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順達c

    黃巾起義後,更是董卓之亂後,漢室名存實亡。即便不是曹操,其他軍閥也會牢牢掌握軍權。“相愛相殺”之說,是要討論誰掌握軍政大權的問題。如果讓曹操放棄軍權,別說劉協是否能保住皇位問題,命恐怕都不保。東漢經幾代宦官亂政,政權早已風雨飄搖。董卓之後,東漢朝廷已沒有了可控軍隊。不管哪個軍閥,如果真要把軍權讓與漢獻帝,原有的政治格局就得從新洗牌,人事安排必然造成新的矛盾,也還會有各種勢力爭權奪利,處於混亂。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的追隨勢力不肯讓權的原因。玄武門之變,很好地詮釋了封建集團勢力的鬥爭。也就是說,董卓之亂後,歷史已翻開新的一頁,勝者王侯敗者賊,已成鐵律。漢獻帝本人應該很清楚這樣的現狀和規律,只不過因為名義上的帝號,讓漢獻帝對於傀儡處境心有不甘。實際上漢獻帝的帝號只是國家的一個符合,無所謂是不是傀儡。至於曹操的想法,曹操在自己的名篇《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得很清楚了。

  • 2 # 歷史中的往事

    漢獻帝與曹操,不得不說的恩怨情仇!

    漢獻帝從登基到禪讓,都與曹操慼慼相關,因曹操漢室正統得以延續,但也因他,漢室江山改朝換代。

    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擁立8歲的劉協為皇帝。這就是漢獻帝。196年,曹操控制了漢獻帝,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220年,曹操病死,漢獻帝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帝位於曹丕,而他“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公元234年,漢獻帝壽終正寢,諡號孝獻皇帝。

    曹操,東漢丞相,後為武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魏王朝開創者和奠基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堅持"薦賢任能,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多方延攬人才。對內,消滅群雄割據,恢復生產,對外,收服外族,一舉統一北方。毛澤東主席評價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189年,董卓倒行逆施,專權利,亂綱常,把朝政。一心密謀弒君奪位,所謂的十八路勤王討卓聯軍為了各自利益,相互猜疑,虛與委蛇,遲遲不敢與董卓戰鬥。此時的曹操有野心,但我認為他更想的是位至三公,成為一名曠世良臣為大漢王朝努力奮鬥。他向聯軍提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但曹操勢小力薄,沒人聽他的,只好帶著自己剛招募的5000士兵去追擊董卓,結果大敗逃回了酸棗,看到諸路聯軍首領推杯換盞,大怒:“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此時的曹操還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正義青年。這也應該是曹操為了漢室江山,為了漢獻帝的帝位,而用了全部的力量。從這點上,獻帝要感激曹操。

    董卓立劉協為漢獻帝后,又毒死了廢帝劉辯。這讓討董聯盟失了分寸,亂了陣腳。他們要麼承認董卓所立的漢獻帝,也就是要在名義上接受董卓的領導,要麼就是另立新帝。當時勢力最大的袁紹、韓馥認為漢獻帝年齡太小,而且在董卓的掌控下,因此想擁立漢室宗親幽州牧劉虞為帝,就和曹操商量,曹操一聽就惱了:“董卓之罪,暴於四海,吾等合大眾、興義兵而遠近莫不響應,此以義動故也。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未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由此也可看出此時的曹操絕對是忠臣,也是一心匡扶漢室。而獻帝就更應該感激曹操了。而且直到現在曹操還沒見過漢獻帝。

    董卓死後,獻帝原想在王允的幫助下,重振皇室威信。可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率兵圍困長安,王允自殺,呂布敗逃,獻帝又被李傕、郭汜控制,這兩人是大老粗,沒文化,對獻帝和眾大臣也不尊敬,獻帝又陷入了水生火熱中。太尉楊彪質問李傕、郭汜:“群臣共鬥,一人劫天子,一人質公卿,此可行乎?”後在平陽侯張濟的調解下,兩人議和。而獻帝趁亂逃出長安,準備返回洛陽。雖然歷盡磨難,但還是回到了洛陽。李傕、郭汜在長安胡作非為達四年之久,不是因為軍事實力,而是因為皇室正統在他們的把持下,但他們沒一個人看到這點,反而放任獻帝逃脫。而看到獻帝正統重要性的還有袁紹的謀士沮授,但因袁紹的遲疑而付諸東流,這就造就了曹操。

