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松

    這個問題我很喜歡,我最喜歡看的是一套《隋唐演義》,應該是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暑假,1987年,那個時代又窮又匱乏,你能想象一夏天連一根5分錢的冰棒都沒吃過是什麼樣子嗎?主食主要是玉米麵做的窩頭,拿糕為主,我在煤礦住,也沒有見過小人書。有一天,叔伯哥哥(大我6歲)要帶我去他朋友家玩,沒什麼事幹我就跟著去了,他朋友見我那麼小,就拿出隋唐演義的小人書拿了一本給我看,他們聊天,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專心致志的看了起來。還沒有看完一本,我哥哥要和朋友出去逛一下要帶走一起。我臉皮很厚,問能不能他們去玩我留下繼續看書,那個哥哥很大氣,把一整套書都拿出來讓我慢慢看,他們就去玩了,中午都沒回來,我當年可夠不要臉的,到了吃飯點就跟著吃飯,然後繼續看書,下午叔伯哥哥回來接我我都沒走,書還沒有看完。就這樣,我在那個哥哥家睡了一晚,第二天下午全部看完才走的。神魂顛倒,如痴如醉,那個感覺妙不可言。那個哥哥他們全家還誇我是愛讀書的好孩子,以後一定有出息。以後慢慢家裡條件好了,我也看過很多書,但再也沒有過那麼專注,那麼投入看過。我想說,隋唐演義這套小人書改變了我的命運,引導我愛上了讀書,考上了大學,走出了煤礦!這份緣分妙不可言!也想對那個哥哥說一聲謝謝!

  • 2 # 西安晚報

    《八虎闖幽州》  連環畫《八虎闖幽州》封面

      北京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第1印,64開,印數50.6萬,定價0.26元。李清洲改編,中流、關景宇繪畫,共138圖。

      這是《楊家將》故事之二,全套五本。本集講的是宋太宗在太師潘仁美的攛掇下,出遊於遼國交界的幽州昊天寺。遼人得知資訊,派兵包圍幽州城,假稱邀請宋太宗到金沙灘赴雙龍會,企圖抓獲宋太宗。楊業識破遼人詭計,讓大郎楊延平扮成太宗應邀赴會,他則悄悄護送太宗安然返回汴京。延平兄弟在金沙灘與遼軍展開激戰,殺死敵方兵將無數,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大郎、二郎、三郎戰死疆場。

      此間“八虎”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將楊業的八個兒子,其中七個是親生,老八是義子,故稱“七郎八虎”。 這八人的名字不確定,筆記野史、元明雜劇、評書演義,包括後來的京劇,各有不同版本。《宋史》中寫楊業的確也是生了七個兒子,即供奉官楊延朗(就是楊延昭)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楊延浦、楊延訓併為供奉官,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併為殿直,長子楊延玉與父共沒於陳家谷口之戰——也就是楊業被俘的那一戰。

      正史中,唯楊延昭(楊六郎)留有傳記,其餘幾個,除地方誌有零星記載外,別無文字記錄。楊延昭在兄弟中究竟排行老幾?史書並未詳載,只是遼華人(也稱契丹)目為楊六郎,見宋史載:“延昭智勇善戰,所得奉賜悉犒軍,未嘗問家事。出入騎從如小校,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於下,故人樂為用。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

      真實的楊家將也就三代,第一代“金刀無敵老令公”楊業;第二代“遼人憚之如神”的楊延昭;第三代楊文廣,早期“因功授殿直”,只是一箇中下級別的武官,後來在河北、陝西邊境做過鎮守將軍。但從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到第五任宋英宗趙曙的一百年間,楊家祖孫三代盡心竭力,精忠報國;尤其第一代楊業英勇壯烈、可歌可泣的故事,成為歷代百姓謳歌的物件,“裡兒野豎,皆能道之”。老百姓為一門忠烈的楊家在傳說、故事、戲曲舞臺和影視劇中,樹起一座又一座豐碑。

  • 3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由於各人的具體條件不同,讀者對連環畫的欣賞,既有共同的認識,又有認識的差異,這是很自然的事。大家都愛看連環畫,而且,對一篇連環畫的評論,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的標準。這是連環畫讀者的共性。但是,在共性之下又存在不少差異。前面已經說過,讀者對連環畫的內容和形式,都各有所偏愛,其要求是多種多樣的。此外,讀者對同一作品閱讀之後,也往往議論紛紛,褒貶不一。這說明,讀者不只是對各類連環畫作品喜愛不同,而且,對同一作品的評價,也往往見仁見智,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差異性是由於人們的社會經歷、思想認識和審美經驗種種不同而產生的,它是合理的客觀存在,絕不能強求一律。因此,連環畫工作者,既要研究讀者對連環畫的共同要求,更要認真地研究其審美差異,要在工作實踐中把二者很好地統一起來,才能最好的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

