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鄉文旅
-
2 # 雲種養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見到鳥類的蛋,見得多了,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蛋都是一頭大一頭小。這是為什麼呢?
鳥類的蛋的構造鳥蛋的構造主要是下圖↓左邊這個是“小頭”,右邊這個是“大頭”,大頭比小頭多一個特殊的構造,就是氣室,當小鳥快生出來時,它的頭就在大頭裡,最後用嘴穿入氣室,直接呼吸氣室內的空氣。因此,小雞在胚胎時期,必須有氣室,才能正常生長髮育。
為什麼鳥類的蛋都是一頭圓一頭尖尖的呢這其中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1.要形成氣室,來供給小鳥呼吸。
所以氣室那一頭佔的地方大,另一頭什麼也沒有,所以佔的地方小,所以蛋就變成一頭圓一頭尖了。
2.這樣的構造也便於雌鳥將蛋產出。
雌鳥產蛋的時候,蛋在雌鳥的洩殖腔中是大頭朝外的,這樣就不會被卡住,就和我們人類生孩子一樣,要頭先出來,不然會難產。
3.還有一個說出來有些有趣的原因:
鳥蛋之所以不是圓形的,就是為了防止它們到處亂滾,導致鳥媽媽找不到她的蛋。
小科普最大的鳥蛋——鴕鳥蛋,;鴕鳥蛋則是世上最大的蛋,鴕鳥蛋一般高度15釐米,寬12釐米,重量1至1.5公斤。
最小的鳥蛋——蜂鳥蛋,這種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叫--蜂鳥,生活在古巴,平均體重在2克左右,整個體長約為5釐米。本身鳥就很小,鳥蛋就更小了,只有0.2克左右。
-
3 # 和風漫談
那可不一定哦,鳥蛋不全都是一頭尖一頭圓的,也有圓形、橢圓形,錐形等各種形狀的。
▲像藍寶石一樣的鳥蛋
大家常見的雞蛋,是一頭圓一頭的。但是貓頭鷹的蛋就是近似圓形的,像乒乓球。蜂鳥的蛋小小圓圓的像糖豆。信天翁的蛋是橢圓形的。鴕鳥的蛋也是橢圓形的,兩頭一樣圓。
▲貓頭鷹的蛋
▲信天翁的蛋
早期的時候,人們以為蛋的形狀跟鳥類的生活位置有關,比如在懸崖上築巢的海鳥鳥蛋為錐形,是為了防止鳥蛋滾下懸崖。
▲蜂鳥的蛋
但後來哈佛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在對比了1400種鳥類的近5萬枚鳥蛋後得出結論:鳥蛋的形狀其實是跟鳥類的飛行能力有關,蛋的形狀是由骨盆形狀決定的。
飛行能力越強的鳥,其體型就越傾向於符合空氣動力的流線型,身體變成流線型,骨盆也就變窄了。
▲鴕鳥蛋和雞蛋
骨盆窄了,下出的鳥蛋直徑就變細。但為了後代的存活率,還得要注入更多的營養物質,於是鳥蛋就變得狹長不對稱了。
而鴕鳥在地面生活,從不飛翔,它下的鴕鳥蛋就接近橢圓形。所以各種各樣的鳥蛋,不都是一頭圓一頭尖的,大自然千奇百怪,無所不有,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啊!
