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哼繪畫
-
2 # 小小瓜子哦
當然是可以的啦!畫畫是隨心所欲的~我以前畫過色粉畫,就是用手指和手掌在畫紙上抹來抹去的。效果非常棒但是色粉畫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髒。一不小心就會掉粉。這張是以前畫的,已經髒了好多,好好一小姑娘長鬍子了哈哈哈
-
3 # 文藏
劉知白 柳岸生煙68x45 1983年 (區域性圖)
指畫,在中國傳統中有著它悠久的譜系,唐代張顏遠所著《歷代名畫記》就說道,當畢宏看到張璪作畫唯用禿筆或以手摸素絹之時,便問其來歷,張璪回答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導致畢宏擱筆而歎服!這個故事說出了以手指或身體直接作畫,來自於外在的自然造化與內在心感的結合,並非簡單易行,而是有著生命的內在機緣。
劉知白 雪溪人家66x34 1977年
後來還有明代吳偉等人也做指畫,但歷史上並沒有留下他們的作品,因此指畫真正的奠基者是鐵嶺的高其佩,其實繼承八大山人與石濤表現主義畫風的八怪都有走向行動的傾向,即走向繪畫的邊界,這也是中國繪畫走向終結的時刻,因為繪畫同樣遇到了自身的極限,有著現代性的壓力,放棄已有的筆法,回到身體書寫,以便走出傳統風格。而指畫也是以最為切身的行動回到書畫同源上,再次開始。當一個藝術家不斷嘗試指畫,一定有其內在的生命衝動,還有著對藝術的獨特理解,在二十世紀,對指畫有著持久探索而且獨樹一幟(指)的是劉知白先生。
劉知白
以手指作畫,身體的觸感可以餘留在畫面上,那種即興而隨性的生機,那種不可控制但又有著餘味的魔力如何誘惑著藝術家?指畫必然帶有身體的書寫氣息,但手指的隨意性還必須帶有禪宗的簡約。當劉知白也開始大量嘗試用手指來畫畫,這是什麼樣的生命衝動呢?指畫在二十世紀的使用,對於劉知白先生自己的繪畫以及對於現代藝術有著什麼樣的啟示呢?
劉知白 指上荷花是墨華 26x36 1976年
涉及指畫,有著一些相關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而劉知白先生的指畫作品為我們思考這些問題提供了機會:比如指畫再次激活了書畫同源的經驗,以便回到繪畫的開始。指畫與禪宗畫有著內在的機緣關係,與現代性的行動繪畫相通,指畫來自於身體的行動,這也是個體自由感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劉知白先生對徐渭的內在繼承,指畫可以啟用藝術家個體性突破的靈感,是生命觸感的體現。指畫與山水畫的觸感還原相通,為重新啟用山水畫,尤其是米氏雲煙的譜系,指畫為劉知白先生晚年的水法潑寫提供了準備條件。
中國藝術,無論是書法還是山水畫,以及後來的寫意花鳥,都離不開毛筆,毛筆這種用具不同於其它作畫工具,乃是更為靠近手感與觸感,毛筆就是手指的自然延伸:這個自然性是因為毛筆的筆軟有著手指的柔軟性,但一旦把聯絡過書法與作畫的工具毛筆再次去掉,手指的自然性就更為徹底顯露出來,儘管經過了人為書寫性的訓練,但一旦放棄毛筆,用手指來作畫,則更為徹底地回到了自然性,而只有回到自然性,才可能讓繪畫重新開始,這是中國藝術“外師造化”的前提要求,是喚醒那種與自然的原初親密性,是觸感的還原,這也難怪二十世紀的潘天壽會做指畫,就有人認為潘天壽的指畫是其風格形成的突破口,而傅抱石的“抱石皴”的老辣生澀就宛若萬歲老藤還在堅韌攀爬著。稍晚的劉知白先生也是以指畫保留了這個原初觸感,並且形成了後期的“潑寫”化形的獨特山水畫風貌,這其間有著二十世紀現代性轉換的內在秘密。
劉知白 四季條屏(指墨) 1976年 67×26cm
要在二十世紀現代性的壓力下還保留山水畫的餘味,劉知白先生敏感地回到米氏雲煙的譜系上,要在畫面上餘留那種雲山雨意,如果僅僅是以傳統筆法,顯然無法相比,先生也認識到此困難,在1940年代末最初嘗試指畫時,他在作品的款識上就承認了這個困難,但他的迴應卻異常準確,這是以指畫來回到最初的米氏變法的奧秘上。而且,山水畫在現代性的背景下,僅僅是殘餘狀態,不可能回到一個內在自足與飽滿的傳統之中,對這個殘端的經驗,以及對時代戰亂與個體顛沛流離的經驗,知白先生1940年代就以指畫畫出了《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樣的作品:以指尖畫出荒草,還有散落的殘枝,還有指肚上墨的散開,整個畫面一片荒寒清冷,準確傳達了時代的苦境。
