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蘇軾· 《前赤壁賦》
這句話化用於楚辭《九歌》系列,只不過在蘇軾筆下,構造了一個“清空澄明、奇幻絢麗”的全新意象和意境。
2.
荷花十里,清風鑑水,明月天衣。——張可久· 《人月圓·會稽懷古》
十里荷花平常,但何言清風鑑水,明月天衣?
其實這是運用了倒裝句。是水面如鏡鑑清風,是夜空澄輝如月衣。
3.
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採鉛水。——王沂孫· 《天香·詠龍涎香》
此句論想象之奇崛,不輸詩鬼李長吉。
4.
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李冠· 《蝶戀花》
單以意境論,可列入詞史前十佳句。
5.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姜夔· 《踏莎行》
清空峭拔,猶如野雲孤飛,來去無跡,為傳世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贊曰:“白石之詞,餘所最愛者,亦反二語。”
6.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人生的一切浮沉失意,世事變幻,都只不過是“醉後涼風”,使人清醒。仙人舞袖飄飄,悠然遠去,人間的榮辱得失,如袖間清風,剎那間隨風而逝。
7.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張可久· 《人月圓·山中書事》
在元散曲中,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想要歸隱的詩句,如元好問的“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
這都是因為當時殘酷的統治和現實的黑暗。很多文人無心仕宦,寄懷于田園生活,與漁樵為伴,與花鳥游魚為侶,賞清風明月,飲山水林泉,過一種遠離塵世的隱居生活。
只有在秀美的大自然中,他們才能獲得內心的寧靜,所以他們的曲作中,呈現出很強烈的生命意識,也體現了自然生活的美。
8.
——蘇軾· 《卜算子》
風格清冷奇峻,儼然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所語。
9.
——蘇軾· 《洞仙歌》
此詞寫美人納涼,構景傳神,意境空靈超妙,其聲如空山鳴泉,琴音競奏。
讀來水風生涼,幽芳沁脾,口吻俱香。
10.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蘇軾·《行香子·述懷》
一肚子不合時宜,滿心胸灑脫清閒。
11.
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蘇軾· 《滿江紅》
12.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
以澄澈的積水比喻明淨的月色,以水中藻荇比擬竹柏淡影,似真似幻,朦朧恍惚如夢。坡仙總是能以簡淡之筆,勾畫出雋永的意境。
我很多時候,對蘇子瞻造境的能力和心境感到折服,這不僅僅是文筆好就能做到的。因為境由心生,你的內心沒達到那樣的境界,單靠文采,是不可能寫得出來的。此時的蘇子瞻值被貶黃州,仍能保持“清淨幽明”之心境,恰可見澄澈之胸懷。
13.
今古何處盡?千歲隨風飄。
海沙變成石,魚沫吹秦橋。
空光遠流浪,銅柱從年消。
——李賀· 《古悠悠行》
“魚沫吹橋”、“空光流浪”、“銅柱年消”.....
這根本就不是一般詩人想得出來的詞彙,自造新詞,且意蘊深遠。
無怪乎有人說:“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
14.
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
——李白· 《別魯頌》
這句詩是李白一生的最佳詮釋。
15.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裡。
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辛棄疾· 《生查子· 獨遊雨巖》
用如詩如畫豈能形容此詞之妙?稼軒君寫景也是千古無雙的人,遣詞用句幾乎沒有任何修飾,如家常言談,卻把一個仙境般的雨巖置人眼前。
16.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邵雍· 《清夜吟》
17.
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蘇軾·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人在船上,船隨風波起伏,而人在船中,也跟著青山和船一道一起一伏。妙不可言。
蘇子瞻寫行舟是當行本色,無論是《行香子·過七里瀨》,還是此首,都描繪出了行舟在水的動態感受。
18.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夏日山中》
李白于山中小憩隨手而作的這首五絕,正是其仙風道骨、高蹈飄逸之氣質的外在顯現。
19.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 《清平調·三首》
李白描寫美人,不俗寫外貌如何,而是把楊貴妃當作仙人來寫。“雲裳花容、玉山月下、瑤臺春風”,詩中的楊玉環,高標出塵、絕無半點凡俗。
20.
秦觀· 《浣溪沙》
秦少游小令的壓卷之作,全詞猶如晶瑩剔透的美玉,令人欣賞把玩,愛不釋手。
21.
——吳文英· 《浣溪沙》
少遊與夢窗的兩首浣溪沙,基本可以說是這個詞牌的頂級水準了。
22.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姜夔· 《暗香》
“千樹壓,西湖寒碧”,“壓”字妙不可言。不直言夜雪之盛,而寫千樹枝條被積雪壓垂,倒映在寒碧湖岸。
23.
——張孝祥· 《念奴嬌·過洞庭》
該詞意境渾然一體。寫洞庭之景,寫得最空靈,最靜謐壯美的詩詞,沒有之一。
作者說妙處難與君說,因為沒有置身於這樣的景色,是很難體會這種情境的。
這是一首天時地利人和的詞作,換作其他人,其他時間,其他地點,任何一個因素變動,都不能得。唯獨是張孝祥,“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景與情與心境和諧共生,才能寫出這樣的詞。
結尾好一個“扣舷獨嘯”,此情此景,一“扣”一“嘯”,正見詞人渾然忘我,逸興遄飛,與天地一體,與萬物為一之絕妙之境。
公號:楚雲卿
1.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蘇軾· 《前赤壁賦》
這句話化用於楚辭《九歌》系列,只不過在蘇軾筆下,構造了一個“清空澄明、奇幻絢麗”的全新意象和意境。
2.
