仙”都很好理解。蘇與朝雲皆是禮佛之人,朝雲逝去時執他之手,口唸金剛經。他為朝雲題下的墓誌銘與楹聯,也都禪意盎然。
我耿耿於懷,不能釋懷的,是這一句:
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
我不知蘇子在此處,是為了對仗還是如何,為何一定要“彈指三生斷後緣”。
斷後緣,斷後緣。
不應該啊。
回到這一首詞本身。
常人所熟知的,往往是蘇軾寫給髮妻的那首《江城子》。
殊不知蘇軾也為朝雲,寫下了一首名垂千古的悼亡詩。
那就是這首《西江月 · 梅花》。
寥寥四句而已,但不忍卒讀。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如若不知內情,讀到“綠毛么鳳”四字,甚至不免發笑。
綠毛么鳳是什麼?
那是嶺南地區,特有的一種珍禽啊。
玉骨那愁瘴霧?
可最終,朝雲還是死於一場烈性傳染病。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好像斯人斯容,歷歷還在眼前。
蘇軾浩然正氣拍了人滿懷的句子,有很多,不論是“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抑或是“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都是快意之句。
獨獨這句“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豈止是正氣。
還有徹骨的淒涼。
高情已空,你不入夢。
朝雲死後,蘇軾在她墓上,築了一座六如亭。因為朝雲故去時,口唸《金剛經》中“六如”偈而逝。
六如亭的亭柱上,刻有一副蘇軾為她擬的對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惟有朝雲能識我。
她跟著他時,才十二歲。
有一個巧合,不得不提。
元豐六年,朝雲為虛歲四十八歲的蘇軾誕下一子,名為蘇遁。
第二年的七月二十八日,蘇遁病逝,死時不滿週歲。此後二人再無子嗣。
十七年後,蘇軾在同一天,也是七月二十八日,逝於常州。
蘇軾,和朝雲為他誕下的早夭的幼子,時隔十七年,在同一日去世。
她對他來說,終是最特別的吧。
她死時,他已近六十歲,垂垂老矣。從那以後,他終於是無可挽回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地,走向了人生的遲暮。
僅僅五年後,六十四歲的蘇軾終於,在常州孤獨地,孤獨地睡去。
如有興趣,可以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