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初曉兒
-
2 # 鐵男春秋
《水滸傳》裡的“及時雨”宋江帶領梁山人馬接受朝廷招安是錯誤的。如果“托塔天王”晁蓋不在曾頭市中史恭那一箭,宋江也不會坐上頭把交椅。晁蓋一死,宋江就不願在水泊梁山與兄弟們一起安營紮寨抵抗朝廷官兵了。宋江以為向朝廷投誠就能居功甚偉。有高俅在的一天,宋江以及梁山好漢就會覆滅的一天,可惜宋江看不到高俅的“壞”。
高俅一直想剪滅梁山好漢,苦於無計策,正好宋江與眾好漢主動來投誠(招安),高俅笑得合不攏嘴。高俅就是借宋江等好漢去攻打義軍方臘才損兵折將的。宋江以及梁山眾好漢最後能回朝廷升官的沒有多少人。豹子頭林沖的仇人太尉高俅折在梁山被捉,林沖想割下他人頭,但宋江阻止了。林沖未能手刃仇人,宋江招安時,林沖就有些不滿了。對宋江的意氣用事,包括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入林龍公孫勝、阮氏三兄弟、赤發鬼劉唐等都不願追隨宋江去朝廷升官。宋江率眾好漢招安去了,梁山泊水寨就無人了,林沖等人無奈也跟去了。
(魯智深圖)
(武松圖)
當時義軍方臘陣營人傑輩出,武功出眾者很多。方臘想與宋江同心協力合營討伐朝廷,但宋江一心歸順朝廷,根本聽不進方臘一言一語。結婚兄弟相殘,方臘被捉,梁山眾好漢折損一大半。花和尚魯智深坐化,行者武松斷一臂出家。豹子頭林沖病死,赤發鬼劉唐戰死。還有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孃夫婦,矮腳虎王英、扈三娘夫婦,沒羽箭張清、鼓上蚤時遷、混江龍李俊、拼命三郎石秀等都戰死了。
(宋江圖)
宋江雖帶損兵折將回朝廷,但高俅等他們入官為朝之際,就對他們下毒手,比如玉麒麟盧俊義喝了迷酒翻船而死,宋江喝了毒酒而死,在死之前,宋江叫來黑旋風李逵,一起喝毒酒死。智多星吳用、小李廣花榮知道宋江死了,也上吊自盡了。
(吳用圖)
(花榮圖)
(李逵圖)
如果宋江不向朝廷招安或者與義軍大頭領方臘合作,推翻朝廷是指日可待!可惜宋江為了高官厚祿,害死了梁山眾好漢們!
-
3 # 高几
首先,就戰略方向而言,對於一個鄆城小吏而言,接受招安已經是宋江能走的最好一步棋。
不論是哪個方面來說,都是。
一,從宋朝的國家大局利益來有利,當時北宋內憂外患嚴重,內有方臘起義,外有金、遼兩國虎視睽睽,西夏也有不臣之心(主指李元昊稱帝)。宋江起義只能算是內耗,對整個宋朝(也就是漢人,我想當時主要是漢人的利益吧,中華民族一詞較晚,當時除了漢人,都是異族吧)不利。
二、符合梁山內部大多數人的心聲。梁山上一百零八好漢,大多數並不是真心造反,他們都是宋朝的公務員出身,有著良好的教育,對於他們來說,忠、孝、節、義都是大事,他們反上梁山大多都是被逼的,他們的內心,還是不願意落草為寇(比如宋江、盧俊義、柴進、林沖等大多數),因為那就意味著不忠,這可是一個大罪過。
三、對於梁山長期發展有利。梁山再強,也不過佔據梁山周邊的一些縣郡,與政府軍相比,無論是軍事、經濟各個方面,都無法相提並論。而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他們反上梁山,並不是抱著正確的綱領,他們要麼犯了大罪為了逃避官府的通輯(比如宋江、楊雄等人),要麼是被奸臣逼得走投無路(比如林沖),再要麼就是被人用手段請上梁山(比如盧俊義),他們都對宋朝並無多大的成見,或者說都抱著一絲絲的希望,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反抗並不徹底(忠義堂、替天行道)就是證明,這就代表著,他們要麼被招安,要麼被剿滅,而招安,對於他們來說,可以官復原職,或者做更大的官,可以繼續盡忠報國。