荷花十里,清風鑑水,明月天衣。——張可久· 《人月圓·會稽懷古》
十里荷花平常,但何言清風鑑水,明月天衣?
其實這是運用了倒裝句。是水面如鏡鑑清風,是夜空澄輝如月衣。
3.
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採鉛水。——王沂孫· 《天香·詠龍涎香》
此句論想象之奇崛,不輸詩鬼李長吉。
4.
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李冠· 《蝶戀花》
單以意境論,可列入詞史前十佳句。
5.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姜夔· 《踏莎行》
清空峭拔,猶如野雲孤飛,來去無跡,為傳世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贊曰:“白石之詞,餘所最愛者,亦反二語。”
6.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人生的一切浮沉失意,世事變幻,都只不過是“醉後涼風”,使人清醒。仙人舞袖飄飄,悠然遠去,人間的榮辱得失,如袖間清風,剎那間隨風而逝。
7.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張可久· 《人月圓·山中書事》
在元散曲中,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想要歸隱的詩句,如元好問的“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
這都是因為當時殘酷的統治和現實的黑暗。很多文人無心仕宦,寄懷于田園生活,與漁樵為伴,與花鳥游魚為侶,賞清風明月,飲山水林泉,過一種遠離塵世的隱居生活。
只有在秀美的大自然中,他們才能獲得內心的寧靜,所以他們的曲作中,呈現出很強烈的生命意識,也體現了自然生活的美。
8.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 《卜算子》
風格清冷奇峻,儼然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所語。
9.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蘇軾· 《洞仙歌》
此詞寫美人納涼,構景傳神,意境空靈超妙,其聲如空山鳴泉,琴音競奏。
讀來水風生涼,幽芳沁脾,口吻俱香。
10.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蘇軾·《行香子·述懷》
一肚子不合時宜,滿心胸灑脫清閒。
11.
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蘇軾· 《滿江紅》
12.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
以澄澈的積水比喻明淨的月色,以水中藻荇比擬竹柏淡影,似真似幻,朦朧恍惚如夢。坡仙總是能以簡淡之筆,勾畫出雋永的意境。
我很多時候,對蘇子瞻造境的能力和心境感到折服,這不僅僅是文筆好就能做到的。因為境由心生,你的內心沒達到那樣的境界,單靠文采,是不可能寫得出來的。此時的蘇子瞻值被貶黃州,仍能保持“清淨幽明”之心境,恰可見澄澈之胸懷。
13.
今古何處盡?千歲隨風飄。
海沙變成石,魚沫吹秦橋。
空光遠流浪,銅柱從年消。
——李賀· 《古悠悠行》
“魚沫吹橋”、“空光流浪”、“銅柱年消”.....
這根本就不是一般詩人想得出來的詞彙,自造新詞,且意蘊深遠。
無怪乎有人說:“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
14.
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
——李白· 《別魯頌》
這句詩是李白一生的最佳詮釋。
15.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裡。
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辛棄疾· 《生查子· 獨遊雨巖》
用如詩如畫豈能形容此詞之妙?稼軒君寫景也是千古無雙的人,遣詞用句幾乎沒有任何修飾,如家常言談,卻把一個仙境般的雨巖置人眼前。
16.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邵雍· 《清夜吟》
17.
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蘇軾·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人在船上,船隨風波起伏,而人在船中,也跟著青山和船一道一起一伏。妙不可言。
蘇子瞻寫行舟是當行本色,無論是《行香子·過七里瀨》,還是此首,都描繪出了行舟在水的動態感受。
18.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夏日山中》
李白于山中小憩隨手而作的這首五絕,正是其仙風道骨、高蹈飄逸之氣質的外在顯現。
19.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 《清平調·三首》
李白描寫美人,不俗寫外貌如何,而是把楊貴妃當作仙人來寫。“雲裳花容、玉山月下、瑤臺春風”,詩中的楊玉環,高標出塵、絕無半點凡俗。
20.
秦觀·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秦少游小令的壓卷之作,全詞猶如晶瑩剔透的美玉,令人欣賞把玩,愛不釋手。
21.
門隔花深夢舊遊,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吳文英· 《浣溪沙》
少遊與夢窗的兩首浣溪沙,基本可以說是這個詞牌的頂級水準了。
22.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姜夔· 《暗香》
“千樹壓,西湖寒碧”,“壓”字妙不可言。不直言夜雪之盛,而寫千樹枝條被積雪壓垂,倒映在寒碧湖岸。
23.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張孝祥· 《念奴嬌·過洞庭》
該詞意境渾然一體。寫洞庭之景,寫得最空靈,最靜謐壯美的詩詞,沒有之一。
作者說妙處難與君說,因為沒有置身於這樣的景色,是很難體會這種情境的。
這是一首天時地利人和的詞作,換作其他人,其他時間,其他地點,任何一個因素變動,都不能得。唯獨是張孝祥,“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景與情與心境和諧共生,才能寫出這樣的詞。
結尾好一個“扣舷獨嘯”,此情此景,一“扣”一“嘯”,正見詞人渾然忘我,逸興遄飛,與天地一體,與萬物為一之絕妙之境。
公號:楚雲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