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提琴心聲
-
2 # 金融小邏輯
常見的宏觀經濟資料包括:GDP、CPI、PPI、PMI 、外貿資料、固定資產投資、社會融資規模、M1、M2、FDI、房地產投資和房價指數、居民可支配收入、地方債資料、宏觀槓桿率等。
宏觀分析有幾個關鍵點。
一是總量資料。首先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體量,同時也是這幾十年來中國考核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其次,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出口看外貿資料,包括海關的進口資料和出口資料。消費可以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投資可以看M2、固定資產投資、社會融資規模、房地產投資、外商直接投資(FDI)等。
二是產業資料。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服務業。製造業作為三大產業的基礎,是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實力的體現。製造業的資料指標包括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採購經理指數(PMI),包括製造業PMI和服務業PMI,是衡量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以50為經濟擴張或衰退的榮枯線,高於50為經濟擴張,低於50為經濟衰退。
三是槓桿率。宏觀槓桿率決定了宏觀經濟的風險度和韌性。伴隨著改革開放後的高速發展,在央地稅收分成制、官員政績唯GDP、國企效率低但轉型艱辛、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而逐漸金融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政府負債率水漲船高。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及之後的歐債危機,使全球各國紛紛進行量化寬鬆,國內為刺激經濟亦迅速跟進至今,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宏觀槓桿率高企,經濟和金融體系的風險巨大。最近兩年進行的三去一降一補,其目的之一是轉移槓桿。透過各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和房地產的漲價去庫存,政府、國企和金融機構的槓桿率止增並略減,居民部門槓桿率迅速增加,抑制消費。
四是其它資料,比如利率、貨幣總量、匯率、外儲等,對經濟發展、國際收支、社會穩定也有重要影響。
五是綜合考慮。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各經濟資料之間有內在聯絡,比如宏觀槓桿率與產業結構、貨幣政策、地方政府債務、GDP間的關係。此外,很多資料之間是可以互相印證的,可以據此判斷資料的合理性。
六是全球經濟圈。比如國際經濟狀況、地緣政治和軍事局勢等對本國經濟的影響,以及大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比如美國、西歐、日本等經濟政策和發展狀況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突出表現是最近一年來日益加劇的全球貿易戰;再如近二十年來,作為世界經濟發動機之一的中國,經濟政策變化和經濟增速放緩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政策、資料來源的話,一是政府各網站,比如國務院、統計局、海關總署、央行、外管局等各部委官網,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官網等。二是各大財經媒體的新聞,如華爾街見聞,網易財經、新浪財經等。三是社交平臺,資訊傳播迅速,如微信,QQ,微博等。這個要注意對網路假新聞的甄別,多用常識和搜尋引擎去辨別。此外,遇到不懂的經濟學專有名詞和理論,可以利用網路查資料、學習。
總之,宏觀經濟研究和判斷,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多查資料,多看新聞,並和行情走勢結合來分析、驗證,慢慢就有心得了。
回覆列表
在大環境之下我們再判斷區域性小環境,一直到對每一個產品結構和發展趨勢做出一定的判斷。
其實這些都是非常空的話,也是金融業和市場的套話。而實際上,金融市場為什麼不好估計和預測的關鍵至於,經濟發展從宏觀上來看,它始終存在是不穩定的一種特性於社會和資本市場中,因為金融這個特性,所以才會有金融危機的發生,因為金融這種不穩定特性,世界才會每隔一定時間內爆發一次經濟危機或者金融危機。
我們只有充分認識的金融和資本這個特性,你才可以真正的掌控手裡的資金和資源,你才可以在一定“所謂”時候收手,而遠離即將發生變化的資本市場!
這個技能不是看我的文章就可以脫胎換骨的,因為人的弱點就是貪婪,而金融資本為什麼會突發變化和形勢鉅變,道理歸根結底就在我們人們自己的身上,我們人身上貪婪的習性好比狗改不了吃屎一模一樣啊。