    繪畫是“直觀藝術”,文學是“想象藝術”。連環畫是二者相結合的藝術,兩方面的優勢正好彌補對方的缺陷,使間接反映生活變成直接反映生活。因此,讀者欣賞連環畫與單純欣賞文學和繪畫不同,有一種全新的感受。由於文圖相結合而具有的通俗性、生動性、趣味性、具體性,大大加強了連環畫藝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讀者從中可以得到單純欣賞文學和美術作品無法得到的愉悅和滿足。

    藝術的力量是深遠的,但每一種藝術的職能卻是有侷限性的。因此,每一種藝術樣式對生活的反映,都不能窮盡生活的各個方面,即是說只能直接反映某一側面,其他方面則只能間接反映。比如說,在繪畫中直接反映的是人物的外貌和環境,而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動,則只能間接反映。而在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則是直接反映的,而人物的外貌環境卻只能間接反映。在藝術欣賞的活動中,直接感受的藝術形象鮮明、具體,而間接感受的藝術形象,則比較模糊、不穩定。讀者要想完整地理解作品,認識生活,必須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和創造,才能使間接反映的東西得以體現,並把直接、間接的感受統一起來,得到全面的認識。

    連環畫是一種文圖相結合的藝術形式,而且具有幽默感,因此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思想影響力,讀者在閱讀欣賞連環畫的過程中必然要在思想和感情方面產生一定的作用。這種作用雖然各不相同,因人而異,但總的說來都離不開情感和認識兩方面的內容。

    在情感方面,主要可以產生情感的宣洩、補償和淨化、昇華的作用。讀者透過閱讀作品進入一個想象的世界,甚至可以暫時忘卻了自我。情感的波動,主要來自作品的刺激,因而讀者是被動的。而理性的認識,則主要靠讀者開動腦筋,進行思索而得,因而讀者又是主動的。雖然主動與被動也不是絕對的,但稍加區分,認識各自的主導作用,還是有一定意義的。他們希望在作品裡滿足情感的需求,使精神得到調節,失衡得到平衡,緊張得到緩解,從而感到輕鬆愉快。或者在想象中實現某種慾念,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某種滿足。若是不閱讀作品,就不可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洩的滿足。其次,讀者在作品描繪的世界裡,不僅可以重複感受自己經歷過的生活,還可感受從未經歷的生活,並從中克服現實中的缺陷和不足,實現理想和夢想,使失落的情感得到補償。最後,透過閱讀作品的潛移默化,使讀者對邪惡痛恨,對崇高欽敬,從而提高自己對生活的信心和力量,使靈魂得到淨化和昇華。

    這種情感的淨化和昇華,已不單純是感情的事情,實際上是透過理性的分析而獲得的一種新認識。而且,所謂情感的宣洩和補償,也不都是純感情的活動,而是和理性的思考聯絡在一起的。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全不受理性制約的所謂純感情活動,因受刺激而感情衝動而走火入魔,只不過是被錯誤的理性認識所誤導而已。

    讀者由欣賞作品而獲得的理性收穫,除上述之外,還包括對作品所描繪人物和事件的評價,以及對作品和作者本身的評價。由於作品所描繪的事物出於作者之手筆,因而,這兩種評價也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讀者的種種評價,對於作者來說正是作品成敗的一種資訊反饋。作者應該重視這些資訊,作為再生產再創作的有用材料。它對於作者是大有裨益的。作者和讀者,永遠是互相促進的朋友。

    以上將讀者對於連環畫欣賞的一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討。可以看出,它和欣賞其他文藝作品相比,既有一些獨特的東西,也有許多共同的東西。這是很自然的,因為各種藝術本來就有共同的規律。有此共同和特殊的規律,才使連環畫作為一門獨立藝術有了堅實的基礎。

  • 4 # H坤哥L

    連環畫,哪一部好看,真的說不清楚,因為太多的好看作品,水滸,三國,西遊,岳飛傳,楊家將,李自成,最不願意看的,是電影連環畫,是用截圖做成連環畫,黑白且不清楚。歲月流逝,如今回憶,連環畫在那個年代,不錯且好看,應該是岳飛傳,楊家將,那是和廣播書場一到深入人心,還有一部非常吸引人的連環畫,丁丁歷險記。如今的漫威和日本動漫都不是那時這些書的對手,是大家的根深蒂固的印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張國榮和黃家駒會一直被人們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