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米埃爾兄弟製作的《工廠大門》和《火車進站》首次放映之後,法國就被認為是現代電影的誕生地。
有意思的是,倘若我們追根溯源,在“喜劇電影”這個型別上去尋找它的鼻祖,也會發現,最先創造喜劇電影的,依舊是盧米埃爾兄弟:他們製作的《水澆園丁》,令法國喜劇電影在整個世界電影發展史上有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世人對法華人的印象,最常被提起的,便是他們的浪漫。誠然,“法式浪漫”是法國留給全球大眾的一種深刻印象,但在電影領域,“法式喜劇”則稱得上是令全球影迷難以忘懷的重要代表。
尤其在全世界都深受好萊塢型別電影衝擊和影響的情況下,“法式喜劇”仍有著自己鮮明的風格特點,給影迷們帶來一部又一部充滿歡樂的電影。《虎口脫險》、《你丫閉嘴》、《歡迎來北方》、《時空急轉彎》、《床的另一邊》等等,都是令人捧腹的法國喜劇電影。
而在1998年上映的《計程車速遞》,則不僅成為了“法式喜劇”重要的代表作品,還成了一個經典系列的開端:在隨後的十年裡,《計程車速遞》拍攝了三部續集,令“喜劇”+“飆車”的模式成為了一種經典的組合——其中酷炫的極速飆車元素,甚至影響了後來的《速度與激情》系列。
時間一晃,二十年匆匆過去,時隔多年的《計程車速遞》系列終於又迎來了新的續作。
由弗蘭克·蓋思堂彼得自編、自導、自演,法國影星馬利克·班澤拉、塞爾維 託·埃斯波西多共同出演的《計程車速遞5》即將於國內上映。此前,該片在法國上映後連續兩週蟬聯票房冠軍,其首日票房甚至碾壓了《頭號玩家》、《彼得兔》 等熱門影片,表現可謂十分強勁。
熟悉《計程車速遞》系列的觀眾應該知道,第一部《計程車速遞》當年一經上映便奪得票房冠軍,還拿下七項“凱撒獎”提名。之後推出的三部續作同樣笑傲四方,令整個系列成為了影史上最成功的“飆車動作喜劇電影”。
11年後,《計程車速遞5》終於讓這個經典系列再度啟程。影片在延續了該系列最經典的“喜劇+飆車”模式之餘,還啟用了新的雙男主:同時擔當導演和編劇的主演弗蘭克·蓋思堂彼得本身就是《計程車速遞》系列的鐵粉,而另一主演馬利克·班澤拉也算得上是“看著《計程車速遞》系列長大”的粉絲,兩人對這個經典IP很熟悉,聯手塑造的“烏龍組合”足以令觀眾開懷大笑。
這部新續集大概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開車技術一流的巴黎警官西爾萬 (弗蘭克·蓋思堂彼得飾演)因執行任務的方式過於激進,被調任至馬賽社群警局。赴任第一天,他就被計程車司機埃迪(馬利克·班澤拉飾演)撞了一下,並開車製造了一場熱鬧的追捕。
之後,為了抓捕在馬賽多次搶劫珠寶店的義大利“超跑幫”,希爾萬不得不聯手憨厚莽撞的計程車司機埃迪,在毫無默契的情況下,合力抓捕嫌犯,上演一出出狀況頻出、笑料十足的好戲。
《計程車速遞5》最大的特點,除了刺激的飆車戲份外,就是搞笑。
法華人的搞笑通常有幾個這樣的特點:
1、他們最喜歡自嘲和自黑,有時候自黑起來,簡直不把自己當人,而是幾乎都淪為廢物——他們尤其喜歡拿警察開黑;
2、“法式喜劇”的表演幾乎都有著豐富的表情和誇張的肢體動作,喜怒哀樂在演員的臉上展露無疑,加上搞怪誇張的肢體語言,常常能逗樂觀眾;
3、“法式喜劇”常常將法華人那種骨子裡的幽默體現得恰到好處,既會融入浪漫,又會融入一些人文哲思,還會加入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看似自嘲自黑,實則充滿自豪。
這些特點在《計程車速遞5》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首先,你會看到片中幾乎沒有一個正常的聰明人,彷彿每一個人都是“廢柴”。西爾萬看起來還算正常,但處理事情的時候也難免頭腦發熱、行為過激;計程車司機埃迪則幾乎就是“廢柴”的代表,感覺什麼事都做不好,但話卻很多;其他配角,下到突然蹦出來打劫的小混混,上到行為誇張的馬賽市長,幾乎都很“廢物”。