梁山泊,僅僅是一個水窪,沒有戰略縱深,也沒有足夠支撐十萬大軍的生產基地,可以說是不足以完成其他發展目標的。
如果宋江不是提出招安這個宗旨,很難想象,他們是如何在不斷地圍剿當中獲取勝利,並不斷地壯大自己。
正是有了這個目標和方向,宋江才成功地將晁蓋頂替,成為這支武裝力量的領袖。
當然,對於宋江而言,戰略上的失誤還是很大,比如,他們能再堅持或者拖延五年,就會遇上靖康之難,那時,就有了足夠的壯大機會。
不過這只是馬後炮,站在宋江的角度,誰知道五年之後就有天下大變之格局,因此,宋江招安是他最好的選擇。
回覆列表
宋江帶領梁山人馬接受招安是錯誤的。
一、《水滸傳》整部小說裡,宋江都有一個主導思想,就是“要當官,殺人放火受詔安。”假如宋江考慮的是梁山泊最終必然鬥不過官兵,而大宋朝廷只用把小小山寨四面布控,梁山泊沒有糧草來源,也沒有群眾基礎,人馬餓也會餓死,失敗是必然的。從這點出發,帶梁山人馬接受招安,無可厚非。
但事實並非如此。小說《水滸傳》裡宋江這個人物,殺人放火受詔安是他選定的最佳當官途徑。他的心目中,只有這個途徑才能實現他封妻廕子青史留名的願望。
離開孔家莊與武松分別時,武松提出了“招安”二字,說進了宋江的心坎裡,宋江反覆叮囑武松,到了二龍山,假如有了招安機會,要立即攛掇魯智深接受招安。
後來武松在二龍山,受到從來對宋朝廷不抱幻想的魯智深,和在宋朝廷官場中碰得頭破血流的楊志的影響,思想觀念徹底走到了當初的反面,成了招安的最堅決反對者。
但宋江的既定方略完全沒有變化,即使他被刺配江州,所寫的“敢笑黃巢不丈夫”詩句,也並不是想推翻宋王朝黑暗統治,而是表明他將來必有一番作為的心理。與他“殺人放火受詔安”的思想觀念,是一脈相承的。
殺人放火受詔安,明顯是錯誤的做法。
二、宋江殺人放火受詔安,視人命如草芥,站在人民群眾的對立面,當然是錯誤的。清風山一戰,為了一個秦明,宋江殺了數百戶無辜百姓,好端端的村莊變成一片瓦礫場。
假如宋江心中稍微有一點為國為民的思想,秦明投降便投降,不投降也不能用數百戶百姓的性命來交換。少了一個秦明,又有何不可?
以人民群眾為敵,說明宋江不僅僅是心狠手毒。而體現的是他骨子裡就是一個統治階級的走狗,他的招安方略根本就不是為梁山泊一百八將甚至數十萬軍兵著想,而是他自己當高官,顯身揚名的一個手段。
一個鄆城縣小吏,花錢如流水,錢從何來? 他的“仗義疏財”其實是有目的的,是為了賺取更多的“財”,更準確地說,是為了實現他的根本目的:“封妻廕子,光耀門楣。”
宋江的視人命如草芥,是隨處可見的。李逵屠扈家莊,斧劈幼兒等等,在晁蓋管理下根本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對於宋江來說是司空見慣的。嚴格地說,就是宋江指使的。沒有宋江的默許或指使,李逵真有那麼大的膽子?
殺人如麻,手段殘忍,為一己之私謀求招安,當然是錯誤的。
三、宋江帶領梁山人馬接受招安了,便去打方臘,手足相殘,自然是錯誤的。宋江投降以後,便去征討王慶、田虎、方臘。口口聲聲把王慶、田虎、方臘起義軍稱為“賊寇”、“賊黨”。完全站在宋朝統治者的立場上,為虎作倀。與同室操戈毫無分別。
方臘起義是在天災頻仍,農民顆粒無收,統治者依然賦稅繁重,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的情況下爆發的,是反抗壓迫和剝削的民變。他們提倡“是法平等,無分高下”,基本算得上的民眾自己的隊伍。
宋江打方臘,一百八將十成裡死亡了七成,並不值得惋惜,而是宋江錯誤路線,或者說宋江個人私慾的殉葬品。
宋江之死與“忠”字無關,吳用的自縊也與“義”字無關。一個小吏,一個落第秀才,以百姓的性命為墊腳石,奇謀密計夢一場,繆兒窪的冷月清風,給他們的夢想畫上了一個死寂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