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氓貓屎

    當年留下的殖民建築如今已幾乎被本地化

    四百餘年的殖民歷史

    留下了血統複雜、文化多元的土生葡人

    他們的境遇在這四百年間

    又經歷瞭如何的浮沉

    女 :番鬼識當唐人坐落,兄哥,哥歪二字趕哥兄臺 ;男 :番鬼花邊唐人列印,姑妹,有心聊我莫向聊人。

    這段珠江水面上傳唱的“鹹水歌”調子,具體的年代已不可考。

    “鹹水歌”又稱“疍歌”,是珠三角一帶以船為家的疍家漁民用獨唱或對答的形式即興創作的一種民歌,這裡引用的兩句則是由在船上謀生的歌女和客人演唱的,再現了男女之間互相調情的場景。

    家人主要分佈在珠三角、海南、福建,他們以船為家,古時因此受到陸上居民的歧視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其中的歌詞,會發現一些有趣之處,例如 “番鬼”顯然是一種對西洋人的蔑稱,而“識當”、“哥歪”更是英文 中“sit down”、“go away”的粵語譯音,這位歌女唱的實際是一位洋客人想要趕走“唐人”兄哥的故事。而後面幾回合的對答更是 反映了歷史上珠三角地區的船民、底層勞動者與洋人的密切往來, 無論是帶“花邊”的“番鬼銀”“、唔可食”的“洋菸”,還是一週有四個“禮拜”,對於當地人來說,都再熟悉不過了。

    事實上,自16世紀葡萄牙人在澳門建立貿易基地以來,世代在這裡生活的普通人就被迫捲入了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疍家人作為水上人口,在傳統的農業國家裡本身就受到歧視,再加上他們多受僱於洋人,為他們的船隻擔當“引水人”,因此更被明清兩朝的政府視為“不法分子”,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在最早的中西貿易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建在西望洋山上的主教山小堂,曾經是為了向航海者保護神祈禱的小教堂

    這其中,當然也少不了愛情。除了性工作者以外,普通的疍家女也是第一批和移居澳門的葡萄牙人通婚的華人女子。澳門土生詩人李安樂(Leonl Alves)就在《疍家女之歌》中描寫了一個與葡萄牙年輕水手相戀的疍家女的故事,兩人的愛情以悲劇收場,但在“疍家女的船上,誕生了第一個澳門的’土生’”。相似的橋段也出現在作家飛力奇的小說《疍家女阿張》中,同樣是疍家女愛上了葡萄牙水手,結局是後者被調遣回國,拋棄了阿張並帶走了兩人的女兒。

    始亂終棄似乎是殖民地愛情的必然結局,歌劇《蝴蝶夫人》就描寫了美國海軍軍官平克爾頓與日本藝伎喬喬桑的愛情悲劇,平克爾頓回國後,喬喬桑還在苦苦守候,等來的卻是平克爾頓和他的美國妻子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換了歷史佈景的音樂劇《西貢小姐》也延續了類似的套路。這類作品後來被視作是典型的“東方主義文字”,透過西方男子與東方女性的愛情隱喻東西方之間的殖民歷史與權力關係,作品中的東方女性總是善良堅忍、溫柔順從的,一如她們所代表的那片被佔領、被攫取的土地。

    1932年版本的《蝴蝶夫人》中Sylvia Sidney飾演日本藝伎喬喬桑

    此外,“混血兒”也是這類作品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元素,他們往往只有兩種結局,要麼被父親拋棄,跟隨母親留在殖民地 ;要麼被父親強行帶回宗主國。而對於有過400多年殖民歷史的澳門來說,“混血兒”的故事則要複雜得多,從第一代葡萄牙人(幾乎全部為男性)定居澳門開始,他們就與當地的華人以及東南亞、印度、日本各國的女性通婚、同居,留下了一代又一代血統複雜、文化多 元的後裔。而這些世代居住在澳門的歐亞裔族群,被稱作“澳門土生葡人”。