而執著繼承米氏雲煙,無疑也是回到了指畫的發生原理上。因為米氏雲煙無疑受到禪宗簡筆或粗筆的影響,北宋的山水畫基本上是嚴謹的院體畫,是對山石塊面地方性的觸感提取,有著對山石塊面的寫真追求,北方斧劈皴與南方披麻皴就是代表,而且追求畫面每一筆的筆痕效果,我們在宋代的山水冊頁上可以看到樹枝的畫法異常遒勁有力,一絲不苟。當時的畫家也基本上是院體畫家,但是隨著禪宗的影響,尤其在南宋,以牧溪等人為代表的粗筆或塗染的山水畫大量出現,其《瀟湘八景》作品幾乎就是隨意塗抹的片片風雨,幾乎接近現代抽象風景了,這還深深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繪畫,而進入南宋的米友仁當然比其父親米芾更為受到這個傾向的影響,就自覺畫出了米氏雲煙,去除石頭塊面的寫真塑造,僅僅表現出某種氣化的面貌,當然可能也是受到南方氣候地貌的影響,但不同於董元與巨然,米氏雲煙更為體現個體自由感的發揮。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要回到米氏雲煙,不可能透過皴法聯絡,二十世紀有著對皴法貢獻的畫家,晚年的黃賓虹以西方素描式的塗寫化解了皴法,傅抱石則是以抽象的亂筆塗寫分解了披麻皴,但是如果繼承米氏雲煙呢?劉知白首先是透過指畫,後來則是透過潑寫的“水法”,化解了山水的形體。指畫在這個轉換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中介轉換作用,在劉知白先生1998年的《月夜登高》等作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指畫與潑寫的內在關係。
原文:《劉知白的指畫:自然與生命的觸感》-夏可君
資源出處:《收藏投資導刊》2016年8月總140期
-
4 # 孤晴絮雅
繪畫是不限制任何材料的,你可以用任何材料來繪畫。
繪畫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
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繪畫、音樂、舞蹈等等,他們最開始只為了生存,等溫飽健康安全之後,會去在石頭上記錄一些圖案,這便是最早期的繪畫了。
隨著時代的變化,出現各類派別,繪畫的作品變得越來越漂亮、個性化、簡約等。
繪畫沒有成不成熟一說,像畢加索一生都在追求如何像孩子那樣畫畫。
列舉幾個畫手指畫的大師。
Iris Scott
紐約布魯克林的油畫家,作畫從來不用畫筆和調色刀,而是使用最傳統的繪畫工具:她的手指。
戴上橡膠手套,蘸上豐富的顏料,Iris Scott開始在她的油布上塗抹。
Zaria Forman
美國女畫家,對冰川畫情有獨鍾,你見到她的畫作會難以置信,這用手指畫的冰川竟能如此逼真!
用手指作畫的方式給每幅畫都賦予了不同的特點,把100多種顏色結合在一幅作品上時,你就不難發現這幅畫是多麼的令人著迷。
回覆列表
當然可以
媒介可以不用傳統顏料和筆,可以使用你的蘋果手機或者iPad
可以百度搜索指繪,有很多交流社群可以進去看看。這是我在蘋果手機上搜索的繪畫軟體,相當可以的。效果和手繪板做出來的很像。ipad 上面也有同名軟體,螢幕更大,效果更好,現在手機答題,沒辦法展示,將就看哈。
現在使用指繪作畫的藝術家比較有名的就是大衛霍克尼了吧,展示幾張他的作品
這幾張都是同類軟體在手機上完成的。手指哦
這種方式畫畫很容易調色,也有多種筆觸可供選擇,很多軟體最終操作效果可以媲美ps,但是不用手繪板拉。也可以操作多個圖層,對設計師來說很方便,平時出去寫生也可以不帶速寫本了,連顏料都不用,直接一個手機帶出去,哈哈,畫完馬上分享朋友圈裝裝逼。
下面貼幾張我的指繪作品
見笑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