尤其是社群警局裡的幾個同事,不僅外形上特點十足,個性特徵也很鮮明:有對視幾秒就拔槍的,有喜歡搞惡作劇的,有胖到不行卻仍然很“飢渴”的,有身形矮小卻還蠻機智的......總之這個配置給人的感覺就有點搞笑,加上他們時不時做出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葩舉動”,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這其實就是一種自嘲自黑,把法國警察、政務人員整得都很“廢物”,黑得體無完膚。完全不要什麼形象,也完全不顧臉面,拒絕高大全、拒絕完美,就是把自己都整得特別低的位置,透過諸多看起來很廢物、很蠢笨的細節來製造笑點。但他們卻並不會透過賣醜或展示缺陷來博人一笑,反而強調不要歧視,在自嘲自黑中體現尊重。
其次,在表演方面,不僅充分發揮表情方面的豐富,也充分利用了誇張的肢體語言,結合搞笑的橋段設計,傳遞著一個個令人發笑的點。比如一個看起來簡單的進門動作,不僅挎包會掛在鐵門上,整個人也倒掛在鐵門上,讓觀眾爆笑不已;還比如一個簡單的破窗逃跑的動作,明明可以從已經破開的窗戶逃跑,卻愣是堅持自己“破窗”,令人看得又急又笑。
很多笑點都以類似的表演方式與橋段設計呈現出來,但在這些滑稽、笨拙的行為背後,構建喜劇效果的,卻仍然是人物性格與事件衝突支撐起來的。
最後,就像前面提及的那樣,《計程車速遞5》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自嘲自黑,但也仍然融入了法華人特有的浪漫與濃烈的民族自豪感。無論是男主西爾萬追求埃迪妹妹時的情意表達,還是“鼻涕男”與“胖大姐”關鍵時刻的擁吻,都展現了某種兼具喜感的浪漫。
而在片中不斷出現的法國足球隊隊服以及直截了當的那句“為齊達內報仇了”,都很明顯地展現了他們的自豪感。他們再怎麼自嘲自黑,終歸也是以法國為榮的。片中那個搶劫珠寶店的反派團隊,被設計成“義大利跑車幫”,最後被繩之以法,正是報了2006年世界盃決賽的仇——當年“意法大戰”,義大利最終捧得冠軍獎盃。
這其實對於喜好足球的影迷而言,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梗。而回顧整個《計程車速遞》系列,其實每一部裡面都有足球的元素,那是法華人很熱愛又很自豪的一項運動。巧的是,二十年前第一部《計程車速遞》上映時,法國隊就拿到了當年世界盃的冠軍;二十年後的《計程車速遞5》再度重啟該系列時,法國隊再一次捧得了世界盃冠軍獎盃——該片要是在世界盃之後才於法國上映,估計票房成績會更厲害。
特徵鮮明的人物,節奏歡快的敘事,輕鬆搞笑的劇情,讓《計程車速遞5》這部電影足以令觀眾笑聲不斷。但作為“飆車動作喜劇”的突出代表,《計程車速遞5》自然也承襲了前作最為突出的一個亮點:炫酷的極速飆車。
從一開始西爾萬開著賓士疾馳在巴黎市區的“飆車審訊”,到去馬賽第一天就駕車狂追埃迪的“極速追蹤”,再到後來與義大利“跑車幫”上演的多次飆車追捕,《計程車速遞5》足質足量將極速飆車的戲碼呈現給觀眾,帶來了一場又笑又燃的觀影體驗。
當那輛“白色標緻407計程車”再一次出現在銀幕上那一刻,估計有很多觀眾都會湧現一些關於該系列前作的觀影記憶。它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相比那些造型優美、造價不菲的名貴跑車,它似乎更具平民氣質。
在市區內狂飆競速,在狹窄的街巷裡穿梭自如,在彎曲的山道上急速飛馳,在關鍵時刻的“飛天如海”,以及追逐、漂移、相撞甚至爆炸等等,《計程車速遞5》的導演兼主演弗蘭克·蓋思堂彼得集結了歐洲最會拍飆車戲的工作人員,為觀眾奉獻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歎的酷炫飆車畫面。
可以說,《計程車速遞5》雖然故事上新意寥寥,但在“搞笑”和“飆車”這兩個方面表現突出,具備了令觀眾又笑又爽的品質。儘管不排除有些觀眾不太能接受類似“法式喜劇”的表現形式,但簡單清晰的故事、奇葩搞笑的人物以及激情四射的極速飆車,足以讓本片成為這個暑期檔一個不錯的觀影選擇。
