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為一個遊歷過不少地方的人,旅遊打開了我的眼界,也讓我從另一個視角瞭解了我們的國家。而讀書讀多了往往容易被框住,分析問題分不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過:多讀書也要多思考。 我相信開啟眼界的重要性,所以我是支援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17
回覆列表
  • 1 # 青春河邊巢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真的是這樣嗎?嗯,今天開始,青春在自己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也想慢慢把這些知識分享給朋友們。今天的題目,其實也是在很多場分享會中,家長們所關心的問題,那麼就來簡單的分析下吧。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先來看看這句話的出處,我想說的是,這句話的原文真的和現在我們常常說的這句話的含義,大相徑庭。

    為此,青春查了很多資料,終於得到了答案,原來這句話一直是誤傳,為什麼這樣說,且跟著我一起看看就知道了。首先這句話原本的說法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的,“不如”兩個字壓根就不在這句名言裡面,加上“不如”兩字是後來某些人的個人說話。而原文的說話,有以下幾個出處可查:

    一種說是杜甫,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這樣的句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二說是明末畫家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卷二○畫訣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 (青春個人理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乃古訓,後世子孫當謹記。)

    三說是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眼鏡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四說是清代錢泳的《履園叢話》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

    以上可以看出,萬卷書和萬里路,一直是我在所有分享會中所倡導的,(此處允許青春暗暗擦了一把汗,還好我的觀點並未違背聖賢。當然了,你也可以說,聖賢的話不一定是對的,但此處用於這句話,並不適用。我想你也一定是和我相同的想法。)

    帶著小錕旅行,看似錕兒請了很多假,但實際上,他請假的次數有限。絕對部分時間都在讀書。我想這樣的情況到了小學也是一樣的,那個時候,讀書和旅行仍然是不可分開的。寒暑假將是我們旅行的高峰期。

    青春近期接觸了很多育兒大家,也跟很多的心理專家溝通,有個大學教授聽了分享會以後,私下對我說,真怕我在上面直接說,旅行可以替代讀書,當然他的原話可能委婉一些。這是當然,但旅行怎麼能替代讀書?這是天方夜譚~一個可以聽懂話,渴望知識的孩子,出門旅行絕不是吃一口冰激凌的印象。冰激凌哪裡都可以吃,你或許可以說世界各地冰激凌的口味不同,但是不是讓孩子知道:口味不同的原因是什麼?更有意義呢。

    最近青春已經開始學習了一直想學的專業知識,接下來的日子裡也會慢慢跟朋友們分享,這一篇的寫作只是前奏。青春讀書一直到碩士研究生,但在很多分享會,電視節目中,仍然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小錕已經5歲半了,他的求知慾望已經明顯的更加強了,每次出行前,我都要提前和他一起學習知識。不為別的,只是孩子,他願意去學,而我作為他的媽媽,有責任去幫助他,引導他。

    不僅僅對於孩子,我們自己也是一樣的,看到文物也好,看到畫作也罷,一切歷史都是透過文字的闡述或者提前在書裡得知,請問看著一件文物擺在眼前,如果沒有那些文字,我不相信,只是看,就能看出什麼名堂,就能看出它的歷史年月、歷史故事等等。

    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帶著孩子去旅行,那麼請不要剝奪孩子讀書的權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讀書,只是把學校當成玩玩的工具,這樣不僅達不到讀書的效果,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缺一不可。不要拿給孩子一個不一樣的童年綁架孩子讀書的時光。舉個例子,小錕最近迷上了動畫片《海底小縱隊》,這個動畫片每一集都會講一個海底生物,講述一個國家的特點。小錕聽到他沒有去過的國家名字,總是會說:“媽媽,南極洲有企鵝,我想去看看~”,由此,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們不妨好好和他討論,一起學習,豈不是更好。

    另外就是ipad,提到這個電子遊戲,很多家長一致的態度就是拒絕,傷害眼睛。但沒有什麼事務是絕對的,ipad只要利用好,一樣是可以幫助孩子的,但前提是不要讓孩子完全依賴上它。小錕也喜歡玩ipad,但一週不玩,一個月不玩,也沒有關係。最為讓我欣慰的是,他玩ipad不僅僅是遊戲,還有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學習的。