-
4 # 刁博
鳥蛋是鳥生的,鳥蛋在鳥身子內是一點點的形成並一點點的嚮往移動,最終被鳥產下來的。鳥生蛋的時候總是圓頭先出尖頭後出,這是有原因的。
以雞蛋為例,在母雞的體內先要生成蛋黃蛋白部分,一點點的嚮往移動,在輸卵管下端的膨大部位(子宮部位)形成有堅硬保護殼的完整雞蛋。邊形成邊一點點的移動,最後從洩殖腔排出體外。
在外太空中空間站內的水珠會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保持球形,如果雨滴在下落的過程中不會受到阻力的作用,也是處在完全失重狀態,這樣雨滴也會保持一個球形。可是實際中雨滴在下落的過程中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為了減小空氣阻力的影響,雨滴會自動的調整自身的形狀,把自己調整為流線型,這樣在運動的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就會比較小。流線型的形狀就是前進方向的那一端比較圓,收尾的那一端比較尖。
雞蛋在狹窄的管道內移動時也會受到阻力的作用,雞蛋也會自發的調整自己的形狀儘可能減小阻力的影響。調整的方式就是在尚未形成堅硬的外殼之前就變成了流線型的形狀,最後的外殼也會大致保持流線型的形狀,這就是先出的那一端是圓頭,後出的那一端是尖頭。這樣的分析也可以推廣到所有的鳥類,所有的鳥類都會生出一頭大一頭小的蛋,並且產蛋時總是大頭先出小頭後出。
其實類似的現象在人身上也有。比如產婦生孩子,正常情況就是先出比較大比較圓的頭,再出比較細的身子。還有,有些人在便秘的時候會有體會,剛開始的那一下是最艱難的,因為開始的那一塊是最大的,一旦開始的那一段排出了體外,剩下的部分就比較簡單了。
-
5 # 銀嵐傳說
最起碼的兩點是:第一,橢圓形的蛋之間間隙比較小,減少了熱量散失,堆積起來既可以保暖又可以充分利用鳥巢空間。第二,圓溜溜不是指圓形,而是指橢圓形。橢圓形的鳥蛋不像圓形的東西,不容易到處滾動。尤其對於在懸崖上產卵的鳥來說更是如此。
-
6 # 巡遊大海
因為這樣既利於翻蛋,又不至於滾跑了。如果鳥蛋像個乒乓球一樣的話,鳥兒產蛋或是孵蛋的時候,容易造成蛋滾跑,特別是早期不會做窩或做的窩比較粗糙的時候。這也應該是物競天擇的結果。
回覆列表
鳥類的蛋,為什麼都是一頭圓一頭尖尖的呢?為什麼不是圓形的呢?
如果你說是神的旨意我也贊成,但我更相信是物競天擇的進化結果。
試想一下,當以一個雞蛋或者鳥蛋脫離肛門的瞬間,是否會有一個自由落體的動作?然後又有一個由軟殼到變硬的時間?這個我看到很多的論文或者觀點沒有提到。
我很奇怪的是,蛋體自由落體運動和鳥體內部與外部溫度變化對鳥蛋形狀的影響,會沒有人知道?
但更多的理論支援是禽類進化的結果(落體運動和溫差也是一個原因)。這個我也相信。
適者生存,當然也包括鳥類對自己子孫後代的保護。在萬年的演變中,最終成了基因傳承。世界上是沒有絕對純圓形的鳥蛋的,這個大家可以細緻的觀察一下。
第一種觀點,運動物理說。
雞蛋在脫離屁股的瞬間,母雞會條件反射的收縮肛門,然後雞蛋就落地了,出於落體運動和溫度差異的考慮,雞蛋也會變成下圓上尖的現象。這個也說的過去,下雨的時候,水滴的自由落地運動,根據觀察也是下面大又圓,上面尖的橢圓形。
第二種觀點,保護進化說。
可能以前的鳥蛋是純圓形的。然而在下蛋之後就會落在地上滾出去好遠,甚至會碰到堅硬的石頭上破裂,或者掉進懸崖,那麼就會孵化不出小鳥來,對一個種族的打擊是毀滅性的。然後鳥類就開始進化生育方式了。演變成橢圓形的,這樣在下蛋之後,根於橢圓球體的運動軌跡,是圍著尖部端畫圈運動的,破損或者跌落的機會減少,大大增加後代鳥類的繁殖可能性。
第三種觀點,優生優育說。
這個也屬於進化保護的升級版。鳥類蛋體的橢圓形,圓得大端裡面有氣室隔層,由蛋膜隔離開來。在孵化過程中,小鳥有一個自由呼吸的適應過程,然後才會啄破蛋殼出來。而小二尖的一端,則有利於小鳥的兩隻腳叉開用力啄破蛋殼。太寬的蛋殼小鳥的腳蹬不住沒法借力。
第四種觀點,利於飛行說。
這個觀點支援的人很多。但農妹子總覺得有些牽強附會的說法,飛行的鳥類是要盆骨和輸卵管會被壓扁以保證平滑的流線體態的理論可能。但只能說飛行的鳥類的蛋體更細長罷了。還是在上面三種說法之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