在盧米埃爾兄弟製作的《工廠大門》和《火車進站》首次放映之後,法國就被認為是現代電影的誕生地。
有意思的是,倘若我們追根溯源,在“喜劇電影”這個型別上去尋找它的鼻祖,也會發現,最先創造喜劇電影的,依舊是盧米埃爾兄弟:他們製作的《水澆園丁》,令法國喜劇電影在整個世界電影發展史上有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世人對法華人的印象,最常被提起的,便是他們的浪漫。誠然,“法式浪漫”是法國留給全球大眾的一種深刻印象,但在電影領域,“法式喜劇”則稱得上是令全球影迷難以忘懷的重要代表。
尤其在全世界都深受好萊塢型別電影衝擊和影響的情況下,“法式喜劇”仍有著自己鮮明的風格特點,給影迷們帶來一部又一部充滿歡樂的電影。《虎口脫險》、《你丫閉嘴》、《歡迎來北方》、《時空急轉彎》、《床的另一邊》等等,都是令人捧腹的法國喜劇電影。
而在1998年上映的《計程車速遞》,則不僅成為了“法式喜劇”重要的代表作品,還成了一個經典系列的開端:在隨後的十年裡,《計程車速遞》拍攝了三部續集,令“喜劇”+“飆車”的模式成為了一種經典的組合——其中酷炫的極速飆車元素,甚至影響了後來的《速度與激情》系列。
時間一晃,二十年匆匆過去,時隔多年的《計程車速遞》系列終於又迎來了新的續作。
由弗蘭克·蓋思堂彼得自編、自導、自演,法國影星馬利克·班澤拉、塞爾維 託·埃斯波西多共同出演的《計程車速遞5》即將於國內上映。此前,該片在法國上映後連續兩週蟬聯票房冠軍,其首日票房甚至碾壓了《頭號玩家》、《彼得兔》 等熱門影片,表現可謂十分強勁。
熟悉《計程車速遞》系列的觀眾應該知道,第一部《計程車速遞》當年一經上映便奪得票房冠軍,還拿下七項“凱撒獎”提名。之後推出的三部續作同樣笑傲四方,令整個系列成為了影史上最成功的“飆車動作喜劇電影”。
11年後,《計程車速遞5》終於讓這個經典系列再度啟程。影片在延續了該系列最經典的“喜劇+飆車”模式之餘,還啟用了新的雙男主:同時擔當導演和編劇的主演弗蘭克·蓋思堂彼得本身就是《計程車速遞》系列的鐵粉,而另一主演馬利克·班澤拉也算得上是“看著《計程車速遞》系列長大”的粉絲,兩人對這個經典IP很熟悉,聯手塑造的“烏龍組合”足以令觀眾開懷大笑。
這部新續集大概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開車技術一流的巴黎警官西爾萬 (弗蘭克·蓋思堂彼得飾演)因執行任務的方式過於激進,被調任至馬賽社群警局。赴任第一天,他就被計程車司機埃迪(馬利克·班澤拉飾演)撞了一下,並開車製造了一場熱鬧的追捕。
之後,為了抓捕在馬賽多次搶劫珠寶店的義大利“超跑幫”,希爾萬不得不聯手憨厚莽撞的計程車司機埃迪,在毫無默契的情況下,合力抓捕嫌犯,上演一出出狀況頻出、笑料十足的好戲。
《計程車速遞5》最大的特點,除了刺激的飆車戲份外,就是搞笑。
法華人的搞笑通常有幾個這樣的特點:
1、他們最喜歡自嘲和自黑,有時候自黑起來,簡直不把自己當人,而是幾乎都淪為廢物——他們尤其喜歡拿警察開黑;
2、“法式喜劇”的表演幾乎都有著豐富的表情和誇張的肢體動作,喜怒哀樂在演員的臉上展露無疑,加上搞怪誇張的肢體語言,常常能逗樂觀眾;
3、“法式喜劇”常常將法華人那種骨子裡的幽默體現得恰到好處,既會融入浪漫,又會融入一些人文哲思,還會加入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看似自嘲自黑,實則充滿自豪。
這些特點在《計程車速遞5》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首先,你會看到片中幾乎沒有一個正常的聰明人,彷彿每一個人都是“廢柴”。西爾萬看起來還算正常,但處理事情的時候也難免頭腦發熱、行為過激;計程車司機埃迪則幾乎就是“廢柴”的代表,感覺什麼事都做不好,但話卻很多;其他配角,下到突然蹦出來打劫的小混混,上到行為誇張的馬賽市長,幾乎都很“廢物”。