    我們沒有給孩子報任何的補習班,但是孩子的數學算術能力很棒,加減法已經口算到了幾百以內。文字也認識了很多,原來除了幼兒園學習的以外,他都是從ipad的學習資料包中學習到的,小錕每次都會主動要求錕爸幫助他購買。這種動畫形式的學習,反而讓孩子願意主動去學。與其強迫和硬廣式的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不如引導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

    萬卷書,萬里路,記住,一個都不能少,如果誰只是主張其中一點,我個人覺得這個人肚子裡的墨水有點少。只看到了暫時的那一點利益,丟棄的卻是那50%都在做的事情,正所謂我們常說,一輩子都在讀書,但基本上不說,一輩子都去旅行。讀書永遠是獲取知識最直接的方式,之後才有了想去實踐的論證。

    親子旅行,你準備好了嗎?

    帶著知識去旅行,帶著探索欲去旅行,你會發現,不論是自己,還是孩子,都會獲得最珍貴的回報~

    (喜歡旅行,更喜歡親子旅行。自孩子4個月大開啟親子旅行,如今寶貝6歲,已經走遍中國,以及國外40多個國家。)

  • 2 # 路燈攝影

    相信很多有這樣的經歷,去了一個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地方,本來要離開,忽聽導遊或者朋友講了一段有關這個景點的故事,頓時來了興致,原來這就是某某古人曾經登臨並即興賦詩的地方啊!一座山,一條河,一棵樹,往往會因為某段故事而變得與眾不同,在我們的眼中熠熠生輝。

    而旅行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是認識未知的世界,也是陶冶情操。不讀書的人眼裡也沒有風景,更加不能體會“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壯美。所以很多時候旅行就真的成了走馬觀花,吃吃喝喝。

    在我看來讀萬卷書,比“行萬里路”更重要,正如那句流行的話:如果不讀書,就算行萬里路,跟個信差有什麼區別?所到之處,心中裝著此地的歷史,眼前浮現著的是一幕幕的歷史畫卷,會讓一塊石頭都有了生氣。同樣的風景,我們不僅需要用眼去看,還要用心,而每個人不同的文化底蘊,直接決定了他看到的是什麼。

    這兩天我兒子吵吵著要去法國,因為他上的歐美文化課裡講了很多法國的歷史,於是他想親眼去見見盧浮宮,去看一看埃菲爾鐵塔。這便是讀書的魅力,它會指引你去發現這世界的美。

  • 3 # 鳶尾

    對我來說兩者是相輔相成,都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去埃及的時候是2002年,那時候別說網路,紙質書裡面關於埃及旅遊的部分都很少。我們知道的埃及也就是四大文明古國,金字塔,還有當時唐師曾剛出版不久的《我鑽進了金字塔》一書。以至於我到了金字塔下面,還糾結了很久要不要進金字塔內部呢,會不會回來後受到法老的詛咒呢?但其實當你在埃及各地旅行後,你會發現金字塔也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天外飛仙,我們平時說的大金字塔是它最輝煌的建築,但還有很多小金字塔能看出這種建築方式的歷史軌跡的。而且你如果去了盧克索的凱爾拉克阿蒙神廟,你就會知道埃及的建築奇蹟不僅僅是金字塔。這個公元前14世紀修建的神廟比金字塔早一千多年,還更加壯觀。

    在埃及的旅行,就是在觸控世紀曆史。原來在書本上怎麼讀古老文明古國,都不如在阿蒙神廟仰望那些幾十米高的巨大石柱來的震撼。而事後再看世界史,埃及就是活生生的存在了。

    又比如我們在開羅住的是米奈宮,當時選這裡是因為它的房間陽臺就正面大金字塔。到了酒店才知道這個酒店歷史淵源,是二戰時召開《開羅宣言》的地方。於是,再重新去翻查《開羅宣言》和二戰歷史,會更加印象深刻。

    但凡去有歷史又人文的地方,事先做下功課,多看幾本書,旅行時會玩的更深入更有樂趣。而玩後再複習複習那些書,重讀後又會因為去過後發現書中很多新的亮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鼻子兩側的黑色毛毛是黑頭嗎?怎樣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