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的說法都是s

      蘿蔔燉牛腩、冬瓜燉排骨、胡蘿蔔燉羊肉、西紅柿土豆燉牛肉、豬肉酸菜粉條、小雞燉蘑菇。   一、冬瓜燉排骨   ·配 料:   排骨500克,冬瓜500克,姜1塊,大料1個,鹽、胡椒粉、味精各適量。   ·特 色:瓜嫩爽滑,鮮鹹適口。   ·操 作:   1、把排骨斬成小塊,洗淨瀝乾水分;冬瓜去皮適當切塊;姜排破。   2、將排骨放在開水鍋中燙5分鐘,撈出用清水洗淨。   3、將排骨、姜、大料和適量清水,上旺火燒沸,再改用小火燉約60分鐘,放入冬瓜再燉約20分鐘,撈出姜塊、大料,再加鹽、胡椒粉、味精起鍋即可。   二、土豆燉牛肉   ·配 料:   土豆300克,牛肉400克,洋蔥50克,大豆色拉油70克,高湯、料酒、精鹽各適量。   ·操 作:   1、土豆洗淨去皮,切成滾刀塊;牛肉洗淨,切成麻將般大小的方塊,用沸水焯燙一下,撈出後瀝水待用;洋蔥切成條。   2、鍋置火上燒熱,倒入色拉油,然後下入牛肉塊翻炒,視肉塊表面無水後,下入料酒、高湯、精鹽,用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煮熟。   3、牛肉八九成熟後放入土豆,煮熟即可。   三、小雞燉蘑菇   配料:   750克-1000克、蘑菇75克 (最好是東北的榛蘑)   調料:蔥、姜、乾紅辣椒、大料、醬油、料酒、鹽、少許糖、食用油[1]   操作:   1、將小仔雞洗淨,剁成小塊。用滾燙開水將雞塊焯3—5分鐘(去掉雞肉中血水並有除腥味的效果),撈出後控幹、備用;   2、將蘑菇用溫水泡30分鐘,洗淨待用;   3、坐鍋燒熱,放入少量油,待油熱後放入雞塊翻炒,至雞肉變色放入蔥、姜、大料、乾紅辣椒、鹽、醬油、糖、料酒,將顏色炒勻,加入適量水燉十分鐘左右後倒入蘑菇,中火燉加【一般的三黃雞需要燉至5-20分鐘之間,而老土雞需要20-40分鐘之間】即成。   燉菜也許關鍵就在於那一個“燉”字。東北人喜歡燉,什麼都燉,土豆燉茄子,土豆燉豆角,白菜燉豆腐。在關東有這麼一個順口溜,“土豆燉茄子,撐死老爺子”。燉菜在民間也很流行,熱氣騰騰的大燉鍋,斟酌著加入一些山珍配料,好比畫龍點睛,不但增加了菜餚的滋補效果,同時也成為其他菜系很難比擬的一大特色。喜歡燉菜,不僅在家裡燉,在飯館裡燉,而且還燉到了大街上。這種露天陳列的酸菜大鍋是街頭的一道景觀。   為什麼要燉?——很多人認為是為了耐寒充飢,山區天氣冷,熱騰騰的燉菜吃得人心裡都熱乎乎的;其實,燉菜最大的好處還在於省時省力,屬於粗茶淡飯的那種隨便,一家人,一兩個燉菜就足夠了,東北人沒有那份耐心去一點一點地做一頓菜,那也同樣不符合關東人的性格,他們做什麼都是風風火火的,瑣瑣碎碎的太麻煩,沒意思,大刀闊斧地前進,“那才是咱東北人!”經典的燉菜比如白肉血腸、小雞燉蘑菇、排骨豆角粘玉米燉寬粉條,一切都透著粗粗拉拉的不拘小節的熱情。從這個角度來說,豬肉燉粉條就不只是一道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 2 # 使用者1062846289535

    1、土豆燉牛肉

    原料:土豆400克,牛肉200克,料酒20克,醬油10克,精鹽3克,味精2克,雞精3克,花椒水10克,泡打粉1克,澱粉100克,鮮湯200克,胡椒粉1克,色拉油800克。

    做法:將土豆去皮洗淨。將土豆切滾刀塊。牛肉切成小塊。將牛肉塊用料酒10克、精鹽1克、雞精1克,花椒水、泡打粉、胡椒粉拌勻入味。勺內加色拉油燒五成熱,下入土豆塊炸透撈出。待油溫回升至五成熱時,將入味的牛肉掛勻溼澱粉糊入油炸至略硬撈出。勺內留油30克,放入蔥、姜、蒜熗鍋,下入料酒、醬油、鮮湯燒開,下入土豆塊、炸好的牛肉塊同燒至湯濃,用澱粉勾薄芡,淋入明油出勺裝盤即成。

    功效:牛肉有補中益氣、養胃健脾、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能。適用於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痠軟和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2、鯰魚燉茄子