    著名攝影師Harrison Forman拍攝的19世紀50年代的澳門

    “澳門土生葡人”在葡萄牙語中被稱作“Macaense”,即澳門人。但中文稱謂裡的“土生”二字卻容易引發誤解。“土生”往往指的是“在某一地區過著世代封閉生活的原住民”,葡萄牙人作為外來定居者,何以被稱作“土生”呢?在《澳門土生族群研究三人談》一文中,澳門理工大學副教授李長森對“土生”這一說法做出瞭解釋。他認為,這樣稱呼是為了區分“來華暫居的外華人”,和“在華定居的外華人及其後裔”,“土生葡人”則可以理解為“本地化了的葡萄牙人”

    Wilhelm Heine所繪的澳門聖保羅大教堂

    如果我們聚焦土生葡人在澳門的生活殘片,就會發現“本地化”這個解釋是合理的。目前在澳門的土生葡人約有一萬餘人,他們能夠熟練使用粵語與葡萄牙語,除此之外,他們還形成了一種由葡萄牙語中的陳舊詞彙和大量亞洲語族詞彙混合而成獨特方言。同時,土生葡人的烹調傳統也體現了中西融合,在被稱為“肥茶”的混合菜中,不乏老婆餅、蝴蝶酥等粵式點心,也有濃郁的西式風味。自稱“大地之子”(Filhos da Terra)的土生葡人,從外來到融合歷經了 400 多年的歷史,他們在澳門的社會地位也幾經浮沉。

    葡國飲食與澳門傳統食物數百年間相互滲透

    1554 年澳門開埠,第一代土生葡人隨之誕生。當時的葡萄牙是海上霸主,但由於航海活動本身的危險性,葡萄牙禁止女性隨船遠征,同時鼓勵葡國男子與殖民地女子結婚,並給予物質獎勵。這項政策既可以補充外來兵源,又能解決男性的生理需求,同時還可以透過聯姻鞏固統治。在印度洋、太平洋上的各個據點,都留下了大量的混血後裔。到了17世紀,葡華婚姻在澳門已十分常見, 澳門耶穌會士阿隆索·桑謝斯給葡萄牙國王文唐·費利佩二世的信中甚至提到,在華人女子和葡萄牙女子之間,葡萄牙男人更應該娶前者為妻,因為“她們具有許多美德”。

    葡萄牙國王腓力二世於1598年上位,他並沒有他父親一般的能力管理這樣巨大的帝國,整個西班牙帝國與葡萄牙之火被寵臣掌握

    葡萄牙國王腓力二世於1598年上位,他並沒有他父親一般的能力管理這樣巨大的帝國,整個西班牙帝國與葡萄牙之火被寵臣掌握

    瘋堂斜巷以葡萄牙人形象創作的門神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後,殖民社會中“歐洲人”身份所攜帶的象徵資本和特權逐漸弱化,但土生葡人仍然享受著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這導致他們與華裔族群之間的矛盾時有爆發,例如擅長小品文寫作的作家丁楠在《官民》中就寫道,“你(土生葡人) 所有的 ,到九九為止 ”(王韜, 評述澳門文學中的“土生”一族 ,2013)。1975年,葡萄牙軍隊撤離澳門,但土生葡人的社會地位並沒有因此被動搖,他們依舊是社會的中上層,從事體面的工作,也有著豐厚的資本積累,不再需要透過與葡萄牙人聯姻來強化自己。

    如今在澳門的土生葡人對自己的身份認知已與百年前完全不同風味人間第二季中土生葡人的家庭故事

    “歐洲人”的身份,這也是他們大規模與華人通婚的開始。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澳門土生葡人也經歷了不小的動盪和離散。香港開埠後,澳門的經濟地位急速下降,不少土生葡人前往香港、上海謀生,1949年前後又大舉遷出,留在澳門的土生葡人也經歷了一個移民潮。據統計,移民海外的土生葡人已在整個族群中佔據多數。

    今天,留在澳門的一萬多土生葡人依舊將澳門視作自己的家,但對葡萄牙的態度就有些複雜,一方面認為是葡萄牙人拋棄了他們,另一方面也不願放棄葡國國籍。作為中國歷史上東西方種族混血、文化融合的一個特例,澳門土生葡人應該如何界定,究竟應該被視作一個“民族”,還是一個“族群”,如何更好地保護他們的文化和權益,依舊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繼電器為什麼叫繼電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