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田烘焙工作室
-
2 # 久隱290
寶寶健康成長需要關注4個方面的能力:社交和情感能力、語言和溝通能力、認知和學習能力、運動能力。
在這些能力中,最容易被家長忽視同時也最重要的就是:社交和情感能力!特別是對0—2歲的小寶寶。
可能有的寶媽會想,這麼小的寶寶連話都不會說,還談不上什麼“社交能力”!這是錯誤的。
寶寶出生開始,“社交和情感能力”就需要培養和訓練,任何一個年齡階段都需要,只是各個年齡段訓練的具體內容有差異而已。
如果以為寶寶小,什麼都不懂,就忽視了0—2歲寶寶社交能力的培養,那會對寶寶以後發展產生巨大障礙!
01 和寶寶視線交流
每次對寶寶說話的時候都要看著寶寶的眼睛,這樣會讓寶寶知道在和自己說話,並逐漸知道與人交談時視線交流的重要性。
經常視線接觸也會增加寶寶的自信,即使寶寶還沒意識到這一點。這也是與寶寶之間開始交往的第一步。
02 多對寶寶說話
不要認為寶寶太小聽不懂而不對寶寶說話。
說點什麼呢?比如,在餵奶、撫觸按摩、換衣服的時候,可以告訴寶寶在做什麼。也可以說說其他家庭成員在做什麼,還可以告訴寶寶一些簡單的事情…….
03 迴應寶寶的話(發音)
出生後很長一段時間,寶寶都無法清楚的用語言表達,從咿咿呀呀的發聲到逐漸學會說話。
寶寶開始發出聲音就要重視哦,迴應並和寶寶交談,像前邊說的那樣看著寶寶的眼睛。就像能聽懂的意思一樣去迴應,點頭、搖手、做出各種表情。
04 迴應寶寶的哭聲
寶寶哭時是否立即迴應,在這一問題上教育專家持有不同意見,但重要的是,要讓寶寶知道父母在身邊。
如果寶寶是在睡覺時突然哭起來,先不行動,觀察看看是否能自己重新入睡,如果寶寶還是不停的哭,可以輕拍寶寶並輕輕發出聲音安撫。
05 幫助寶寶建立自己的情感紐帶
“情感紐帶”是指寶寶最喜歡的一個玩具或一個物品。當寶寶拿著的時候,情緒會比較平靜。比如有的寶寶的“情感紐帶”就是自己蓋的小被子,有的是某個小玩具。
首先要有意識的培養寶寶,讓寶寶找到自己的“情感紐帶”。
當發現寶寶的“情感紐帶”一旦確定後,最好準備一模一樣的兩份(比如同樣花色的兩個小被子),這樣可以在清理一件的時候,讓寶寶拿另一件。
“情感紐帶”對安撫寶寶情緒,絕對是神器!
06 多多戶外活動
外面的世界那麼大,儘可能多帶寶寶走出家門去看看。給寶寶介紹看到的人、小動物、花花草草……如果遇到了鄰居,教寶寶如何打招呼,寶寶開始逐漸學習與別人交往。
07 帶寶寶去認識別的小夥伴
去附近的公園或者遊戲場所,指出並告訴寶寶別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也給寶寶介紹能看到的東東,比如鞦韆、木馬等。
08 尊重寶寶的感受
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表現出比較煩躁,不要試圖再讓寶寶去做什麼,給寶寶時間休息一下;如果寶寶想做什麼並且看上去是可以完成的,給寶寶嘗試的機會。
09 幫寶寶打消“分離焦慮”
寶寶肯定會面對“分離焦慮”,尤其是當父母不在寶寶視線範圍內的時候。告訴寶寶即使沒有一直在面前,父母也是在附近的。
比如,和寶寶玩簡單的躲貓貓遊戲,用一張紙或手擋住自己的臉,或者乾脆走到門後,並一直觀察寶寶;在寶寶面前走出房間幾步,並告訴寶寶會回來的,在外停留幾秒後面帶微笑走回去,說“媽媽回來了”。
10 教寶寶認識自我
和寶寶一起站在鏡子前,告訴這就是“寶寶”,指示不同的身體部位,並介紹每個部位的名稱。
培養寶寶社會交往能力,有很多樂趣,能讓寶爸媽更瞭解寶寶,也能讓寶寶學習更好地處理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控制自己的情緒。對0—2歲的寶Bora說,尤其如此,千萬不要錯過了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體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體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
回覆列表
第一,父母應尊重、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
第二,父母不能控制孩子,孩子也不能控制父母。要想孩子性情好,父母首先應當明白: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養、教育孩子的義務,沒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權力。父母從小就充分傾聽、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員,和父母一樣,有說話、表態的權利。父母和孩子地位平等,誰都別想支配、控制誰,誰都需要尊重對方。
第三,不能強求孩子去做超越其年齡、能力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有的孩子發育、成熟早一點,搶在同齡人前,多學了一些東西,多做了一些事情,這樣好學上進的孩子值得鼓勵、肯定。但不能因為有這些早熟的孩子的存在,就否認、貶低普通的、晚熟孩子的存在價值。要想孩子性情好,就要尊重孩子的生長、發展規律,在充分認識、把握孩子實力的基礎上,給予孩子恰如其分的幫助、理解、支援,使孩子始終處於學有興趣,學有成效,學有目標,學有餘力的良好狀態。愛學習、愛生活的孩子。
第四,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父母要培養、教育孩子,先得反思、教育自己。
第五,要讓孩子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孩子說話、做事一板一眼,有頭有尾,會給人可靠、可信任的感覺,最終會形成一種很好的做事風格,這種做事風格延續下去,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做事性格。
第六,不能使孩子成為一個欺軟怕硬的人。首先要讓孩子自己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那些不懂事、不自尊的人很容易被人輕視,孩子說話、做事都有自己的尊嚴、分寸,是不會招到別人欺辱的。其次,孩子不能去欺辱那些比自己弱的人。一旦弱勢群體聯合起來,或者有更強悍的人出現,孩子就會成為別人欺辱、嘲弄的物件,最終自取其辱。最後,孩子再弱小,再不被人重視,也應該有正義感、同情心。孩子有正義感,會贏得別人的認可。孩子在同齡人中樹立了一定的威信,見著“強人”不躲,面對“惡人”也不會膽小怕事。這樣的孩子即使成不了公平、正義的守護神,也會成為一個讓人禮讓三分的人。孩子不畏強暴,不欺軟怕硬,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令人稱道的性格。
第七,讓孩子說話、做事都要替別人著想。孩子生來是不會替別人著想的,孩子能替別人著想,是父母培養、教育的結果。
第八,既要孩子堅忍不拔、不服輸,又要孩子靈活變通、不固執。孩子需要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同時也需要審時度勢、靈活變通。孩子小,可塑性大,父母不固執己見,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而是跟孩子分析利弊,講清道理,讓孩子堅持什麼,放棄什麼都瞭然於心,自有主見,就能使孩子既堅定又隨和,既不輕言放棄,也不一意孤行,碰了南牆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