尤其是社群警局裡的幾個同事,不僅外形上特點十足,個性特徵也很鮮明:有對視幾秒就拔槍的,有喜歡搞惡作劇的,有胖到不行卻仍然很“飢渴”的,有身形矮小卻還蠻機智的......總之這個配置給人的感覺就有點搞笑,加上他們時不時做出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葩舉動”,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這其實就是一種自嘲自黑,把法國警察、政務人員整得都很“廢物”,黑得體無完膚。完全不要什麼形象,也完全不顧臉面,拒絕高大全、拒絕完美,就是把自己都整得特別低的位置,透過諸多看起來很廢物、很蠢笨的細節來製造笑點。但他們卻並不會透過賣醜或展示缺陷來博人一笑,反而強調不要歧視,在自嘲自黑中體現尊重。
其次,在表演方面,不僅充分發揮表情方面的豐富,也充分利用了誇張的肢體語言,結合搞笑的橋段設計,傳遞著一個個令人發笑的點。比如一個看起來簡單的進門動作,不僅挎包會掛在鐵門上,整個人也倒掛在鐵門上,讓觀眾爆笑不已;還比如一個簡單的破窗逃跑的動作,明明可以從已經破開的窗戶逃跑,卻愣是堅持自己“破窗”,令人看得又急又笑。
很多笑點都以類似的表演方式與橋段設計呈現出來,但在這些滑稽、笨拙的行為背後,構建喜劇效果的,卻仍然是人物性格與事件衝突支撐起來的。
最後,就像前面提及的那樣,《計程車速遞5》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自嘲自黑,但也仍然融入了法華人特有的浪漫與濃烈的民族自豪感。無論是男主西爾萬追求埃迪妹妹時的情意表達,還是“鼻涕男”與“胖大姐”關鍵時刻的擁吻,都展現了某種兼具喜感的浪漫。
而在片中不斷出現的法國足球隊隊服以及直截了當的那句“為齊達內報仇了”,都很明顯地展現了他們的自豪感。他們再怎麼自嘲自黑,終歸也是以法國為榮的。片中那個搶劫珠寶店的反派團隊,被設計成“義大利跑車幫”,最後被繩之以法,正是報了2006年世界盃決賽的仇——當年“意法大戰”,義大利最終捧得冠軍獎盃。
這其實對於喜好足球的影迷而言,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梗。而回顧整個《計程車速遞》系列,其實每一部裡面都有足球的元素,那是法華人很熱愛又很自豪的一項運動。巧的是,二十年前第一部《計程車速遞》上映時,法國隊就拿到了當年世界盃的冠軍;二十年後的《計程車速遞5》再度重啟該系列時,法國隊再一次捧得了世界盃冠軍獎盃——該片要是在世界盃之後才於法國上映,估計票房成績會更厲害。
特徵鮮明的人物,節奏歡快的敘事,輕鬆搞笑的劇情,讓《計程車速遞5》這部電影足以令觀眾笑聲不斷。但作為“飆車動作喜劇”的突出代表,《計程車速遞5》自然也承襲了前作最為突出的一個亮點:炫酷的極速飆車。
從一開始西爾萬開著賓士疾馳在巴黎市區的“飆車審訊”,到去馬賽第一天就駕車狂追埃迪的“極速追蹤”,再到後來與義大利“跑車幫”上演的多次飆車追捕,《計程車速遞5》足質足量將極速飆車的戲碼呈現給觀眾,帶來了一場又笑又燃的觀影體驗。
當那輛“白色標緻407計程車”再一次出現在銀幕上那一刻,估計有很多觀眾都會湧現一些關於該系列前作的觀影記憶。它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相比那些造型優美、造價不菲的名貴跑車,它似乎更具平民氣質。
在市區內狂飆競速,在狹窄的街巷裡穿梭自如,在彎曲的山道上急速飛馳,在關鍵時刻的“飛天如海”,以及追逐、漂移、相撞甚至爆炸等等,《計程車速遞5》的導演兼主演弗蘭克·蓋思堂彼得集結了歐洲最會拍飆車戲的工作人員,為觀眾奉獻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歎的酷炫飆車畫面。
可以說,《計程車速遞5》雖然故事上新意寥寥,但在“搞笑”和“飆車”這兩個方面表現突出,具備了令觀眾又笑又爽的品質。儘管不排除有些觀眾不太能接受類似“法式喜劇”的表現形式,但簡單清晰的故事、奇葩搞笑的人物以及激情四射的極速飆車,足以讓本片成為這個暑期檔一個不錯的觀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