    曹操聽從大謀士荀彧的計謀,派遣曹洪西迎帝駕。196年七月,曹操到了洛陽,朝見獻帝,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見面。獻帝誇讚曹操 “曹將軍真社稷之臣也”。八月即遷都許昌,由此,獻帝結束了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但也開始了受人擺佈的傀儡生涯。

    遷都許昌不久,曹操就開始利用獻帝的名義整肅百官,打擊清除異己,黨舊親信把持朝政。下詔譴責袁紹。曹操把握機遇,把獻帝掌控在手中,又用獻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其實就是把朝廷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曹操也搖身一變成為朝廷的代言人,而其心態也從最初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變成了“挾天子以令眾臣”。

    隨著獻帝年齡的增大,越來越不滿曹操的專權,一次曹操去見獻帝,因對獻帝不尊重,獻帝憤慨的說:“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199年,獻帝對曹操的不滿以及不願再當傀儡的心已到了無法抑制的地步,但想殺曹操單靠獻帝自己是肯定不行的,此時曹操羽翼豐滿,他就想到了國丈董承,但周圍都是曹操的耳目,如何與國丈商量這個事呢?獻帝也是個聰明人,他寫了封誅殺曹操的血詔,表明了他誓殺曹操的決心,藏在衣帶裡面,趁董承進宮的機會,把血詔給了董承,董承看後,聯絡了一些對曹操不滿的人,這裡就包括劉備。但事不機密,200年,事情敗露,曹操殺了董承及其手下三族親屬,而對獻帝,又不能咋樣他,就當獻帝的面,殺了懷孕五個月的董貴妃。

    此番殺雞儆猴,讓獻帝更加憎恨曹操,但又無能為力,又想到了皇后的父親付完,就讓伏皇后給其父親寫信控訴曹操的暴行,想讓付完想法弒曹,但付完不敢,到了後來,事情敗露,於是逼著獻帝廢后,於是逼著獻帝廢后,又派尚書令華歆,統兵入宮逮捕伏後。伏後披髮赤腳徒步而行哭泣著經過獻帝面前告別說:“不能再救救我嗎?”獻帝說:“我也不知我的性命還能延續到何時!”回頭望著郗慮說:“郗公!天下難道有這樣的事嗎?”最終曹操將伏後囚禁起來,把其所生的兩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殺,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亦被處死,伏壽母親等十九人都被流放到涿郡。衣帶詔事件實際上反映了漢室最後一絲反抗外臣專權的努力。也讓獻帝徹底的失去了鬥爭的心思,安於現狀,再也不敢反抗。

    到了曹操一統北方後,手下眾臣勸其登基稱皇,包括孫權也上了勸進書,勸曹操稱帝,曹操看後說“是兒欲距吾著爐火上邪”。曹操為了平息朝野內外對自己不臣之心的猜測,給獻帝寫了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的奏疏,來表白自己對漢室的忠心,而獻帝不知曹操的真實想法,只好封曹操為魏王,還不斷擴大曹操的封地。《三國志》說:“建安二十三年,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也就是說,曹操雖然沒有篡位登基,但待遇和皇帝無異,且權利更甚於獻帝。而曹操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也道出了他的真實意圖。

    220年初,曹操在洛陽去世,到了年底,漢獻帝禪位曹丕,曹丕登基稱帝,國號為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也正式宣告東漢王朝的統治終結,三國時代正式開啟。

    曹操在沒見到漢獻帝之前,是一心捍衛漢王朝江山社稷的,但等到聽了荀彧的話後,“奉天子以令不臣”,勢力極具擴張,野心也不斷膨脹,最終奪取了漢室江山。不知荀彧在天之靈後悔不後悔當初向曹操提的這個建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了幾年兵退伍,沒有什麼特殊技能,能做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