    原料:鯰魚600克、茄子300克、蔥30克、蒜30克、姜30克、青椒30克、花椒粉7克、醬油10克、料酒10克、鹽5克、味精3克、白糖10克、豆瓣醬50克。

    做法:將鯰魚收拾好洗淨,切段,茄子去蒂後洗淨切段,蔥切段、蒜拍一下、薑切片、青椒切圈。鍋內放油,中火,油熱後放蔥段、蒜瓣、薑片、青椒,炒出香味後放醬油、料酒、豆瓣醬、花椒粉、白糖,炒一分鐘後加開水,轉大火,放入茄子、鯰魚。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40分鐘,放鹽、味精出鍋裝盤。

    功效:鯰魚燉茄子是東北菜中的經典菜餚,鯰魚刺少,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具有補氣、滋陰、催乳、開胃、利小便之功效;茄子具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3、白蘿蔔燉羊肉

    原料:白蘿蔔200克,羊肉200克,蔥、姜、花椒適量。

    做法:羊肉化凍後切塊於涼水中去血水,浸泡兩小時左右,需勤換水。處理過的羊肉於涼水中上鍋煮,火開後關火,將羊肉撈出,沖掉血沫。姜、蒜切片,蔥切段,與花椒、羊肉一起置鍋中煮。白蘿蔔洗淨切成塊,放於鍋中,蓋上鍋蓋,大火煮到水開,換中小火一個半小時。出鍋前放少量白胡椒和鹽即可。

    功效:白蘿蔔具有清熱生津、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等功效。羊肉具有補血益氣,溫中暖腎的作用。這兩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具有補中健胃,益腎壯陽等作用。尤其適用於病後體虛,腰疼怕冷,食慾不振等症。

    4、豬肉酸菜燉粉條

    原料:東北粉條、五花肉、東北酸白菜、薑片、鹽、老抽、料酒適量。

    做法:東北粉條在70度左右溫水中浸泡7-8分鐘;五花肉切正方小塊;東北酸白菜切絲;將泡好的粉條撈出,過冷水沖洗,用手抓開以防粘連;炒鍋入油,中火,下入五花肉煎至斷生,然後下入薑片,煸炒出香;加入半勺鹽、老抽、料酒烹至肉上色;下入酸菜扒炒,然後加入半鍋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至水分收至八成幹;最後下入粉條,再加半勺鹽,翻炒均勻,如果顏色不夠深可再加少量老抽,最後加少量雞精胡椒粉調味,收至水分差不多全乾時起鍋即可。

    功效:酸菜口感脆嫩,色澤鮮亮,香氣撲鼻,開胃提神,醒酒去膩,不但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可以促進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

    5、小雞燉蘑菇

    原料:松蘑100克、三黃仔雞1只、蔥薑片15克、八角1個、桂皮1小塊、黃酒1勺、生抽2勺、鹽適量、雞精少許、油1勺。

    做法:松蘑沖洗後,提前浸泡半天,待泡軟後搓洗換水數遍,直至洗淨泥沙。仔雞切塊,沖洗乾淨血水,冷水下鍋,煮開。將煮好的雞塊撈出來,用清水再次沖洗乾淨瀝淨水分備用。鍋子燒熱,放入油,倒入雞塊翻炒,加入蔥薑片。烹入黃酒,加入生抽,放入八角、桂皮後翻炒均勻,將蘑菇瀝水放入鍋中,炒勻。將炒好的所有食材倒入砂鍋中。倒入提前燒好的熱水,使水沒過雞塊。大火燒開,轉小火,燉至雞熟爛,關火前15分鐘加入鹽,關火後加入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雞肉富含大量的動物蛋白,能補氣、強筋骨,但偏溫性,不太適合體內有虛火的人食用。但如果能和偏涼性的蘑菇一起食用,就可以避免此一劣勢。而且蘑菇本身就有“植物肉”的美稱,營養價值不容小覷。兩者一起食用,不僅營養豐富,可溫中補氣強五臟,同時還能降低血脂、血糖、血壓,有化痰理氣,保肝護肝,消水腫的作用。

    6、雞肉燉山藥

    原料:雞1只,山藥一段(約300克),枸杞子30克,鹽、蔥、姜料酒各適量。

    做法:雞宰殺洗淨,剁成小塊,蔥、姜洗淨,蔥打成蔥結,薑切片。鍋里加入足量冷水,把雞塊放進鍋裡,燒開,撇去浮沫。加入料酒,加入薑片、蔥結,煮開後轉小火,加蓋燉至爛熟。山藥去皮切小塊,放進鍋裡,加蓋煮大約10分鐘。放入枸杞子,加蓋煮10分鐘左右,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雞肉性溫,有溫中益氣的功效;山藥健脾補腎,補中益氣,是備受推崇的補品;枸杞子滋補肝腎。常喝這道湯可以健脾補腎,強身健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水和出水口都裝增壓泵水管會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